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格上理财CEO 杜杰:如履薄冰谨慎而行 做财富管理行业的百年老店

    格上理财CEO 杜杰:如履薄冰谨慎而行 做财富管理行业的百年老店

    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私人财富积累水涨船高。与不断积累的居民财富相伴随的便是大量的投资理财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三方理财机构迎来了黄金般的发展机遇。但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钱还是很多但是好的资产不多了。站在风口靠风力起飞的日子过去了,到了比拼实力的时候了。对于第三方管理机构而言,最为核心的实力就是产品筛选能力。建立在专业研究能力之上的产品筛选能力可以帮助投资者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机会哪些是糖衣炮弹。近日,《今日财富》专访格上理财CEO杜杰,看立志成为百年老店的财富管理机构的格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今日财富》:你认为在即将过去的2016 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行业都经历了哪些挑战?**的挑战来自哪儿? 杜杰: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高端财富管理业也告别了过去十年“顺风顺水”的粗放式的发展环境,同样处于业务及发展模式亟待创新与变革的转型期,可以说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目前看来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GDP增速趋缓,固收类投资收益率随之下滑。例如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信托资产的收益率普遍下滑,这类资产的年化收益率由之前9%-11%下降到了目前的7%左右,又如受股指期货受限以及负基差行情影响,之前备受市场青睐的阿尔法策略基金也遭遇了收益瓶颈,前十月的平均收益仅为0.76%,与之前15%-20%的年化收益预期相差甚远; 二是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资产泡沫加大,不良资产率上升。今年我国新增信贷规模在继续创新高的同时,**M2规模已经突破了150万亿,我国的M2已是GDP的两倍都不止,这进一步加剧了可配置的优质资产供不应求,价格奇高的局面; 三是市场短期风险事件频发、市场波动加大、对市场造成冲击。全球市场黑天鹅事件迭起,英国公投、美国大选这些对市场造成的冲击,有时候一些无法预测的事件也会影响到市场。像今年倍受青睐的期货基金虽然截至目前收益都相对可观,前十月主观型期货基金的平均收益达29.77%,程序化期货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2.25%,但其高收益的背后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如双11夜盘间期货市场整体的巨幅下行让不少期货型私募基金遭遇了滑铁卢。这些对财富管理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都是必须正视的考验。  《今日财富》:在财富管理领域,格上理财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 杜杰:首先,格上一直建议投资者进行综合性大类资产配置,以应对短期市场波动,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以获得跨经济周期的回报。 其次,格上基于十年的研究基础,建立了强大的行业数据库,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挖掘出更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和更优质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分析了超过100万条数据,**度考察超过10000余家私募机构,实地调研1200余家。目前进入投资白名单的不超过百家,可以说是优中选优。在深度调研和系统化的研究的基础上,确保我们推荐的每一个金融产品都经过专业团队的深度研究; 第三,在客户管理界面,格上也不断通过我们的线上平台、线下交流活动,去引导我们的投资者建立健康的投资心态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适度降低短期回报预期,更多地追求长期、稳健的资产配置,坚持做左侧投资和价值投资。 《今日财富》:在大的经济环境进入周期性的调整,市场会随之波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产品表现不如预期的情况。如果出现产品收益不如预期,格上会怎样去应对这样一种情况? 杜杰:专业研究一直是格上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一直所坚持的企业态度及核心价值导向。 当产品收益率表现不及预期的时候,我们会先去做归因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产品表现不及预期?是因为本身市场的因素,还是组合配置上的问题,还是基金经理在选股上的差错,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并没有漂移,我们一般不会去过多干涉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 同时,我们会站在投资者角度和上游机构积极沟通,让投资者及时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投资细节和**进展。同时也会和投资者进行沟通,不因为短期的波动否定长期的价值,用时间和耐心守候价值。 此外,在做基金经理配置的时候,我们会结合宏观因素,匹配大经济周期环境之下**的投资风格。同时也会不断提升我们的投研能力,丰富我们的行业数据库,优化我们的产品体系,让客户有足够多的产品选择来应对这个周期性的调整。 《今日财富》:和发达国家成熟的投资市场相比,整体而言我国多数投资者的专业水平还不太高,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那结合格上理财客户的实际情况,你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格上的个人投资者在投资的意识、理念和能力方面都有哪些变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都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杜杰:中国投资者大多是创一代,他们比较熟悉创造财富的领域,但是对于管理财富的领域偏于陌生。在这方面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 比如太过于看重短期回报而忽视风险,缺乏资产的整体规划,投资情绪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等,但近年来在经历了种种资产泡沫、风险事件的痛苦洗礼后,尤其是去年股灾之后,我们发现投资者正在变得更加成熟。 中国投资者已经从过去的new money向old money转移,从追求短期的暴利转向寻找长期稳定的收益增长方式。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偏向风险和收益匹配的产品,比如量化的,固定收益的,甚至线下打新的。这种转变也在逐渐影响市场的投资者行为,从过去的高波动向平稳波动率靠拢。未来,我们认为投资者会越来越成熟,逐步向海外投资者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格上也在积极的不断地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增加和投资者的交流,引导投资者树立更加科学成熟的投资理念。 《今日财富》: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要求是不同的,真正的实现优化资产配置就需要拥有差异化全序列的投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但现实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是不高的,人民币资产的品种不多,流动性也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格上理财是如何提高自己资产配置能力的? 杜杰:客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投资者具备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流动性需求,资产配置的组合也不尽相同,覆盖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投资策略。 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格上首先是搭建了一个覆盖全市场的产品体系,包括固定收益类产品、VC/PE投资、二级市场产品、海外资产配置产品等,帮助客户实现一站式的资产配置功能;其次,格上50多人的专业分析师团队会通过金融模型及定性研究深入分析每一种产品,通过严格的产品筛选、科学的组合配置、紧密的投后管理等这一系列的风控过程,最终帮助投资者实现**风险水平上的利益**化;同时配置专业的投研人员和资深的理财师,能够一对一的为客户量身定制具体的投资方案,配置不同的产品,来实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今日财富》:很多投资者片面地追求很高的回报,那我们也看到存在一些财富管理公司想尽各种招数去迎合客户的这种需求,通过短债长投、期限错配等方式,甚至将一些投资起点很高的私募股权产品分拆卖给不同的投资人,你怎样评价这些现象?别人在做你不去做,短期内你产品的期限和收益率就会缺乏竞争力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格上理财如何去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杜杰:财富管理是一个有风险杠杆的行业, 从业十年来,我们一直如履薄冰。这个行业其实想要做大规模是有很多方法的,我们也知道有些产品很好包装很好卖,也有一些营销的噱头,但是我们始终认为这是在饮鸩止渴,财富管理行业要对客户的资产负责,是必须要严肃面对、谨慎而行的。 财富管理行业的每一笔业务都应该为我们的未来买单,而不是透支我们的未来,因此,格上自成立伊始,就不急于规模上的快速扩张,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选择的标准,坚守“宁愿丢掉客户,也不丢掉客户的钱”的底线。我们提供的产品可能不是大而全,但我们推荐给客户的都是经过我们反复打磨与验证的精品,都是我们自己也会买的产品。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冲突,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痛点,但格上作为一家立志成为百年老店的财富管理机构,有些时候必须放弃短期利益,坚持长期价值选择的标准;我们相信短期成功是运气,长期成功是能力!我们必须立足于专业的研究能力,并将这种专业能力变现在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身上。我们要用精品回报客户,只有持续稳定的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今日财富》:在财富管理领域,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涉足其中,投资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倾向于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或者资产配置方案,在满足投资者综合的投资需求方面,格上已经做了哪些努力?未来有怎样的计划? 杜杰:格上和许多优秀的上游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已经搭建了包括海外基金在内的覆盖全市场、全行业的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我们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实力,包括深度研究、产品创新、资产配置、风险控制、投后管理、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力争为投资者提供综合性一揽子的资产配置服务方案。 比如针对机构投资者,我们今年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业务部,为他们量身定制资产配置方案,以满足他们的更**度的需求。另外我们也建立了更直接更方便的服务平台-格上财富APP,希望投资者能通过更为便捷的渠道找到更优质的产品,并且能及时地接收到更多的专业研究报告,掌握**的投资动态。 未来格上还会继续强化投研能力,毕竟投研能力一直是格上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我们的产品体系,给客户足够多的选择。同时,也要将研究能力更好的变现在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身上。另外在客户服务层面会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格上,客户的感受比企业收益更重要。 中国高净值人士已经由“创富”阶段过渡到“守富”和“享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格上将始终陪伴客户,不忘成就客户的初心,不忘追求**的坚持,帮助客户创造更高品质的未来。
    01-13 2017
  • 范里浪:慢钱要做最开放的独立理财师平台

    范里浪:慢钱要做最开放的独立理财师平台

    文/徐英霞慢钱的“慢”理念似乎并没有迎合当下的某种普遍心态,这是一种由于压力而产生的焦虑,随之而来的就是急躁的心情:快,一切都要快。快点买房买车,快点实现财富自由。这时候人们更愿意听到的是快速翻倍、快速致富,但是慢钱却告诉你,理财要慢慢来。不但告诉投资者要慢下来,慢钱自己也以一种“慢”方式发展着:现在刚刚走进公众的视野,其实在此之前它已经在财富管理行业潜心耕耘了三年,用三年的时间去覆盖资产端、覆盖理财师。慢下来的收获是什么呢?到目前为止,慢钱在线注册理财师超过10万。如果你足够了解财富管理行业,就不会小看这个数字,因为与传统的财富管理公司相比,发展的确实有点快。这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后起之秀如何游走于快慢之间?《今日财富》专访慢钱总裁范里浪,解答慢钱的“慢”与“快”。《今日财富》:我们中国人对于起名字这件事是很讲究的,名字往往代表了一种愿景。为何给自己创立的公司起名“慢钱”? 范里浪:我们所属的是金融行业,这个行业本质就是在经营风险,就是跟风险打交道。我们也只有把风险管控好才可能获得收益。经营风险这本身是一个慢活,总想着快速地把风险消化掉其实是违背金融自身规律的。很多人以为金融可以快速实现收益,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赚到钱,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都不会太美好。其实在金融领域里面,一定是**活下来的,而且是慢慢活下来的人与金融机构,最终才有可能获得**的收益。所以说金融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快不起来的。因此我们公司理念定为“大财需慢理”。 我觉得财富的经营积累一定是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慢慢地积累下来,不要小看一年8%、10%的收益率,放到相当长的时间里复利实际上是非常可观的。另外金融业的现状有些浮躁。我觉得这种状态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就想倡导一个实实在在的更健康的理念,那么就定了一个“慢钱”,大财需慢理这种理念。我们希望能慢慢去经营、推广,我始终坚持认为金融是一个“活久见”的行业,活下来才是王道。这个行业的空间很大,不需要那么着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有些事情慢慢来比较快。 《今日财富》:“慢钱”是一个连接投资人、理财师、金融机构的互联网理财服务平台,当初为什么选择在财富管理领域创业?又为什么采用互联网模式? 范里浪:我之前一直从事资产管理行业,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全流程都非常的清楚,而财富管理行业与资产管理行业有一个天生的连接关系,资产管理负责生产产品,财富管理负责销售产品,因此我对财富管理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经过评估,我认为有机会在财富管理行业中有所作为,就决定集中精力做财富管理行业。但是,在深入了解了财富管理行业之后,我发现传统的财富管理方式效率很低,所以总想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改变这种低效的状态,最终我们想到了借助互联网。 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同,我们现在对标的就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服务的链条很长,习惯了纯线上模式的行业巨头不愿意做这个复杂的事情,那我们来做。 《今日财富》:提到互联网理财,人们更多会想到智能投顾,慢钱的模式和智能投顾有什么区别? 范里浪:我们知道理财产品有非常多的种类,针对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互联网技术可以做的其实非常多。也就是说用互联网手段将不同的理财产品配置给合适的投资人。智能投顾比较适合标准化的产品,比如货币基金、公募基金、债券等等。但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是不太适合用这种方式去配置的,每种产品的形态都不一样,因此对于专业服务的需求就特别强。投资人在配置100万以上大额的非标准化产品的时候,因为对于产品的形态不了解,一定是想找专家咨询的,财富管理的专家就是理财师。 《今日财富》:传统的财富管理机构也是聚焦满足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非标准化产品的配置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与传统的财富管理机构相比,你认为慢钱对财富管理行业效率的提升体现在哪儿? 范里浪:我们认为对非标准化产品有需求的***理财群体已经存在了,只不过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地。人们一遇到问题更多倾向于求助身边或者朋友圈的人,但是像理财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很有可能找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真正懂的人。那我们就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有需求的投资者汇聚到我们平台上来,这仅仅是第一步。然后我们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去了解理财师,通过对平台上理财师的职业经历、交易记录、交易习惯的判断,符合条件的就升级为**理财师。我们将**理财师展示在平台上,全国各地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更简单获取理财师的服务,而且还是免费的。这就是互联网**的优势,也是我们慢钱的价值所在。 《今日财富》:在财富管理行业理财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财富管理机构越来越注重专业理财师的队伍培养,慢钱平台与理财师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慢钱想为理财师行业角色带来哪些变化? 范里浪:我们从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打造最开放的平台。为了做到最开放,我们以什么样的价格采集到产品就以什么样的价格给理财师,平台不在产品的佣金上赚差价。为了做到最开放,从产品到价格再到信息甚至后台的管理工具,我们都免费的开放给理财师。在进一步说,我们不单单对理财师开放,对财富管理公司也是开放的,我们想做到**程度的共享。 我们将自己与理财师定位为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尽可能多的为理财师提供支撑,包括产品、客户、管理工具、业务培训以及形象包装等等,这仅仅是一些常规的服务。我们还发现,**理财师里面一定会出现一部分人,他们专业能力非常优秀,不想再隶属于任何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慢钱可以为他们提供孵化。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会涌现出一批有专业能力、有创业激情的**理财师,通过慢钱的支持在他所在的地方落地、生根、发芽,植入慢钱品牌的价值,最终我们打造出真正的独立理财师。 《今日财富》:打造独立理财师是财富管理行业共同的追求,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个长远的大目标,慢钱为自己制定了哪些小的目标? 范里浪:2016年平台的交易量过百亿肯定是没问题了,比起去年翻了几倍。在财富管理行业内我们不但站稳了脚跟,也有了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可以说今年的小目标已经实现了。明年2017年,慢钱将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着力。广度上,我们除了北上广深,还要覆盖相对发达的、财富管理需求稳定的城市。深度上,就是要使我们的服务落地,支持更多的**理财师能够落到有需求的地方,为当地的投资者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慢钱的品牌价值也会深扎下去。
    01-13 2017
  • 何华: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

    何华: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

    在《今日财富》杂志主办的主题为“变革与繁荣”的2016中国独立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长江商学院金融学实践教授何华做了题为“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的主题演讲,何华教授用系统性的方法介绍了2017年的配置策略。(根据何华现场演讲整理)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海外投资。现在很多投资人一旦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后,就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海外能投资的资产确实不是太多。很多投资人在国内已经习惯了每年收益率15%—20%。转成美元之后,第一个就是要保值,**别亏。第二个就是真的没有什么预期,5%的收益就够了。其实很悲惨,人民币尽管贬值5%—10%,如果能拿到2%的收益与换成美元相比,还真的不知道到底哪一个划算。 通常我们说到资产配置,基本上两个板块,一个是传统资产,一个是另类资产。传统资产主要面对是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另类包含着对冲、私募主权和其他的资产,实物资产比如说房地产等等。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主要还是在传统资产这一块,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怎么看、怎么投资。说这个事情之前,还是要强调一下,现在说的是大类资产配置,不是说大类资产投资,也不是大类资产投机。配置、投资、投机是有区别的。我估计大家心态都比较均衡一点,更倾向于做配置,而不是要我告诉你哪一个股票可以买,炒一把,赚一把钱。这样我们就用比较系统性的方法来看配置策略该怎么做。 首先我的观点是美元必将是2017年强势的货币。“强势”的意思还是要把美元资产作为优先考虑的资产,高配美元资产,低配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资产。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要低配固收类资产。固收类美元也一样。固收类除了美元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券或者是日本国家政府的债券,这些我都不建议。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是负利率,投资债券没有任何价值。固收真正有投资价值也就是美元为主导的固收类资产。我建议主要超配美国的股票,再加上亚太国家的股票,这样的话基本上把经济增长非常有活力的资产投入进去。 中国这块理念是一样的,低配固收类,你看看美国10年期债券已经到了2.2%—2.3%的,中国固收类2.7%,我们利率曲线是倒挂的,美国是很陡的上升,美国也一样,固收类机会有限。 同样道理,股票这块也一样,中国的权益类股票投资应该还是有机会多配置。**一个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不得不配,这个市场必须得参与。中国首当其冲在大宗商品这一块。但是大宗商品这一块我还是要强调,这个配置不一定是存多,有一些可以存空。大宗商品没有超额收益和风险溢价,有一些是向上的,有一些向下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投资产品,可能大家在座经常提到,就是CTA。量化投资CTA的产品今年收益非常不错,就是因为大宗商品反复给你机会。如果明年是下行周期,照样可以通过CTA方式抓住这个机会。
    01-05 2017
  • 黄金老:欺诈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

    黄金老:欺诈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

    6月17日下午,在《今日财富》杂志主办的2016中国普惠金融服务创新论坛暨第二届“金蜂奖”颁奖典礼上,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苏宁云商副总裁黄金老在题为“互联网金融的使命以及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使命是为了促进普惠金融和廉价金融的实现。而获得适当的融资利率、简单的操作、提供用得起的金融服务,才能成为真正的普惠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服务的核心还是在廉价、低成本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实现 黄金老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节约网点,不需要太多的线下的机构。节约基地、节约人工、特色风控,这一系列都能够节省成本,并且还有广覆盖的优势。所以互联网金融真正做到了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办理业务。所以按照这个道理来讲,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廉价金融和普惠金融。这大概也是这些年中国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具体到“普惠”和“廉价”,黄金老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这方面相对好一些,在廉价金融这一块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网络借贷利率并不低,甚至远高于纯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从业者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似乎并没有得到实现,所以对行业发展的初衷是有所偏离。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最根本还是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同时市场推广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黄金老还是强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还是有了自己比较有特色的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在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到目前为止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得都是成功的,既使企业得到融资,个人得到融资,同时也没有发生明显的风险。黄金老同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业务应该供应链业务、消费业务、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应该并不是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面对的三个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黄金老将这些挑战分为三类。首先是来自于合规的挑战。目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强监管的时代。金融行业本身都是强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纳入强监管的范畴,现在它直接纳入了强监管的时代。再就是来自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全能银行或者全能金融机构也在采用互联网的一些手段来服务客户,要和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进行竞争。除了以上两种挑战,黄金老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还是欺诈风险。目前网络金融的欺诈它已经形成了一个隐秘的产业链,从上游的信息收集到信息的大卖,到诈骗的实施,到全国的连锁,这五步它形成了一个链条。中国电信欺诈所带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欺诈风险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这也是今年九部委联手整治欺诈风险,也是刻不容缓,否则将来它会毁掉中国新一代的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产业这样一个行业。 在演讲的**,黄金老总结到,互联网金融的使命是普惠金融,面对挑战来自于监管、同业、欺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要坚持诚信、稳健、审慎的发展策略,我们积极的拥抱互联网,相信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中,金融的属性会越来越强,这也是一个正确的趋势。
    06-24 2016
  • 中欧王君:当我们谈论普惠金融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什么

    中欧王君:当我们谈论普惠金融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什么

    王君用“包容性金融”诠释普惠金融,而非众人认为的“优惠”。他认为理解为“优惠”是一种误解。包容性金融本质是说在传统的金融业、金融系统,没有被包含在内的客户群,也就是被排除外的群体。 当我们聚焦普惠金融这个国家战略时,要先做一个背景的介绍。 首先要做的就是澄清。因为在我们国家,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整个金融领域,都存在语言上的误区。 普惠金融:优惠还是包容? 普惠金融听着很好听,念着也顺口,做普惠金融中心的人也不少。但普惠金融被很多人误解为“优惠”的意思,这就有点变了味道。我用了“包容性金融”这样的一个翻译,用“包容性”原因就是在英文的词汇里翻译出来本质就是包容的意思,和优惠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它的本质是说在传统的金融业、金融系统,没有被包含在内的客户群,也就是被排除外的群体。哪些人呢?往往都是像农民、小型和微型的企业,正规的金融机构就不愿意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这些特点都是被排除在外的,所以需要把它们都包含进来,所以本意是这个意思,但是在中国翻译过来就变成了普惠。这个普惠不错的,但是说到普惠的时候,往往人们就会更多想到的是惠而不是普。 这个误区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是因为在中国金融被过度重视了,大家都在谈论金融。普惠金融领域同样如此。金融不可能单独地解决扶贫问题,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在全球消灭贫困,是不能光靠金融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与使命的。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农村是比金融更重要的。 但是金融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重要的,有的时候金融其实能够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改变命运。但是无论怎么说,金融也好,普惠金融也好,它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在我们国家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作用被夸大了。但同时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一些必要领域、一些重要元素又没有真正的到位,所以我们真是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下。这也为我们讨论普惠金融这个话题奠定了一个基础,为什么说普惠金融是重要的。 六个分析框架:包容性金融的国家战略 普惠金融国家战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把这个概念框架建立起来。为什么不先讲战略而先讲这样一个框架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多年来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这样一个分析框架没有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建立起来。分析框架为什么是重要的呢?一开始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对讨论后面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不然就会变成我们在农村金融领域多年以来重复的一个现象:鸡说鸡话,鸭说鸭话,各讲各的话,谁也听不懂谁在说什么,多年都重复着同样的话。所以在理解普惠金融国家战略这样一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我认为这个框架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个是现状。我们需要知道现状是怎样的,如果不知道现状,有可能是盲人摸象。中国现在有五千多万个体工商户,一千多万小型微型的企业,两亿多的农民,但是这些都是非常笼统的一个勾勒,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中国现在的普惠金融现状是怎样的。像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些金融机构,它们都能说出来自己干了些什么,但是在中国没有人对整体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看法。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是需要有这样一个概念的,但是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没有一个数据库,只有分散的数据库,像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库,等等。 因此,我们查不到普惠金融需求满足的程度。这个数据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供给方,事实上,虽然这些数据是基于对会计和统计的系统,但由于指标体系的缺乏,供给方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需求,而需求方大家知道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国际上需求方的数据是需要靠抽样的办法来获得。但是大家知道抽样也是非常昂贵的,而且有些抽样调查由于缺乏可信度,样本不够大,指标设计不合理,使你很难把它外推得出整体的印象,这种情况下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基础是什么呢?所以我们离理想的状况还很远,到现在没有一个真实的途径。 第二个是目标与目标客户群。既然是战略,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客户群的定位。比如“三农”,小微企业、妇女等等。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妇联有给妇女贷款的补贴项目,全国总工会有给下岗工人的支持项目,还有支持大学生再就业,等等。大家缺乏一个整体的目标客户群的描述和定位,而这个是和对现状情况不明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是战略设计。当上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就需要有一个战略的设计,或者说原来有了战略的话要对原来的战略加以调整。这个战略设计就涉及到了一个原则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相信不相信这样的一个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就是如果承认市场的力量,就要相信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这个战略的设计一定是更有针对性。 第四个是政府需要采取的行动。 普惠金融的战略非常重要,政府要划清楚自己的边界,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这个边界划清了以后,能够搞清楚哪些是市场自己解决的,这条边界的内部,政府就不要再去直接提供了。政府和市场边界划清,政府机构之间的责任明确,以及协调的机制建立起来,这样的一套东西以及监管。 政府能干些什么事儿呢?能干的事情也很多。比方说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突出的有两个,一个就是叫征信体系,现有的征信体系是有严重的问题的,在覆盖面与服务上,比方说服务的金融机构和覆盖的人群。第二个金融基础设施就是现在的交易框架,具体一点的比如动产抵押登记查询这样一个制度,这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信贷的合同是需要执行的,因此需要有法律基础,法律框架和一旦偿还不了的话打官司,就是有效的司法,现在这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监管,监管目前来说太紧迫了。 第五个是金融机构与民间的实践。政府是不能包打一切的,也不应该包打一切。在我们中国普惠金融领域目前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来自民间的实验,来自蚂蚁金服、京东,等等。说这些名字但我跟它们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把它们作为一个符号说出来。越是市场化,这个问题越重要,因为政府自己不直接提供,政府直接提供可能有腐败,可能有效率低下。民间的这种实验一定是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导和监督,监管的加强,这一定是配套的。 现在时髦的东西不断出现,我们会不断的听到有人说,某某机构有了什么金融创新、什么产品、干了什么事儿,有的是以道德的名义扶贫,有的是引进技术,种种说法层出不穷。怎么从这纷乱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说法中得到正确的看法,得到真知灼见呢?其实很简单,假如某一家机构来向你说这个事,你就问他几个问题。你的目标客户群是谁?现在服务了多少目标客户?你有多少客户经理?期限和利率是多少?大概不到十个问题,基本上一家机构在干什么,真干假干,能不能干的下去,盈利不盈利,就一清二楚了。如果说中央银行的官员和银监会的官员带着这样一套框架和这样一套问题去了解机构的情况的话,很多伪装的机构都伪装不下去了。为什么说伪装?原因就是普惠金融被高度政治化以后,你会发现有很多伪装者,就是假装自己在做普惠金融。 第六个是业绩监控与评估。普惠金融投入了很多钱,但是产出是什么呢?效果是怎样的?用这样的一些东西一衡量又怎样,马上就露了原形。建立支持风投的基金、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这个基金那个基金,但基金背后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的,这些钱是可以用来做更重要的更有用的事儿。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一个体系、一个框架,就是一个包容性金融的国家战略。 明确体系:跳出循环怪圈 我们的问题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过了几年了,情况没有改变。所以需要有一套明确的战略。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套目的有特定的客户群,有地域,有人群,等等。同时要有量化的指标和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是否达到了目的。因此,一年、两年、三年要对业界进行监控、评估,然后根据这个评估的结果来发现这个战略的设计是不是有问题,再回馈过来,所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在这样一个战略框架里,需要对现状的了解,而现状的了解离不开一个数据库和有效的指标体系,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像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G20的指标体系等。有了这样的一套体系,普惠金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就清楚了。(根据王军演讲整理)  王君简介王君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中欧-世界银行中国普惠金融中心主任。他目前任财新智库战略与合规顾问。曾任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金融专家,负责协调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项目。王君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更名为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学位以及黑龙江大学学士学位。
    06-03 2016
  • 智能投顾崛起 Fintech风靡下的金融变局

    智能投顾崛起 Fintech风靡下的金融变局

    在涉足智能投顾的平台中,有些平台布局很早,组成了专门的智能投顾团队,致力于智能投顾业务的优化和推广。有些平台没有技术突破,新瓶装旧酒,有“强行”从事智能投顾业务的嫌疑。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理财平台实力悬殊较大,智能投顾市场没那么简单。 在金融市场,高度数字化后,“互联网+”新势力的面孔逐渐清晰起来,金融科技(Fintech)正成为一股新势力风靡全球。 埃森哲最近的一份FinTech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在该行业的投资总额达53亿美元,同比增长47%。在欧洲和亚太地区,FinTech占整体股权投资的比例则翻了一倍,达到62%。 而这场变革也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花旗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用户数已经等同甚至超越中国**的银行。国内市场因为传统金融行业相对欧美国家较为落后,金融体制并不完善,金融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长尾需求,还存在许多传统金融机构长期覆盖不到的人群。 “主要归因于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上的努力。”该报告称。据悉,在过去一年,亚太区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额的90%集中在中国,而BAT等科技巨头则参与投资了40%以上的项目。 金融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数据和技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则在三个主战场拉开战局——支付、接待和财富管理,投资管理。 在投资管理领域,金融科技主要发力在降低投资门槛和交易费用,简化投资决策流程,并保证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上。目前来看,智能理财、智能投顾(Future Advisor)等产品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市场。 财富管理新势力 这种新的财富管理形式,实现时需要超强的存储记忆和数据分析能力(例如批量处理、高速运算等)才能对资产配置模型和投资者画像进行具象分析,为投资者“量身定做”更理性、客观、全面、低成本的理财服务。 此外,理财机器人的学习能力是智能投顾的核心,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手段去实现,技术门槛非常高。而目前,由于人们对于理财需求的日趋多元化,智能投顾从移动端切入投资管理领域,相比于传统的理财产品,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推出智能理财或者投资管理的平台不少,部分平台见表。 (数据来自盈灿咨询) 平台用户进行投资的流程大致相同,可以分为风险测评、获得投资方案、连接账户、进行投资、更新方案、完成投资六大步骤。但是,各平台在业务模式上有所不同。因此,笔者按照个人理解,将这些智能投顾平台按照业务模式分为了独立建议型、混合推荐型和一键理财型三种。纵观国内智能投顾概念的理财平台,从宣传上看都是技术控,但从本质上看,各平台在金融产品种类、金融产品配比、大数据运用上实力悬殊较大,并非所有宣传智能投顾概念的理财平台都能真正做到智能投顾。 独立建议型的智能投顾平台与国外Wealthfront、Betterman等知名平台相似,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用户的年龄、资产、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后,经过计算,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风险和收益要求的一系列不同配比的金融产品。这类智能投顾平台只为理财用户提供建议,平台推荐的金融产品大多数为货币基金、债权基金、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等,有些平台还配置有股票、期权、债券和黄金等。在投资币种方面,有使用人民币投资于国内市场的平台,有使用美元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平台,也有两者兼有的平台。 相关法律法规 在美国,智能投顾和传统投资顾问一样,受到《1940年投资顾问法》的约束,并接受SEC的监管。智能投顾平台持有RIA(注册投资顾问)牌照。 目前,国内尚无此类牌照。在我国,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两块业务是分开管理的,适用于不同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尚无专门的法律条款对智能投顾业务进行规范。仅从投资组合包含的金融产品种类来看,平台需要根据金融产品种类取得相关资质。对业务要求较高的平台,需要公募基**照。从事基础业务的平台,至少需要相应的金融产品销售牌照,否则用户在配置资产时,无法在该平台直接购买基金、债券等,影响用户体验。 一些理财平台开始向 Fintech(金融科技)方向转型。每当一个新概念被炒热时,总有公司跟进,宣称自己的产品中运用了该种技术。智能投顾当前便在这个风口上。 在涉足智能投顾的平台中,有些平台布局很早,组成了专门的智能投顾团队,致力于智能投顾业务的优化和推广。有些平台没有技术突破,新瓶装旧酒,有“强行”从事智能投顾业务的嫌疑。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理财平台实力悬殊较大,智能投顾市场没那么简单。 
    06-03 2016
  •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完美收官(附名单)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完美收官(附名单)

    5月14日,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论坛暨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颁奖典礼在青岛大剧院举行。 中国银行前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分别就《财富管理:市场约束与监管效率》、《激荡的中国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主旨演讲,两位重量级嘉宾对行业趋势的深刻分析,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是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面向全国重点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致力于展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动能,打造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创新平台。 自2月19日启动以来,大赛启动以来,得到财富管理机构、金融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其他类财富管理等财富管理全业态金融机构共提报131项财富管理优秀产品和服务,49项财富管理优秀研究成果。 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委审定,评选出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10项优秀财富管理产品、10项优秀财富管理服务、10项优秀财富管理研究成果,以及优秀组织奖系列榜单。 获奖名单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研究成果奖 获奖单位:王小平(海南保监局 局长)获奖成果:保险支持以房养老研究 获奖单位: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创新海外基础设施合作模式,发起设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 获奖单位:邵平(平安银行 行长)获奖成果:物联网金融——个巨大的财富杠杆 获奖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动研究 获奖单位:侯维栋(交通银行 副行长)获奖成果:增长的力量——中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 获奖单位: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 获奖单位:青岛市金融学会获奖成果:基于国际视角的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研究 获奖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期限结构优化 获奖单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获奖成果: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报告 获奖单位: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产品奖 获奖单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挂钩shibor利率类开放式理财 获奖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股权通(大资管时代高净值客户投融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获奖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橡胶产品OTC代客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业务 获奖单位: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金生利 获奖单位: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保本挂钩结构类理财 获奖单位: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养老信托 获奖单位: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安联安裕丰财(Ⅲ)两全保险(分红型) 获奖单位: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招商群英荟量化对冲MOM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获奖单位:银河期货有限公司获奖成果:铁矿石场外期权试点创新业务 获奖单位:深圳众禄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众禄配置宝1期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服务奖 获奖单位: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获奖成果:开鑫贷准公益性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获奖单位: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幸福家庭”大消费平台 获奖单位: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小微云支付系统 获奖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家族信托服务 获奖单位: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泰康养老社区 获奖单位: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安健综合金融服务 获奖单位: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互联网+财富中原”创新创客服务模式 获奖单位:上海诺亚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获奖成果:财富派:互联网金融平台 获奖单位: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大宗商品等场外交易的统一集中清算服务 获奖单位:青岛金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获奖成果:金兰影视金融交流交易平台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创客奖 第一名 返利投第二名 多彩投第三名 51帮学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组织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05-17 2016
  • 13家上市公司开启百亿级重组 监管层频发问询函(附名单)

    13家上市公司开启百亿级重组 监管层频发问询函(附名单)

     今年1~4月,接连有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百亿级重组方案,交易总价值高达近24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这些大重组主要以中概股回归、A股公司出海大并购为主。 与此同时,一些以跳涨式业绩承诺为支撑的“巨无霸”重组,已引起监管层关注。上述13起重组,监管层几乎均发出详细专业的问询函,要求公司给出更多信息披露。 大重组数量呈爆发态势,设计思路不断翻新 《今日财富》查阅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前四个月,就有13家公司披露了交易价值突破百亿的重组方案。 而纵向对比来看,去年前四个月,发起百亿重组的上市公司仅有4家,交易总价值仅为517亿元。 2014年前四个月,发起百亿重组的上市公司仅有两家 2013年同期,A股没有一起百亿重组方案出现。 今年以来,永达汽车借壳扬子新材,艾派克收购Lexmark,陆家嘴收购陆金发......诸如此类的百亿重组让人目不暇接。 “巨无霸”级别的重组不仅数量迅速膨胀,其方案的设计思路也在不断翻新。 比如都是汽车资产证券化,永达汽车和众泰汽车的路径却大相径庭。永达汽车已在港股拥有上市平台,此次是将部分资产拆分出来,置入估值更高的A股上市平台扬子新材。 而金马股份“蛇吞”众泰汽车并不构成借壳上市,而相当于在原有金马股份的基础上,实现众泰汽车整体证券化。 百亿级重组势如井喷,各路资金则蜂拥搭车兴高采烈。 截至目前,已出现一些基于中概股回归、港股私有化的产品向外发售。不少产品的预期收益甚至是“25%年化保底收益”。业内人士认为,交易各方参与巨额重组的意愿都相当强烈。 民资力量崛起  百亿重组呈两大特色 今年以来的百亿重组呈现两大特色: 一是跨境并购涌动。 今年年初,青岛海尔高调宣布,拟以54亿美元现金收购老牌电器巨头GE的家电业务,这成为我国家电业迄今为止**的一桩海外并购案。 4月20日,艾派克公告称,拟与太盟投资及君联资本共同筹划收购纽交所上市公司Lexmark,预计交易价值将高达260亿元人民币。 业界研究者认为,这些****的大规模资本跨境流动,受惠于当下的金融改革,并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既是证券市场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全球化的进步。” 二是中概股回归频繁。 5月4日,综艺股份甫一复牌,就拍出101亿元价码,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从纳斯达克“迎娶”中星技术,这就变相促成了中星微电子旗下安防视频监控业务的A股证券化。不过该方案目前尚未过会。 与此同时,一些港股公司也在频频甩出“大手笔”,加速启动A股证券化。比如永达汽车正计划借壳扬子新材,忠旺集团正筹谋借壳中房股份。 此外,在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大重组中,民营资本的崛起让人不可忽视。以往巨无霸级别的重组大多由国资主导,而今年披露的13起重组方案中,由国资操盘的不到25%,超过7成的主导力量都是民资。 有观察家认为,国资改革仍是A股的重要题材之一,但民营资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出一批优秀公司,他们在A股启动证券化,无疑将为市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百亿重组为何频繁出现  监管层频发问询函 4个月来百亿重组几成风潮,很多研究者和投行人士认为,这不是偶然现象,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 一是近年来借壳成本不断跳价,炒作手法越发新奇。 由于一些政策因素,目前“壳费”大有上涨趋势。业界人士透露,目前的行情有的已经超过10亿元,涵盖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即便如此,由于存量少,仍有很多企业愿意放手一搏。如果不在企业**时期一鼓作气上市,后面的路将不是很好走。 但高额的“壳费”导致并非想做就能做,如果公司的估值达不到二、三十亿,其证券化的浮盈往往只够来买壳,很容易将公司带同老板都搭进去。 二是当下市场对规模比较推崇,10多亿规模的并购往往难以吸引资本关注,后续上涨空间更是无法预期。目前,百亿重组几乎是市场最关注的题材之一,只要不是停牌位置过高,复牌后往往都是“涨声一片”。 市场叫好埋单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业界人士分析,资本市场的普遍心态是,百亿级别的估值理应对应着数十亿元的未来业绩承诺。如果成功兑现自然皆大欢喜,一旦不能实现,其巨大包袱也足以压垮上市公司。 目前来看,监管层已注意到“百亿重组”的潜在风险,今年以来的13起重组方案中,监管层几乎都无一例外发出详细专业的问询函,要求公司给出更多信息披露。
    05-06 2016
  • 周小川:银行债转股是剂“苦药“ 需注意四个问题

    周小川:银行债转股是剂“苦药“ 需注意四个问题

    文/徐英霞编者按:银行债转股是目前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则是供给侧改革成功的重要支撑,因此银行债转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小川的《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一文,对债转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我国目前国企改革和银行改革进程中蕴藏的风险来看,鉴于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较大,如果处理得不好,后果将是可怕的,会在宏观和微观上形成一个发展路途上的“陷阱”。处理得好,则会为下一步的改革带来一个较好的前景。所谓处理得好,指的是能够找到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其中也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债转股,顺利解决部分不良资产问题,剩余的不良资产损失控制在国力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我们能够顺利渡过这一轮的金融风险高峰期。 但是从目前社会上对于债转股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存在着概念上和认识上的模糊和误区。周小川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一,从国际上通行的实践谈债转股的实质性概念、商业银行进行债转股的动机以及债转股的正规运作方式;二,在中国具体国情下进行债转股的考虑、动机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三,债转股的实施,重新提出了对银行体制改革的思考;四,债转股运作中需要防止的道德风险问题。 债转股的概念、动机和运作     债转股可发生在任何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本文则是限定在商业银行及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权人、实业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债务人的情况下。 首先,从传统商业银行角度看,既然在开始时确定客户是贷款对象,那么商业银行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持股动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去持股。即便在全能银行体制下,全能银行从一开始就会确定对一特定客户究竟是贷款还是投资,一旦确定为贷款时,主观上也是没有持股动机的。在贷款对象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贷款银行能够顺利收回本息,贷款银行是不需要持股的。但在贷款对象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无法偿还或者严重拖欠本息时,银行需要根据问题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全措施。债转股是若干种保全措施中的一种。 从对不良资产回收率的预期来看,催收、一般性重组、债务重组、债转股、破产诉讼正好代表了预期回收率从高到低的次序。其中债转股的选择意味着常规回收手段难以奏效,而破产清盘又可能损失偏大,是一种“比破产清盘可能合算一点”的判断。债转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即重组成功可能使回收明显高于预期值,而重组不成功可能会再度陷于破产清盘以至回收更少。债转股对债权人来说是重劳动,必须花更大的心血才有可能使重组见到成效。 破产程序中的重组和债转股两种方式都比较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组作用,而且认为仅采取前三种的招数,企业肯定是难以搞好的。病症较重,不用重药无法解决。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将债转股称作重组中的**的解决措施(the last resort),也有人从债权回收的角度将债转股称为倒数第二招(the second last resort),而破产清盘是**的一招。因此,一定要清楚,债转股对债务人是一剂苦药,而绝非巧克力糖。这剂苦药很可能会导致更换财务主管,甚至是更换总经理以至全部经营班子,很可能会裁员,还可能会分拆。 总之,债转股的要旨在于改变贷款对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恢复贷款对象的盈利能力。至于债转股在诸项保全手段中运用的比重问题,有其客观规律,也取决于法律环境。债转股作为一种药方,能治病,但不是包治百病;因此不能不用,但不能滥用。 中国国情与债转股     中国当前的国情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under-capitalization)。资本金不足的根源何在?周小川认为,资本金不足往往是在市场化条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产业或者整体经济过分快速膨胀所致。企业资本金不足较为普遍,人们就必然会关注债转股的问题,并对其开展研究。 资本金不足从公司融资的角度看是一种病症,但是这种病症通常容易出现与其相随的并发症,共同形成一种综合症,称“注资不足综合症”(under-capitalization syndrome)。 资本金不足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很多。其一是薄弱的法人治理结构,总经理不仅负责日常管理,而且本身就是董事长,都是他一人说了算,缺乏适当的约束机制。其二,比较明显的是内部人控制(insider's control)。 在对资本金不足的企业作财务调整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设计相应的重组计划,才能够真正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扭转过来。也就是必须要依靠综合药方,而不能仅仅依靠降低债务比率来解决。在综合药方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法人治理结构;而调整法人治理结构恰恰是债转股的特长。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股权后,其治理结构有可能会得到加强。 目前,一些人对债转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债务总是要还本付息的,而股本则根本不需要偿还本息。但是需要注意,股本资金投入企业的真实目的何在?显然,如果股本资金不是追求****率,就不会投入企业。人人都知道股本投资风险高于存款的风险,因此,实际上股本投资预期的回报率是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的。换言之,如果贷款利率是5-7%,那么正常的股本投资者预期的回报率就会不低于8-10%。因此,没有理由认为,债务融资的财务负担比股本融资的财务负担更重。当然股本投资具有同甘共苦的特性,在企业出现困难时,股本投资能够起到帮助企业渡过艰难期的作用。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股本融资所要求的回报率实际上比债务融资所要求的回报率更高。 债转股对银行体制提出的思考    债转股的实施,自然会重新提出有关分业经营体制和全能银行体制的思考。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业经营体制,然而,各家银行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可涉足相当一部分投资银行业务。 表面上看,这类似于通过防火墙解决了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涉足投资银行业务的一种制度安排,但从理论和实践产生的冲击看,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商业银行法规定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投资实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债转股后,银行或其资产管理公司持有某些实业公司的股份,这种客户会提出将其自身的存款、贷款、支付以及清算、持股融资等业务配套的需求。客观上,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和银行之间配合起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实际上动摇了分业经营的理念。 债转股导致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出现变化,将原先一部分的贷款资产变成了实业投资、实业股权。随后它需要对银行的负债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下一步的运作之前,应深入思考债转股对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的影响,明确其可能产生的体制与政策问题,以便顺利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关于道德风险问题    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周小川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是认为债转股是“**的免费午餐”。债务人想吃免费午餐也不奇怪,关键是债权人不能轻易提供免费餐,不能给企业以财务软约束的信号。政策、宣传、司法、执法等方面也应配合起来硬化财务约束。 第二是资源误配置。例如,对于该破产的不破产,而是实施债转股,拖了几年后还是不得不采取破产,使得债转股失去应有的效果。 第三是财务纪律的逆向选择。例如一些本来可以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在看到另一些企业付不了息而实施了债转股后,选择其在未来拖欠利息,进而影响银行的收息率,这种行为无疑会导致财务纪律的恶化,引发“三角债”,造成逆向选择,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赖帐文化”和“软约束”。 第四是具体操作方面的道德风险。如整改和重组力度不够,让步过多,蓄意把包袱转给财政,低价转让股权给私人投资者等等。 
    04-15 2016
  • 许小年: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金融

    许小年: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金融

    近来的投资理财市场波诡云谲,监管风暴来袭,使得一个个自融性质的“庞氏骗局”接连被曝。骗局被揭穿查处固然令人拍手称快,但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很多投资者的钱已经投入其中,投资能不能被追回,能追回多少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如何在投资理财之初就尽量避开这些“理财陷阱”。 **经济学家许小年在“中欧私人财富投资论坛”上分享了他的投资之道。许小年反复强调,任何投资,无论是投资于企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PE投资,都要回归金融的本质与常识,投资有价值或者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否则,你的投资进入的就是一个金融的“零和游戏”。在金融的“零和游戏”中,普通投资者恐怕大多“凶多吉少”。因此在这个市场的“多事之春”,《今日财富》编辑整理了许小年的演讲要点,以飨读者。 投资要回归金融的本质与常识 最近我自己做了一个金融投资,投的不是P2P,因为那些做P2P的大多数是互联网出身,甚至有些人既不懂互联网也不懂金融,居然做了互联网金融,这样的公司怎么能看好呢?我最近投的金融公司是金融加上了互联网,使得它做金融的成本比过去更低了。只做互联网的人不了解金融的本质,互联网不改变行业和商业的本质,互联网只是使你有了更多有利的工具来解决你这个行业中的根本性问题,但是它没有改变行业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的本质不是资产规模,不是资产的增长速度,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所以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金融;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互联网金融。不然的话,做了就栽,投了就赔。 有些人以为经济形势不好需要转型。转型是对的,但转型并不意味着转行,要把这两件事分开。制造业不行了就去做互联网,恐怕在互联网还要继续栽跟头。制造业不行了就要想办法改变商业模式,要想办法进行创新。实业不行了转到金融领域做投资,现在这么多人做金融、做投资,大家想过没有,金融和投资的基础是什么?是实体经济,不懂实体经济就不要做金融,不懂企业,你不要做投资,做了就赔。    为了捕捉到这些机会,就要回归商业的本质,要回归商业的常识;为了捕捉这些机会,就要回归金融的本质,金融的常识。金融的常识是什么?金融的常识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是不可能的,金融的作用是帮助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创造价值,金融挣的钱只是一个零和游戏。 投资就是要投资创造价值的企业  投资既不是投行业,也不是投宏观经济,投资是投企业,二级市场投资,一级市场投资,PE投资,全都一个道理。你去认真地找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找到了,那就是投资机会,跟行业没关系,跟地域没有关系,跟宏观经济根本就没关系,跟是不是在做互联网也没关系。 所以现在遍地都是机会,就看你去不去认真找,这种找不是在互联网的狂潮中找风口,而是找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   什么叫做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有两个定义,第一个是你给市场上带来了以前所没有的产品、服务或者技术,这就叫创造价值。投一个企业的时候,要问这个企业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生产提供的是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吗?这是创造价值的判断。iPhone是创造价值的,在它之前没有智能手机,这是创造价值的。腾讯是创造价值,腾讯微信在它之前是没有的,国外有但是国内没有,模仿创新也可以。第二个是尽管现在市场上有产品,但是你的成本比其他所有人都低,你的成本低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打市场份额,我从来不相信烧钱能烧出市场份额,我相信在低成本之上的低价能有市场份额。 举个例子,钢铁行业这么惨,但我知道一家做特种钢的企业,销售额已经做到几百亿了,做得非常好,没有受到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它的产品有特色。青岛一家叫红领的公司,它们用互联网技术,用数据技术,把生产线全都给改了,不是批量生产,而是单件生产、定制化的工业生产。一条流水线,但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服装没有两件是相同的。这就是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提供定制西服,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现在供货已经供到美国去了。如果这个商业模式能够推广的话,它就可以改变服装业的市场格局,这就是创新。 所以只要认真寻找,机会太多了,真的是太多了,每个行业都有机会。而且现在的机会可能比以前还多,因为过去我们的企业顺风顺水干惯了,它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过去只要它把产品生产出来不愁卖,现在不行了,现在的环境逼着它去创新,逼着它去转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04-08 2016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