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王健林:万达有中国第一执行力

    王健林:万达有中国第一执行力

    在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赴香港上市募资37亿美元之际,王健林的财富净值一夜暴涨63%至248亿美元,取代了此前印度首富安巴尼成亚洲第三大富豪。目前他和亚洲首富马云还有40亿美元的差距。不过别急,万达院线还在A股排队呢。 文/佳沅   从1988年创业至今,万达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三、****的不动产企业。95个万达广场,60个万达酒店,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一二三四线城市甚至海外。不仅如此,它进军文化产业,整合全球的资源。影视产业园区、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区等十个行业皆收入其麾下。  当初,万达在广州的一个项目,仅用了11个月就开张了。它共有40万平方米,包括白云万达广场地下两层和地上十几层。这项工程创造了万达团队的最快速度,而且质量绝非粗制滥造,开业后的效果更是出乎意料,生意非常好,很多收入都创了纪录。  当地人对此不太理解,甚至对万达产生了误读,“听说万达是军事化管理,不行就抽鞭子”。王健林听到这种说法,淡淡一笑,“现在人才竞争这么激烈,怎么能靠抽鞭子呢?让所有人甘心情愿地为企业奋斗,这是很难的事情。如果完全靠军事化管理,人早就跑没了。”  这些年万达扩展得如此迅猛,工程速度如此之快,连续8年实现环比超过30%的增长,甚至**年度增长了45%。为什么万达能够造就这样的神话?为什么它能够说什么时候开业就什么时候开业,绝不含糊,更不食言。万达的执行力究竟是怎么练出来的?  提到万达的执行力,王健林开始滔滔不绝了,他谈到,万达的执行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万达的强大执行力究竟体现在哪里;第二,万达如何执行企业文化;第三,万达如何严格执行管理模式;第四,万达如何用科技保障执行力。   万达的执行力   王健林坦言,万达执行力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说到做到”。第二,必须“算到拿到”。  首先是说到做到。每年9月,万达召开商业年会,云集2000多个商家。届时,万达会公布第二年所有项目的开业时间。也就是说,无论是万达广场、酒店,还是院线,每次开工的时候,都已经确定了开业时间。  万达为什么要提前一年多就向社会公布呢?如果延期,这不是给自寻烦恼吗?然而在王健林看来,这源于一种换位思考。比如,万达确认了“五一”开业,商家人员物料配备都已齐全,如果万达临时与他们说延期开业,要换成“十一”了。那么对商家来说,尽管在产品上没有太大的损失,但他们仍然需要支付招聘员工的半年工资等,这很有可能会削减合作者很大一部分利润。因此,万达坚持准时开业,给予合作商充分的心理准备。事实上,也正因为万达从事不动产16年以来,所有项目无一延期,也使得它招商越发轻松。  第二,王健林所谓的“算到拿到”,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特别是不动产领域,它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它不像生产茶杯,可能一分钟就出成效了。不动产的生产周期对于万达而言,大约为时两年,而一般的企业估计需要三到四年。而且,从谈判到拿地,这个周期可能会更长。在这么长的生产周期中,最难做到的是成本控制。而且,不同的地段需要设计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区域需要安排不同的商家。一般来说,从开工到竣工决算,项目超支15%到20%实属正常。而万达这么多年来,包括广场、酒店,差不多有100多个项目,决算成本都低于预算目标。这也就是王健林提到的,“算得到,拿得到,这才是本事。”   近乎严苛的企业文化   万达究竟是如何执行企业文化的?在万达王健林是**的大股东,但他决定以身作则,即使作为大股东,也绝不侵占小股东的利益。严格的纪律性让王健林在公司中敢说敢当,“我要求员工做到的,我一定做到。比如说不搞裙带关系,我没有任何亲属在公司工作。”  王健林希望来到万达的人才,不会感觉是家族式的,决策不透明,或是非理性的。因为万达的决策,向来通过博弈,而不是靠拍脑袋实现的。这里形成了一种文化,只要大家经过博弈确立过的目标,没有人敢说完不成或者说做不到。因为在王健林看来,想做成一件事总能找到办法,不想做成一件事总会找到借口。完不成任务是一种可耻,这已经是万达人共有的一种思维。每一年万达都会把项目品质做出排名,包括每个广场、酒店,排名在集团年终大会时公布在外,排名垫底项目负责人往往会被淘汰出局。这种竞争在万达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王健林举了武汉中央文化区的项目为例:本来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项目,可是开工没多久,当地政府部门就跟万达沟通,为了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希望万达作为重点工程,能尽早开业。配合纪念日活动尽早开业,无疑也将给万达省下一笔可观的营销费用。于是,万达内部下决心完成这样的任务,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万达再一次创造了奇迹。当时,台湾地区新党党首到访武汉,看到万达的**式建筑,他感慨的表示,想不到武汉能把过去的建筑保护得如此之好。提到这段小插曲,王健林得意地笑了,“看来万达的质量还是混得过去的。”  王健林的要求近乎苛刻,但细想也合情合理。他告诉我们,他的下属在讨论项目时,可以说非常困难,但绝不能说肯定不行、“干不了”这样的话,直接否决不是万达的行事风格。所以你觉得任务有可能完不成,你可以把原因全部列出,然后上下博弈,同级博弈,只要是在博弈之后形成的任务,都是不容退缩的。   总部集权和制度忠诚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强大的执行力,关键在于其严苛的管理模式。  万达实行总部集权,弱化总经理的个人作为。在万达集团,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经常轮换,不服从就走人,这就是万达的管理文化。不然的话,大家都想留在北京、上海,那公司该如何发展呢?  自上而下,万达的成本部门、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以及质量监督系统、安全系统完全是总部垂直向下管理。不仅垂直,这些人员满三年也必须轮岗。这样可以让地区的负责人,在各个地区之间都形成既支持又制约的关系。  除此之外,万达还强化了监督制度。王健林信奉“靠制度,不靠忠诚度”的原则。万达体系下,王健林明确表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不信任任何人。比如招投标,集团拥有所有行业的品牌库,包括电缆、电梯等各个类目,而且品牌仅限三家,最多显示前五家,只有真正优质的公司才能进入品牌库,才可以参加投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堵截招商漏洞,更减少了人为的操作机会。  另一方面,万达依拥有一支强大的审计队伍。现在王健林不再担任集团法人代表,他不管人,也不管物,但是对于审计部,始终放在心上。因为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是保证万达不“触线”的关键。对待侵占公司利益的违法行为,王健林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万达漳州项目的副总经理和销售经理,在项目完工后贪污了几百万,万达直接将此案诉诸法律,违法者也被追究刑事责任。还有一次万达要交税款,结果负责的员工居然把税款套现拿去赌博,面对这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生,王健林毫不犹豫地将其交与司法机关。   科技保障执行力   万达高效的执行力,不仅来源于制度、企业文化、奖惩机制和严格监督,更依靠着科技化和信息化加以保障。  十几年前,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万达已成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并实现了办公系统自动化。比如,在手机上可以批文件,所有招投标都保证高度信息化、所有的工程进度都有探头监控等等。信息化管理使得万达的执行力和快速工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计划模块化是王健林的另一个秘籍。万达拥有专门的计划部,而且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都有计划。而这些计划又精确到财务计划、成本、现金流、利润、人员,招聘等等。一家巨大规模的不动产公司,工程进度如此复杂,怎么可能有如此详细的计划?王健林解释道,每个人都有经验,但即使一个人参与建造了10个万达广场,也不代表他清楚每一步应该怎么做。而工作计划模块化软件就是确保每一步的精准性。  比如,施工土建项目,每一周工程进展到第几层;负责设计项目的员工,哪**交什么图纸;负责招商项目的员工,什么时间多少家店进场。一切都依计划推进,每个人只需要保证自己的任务,在计划的时间节点完成。  此外,万达还推行了慧云集成系统,把一个万达广场所有的管理,包括消防、水、空调、泵房、节能、安全等系统都集成在一个超大的屏幕上,实现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比如,当班员工换班,系统会提前两个小时进行自动提醒;根据商场客流的实时情况,空调系统会自动调整送风量等等。智能操作系统保证了万达的执行,也提高了执行效率。   30%的增长率   “万达拥有****的执行力”,王健林放出豪言说,这保证了万达在拥有千亿规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每年30%的增长率。即使2013年全球经济下滑,资产仍然做到了3800亿元。按照这样的进度,2015年之后,即便增长率减速到15%,截止2020年,万达依然会达到一千多亿美金的年收入,到那时,万达将成为世界前列的跨国企业。  万达上市,更加快了它的国际化步伐。王健林的雄心壮志真的会实现吗?接下去的五年时间,我们拭目以待。 【人物简介】  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他与王石、柳传志、任正非等**的企业家一样,都是军人出身。纵观世界,福布斯杂志曾于2003年对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进行摸排,统计显示,在超过5000名高管中,其中有30%毕业于西点军校,这个比率甚至高过哈佛与耶鲁。每当我们问起王健林,他的成功是否与军人出身有关,他都会笑着说,yes!在他看来,曾经受过的训练造就了自己坚韧的性格和坚定的目标。这是成功的基础。  然而,万达的成功,或者说王健林的成功,并不仅仅源于此。1993年,万达进行第一次转型,从大连到广州,进行跨区域发展;第二次转型是向不动产发展;第三次转型是向文化产业发展;第四次转型是向国际化发展。王健林告诉我们,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永不停歇的创新;第二,****的坚持。
    01-19 2015
  • 私人银行征途漫漫

    私人银行征途漫漫

    一个私人银行客户可能抵得上1000个普通客户带来的利润贡献,如此“富矿”让私人银行业务炙手可热。但现状是,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体系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现有产品无法满足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管理需求,正陷入“富矿不富”的窘境。 文/马一居   2014年亚洲尤其是中国财富呈现指数化增长,给予了财富管理塔尖——私人银行无限商机,塔尖各路资本酣战不断。私人银行的第一军团商业银行经过了7年的成长,发展瓶颈隐现,道阻且长。此外,各路资本汹涌逐鹿私人银行领域,外资机构、券商、信托、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搅乱一池水。  有人说2014年是私人银行跑马圈地的一年,客户争夺是各方争夺的重中之重;有人说2014年是国内私人银行开启离岸征途的一年;更有人说私人银行已经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   客户资产规模增长放缓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调查报告,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银行最为看重的业务,财富管理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列第二、第三位。而此前,备受关注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滑落到银行关注度的第六名。  半年报显示,去年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客户数和管理资产数仍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增速大多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其中,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仍保持行业首位。截至2014年6月末,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突破3.93万户,比年初增长25%,但相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管理资产6757亿元。排名第二的是招商银行。  从上市银行整体的情况来看,去年上半年多数银行的客户数增长和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速都慢于上年同期,私人银行业务的阶段性瓶颈显现。   银行券商资管跑马圈地   “若形不成规模效应,盈利也将无从谈起。”一业内人士这样解释。虽然前期的平台搭建、网点开设、人力方面的投入很大,且相关花费也不菲,但各家银行还是非常重视私人银行的网点建设和客户争夺。  2014年12月18日,平安银行上海分中心揭幕,这是平安银行去年开出的第十四家分中心。这也是去年国内商业银行、券商、信托跑马圈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招行已经开设了29家私人银行中心,四大国有银行最晚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农业银行也有21家私人银行中心。在140余家城商行中,上海银行、成都农商行、杭州银行、大连银行、晋商银行、吉林银行都已明确成立了相应的私人银行部门。  竞争还来自外界,国泰君安去年8月已经开出了7家财富管理旗舰店,其副总裁顾颉公开表示,私人银行业务并非银行专属,在投资能力和市场熟悉度上,券商拥有天然优势。持相同理由的还有信托和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   竞争激烈 门槛变弹性   各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门槛有高有低,原本的一个“硬条件”如今变得“弹性十足”。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门槛为1000万元,交通银行为200万美元,工行、中行为800万元。平安银行及中信银行只要达到600万元即可。  随着私人银行中心四处开花而来的是激烈的客户争夺战,尽管不少私人银行甚至把老客户流失看成考核项目,但2014年客户流失严重是不少私人银行面对的棘手问题。  平安银行战略规划部客户战略管理中心总经理黄琨在接触和访谈了2000多家私人客户后发现,高净值客户倾向于选择多家私人银行,这也是私人银行面临的客户忠诚度不高的原因所在。黄琨发现,40%高净值人群尚未使用私人银行服务,尤其是800万到1600万净资产的客户,还没有被更多的私人银行给挖到,他们大部分的资产都是在财富管理账户,还没有体验私人银行的服务,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国内的私人银行目前基本能满足客户需求,但是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出海 境外私人银行落地   资产配置多元化是高净值人群最为迫切的财富需求,他们希望在创新产品、不动产、海外投资增加更多的配置。于是围绕全球资产配置,2014年私人银行出海潮涌。  工行、中行开设境外私人银行中心之后,去年招商银行也携手永隆银行于香港正式开设首家境外私人银行中心,主打1000万港元以上资产的超高端客户。  “从私人银行客户出海投资的角度,境外落脚的第一站肯定是香港,通过香港可以实现投资范围辐射到全球,有很多工具可以实现,同时语言和文化上与内地相似性很大。”招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张东向这样解释。    全球资产配置 未来主流   去年上半年在房地产调控、股市低迷等现实背景下,海外资产配置正成为多数国内高净值人群规避市场风险的主流。于是基于分散资金风险,投资移民成了全球资产配置的一个起点。  而将全球资产配置定为目标,则是多数私人银行从业者的共识。在去年11月底召开的私人银行业务高峰论坛上,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制逐步放松的趋势下,私人银行业务的“财富管理家族化”、“私人银行服务综合化”将成为主流。其中,财富管理家族化表现为国内私人银行将逐步形成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外国先进的服务体系,服务综合化则体现在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各类资源,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例如满足客户所拥有企业的并购、融资需求等。
    01-19 2015
  • 家族财富管理的中国合伙人

    家族财富管理的中国合伙人

     伴随着国民财富的爆发式增长,旺盛需求加速各类资本进入,形成了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第三方理财以及互联网金融竞相开放的市场格局。 文/马一居   人们称2014年为家族财富管理“元年”,未来十年是中国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黄金十年”。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私人财富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13年已高达2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将成为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引擎。  2014年信托公司、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券商、公募基金纷纷设立自己的财富中心和家族办公室,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渴望能在家族财富管理行业分得一席之地,于是世界家族财富管理大家庭迎来了中国合伙人。   富人重塑财富观   2014年中国经济放缓,国内高净值人群发现钱不再如以往好赚,财富保值的需求日益增大。有钱就是任性,富人们的思想发生两个转变:第一,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不再被动地接受,他们更关注你提供的是什么;第二,他们关注如何将风险从自己的财富中剔除,将自家的财富完好传给下一代,而非以前的单纯赚钱。  基于转变下的需求,让家族信托基金在2014年红火了一整年,谁能想到家族信托4年前还被误读成理财产品呢?  强烈的需求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各路资本都在2014年转型财富管理机构,设立家族办公室,逐渐形成了信托公司、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三足鼎立”之势,华丽的转身潮一波接着一波。   机构打造新形象   第一波,信托公司启动家族信托业务,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外贸信托、北京信托、上海信托、紫金信托等在内的信托公司相继启动了家族信托业务,信托旗下财富中心纷纷亮相。四川信托的“锦绣财富”品牌,平安信托的“平安财富”品牌,中融信托先后设立了5个财富中心,然后为了服务顶层客户,中融也开设了家族办公室。“信托公司回归财富管理、信托本源业务是转型的必然选择之一。”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家族办公室总经理汪岩焯这样说。  一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信托拥有最有利于财富管理制度的基因,信托公司作为**可以横跨资本、货币、实业三大领域的金融机构,能充分体现财产传承智慧,可以把资金、股权、债权、房地产等财富形式都纳入信托财富管理框架内,并实现信托财产和个人其他财产的隔离,从而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财富管理业务也必将成为信托业务的新蓝海。  第二波,各大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凭借其客户优势和渠道优势,也逐渐成为家族信托业务的生力军。但受信托牌照的限制,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私人银行尚无法开展全权委托业务,还需借力信托公司。如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与外贸信托之间的合作、北京银行私人银行与北京信托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的典范。  第三波,第三方理财机构日益壮大,形成了差异化经营。随着家族信托业务的不断发展,包括律师事务所、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也看到了这片新蓝海的广阔机遇,积极介入并成为家族信托领域的参与者。  第四波,财富管理的**形态——家族办公室生根开花。首家由美国家族办公室认证获得QFOT(家族办公室专家认证)的汉家族办公室成立,专门为家族财富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家族客户提供服务。中信信托和上海信托也开设了自己的家族办公室。  在一波一波的转变中,中国私人银行界领军人物张秋林华丽转身成立秋实财富,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全权委托式资产管理服务。信托也凭借财富管理,扭转了为银行“打工”的窘境。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顾问升级私人银行家。   2014年家族财富管理热词   1.风险隔离  “中国的改革开放36年,**的成果之一就是老百姓有钱了,并由此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这也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奠定了颇具规模的基础客户群。”新华财富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郑孝和在2014中国离岸金融峰会上如是说。目前中国高净值客户人数已突破百万大关,亿万富翁人数逾六万,居世界第二,国内高净值人群对于家族财富保障、传承的需求越发强烈。   2.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按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委托人可设立财产分配法则来保障资产的稳定,达到传承财产、保护隐私、避税等目的。家族信托在我国刚刚兴起,而在国外已有上百年。  继家族信托2013年年底在国内开启破冰之旅,招行、北京信托等多家机构试水。目前国内家族信托**门槛为3000万元,不过设立家族信托的客户资产通常达数亿元甚至是数十亿元。   3.全球配置  据了解,全球资产高净值人群拥有近54万亿美元的财富总量,其中24%投向海外资产,而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总量为4.4万亿美元左右,目前却只有5%的财富投向海外。近年来,英国伦敦地产交易频现中国买家的身影,显示内地居民海外配置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由于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对于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而言,由于在中国香港私人银行开设账户没有外汇管制,更容易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中国香港成了内地富豪进行家族财富管理的**。目前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的客户有50%至70%来自内地。   4.全权委托  2014年招行和诺亚率先推出了全权委托型业务。所谓全权委托资产管理就是客户把资产委托并授权给银行,由全权委托团队进行专业打理。  据了解,目前境外市场超过一半以上的私人银行客户都选择全权委托服务模式。招行全权委托业务已有超过50单大额委托,金额超过30亿元。而诺亚在2015年打算扩大全权委托服务占业务的比率。   5.隐私开放,藏富变难  离岸地的选择、本国的税收政策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是家族传承顶层设计中最关注的三大领域。在2014年,这三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作为全球**的离岸金融中心、“避税天堂”,瑞士在2014年5月6日签署了一项协议,承诺将向其他签署了该协议的46个国家自动交换外国人在瑞士银行的开户信息,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2014年6月,中美两国签订《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并从7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法案的实施,让大量已经移民和准备移民的中国富人深感不安,一些中国富裕人士更直呼:“美国梦碎!”美国一直是中国富豪的子女教育、移民规划**之地。中国富人大做“美国梦”,除了想在美国挣大钱,美国籍来往自如的签证、对美国籍人士的宽松投资政策,都是“美国梦”的甜美之处,因此诞生了一批“移民不移居”的富人,利用投资移民的方式转移部分家庭资产到国外,以“裸商”的身份留在中国国内经商。只是,这些移民美国的裸商富人们,未曾料到,不仅在美国的住房要交地产税,甚至在中国做生意挣的钱如今也要交美国税。
    01-19 2015
  • 解密2014年家族财富传承新趋势

    解密2014年家族财富传承新趋势

    文/马一居    富人们在想什么?有马云似的“钱太多了,咋花?”的矫情,也有最质朴的保有财富和平安传承的渴望。随着越来越多的家族信托出现,富人的思想价值观也慢慢凸显。“传男不传女”的想法固然存在,也有拿出大部分家产做慈善的;有布局全球,配置增值的强烈需求;也有选择全权委托时的心里挣扎。   取得财富,拥有财富,管理财富是财富一脉相承的问题   家族财富管理被视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一轮盛宴,从2013年就已开始。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可投资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约84万人,共计持有财富达27万亿元,蛋糕巨大。  从去年平安发行国内第一单家族信托产品,到财富管理最神秘最顶层的业态——家族办公室出现。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财富管理全业态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切看上去很美。富豪们对家族财富传承需求、资产管理需求和风险规避需求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分享盛宴,各路机构也是做足功夫,纷纷推出**的人才和方案。不过,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践行者和拓荒者面前仍是困难重重。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热论财富的保有和传承时,往往忽略了财富传承超越**的实质。  三家一线家族财富管理机构接受了今日财富的专访,他们是联合家族办公室的汉景家族办公室、诺亚财富方舟信托以及多次参与家族信托产品设计的北京瑞银律师事务所的王昊律师。  瑞银律师事务所王昊律师是家族财富传承法律专家,她告诉财富记者财富传承计划最佳的时间点和**的解决方案。  诺亚方舟信托立足香港,看到在内地设立信托的一些短板。其作为财富管理的主流机构,我们能从其的思路中找到未来和发展方向。  而从财富管理最顶层的服务家族办公室身上,我们能窥探到资本的无限可能性,更能从汉景家族办公室感受到创二代的锐意进取。创二代在去家族化印记时,又不忘以自己所学所能能帮助家族的现状。  通过他们的和今日财富的对话,展现了中国富人对家族财富传承的真实需求。  定制时间及隐瞒   从时间来说,高净值人群对家族财产传承的需求集中出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子女毕业初期。  设立家族财富管理的目的,除了保障孩子学习生活衣食无忧外,还有给子女准备的创业金。假如子女不愿意按照长辈的意愿做事,至少也可以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此外,大多数父母在设立家族信托的时候,会向受托人强调,在孩子未达到他们认为的合适年龄之前,不会让孩子知道已经设立专项基金。  离岸信托成为主流   中国目前法律还没能对家族信托准确涵盖。所以在不明朗前提下,境内的家族信托多立足香港或者国外,离岸信托是主流。  此外,一些内地私人银行只接受现金与有价证券类资产置入信托,所以一些机构则和专门为某个信托产品成立私人信托公司,这种公司就能将客户的非现金类资产装入该信托,即也算离岸信托。  受益人人不仅是家人   从信托受益对象来说,我们都会理解为自己的配偶、孩子和家族里的人。家族信托起源于防止富二代炫富败家。  虽然目前的家族信托产品受益人大多是亲属和孩子,但亦有不相干的第三方。真实的例子是浙江一客户有三个孩子,其在境外设立了一个信托基金。财产留给家庭成员的资金仅是总资产的30%。其余的70%的财产全部捐给了国外医学研究机构。这个研究基金的研究方向是类似干细胞移植等让人类自身延长寿命的再生医学。  在信托中还有公益慈善类信托,其主要是基于慈善、公益与家族价值传播上设立的。  家族信托文化基因   世界上**的金融实事通讯公司Agora出版社的董事长兼CEO比尔·邦纳在《家族财富》中这样写道:如何创造这样一种财富,能使你和你的孩子都成为下一代人财富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和事业兴旺超过20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传承不是**,而是后代的才华、知识、信仰、经验和修养。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设立家族信托基金,凸显华人思想价值观的家族信托也正慢慢显现。诺亚方舟信托执行董事刘彦分享的实例证明,“传男不传女”这类想法也会在信托中体现。例如客户有一男一女,女儿在公司重要部门担任要职。儿子20岁出头,喜欢游山玩水对家族企业不感兴趣。这位客户设立的家族信托中,女儿只得到一点钱,其余大部分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当然,前面我们也说到,也有富豪有着更广阔的人文关怀,将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捐赠给研究机构做公益。  创业难,守业艰。对于富人们来说,财富传承不只是**的数字,更是家族基业和基因的传承。真正的家族信托,也许还应该考虑到人的信托,是知识的信托、生命的延续、产业的延伸。
    12-31 2014
  • 汉景家族:60亿财富的“创举”

    汉景家族:60亿财富的“创举”

     景一:企业资产与家族财富混搭不分,企业战略布局与家族财富传承目的杂糅,是国内家族财富管理顾问业务难行的重要原因。   汤臣一品,上海滩最豪华的居所,汉景家族办公室所在。  6个国内**的家族,每个家族出资10亿元,成立了第三方的汉景家族办公室。  6个合伙人,除去担任董事长的陈宏外,其余人都属于80后。他们家境富裕,家族还有自己的企业。但他们都暂无兴趣继承基业,他们更愿意创立一番事业,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家族。  他们的事业是如何让自己的钱、让父辈和家族的财富穿越时空,顺利传承。他们一边在去家族化影响,一边也在努力帮助自己的家族。  他们是富二代,更是创二代,是践行者。这里有开拓、创新、桀骜不驯以及野心勃勃。  汉景家族办公室由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博士与家族基金管理人景一联合创办,是多家族办公室(联合家族办公室),它通过运作及管理私募股权母基金(PEFOF)为中国6个富豪家族服务,资产管理规模在60亿。“我们是他们的财富合伙人。”景一这样描述自己的身份定位。  这6家客户,公开可查询到的是陕西步长药业集团的赵涛家族和万达家族。赵涛家族将自己的部分财富拿出来,交由汉景进行全球配置,同时汉景还帮助赵涛家族成立了海外家族信托。  目前汉景旗下有三只汉景系基金,同时汉景也是凯雷投资集团、嘉御基金、鼎晖投资、德同资本、华登国际、红杉资本、达泰资本、戈壁合伙人、招商和腾创投、中信产业基金等主流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汉景的6个合伙人每人都负责不同业务。景一负责寻找股权投资(PE)、胡强负责二级市场,还有专门负责并购项目等。汉景团队会按照客户需求寻找一些国际并购目标,和对冲需求。  汉景团队的参与家族生意形式多样。在一些并购和投资中,汉景以买方顾问角色出现。2013年万达3.2亿英镑收购英国销售额**的豪华游艇制造商圣汐(Sunseeker)就有汉景执行董事胡强的参与。2012年万达31亿美元吞并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也得益于汉景的参与。  此外,汉景也会寻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和团队进行投资。2014年其与但斌合作的汉景港湾实现了99%的收益。  在汉景看来,外界说的家族信托,只是办公室业务的一种工具。“我们的核心是帮助家族客户整体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实现**收益。”  孵化家族二代,培育接班人是汉景等同于投资收益之外的重要任务。办公室基础上,汉景把一些对金融有兴趣,又想实现家族梦想,又有能力创造梦想的年轻人聚起来,组成了精英会。在俱乐部里,顶尖的投资人在沙龙里分享他们对未来的意见。但斌、卫哲是座上客。办公室还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不同的计划,诸如求学、旅游。  今日财富采访汉景时,恰巧碰到逢汉景俱乐部客户的晚餐会。与你想象的富二代奢华聚会不同,这里没有玲琅满目的食品,只有简单的便餐,安静的氛围地用餐。   景一:我们是财富合伙人   问:家族办公室是财富管理最顶层的形态,有人将其称为财富大总管,你是怎么定位自己的?  景一:我们的角色是多变的,可以是家族的融资平台,也可以是他们的并购PE合作人等。  个人觉得财富合伙人更合适。我们家族办公室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客户联盟家族的保值增值、孵化二代。我们有自己的俱乐部和精英会,我们在完成财产的保值增值的同时还需要伴随二代一起成长。让每个家族的财产和精神传承下去。   问:家族办公室和最富有的人打交道,你接触下来,国内高净值人群有什么样的需求?以及汉景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景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像中国老百姓一样想赚钱,想致富,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富人如此需要家族财产传承和家族办公室,我们的市场无比巨大。  6个客户,每个家族的个性化十足。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甚至需要拒绝太多的诱惑,剔除大部分客户,留下最合适的家族。  比如,我们的客户喜欢游艇,我们就能找到合适的资产满足他。我们会按照6个客户的需求去寻找那些被低估的资产,用时间和空间换取未来的收益。我们最近一年在二级市场战绩不错,和但斌合作的专户产品已经翻番。  近3年内,我们需要帮助6家客户,寻找低估的资产以达到资产的保值和增殖。在5年内,我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家族企业将自己的商业互联网化。采用OTO方式,孵化客户的家族企业。在10年内,资本进行充足积累后我们会考虑将资本投入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如3D打印等。  家族办公室在国内经历了从无到有,没有模式和经验可参照。所以我们都是践行者。就目前来说,家族办公室没有业务**,只有业绩**。   问:我们了解到最近你们的一个新基金在筹备中,能详细说说吗?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理念吗?  景一:我们旗下现在有三个基金,如与卫哲合作的股权基金,投资方向是医药类。和但斌合作的汉景港湾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偏向港股。收益不错。我们还打算和薛蛮子合作成立天使基金。  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寻找低估资产其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寻找一些被低估的人,另一个是寻找被低估的行业。也即我们能在市场上找到**的人,产品,让我们的钱投到**的资本中去。  我们和其他家族办公室专注点不同,我们国内业务看中的多一些,更是将帮助家族企业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放在前面。我要帮客户实现收益,同时也担负着孵化、帮助二代企业提升自我能力。   问:在寻找好的投资机会时,你们会偏重什么?你觉得财富未来在哪里?  景一:针对客户的全球配置需求,我们有专门的欧洲团队打理。目前我们认为机会还是在中国,所以我们的投资中80%是投向中国。但形式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比如币种不单是人民币,也可以是美元。我们需要帮助客户实现**的收益。
    12-31 2014
  • 中企赴美投资机会

    中企赴美投资机会

    文稿统筹/陆臻祺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的一个华人精英组织,目前有会员140人左右,全部是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华裔组成。该组织由**美籍华裔贝聿铭、马友友等人发起,成立于1990年,常设机构设于纽约。百人会是一个非政治团体,但其近年来一直与中央高层保持互动,对促进美国与中国以及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数字对比体现贸易平衡黄伟:非常荣幸邀请到百人会的核心成员参与此次圆桌座谈,首先请百人会新任会长关德铨简单介绍一下百人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都在干些什么。关德铨:百人会是美国的一个非党派的非盈利机构,我们的会员差不多150位,都是在美国各行各业比较有成就的华裔美国人。我们把我们的力量集中一起,努力于两个方向,一个是怎么加强中美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就是怎么提高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黄伟: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1到8月份,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是20.8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9%。另外一方面,中国现在对美国的投资是达到了32.6亿,同比增长了16%,一降一增之间的对比非常明显。作为一个民间的中美两国的交流组织的会长,您认为在中美经贸往来的这个过程当中,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又可以如何来解决呢?关德铨:我觉得这个中美商务投资之间差额不一定代表其中有问题,如果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继续增长,而且平均规模增大,数量有所增加,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显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平衡了,而且不是单方面的,主要是美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现在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速度有所降低,不一定代表他们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也可能是代表过去已经投资到了某一个程度,现在是一个平台上的调整时间。要知道美国现在的经济环境也慢慢改变了,所以很多美国企业的重心也慢慢改变了。 中企赴美投资的两种玩法黄伟:在您看来,现在中国的资本到美国去投资,有些什么样的领域和行业是比较好的选择?关德铨:我觉得所有的领域其实都是开放的,重点是看中国企业他要追求的是什么。中国企业去外面的话,看你是要为了进入美国这个市场,把你的产品打进去,还是要在美国进行收购,去吸收他们的产品、技术,挖掘他们的品牌,利用这些品牌来加强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是两个不同的玩法。所以我觉得每一个行业其实都有同样的规律,一种是中国企业因为国内的市场饱和了,所以他需要追求新的市场。另外一种是,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厉害,而且中国市场竞争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竞争,所以企业为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在海外收购一些能够帮助他在中国更加成功的一些原材料,他的技术,还有他的这个品牌。黄伟:在您一个华人眼中看来,美国资本到中国来,现在又有些什么好的投资领域?关德铨:最近几年,美国资本到中国,永远是看好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完全是跟随,他们觉得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是怎样。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你看中国的GDP增长还是比美国高起码3倍,在这个市场对比来说,机会肯定是更大。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环境也变化很大,所以变成过去成功进来中国的方法,还有在中国能够成功的方法,到今天也需要修改,所以这时候整个市场的改变,对美国的企业提出很多重新修改、重新思考的一个要求。黄伟:那我们就来说说方法,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中国资本到美国去投资,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关德铨:我觉得这要从两个层次来说,一个是你有没有准备好,你知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去美国收购?你的战略目标是怎么样?如果你要收购,你要考虑的是收购这个企业后,增加合并后的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是来自于销售收入的成长,还是来自于运营费用的降低,还是来自提高资产的运用率。另外,在执行收购的过程里,一定要有严谨,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团队、成熟的谈判和运作技巧。**,就是收购之后怎么整合的问题。另外有个新的挑战,就是你能不能说服美国其他的利益所得者、利益相关方来接受你在美国的投资。美国大众对中国和中国的企业还不是很了解,对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的动机不清楚,他们最担心你是把工作拿走,把工厂关闭掉,把所有的生产设备都运回中国去。你如何要他们放心,告诉他们,我们来投资,是为了互利互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价值。让当地的民众、工会能接受中国的投资者,让当地的政客、议会不会对你的投资提出反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改革开放给海外华人带来机遇黄伟:威特国际董事长李学海在美国有着“仓储大王”的美誉,为国际物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李学海来分享一下他创业和投资经历。李学海:我1976年从香港移民到美国,1981年就开始做一个公司。因为当时中国刚改革开放,开始建很多工厂,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运到美国,我就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开始从几千吨级别的运输起步,到后来每年以很高的速度来发展物流配送的生意。因为那些货物运到美国后,还要配送给百货公司,还要做很多增值的服务。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给我们海外华人的一个机会,也是我们企业有这个市场,由于这个市场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黄伟:您在美国、在中国都有投资。从现阶段的角度来讲,您如何评价中国和美国的投资环境?李学海:首先,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的一个消费市场,特别中国是全球**的工厂。虽然这个工厂现在物价、人工跟市场运营费都涨了不少,增长也有所放慢,但至少目前的地位还是无可替代的,还是**的出口生产的市场。而美国是**的消费市场,这两个市场对于企业来说,都有很多的商机。但两个市场又有区别,因为美国融资成本低,利息低,市场已经很成熟,并且有完善的信用体系。而中国市场机会更多,但是外商进入,很多地方还有不少限制。 电商全球化 物流仓储有大生意黄伟:中国电商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上市,号称美国“史上**IPO大单”,引起了投资界的广泛关注。从物流业的角度来看,当阿里发展成全球的货物交易平台,它在哪些领域是更有机会的?整个供应链又如何来跟进?李学海:阿里巴巴在中国的规模跟市场的份额是**,但我觉得它在进入国际市场后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因为记得还有很多要进一步能够发展的地方。我们去参观过阿里的杭州总部,他门也有过团队来我们美国总部做调研。我们探讨,现在的跨国电商是中国人买美国货,美国人买中国货,运输距离远,而且如果单品一包包寄过去,涉及到报关和税收的很多问题。一件本来便宜的商品,可能附加的费用比商品本身还要贵。这里面有些问题一定要解决,技术、物流等各个方面,我们已经发现,并且在共同探讨。中国电商进入全球市场,或者说全球的电商物流要打通,谁都能从世界各地买货,这个目标总有**能够达到。到那天,阿里的规模可能比现在更大,是全球的,不单是中国的。所以可能要把整个仓储分开,中国的货在美国有库存,美国的货在中国也有储备,实现消费者下单几个小时后,就可以拿到商品。黄伟:你们已经在讨论这些实际操作的问题?李学海:对,包括要解决物流成本跟一些时间上的问题。 中国汽车业大而不强 自主品牌仍需努力黄伟:讨论过了物流业,与此非常相关的,并且一直吸引中国投资者关注的就是美国的汽车业,有关这个话题,请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来跟我们分享,汪总,在您看来,中国保持多年的全球汽车第一大国的这种格局会持续下去吗?汪大总:我对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今年看来大概规模总量是2400万辆左右,美国今年则是1500、1600万辆,第一和第二这个差距已经比较大了。往前看,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会保持比较健康的发展,估计每年8%到10%左右。按照这个速度的话,应该在世界上还是最快之一,恐怕领跑的格局很难改变。黄伟:对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品牌现状您作何评价?自主品牌有没有突围的可能性?汪大总: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连续十一次市场下降,目前大家的生存现状确实很难,但再难也要做。关键是怎么做?我觉得还是要练好内功,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另外是品牌,两方面都需要做认真的、踏踏实实的工作。汽车工业发展100多年了,实际上又大又强的汽车工业也很多。他们在产品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个是联合,现在我们的自主品牌说起来很多,其实每个都很小,量也很小,规模也很小,这样的话给整个体系都带来很大的压力。我觉着我们的自主品牌是认真考虑联合突围的时候了。而说到品牌,打造品牌的学问其实很大,上海通用做的很成功,上个世纪94年、95年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品牌,到底代表什么意义,跟产品怎么相连,在中国市场怎么定位,等等。我也希望百人会在这方面跟中国汽车一起做点工作,真正擦亮我们的自主品牌。 零部件企业出海比整车企业机会多黄伟: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现在要走出**去开外,收购兼并,您觉得有机会吗?机会在哪?汪大总:去年春晖也跟国内企业一起成功的完成了四项并购,其中有三个在美国。现在美国的并购机会还是非常多,总的来看,美国去年的并购总量达到了1万多亿美元,占世界并购总量的41%,说明有很多目标,可供大家选择。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或者在轻量化方面,即汽车业现在用的铝材料、镁材料,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底盘件以及汽车电子方面,我们都知道有些企业准备出售。黄伟:在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方面,收购零部件企业会不会碰到问题?汪大总:这方面的挑战不像其他行业企业那么大,美国相对还是比较开放的,他主要一个是CIFUS(美国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还有反垄断的审批,别的都是开放的。CIFUS是针对涉及国防安全方面,所以一般的汽车零部件他也不会涉及,但有少数的,他也卖给军车,但这个通常还是可以走得通的。黄伟:在整车企业方面,在您现在看来还有机会吗?汪大总:整车这个机会是比较少一点,因为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就是那么几家。但是这里面应该还有战略联盟合作的机会,比如说最近东风就入主了法国的汽车公司,不是完全并购,是实现战略联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方面潜在的机会应该还是有的。 企业在校园投入 投资的是未来黄伟:说到学习海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国人一直会感叹,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的大师。就这个问题,来听听纽约理工大学校监张钟浚的观点,中国的教育跟美国教育之间**的差别在哪?张钟浚:中国的教育从小到大都要考试,要有个标准答案,而美国的小孩子,从小就被培养要有自己的意见。所以我感觉就是说这个真正要能培养出来真正大师来讲,从小学要给他们这样一个启发性的教育。我以前带博士生的时候,就常常跟他们开玩笑说,你有哪**可以不赞成我的讲法,按照你讲的自己的理念,我还批评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那就是你该毕业的时候了。黄伟:在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方面,您有很多的经验,中国现在有很多的企业是和学校在合作,能能不能分享下美国的经验?张钟浚:美国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跟学校合作,而且是比较长期的合作。一个比较大的企业,他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公益,而是在战略上,这个学校的学生将来对他公司的成长、对他人才的引进,有什么好的帮助。从这个角度讲,企业进校园,常常也许是给你仪器,也许是给你学生实习的机会,也许参加学校创新的孵化器支持他们的活动,是投入人的资源进去,跟学校配合。 美国基础教育或存投资机会黄伟:现在很多的中国企业都走出去,他们也愿意在美国设立一些研发中心,能够将更好的技术带回中国来。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该如何来吸引当地的人才,比如说美国的这些毕业生,到他的公司来工作?张钟浚:在美国来讲,工资并不一定是**吸引人才的方法,工作的保障培养与工作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常常也许你提供的环境,如果让他感觉到有充分的机会发展,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或者收入虽然不高但是保障做的特别好,这些理由都可以使不同的员工愿意留下来。美国现在对移民,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环境现在非常宽松,所以中国学理工的人,到美国去留下来,其实越来越容易。反过来说,海归回来是不是一定有发展的机会,这反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黄伟:在美国的教育投资领域中,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机会?张钟浚:教育跟投资两个名词配到一起是不寻常的,美国不管大学也好,中学也好,基本上是非盈利性质的,要么是公立学校,要么是私立学校但是靠某些募款的基金来维持,真正做好的学校是不赚钱的。有没有赚钱的机会,有没有投资好的机会?也有,从就职培训来讲,大部分美国成人教育是赚钱的。私立学校现在也有个新的模式出来,在美国现在有个很出名的新的私立学校,就在纽约叫Avenues,学费可能到4万5一年,小学生。但他的特色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双语或者是三门语言,除了英文以外一定要中文,或者是要西班牙文,或者是三门语言都要。这个学校的创办人是耶鲁大学以前的校长,他的创始理念就是要办一个很好的学校,以吸引投资人来。现在这种方式能否成功还是未知,学校还很年轻,但等于是已经有个新的模式建立起来。一般来讲,在美国可能**档的最容易赚钱。 中美创业成本差距减小 资金来源仍是关键黄伟:说到赴美国念书,之后回归故土创业,很多年前,一直时至今日,很多创业者都是走的如此相同的路径。晓龙基金创始人曾宪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请他来分析下这条路径背后的逻辑。曾宪章:主要是资源的不同,在美国学校刚毕业的,或者是工作个三五年,其实你的人脉资源、你的资金资源都很有限,你很难聘到一流的大学生为你工作。但当你回到国内,你就很容易聘到相对的一流大学生工作。所以在人才、成本、人脉等方面考量比较,回归创业的成功机会相对比较大。到今天来看,中美的薪资差距越来越小了,如果你能够找到你要的人在国外,他的成本不见得会更高,未来就看你的管理能力。当然在国外管理能力又相对跟国内又不太一样,需要更大的能力做管理,所以考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黄伟:科技创新人才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吸金能力,您觉得他们如何能够更好的和资本之间形成对接?曾宪章:其实创业者大部分都是科技出身,跟金融界的接触相对少,所以并不是很容易找到资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从事所谓的人脉网络的建立,我当年为了找第一个100万美金,整整花了18个月。所以我成立了玉山科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脉网络的平台,在这里有资深的人,他很容易把门打开。只要你的技术吸引了他,再接触就很容易了。过去20年来,我们也建立了“摇篮计划”,扶助各地的创业年轻人,借助导师们的人脉、资金和经验,来协助年轻人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黄伟:目前国内的P2P网络平台中,有很多的平台也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您怎么来看这个问题?曾宪章: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毕竟网络上的小额融资很容易操作,但**当你真正需要大额募资,人还是最重要的。我们投资其实不是投他的产品,而是投他的人,人对了,产品和模式慢慢演变下去,**还是得看创业者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他的呈现度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需要的。这两方面会相辅相成,网络融资不会取代现有的人脉网络。黄伟:**再请到关德铨会长来给我们谈谈,百人会可以为帮助中国企业到美国发展做些什么贡献?关德铨:百人会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我们不会直接帮助到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我们很多会员都有这方面的能力。百人会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怎么去把中美经贸的大环境维持的比较正面。我觉得中国企业,走进去美国,有可能有负面的影响,也可能创造正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是去帮助中国企业关注到在美国投资的行为责任,不单只是关注这个企业该做什么,管理层该从哪里来,更加要关注到合并收购以及投资对当地的社会有什么影响,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到这些方面,而且可能帮他们建立一些在美国公司责任的行为标准,这将个是很大的贡献。
    11-27 2014
  • 资本布局民营医院

    资本布局民营医院

    投行人士指出,医疗服务领域改革已上升为医改的首要任务,医保覆盖面急需扩大的情况下,医疗健康行业正成为继互联网行业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文/李雪 戴佳俊   10月9日,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弘毅投资宣布,通过旗下弘和医疗服务集团,并购上海**民营医院杨思医院。就在弘毅并购消息发布的前几天,黑石旗下基金数亿美元投资苏州欣荣博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同日,上市公司上海莱士公告,拟出资47.58亿元收购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89.77%股权;更早前,天津九安医疗公告,小米将出资2500万美元收购其20%的股份。医疗投资领域资金进驻的步伐如此密集,与国内医疗产业的改革政策风向推动大有关联。   弘毅投资杨思 意在规模效应  管理资金总规模超过460亿元的弘毅投资,此前已投资了石药集团、先声药业、滇虹药业等多家医药企业。而位于上海浦东的杨思医院,原隶属上海维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的民营综合医院,目前开放床位420张,开设22个一级科室和72个二级专业科室,现有员工670余名,其中85%为专业技术人员。  但弘毅看重的远不止一个医院那么简单。“中国医疗产业方兴未艾,需要优秀的医护人员,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对于这次投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表示,希望通过弘和,汇聚国内既懂医疗又懂管理的人才,不断收购良好资质和基础的医院,打造一个能够提供连续、系统、高品质健康关爱的医疗服务管理平台。  正如赵令欢所说,中国医疗行业,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千金难觅”。弘和医疗服务集团由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晓鹏出任执行董事兼CEO。张晓鹏表示,与杨思的合作,只是弘和的第一步,接下来公司还将继续系统地并购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和一定辐射带动效应的医疗服务机构,持续提高品牌影响力,创造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价值放大。   政策暖风吹起民营医院投资潮  弘毅投资并购杨思医院的消息,令波涛汹涌的医疗投资领域再添新浪潮。从去年底开始的这一轮投资热潮,与医疗产业的改革政策风向密不可分。  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40号文,明确提出“非禁即入”,成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的纲领性文件。相关部门随后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相关政策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扶持社会资本办医。  “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应达到总量的20%左右”,如此大力的改革吸引了很多希望在中国医疗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国内及国外投资者。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不过,按照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会长、温州民营医疗协会会长管伟立的说法,民营医院的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但它比照其它行业来说也的确风险较低,不会大起大落。管伟立介绍,台湾**的长庚医院在投资8年后才开始盈利,而他旗下的温州康宁医院,1998年开业,当时投资2800万,直到2005年才开始盈利。“民营医院5-8年的成长期是比较漫长的,而一旦进入发展期之后,其回报是非常稳定的”,管伟立说。  而现在,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政策暖风吹起,以及第一轮民营医院走向收获期,嗅觉敏锐的投资者们迅速进入卡位。复星集团、九鼎投资、红杉资本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已经在纷纷并购或参股国内医疗服务机构。有投行人士指出,医疗服务领域改革已上升为医改的首要任务,医保覆盖面急需扩大的情况下,医疗健康行业正成为继互联网行业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投资大潮正当其时,10月26日,2014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在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型、定位与发展”,而民营医疗产业投融资、民营医疗集团式发展成为年会的重要议题。1000多位全国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投资者展开新一轮交流对话,有多少新的投资合作意向在年会上有望达成?   谁对民营医院最有兴趣?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显示,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医药企业、专业投资机构三类企业对医疗投资最感兴趣。  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1514家,数量已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然而,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在每年超过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的整体医疗收入占比仍不足7%。  蓝皮书调查显示,目前对投资医疗产业感兴趣的有三类企业:一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这类企业实力雄厚,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整合产业链资源,产生规模效益,因而医院本身是否盈利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同时由于其国有背景和良好的政府关系,更容易拿下优质的公立医院资源;二是医药企业。这类企业投资医院更多出于产业链整合的战略目的,就其投资的医院而言,盈利不是第一目的;三是专业投资机构。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这类资本都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因而更关注回报率更高的民营专科医院以及高端医疗机构,这类资本的主业集中,盈利模式清晰且容易复制。  蓝皮书同时指出,从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来看,多数公司为医药企业,其投资医院主要是为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以弥补其药品盈利能力下降的目的。当前的国内药品销售市场,医院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医院对药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新医改政策对药品价格管理日趋严格,药品的利润空间被一再挤压,这使得许多药企开始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医院成为其积极拓展产业布局的关键。   外资逐步进入 力量不容小觑  自从中国政府宣布允许外资独资在七省市开设医院以来,有关外资医院是否会大规模进入中国以及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争论就不绝于耳。  7月22日,德国阿特蒙集团、银山资本与上海外高桥下属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和外高桥医保中心,就设立上海自贸区阿特蒙医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在签约仪式上称,已有多家外资医疗机构正在接触,签约阿特蒙只是一个开始。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的口径开放后,自去年至今,外资医疗机构在上海自贸区内已经两次松绑。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今年7月1日,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31条”措施中,又取消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的**限制。不过,尽管如此,目前外资独立医疗机构在自贸区仍有三大瓶颈,分别是外籍医师注册、高端设备引进、国际商业保险的对接。  此外,中国医疗市场的复杂性、医生资源的匮乏和就医习惯等仍对外资构成挑战。  面对上述的问题,外资医院入华的步骤相对缓慢,更多的是寻找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来开拓市场,而不是单枪匹马的独自运作。不过,不管怎么说,外资已兵临城下,先进的技术、远程医疗和赴海外就医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足以对民营医院在高端人群健康服务的市场上构成威胁。   突破人才瓶颈仍待藩篱破除  “在中国试图向负担过重的公共医疗体系引入民营资本之际,民营医院正面临医生短缺的问题。”咨询机构贝恩公司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市场的规模将在十年内达到6000亿美元,不过,在进入医疗市场之际,人才的瓶颈是投资者们必须去攻克的难题。  这种瓶颈是公立医院和医生们抵制的结果,医生要想同时在民营医院中工作,需要获得所在公立医院的批准。而公立医院显然不想让好的医生离开,更不要说如何去考虑向在民营和公立医院之间分配时间的医生支付薪酬了。  如此一来,民营竞争者需要靠重金引进**医生、从海外吸引医生或选择寻求事业发展的年轻医生。尽管中国有民营医院成功的例子,但是吸引病人的关键——名气和声望,需要很多年来建立。这对新成立的医院不利——至少在初期是如此。投资者通常看得到医院的机会,却看不到经营好一家医院有多大挑战。  所以你看,正如一位投行人士所说,这样的一场民营医疗的投资盛宴,既有公立医院的藩篱,又有外资在侧虎视眈眈,你不能不去争夺,因为等待会错失机会,但你又得小心翼翼,因为其实这个市场在火热的同时,可能已经危机四伏。
    11-21 2014
  • 细数沪港通的套利空间

    细数沪港通的套利空间

    文/马一居 说起沪港通,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两边市场的价差套利和各种制度套利。最近见诸报端的AH股套利是大家熟悉的套利机会。  然而沪港通的套利空间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估值价差套利。其背后还有交易机会套利、融资成立利差套利、监管套利等套利空间。   价差套利:没那么简单直观  中金公司研究员王汉峰在其的研报中写道:投资者结构、市场制度差异、流动性差异等因素是决定A/H两地同股不同价的主要因素。  自4月沪港通开始起步,A/H股价差持续收窄。(见表A股溢价已经收窄,需要制图。)  截止10月17日收盘,价差**的前三个个股为海螺水泥(0914HK,600585SH)价差为14.80%、华能国际(0902HK,600011SH)价差为14.91%、中国平安(2317HK,601318HK)价差为12.89%。而在二个月前8月18日,海螺水泥的价差是27.31%,中国平安的价差是20.05%,华能国际16.83%,当日前三位个股价差都在20%以上,溢价逐渐收窄。  王汉峰认为,沪港通机制将使得两地的资金更大规模地互通,从而导致两地市场定价逐渐一体化。具体地说,沪港通机制将缩小目前A股大盘股相对于港股存在的较为明显的折价,而也会缩小A股中小盘相对于港股存在的明显溢价。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沪港通机制目前资金互通规模尚小,而导致A/H价差的因素仍将继续发挥作用,A/H两地定价的差异虽会缩小但可能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目前市场上就港股通的套利模式基本是基于A/H股价差,简单说就是哪里便宜买哪边。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私募目前操作的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风险加剧。高盛高华研究员刘陈杰就注意到套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直接简单,“A/H股估值收窄的投资机会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直观。”  在分析了四种A/H套利策略后,刘陈杰为A股投资者卖出被高估A股,买入被低估H股是最有望能实现的。这四种套利模式分别为:  1.全球/香港投资者卖出(卖空)被高估H股,并将其仓位转向被低估的A股。但全球投资者不大可能将其海外头寸完全转到内地,因为A股相对自由流通较低。  2.全球投资者买入股指低的H股、卖空被高估A股。可是卖空单只A股实际难以操作。  3.A股投资者买入被低估A股、卖出被高估的H股,这个策略相对容易操作一些。  4.A股投资者卖出被高估A股,买入被低估H股。这种操作标的是增长较快和高换手率的中小盘为主。而且这种策略最有望实现。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套利交易并非投资的主流行为,港股市场尤甚。 交易规则差异的套利空间富国中国中小股基金经理张峰常驻香港,其管理的基金专注寻找港股中小板个股机会。其今年的收益颇佳。他向记者分析了两地不同的交易规则差异中存在的机会。1、交易时段有差异:尽管港股开市时间与A股同步,但晚于A股1小时收盘,因此A股盘后公布的消息或于当天在港股市场先反应,对于次日A股投资者的交易操作有一定借鉴作用,可随之做出调整。另外,港股每天交易开放的总时长为5个半小时,比A股多出1个半小时,有了更多操作空间,价格可能反应更充分。2、T+0vsT+1:在某些短期突发事件的状况下,利用港股的T+0相比A股的T+1能更快速有效地套利和避险。3、涨跌幅限制:对于双边挂牌的公司,由于港股不设涨跌幅限制,当A股当日封涨停或跌停时,同一公司港股的走势也给A股后续的涨跌幅空间提供了参考价值。  张峰认为,各类型的投资机构有很多,各个机构采用不同的方法投资,获取收益。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投资理论和实际方法多样才是成熟的资本市场。 其他套利空间香港股市比内地股市衍生品更加完备。比如融资融券机制、比如丰富的金融衍生品。所以在这些层面就蕴含着相应的套利空间。监管套利:在内地股市持有意见上市公司5%以上的股份需要披露,可能有人会账户分散持仓,避免持有人身份暴露。一券商市场部人士表示,这类资者监管套利行为,会倒逼上交所进行改革,包括A股的交易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策略。此外,还有融资成本的利差套利。如面向港股投资者的低成本融资,用以偿还内地高成本负债;股权融资成本的套利,如在低估值市场回购股本,在高估值市场溢价增发;以及在汇率波动较大时进行交易套利。 
    11-21 2014
  • 亚太区引领世界财富增长

    亚太区引领世界财富增长

    《2014年亚太财富报告》:对财富增长的充分信心和关注,使得亚太区富裕人群更愿冒险文/辛韵“虽然2013年亚太股市表现良莠不齐,主要市场上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坚挺的房地产价格却带动了整体财富的健康增长。亚太区有望继续**全球增长,并于2014年和2015年超越美国,分别成为富裕人士人数最多和富裕人士财富额**的地区。”加拿大**银行(RBC)财富管理部门主管乔治·刘易斯说。  凯捷和RBC财富管理发布的《2014年亚太财富报告》指出,在日本和中国的**下,亚太区富裕人士的人数和财富增长水平位居****水平,并且丝毫没有放缓迹象。该地区的富裕人士人数增加17%,达430万人,同时,他们的财富增长了18%,达14.2万亿美元。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上述两项指标的增长率则分别为13%和12%。  日本和中国的富裕人士超过了亚太区该人群的三分之二,使得2013年富裕人士人数增长超过85%,这两个国家的富裕人士人数也分别增长22%和18%,达到230万人和75.8万人。日本的财富增长率高居亚太区榜首,达24%,财富总额达5.5万亿美元;中国居第二,数字分别为20%和3.8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在2013年以及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亚太区超富裕人士的财富增长速度均为世界其他地区同类人群的两倍,两个时期的对应比例分别是:20%:10%和17%:8%。   高信任度和对财富增长的关注推动国际投资  报告中的《全球富裕人士洞见调查》显示: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富裕人群对财富管理行业的各方面均具有**的信任和信心水平:对理财经理、理财公司、金融市场和监管机构表示高度信任的富裕人士比例分别为85%、87%、78%和80%。据估计,未来除日本以外,88%的亚太区富裕人士都相信自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创造更多财富。  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41%的富裕人士更关注财富增长,观望者仅占31%,高度的信任和信心可能是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了追求增长,他们的境外投资分配比重从一年前的30%激增至2014年年初的43%,其中向欧洲投资的比重**,达15%,向北美的投资紧随其后,达14%。从投资产品组合的整体构成来看,房地产仍是除日本以外亚太区富裕人士的**资产类别(占投资产品组合的23%),世界其他地区的**则是股票投资 (占27%)。   该地区富裕人士对财富管理公司有着明显的需求和期待  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富裕人士对财富管理公司的服务方式有着明显的偏好,他们更期望获得专业意见(占比45%,居全球榜首)和定制化服务(占比37%),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具有相同期望的富裕人士占比分别为36%和30%。全球的富裕人士都偏向和单独一家理财公司合作,而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富裕人士却更愿意和多位专家合作(39%),仅与一家财富管理公司联系的客户仅占26%。他们对数字化互动的需求也居全球之首,82%的人表示:预计未来5年的亚太市场,在管理财富时,必将采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和维护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客户关系。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持相同看法的人数占61%。   财富管理师表现持平 为财富创造更多机会  虽然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富裕人士对财富管理师的信任度都有所增加,也希望获得更多的建议,但2014年年初,他们对财富管理师表现的评分仅增加了0.5个百分点,达68%,与此同时,在全球其他地区,该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为66%。  凯捷全球金融服务部**销售兼市场营销官简•拉西格纳蒂尔表示:“亚太区的市场已经成熟,财富管理公司现在需要深化同客户的关系,提高自身绩效,同时综合考虑这个地区的富裕人士的信心水平、要求的复杂性,以及他们希望财富增长并听取各项建议的心理。财富管理师和财富管理公司需要改进服务内容,通过开发数字渠道和其他方式,满足亚太区富裕人士对与财富管理公司与财富管理师互动方式不断变化的偏好。”   大多数亚太区富裕人士关注社会影响  报告显示: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97%的富裕人士认为有必要投入自己的时间、**或专长,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81%的人认为这件事非常重要或极为重要,在世界其他地区,该比例为59%。  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富裕人士主要受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推动,并且尤其关注食品安全,认为这是重中之重,有40%的人目前正在从事与该领域有关的事业,回报社会。而在世界其他地区,食品安全仅列第12位。其余位列前五大事业、排名紧随食品安全的分别是:健康(占39%)、教育(占37%)、儿童福利(占33%)和老年人福利(占31%)。气候变化和环境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有30%的富裕人士在该领域投入时间或财富,世界其他地区的这一比例为20%。
    11-15 2014
  • 蚂蚁撼象——阿里的金融野心

    蚂蚁撼象——阿里的金融野心

     文/谢良梁10月16日,阿里巴巴在北京正式宣布,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筹)(以下简称“阿里小微”)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该公司的前身为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之前最**的产品,是维系了整个阿里巴巴商业闭环的支付宝。  该公司也正是2011年“支付宝”事件中获得支付宝所有权的内资企业。原本的“支付宝一姐”彭蕾担任蚂蚁金服的CEO。原支付宝CFO井贤栋为蚂蚁金服CFO。  目前,蚂蚁金服旗下拥有支付宝、支付宝钱包、招财宝、余额宝、蚂蚁小贷以及筹备中的浙江网商银行。如果说刚刚赴美上市的阿里的假想敌是亚马逊、Ebay。  被马云独立于阿里巴巴集团之外的蚂蚁金服,承担着独立上市的责任。虽然拿下多个第一,蚂蚁金服的未来依然要面对很多挑战。支付宝钱包要面对微信支付,网商银行的对手,则是中农工建这些金融大象。   支付宝·真核心  支付宝、支付宝钱包、招财宝、余额宝、蚂蚁小贷、网商银行,在以上这些元素中,对于阿里而言,最不可或缺的正是支付宝钱包。上亿用户在阿里巴巴各大平台的消费数据必须经过支付宝钱包。随着阿里的旺旺和来往在跟微信的比拼中败下阵来。支付宝钱包已经成为蚂蚁金服乃至阿里在移动端和腾讯竞争的**武器。  对于什么该在支付宝钱包中出现,什么不该,阿里的慎重和一年前腾讯对微信的慎重如出一辙。回顾过去两个月,虽然作为“定期余额宝”的招财宝,最终没能接入支付宝钱包。但蚂蚁金服对于支付宝钱包的布局没有减速。  8月,支付宝钱包开放平台正式上线,首批开放的API接口包括服务窗、二维码、Wi-Fi、卡券、账户体系、支付、JSAPI七大类共60多个,提供支付、数据分析、会员管理、营销四大能力。除了开放平台之外,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平台,亦与微信的公众号平台形成对垒。  10月,支付宝钱包宣布了“进军三四线城市”的策略,计划用渠道下沉让支付宝钱包进一步在覆盖度上和微信缩小差距。在服务层面,支付宝钱包与微信的全面抗衡已经开始。双方的主战场是开放接口和公众平台。而这个战场,是未来搭建O2O闭环的基础。  针对微信最强势的通讯功能,支付宝钱包近期利用期转账留言功能在微信朋友圈掀起了不小的轰动。用户必须转账才能进行聊天,被网友封为“道歉神器”。蚂蚁金服的成立会上透露,支付宝钱包的社交功能,将在下一个更新中重点加强。然而,偏重聊天转账这种情侣间偶发**流,固然可以作为公关案例传播。但作为一个希望击败对手的功能,蚂蚁金服显然太过自信。   O2O·生态圈  早在支付宝诞生之时,阿里巴巴对它的定义就是一种服务工具。早期的支付宝的服务对象是淘宝、天猫这样的商业平台。随着阿里巴巴的版图不断延伸,支付宝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蚂蚁金服的出现也顺应了这种变化。蚂蚁金服CFO井贤栋表示:蚂蚁金服将以小微企业和普通用户为主要用户,建立以数据、技术、服务三个开放平台为核心的金融生态。然而,仔细观察蚂蚁金服最近一年的动态,数据、技术、服务这三者中被蚂蚁金服频繁放在聚光灯下的,是**一项:服务。换言之,蚂蚁金服这个三元素金融生态圈的落地,必须仰仗线下合作伙伴的支持。  蚂蚁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接受媒体群访时的表态,很说明问题:”…O2O的战略我们有非常多的思考。未来医院,包括超市,O2O线下的进展我们并不是考虑蚂蚁金服要去做什么,而是考虑商家需要什么。举个例子,进入超市的原因是商家对零钱的管理、假币的管理;未来医院其实就是消费者挂号难的问题。”租车、医院、超市、退税、理财、交通、这些已经或正在运行的项目,都在为蚂蚁金服的O2O生态拧紧**一个螺丝。这也让蚂蚁金服的名称中的“服务”二字更加贴切。  如果说2013年春节的微信主导的“红包圈卡”对于支付宝钱包而言是一次偷袭,2014年初火热的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是正面交锋。那么目前支付宝超过六成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则是第一阶段的战果。当微信还在忙于协调监管与公共号之间的关系,微店与假货之间的矛盾时,支付宝钱包已经在线下各处开花。微信作为一款通讯工具,最终能承担多大的商业化功能尚无法判断,但随着京东的接入,微信在购物上的口碑并未快速增长,反而收到更多关于软件臃肿的指责。当京东还在忙着确认哪个商品打八折的时候,支付宝钱包的支付端已经铺到了香港街头的小店中。在线下生态圈的落地上,蚂蚁金服目前已经走在了对手前面。   大数据·聚宝盆  选择蚂蚁作为名称和吉祥物,预示着蚂蚁金服的定位和目标。如果将成长中的蚂蚁金服比喻为蚂蚁,那么已经屹立在市场中的金融机构无疑是一只只大象。阿里希望在这个金融这个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中生存,就必须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通过海量的“蚂蚁”去抗衡大象的力量。在余额宝上线一周年时,一位支付宝的员工曾经向笔者表示,余额宝设计之初,压根儿没有考虑过商业模式的问题。只是单纯希望方便用户的同时,消除潜在的违规隐患。就是这样一个无心插柳之举,造就了****大基金公司,天弘基金。  目前,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每天可支撑10亿笔支付交易,具有30分钟亿级账户的清算能力。依托于云计算平台,支付宝可对接200多家金融机构,为超过3亿活跃用户和近千万家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每年能完成数百亿人次的电子支付。此外,蚂蚁金服旗下的保险平台还接入了100多家保险机构,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服务。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蚂蚁金融不断壮大的商业数据储备。  樊治铭表示,蚂蚁金服的开放平台将帮助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从以“能力”为服务核心向以“数据”为服务核心的方向转型,从以销售为中心的网点服务转型到以需求为中心的数据服务。接下来,蚂蚁金服将对外开放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底层平台,联合其他合作伙伴打造金融新生态。其中,由蚂蚁金服打造的,阿里巴巴历史数据为支撑的信用体系平台,将颠覆现有由央行主导的征信体系。届时,阿里和银行,乃至商家间的关系将变得无比微妙。目前,支撑阿里巴巴近100美元股价的各大因素中,市场对于这些数据价值的认可和期待占了相当的比例。蚂蚁金服,无疑是完成这份期待的最合适人选。   大野心·未来  2013年底,当时还叫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蚂蚁金服,在一次媒体通气会上表示,未来金融集团将把40%的股份分给员工作为股权激励,余下的60%用于吸引外部战略投资者。目前,蚂蚁金服已经确认的大股东为两家合伙制企业,分别为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马云为君瀚投资的直接股东,而陆兆禧、彭蕾等阿里资深高管合伙持有君澳投资。不过,按照约定,马云在蚂蚁金服的持股比例不会超过7.3%。换言之,在外界看来已经相当庞大的蚂蚁金服,未来仍然具备进一步膨胀的空间和实力。  然而,未来对于蚂蚁金服而言未必是一片坦途。余额宝的火热已经让银行等传统结构感觉到蚂蚁的威胁。国有银行等大型机构对于监管部门的影响力,是蚂蚁金服在金融创新之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年2月起,多家大型国有银行针对余额宝集体限制转账额度。3月,央行紧急叫停二维码支付。至于一直备受关注的浙江网商银行,也没能出现在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名单中。直到今年9月29日,才拿到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文。这也让6月11日就已经更名蚂蚁的小微金服,一直拖到10月才正式启用新呼号。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掣肘,蚂蚁金服新的发展方针中,多了“稳妥创新,拥抱监管”八个字。  未来的蚂蚁金服能否顺利上市?目前仍然言之过早。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野心只会随着蚂蚁金服这个蚁群的壮大逐步实现。正如阿里巴巴集团上市时提出的口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蚂蚁颠覆金融世界的野心,正在一点一滴的实现中。
    11-15 2014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