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一桩“跨界并购案”让“宝新系”浮出水面

    一桩“跨界并购案”让“宝新系”浮出水面

    拥有近20年历史、市值达18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宝新能源(证券代码:000690)近日正式完成对新三板公司百合网(834214)的股权收购事宜,此举标志宝新能源金控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对于挂牌企业总数超过9000家公司、总市值超过3.4万亿的新三板市场而言,宝新能源8.82亿并购案并不显得耀眼,尽管它是新三板**的跨界并购案之一。“从已有案例来看,并购后发生的‘双赢’概率较大,A股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新三板公司实现业绩快速增长,而新三板公司会获得充裕的资金用于发展”上海某大型券商高管这样评价该案。 然而,宝新能源并购百合网,绝非简单地为了实现业绩快速增长,而是宝新能源战略升级后,在资本市场布下的重要“棋局”。《今日财富》记者经过调查梳理,**专访宝新能源董事长宁远喜和百合网CEO田范江,试图揭秘这桩跨界并购案背后原因,记者发现宝新系“金控帝国”版图已初步成型。 宝新能源并购百合网实为“战略契合” 9月19日,宝新能源董事会发布公告称:2016年9月14日,公司通过股转系统,与兴业财富完成了13,874,100股的股权交割,占百合网股权比例为1.42%;至此,公司与上海豪春、兴业财富的股权转让协议已全部履行完毕。 此次股权交割完成后,宝新能源共计持有百合网257,999,371股,占百合网股份比例为26.42%,为百合网第一大股东。 据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新能源电力+新金融控股”为双核心业务。2016上半年,宝新能源营业总收入是16.22亿元,净利润3.94亿元。此外,宝新能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市值已达180亿元。 以新能源业务为基础的宝新能源为何对婚恋服务的百合网“情有独钟”?此次跨界并购案在外人看来,显得颇为蹊跷。 百合网是新三板“婚恋第一股”,主要提供线上线下婚恋交友服务。去年百合网拆除VIE结构后回归国内,同年11月20日挂牌新三板,同时宣布融资10.23亿元。不久,百合网收购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两大婚恋公司实现联姻,成为中国婚恋行业的“龙头老大”。百合网此举开创了中国新三板公司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先河。 宝新能源并购百合网仅仅是财务投资? 记者查阅百合网发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596万元,同比下降24.21%,主要原因是百合网线上沟通收费模式转入免费模式。尽管经营亏损,但百合网在上半年加大研发产品投入,线上日活用户数大幅提高,较2015年同比增长35%。值得一提的是,百合网的负债和净资产等数据可观。今年6月末负债总计1.5亿元,与期初相比下降87%,期末净资产16.9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133%。 由此可见,财务投资并不是宝新能源的主要选择。据宝新能源董事长宁远喜透露,本次收购偏重于战略投资,宝新能源暂不谋求对百合网的控制权,但不排除未来百合网转入创业板或主板市场后,宝新能源对其增资扩股成为控股股东。 战略的契合才是合作的“基石”。宝新能源的2016年中报表示,公司将全力构建涵盖银行、证券、基金、投资、保险、征信的大金融平台,培育打造“宝新金控”金融产业集群。 百合网CEO田范江告诉《今日财富》记者,百合网产业链要延伸,从而扩展婚恋全产业链业务,比如消费金融领域,这与宝新能源金控战略布局相契合,而且宝新能源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也是百合网选择宝新能源的重要原因。 宝新金控获得2亿多的海量用户    记者查询****和百合网公开数据发现,在合并之前,两大婚恋网站分别占据行业第一和第二的地位,****注册会员达1.7亿,百合网注册会员为1亿,现两家公司合并后的会员超过2.7亿。“百合网和****的成功合并,预示着中国婚恋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已落入他们之手,更可期的是近3亿的巨大流量,消费金融和电商业务未来空间巨大”知名风投机构红杉资本如此评价。 《今日财富》记者调查发现,****旗下的理财平台“佳缘金融”于2015年9月9日上线以来,截止2016年6月30日,已累计成交金额达693,951,300,注册用户为1,221,486位。而百合网也打造了整个金融业务的平台“百合金服”,目前正在申请消费金融类牌照。 宝新能源董事长宁远喜在接受《今日财富》杂志专访时表示,百合网和****已经形成闭环的消费的场景,这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消费的互联网化和金融化,结合点就是消费金融。而宝新能源未来将以客商银行(筹)为核心,拥有证券、基金、保险、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征信、互联网金融等全牌照的金控平台,这其中的“短板”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我们要尽快弥补“短板”需要巨大的流量入口。百合网和****正好满足了宝新能源战略发展需求,宝新能源的客商银行(筹)可以依托2.7亿的互联网用户深入到3-4亿家庭,市场前景广阔。 而记者注意到,百合网的定位已经从“实名婚恋网开创者”变为“婚恋生态***”,未来目标为十亿级用户,这种消费场景和巨大流量,正好弥补了“宝新金控”平台中互联网金融的短板。 宝新系“金控帝国”版图初成   二十年,宝新能源已成“一方诸侯”。 中国资本江湖英雄辈出,从来不缺传奇。前有“德隆帝国”,后有明天系、中植系、复星系、万向系等,皆为民营企业的执牛耳者,它们实力基础雄厚,资本运作超绝,无一例外是产融结合的典范。 宝新能源虽身处南粤边陲梅州,却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导演一部部资本大戏。中共中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曾在广东省委书记任上考察宝新能源,给予这样的评价:“宝丽华集团做农业,农业**;做旅游,旅游**;做工业,工业**”。 如今宝新能源转型做金融,是否还能做到**? “宝新能源未来发展战略是以新能源产业为基础,互联网为依托的综合金融投资平台。从‘产融结合、双轮驱动’转型升级为‘大金控平台’模式。”宁远喜如此解释。 记者在梳理宝新能源控股和参股公司发现,宝新能源旗下已经拥有“全牌照”金融公司,分别为:广东宝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宝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东信用宝征信管理有限公司、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南粤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有****的“佳缘金融”和百合网旗下的“百合金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在试点的客商银行有望成为继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之后的中国第三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这样以来,宝新系“金控帝国”版图已经初步形成(附图): (宝新能源控股及参股公司股权图  制图:《今日财富》)宝新系产融报国  “幸福基业”长青 习总书记曾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应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这才是新时代企业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宝新能源的大金控战略又意欲何为呢?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叶华能近日提出战略构想:拥抱互联网+、筑梦幸福产业。宝新能源未来将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产业结构,提升资产规模和市值规模,做大做强幸福产业,凭金融和实业报效国家。 而针对当前金融过度“失衡”造成“投资难、融资难”现状,广东省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宝新能源董事长宁远喜告诉记者,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传统的国有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我们打造金控集群,发起设立客商银行,就是为了改变而来,为了未来而来。我们的愿景是希望中小微企业获得公平的金融权利,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 在关于百合网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宁远喜的回答也显得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和百合网从一个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公司打造成婚恋全产业链公司,形成链接幸福家庭的生态圈,比如婚房、婚宴、婚纱影楼等产业,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人与人的链接,家与家的链接,可以覆盖中国13亿多人口,将其整合成全球化人类情感管理的综合服务商,就是基于人类追求的**目标是幸福,幸福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行业,这是一份功德无量的事业!” 原来,宝新系“金控帝国”版图的形成,不单为了推动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宝新系还有另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打造最美丽**效最幸福的产业集团,创造幸福产业,发展幸福经济,成为中国**投资价值和最受社会尊敬的百年老字号,为中国幸福发展做出贡献。或许不久的将来,宝新能源会更名为“宝新财富”或者“宝新幸福”呢? 至此,并购百合网的结束,却是宝新系“幸福基业”的开始。
    10-19 2016
  • 黄金老:欺诈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

    黄金老:欺诈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

    6月17日下午,在《今日财富》杂志主办的2016中国普惠金融服务创新论坛暨第二届“金蜂奖”颁奖典礼上,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苏宁云商副总裁黄金老在题为“互联网金融的使命以及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使命是为了促进普惠金融和廉价金融的实现。而获得适当的融资利率、简单的操作、提供用得起的金融服务,才能成为真正的普惠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服务的核心还是在廉价、低成本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实现 黄金老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节约网点,不需要太多的线下的机构。节约基地、节约人工、特色风控,这一系列都能够节省成本,并且还有广覆盖的优势。所以互联网金融真正做到了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办理业务。所以按照这个道理来讲,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廉价金融和普惠金融。这大概也是这些年中国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具体到“普惠”和“廉价”,黄金老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这方面相对好一些,在廉价金融这一块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网络借贷利率并不低,甚至远高于纯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从业者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似乎并没有得到实现,所以对行业发展的初衷是有所偏离。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最根本还是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同时市场推广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黄金老还是强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还是有了自己比较有特色的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在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到目前为止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得都是成功的,既使企业得到融资,个人得到融资,同时也没有发生明显的风险。黄金老同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业务应该供应链业务、消费业务、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应该并不是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面对的三个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黄金老将这些挑战分为三类。首先是来自于合规的挑战。目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强监管的时代。金融行业本身都是强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纳入强监管的范畴,现在它直接纳入了强监管的时代。再就是来自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全能银行或者全能金融机构也在采用互联网的一些手段来服务客户,要和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进行竞争。除了以上两种挑战,黄金老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还是欺诈风险。目前网络金融的欺诈它已经形成了一个隐秘的产业链,从上游的信息收集到信息的大卖,到诈骗的实施,到全国的连锁,这五步它形成了一个链条。中国电信欺诈所带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欺诈风险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这也是今年九部委联手整治欺诈风险,也是刻不容缓,否则将来它会毁掉中国新一代的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产业这样一个行业。 在演讲的**,黄金老总结到,互联网金融的使命是普惠金融,面对挑战来自于监管、同业、欺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要坚持诚信、稳健、审慎的发展策略,我们积极的拥抱互联网,相信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中,金融的属性会越来越强,这也是一个正确的趋势。
    06-24 2016
  • 中欧王君:当我们谈论普惠金融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什么

    中欧王君:当我们谈论普惠金融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什么

    王君用“包容性金融”诠释普惠金融,而非众人认为的“优惠”。他认为理解为“优惠”是一种误解。包容性金融本质是说在传统的金融业、金融系统,没有被包含在内的客户群,也就是被排除外的群体。 当我们聚焦普惠金融这个国家战略时,要先做一个背景的介绍。 首先要做的就是澄清。因为在我们国家,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整个金融领域,都存在语言上的误区。 普惠金融:优惠还是包容? 普惠金融听着很好听,念着也顺口,做普惠金融中心的人也不少。但普惠金融被很多人误解为“优惠”的意思,这就有点变了味道。我用了“包容性金融”这样的一个翻译,用“包容性”原因就是在英文的词汇里翻译出来本质就是包容的意思,和优惠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它的本质是说在传统的金融业、金融系统,没有被包含在内的客户群,也就是被排除外的群体。哪些人呢?往往都是像农民、小型和微型的企业,正规的金融机构就不愿意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这些特点都是被排除在外的,所以需要把它们都包含进来,所以本意是这个意思,但是在中国翻译过来就变成了普惠。这个普惠不错的,但是说到普惠的时候,往往人们就会更多想到的是惠而不是普。 这个误区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是因为在中国金融被过度重视了,大家都在谈论金融。普惠金融领域同样如此。金融不可能单独地解决扶贫问题,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在全球消灭贫困,是不能光靠金融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与使命的。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农村是比金融更重要的。 但是金融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重要的,有的时候金融其实能够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改变命运。但是无论怎么说,金融也好,普惠金融也好,它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在我们国家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作用被夸大了。但同时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一些必要领域、一些重要元素又没有真正的到位,所以我们真是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下。这也为我们讨论普惠金融这个话题奠定了一个基础,为什么说普惠金融是重要的。 六个分析框架:包容性金融的国家战略 普惠金融国家战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把这个概念框架建立起来。为什么不先讲战略而先讲这样一个框架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多年来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这样一个分析框架没有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建立起来。分析框架为什么是重要的呢?一开始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对讨论后面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不然就会变成我们在农村金融领域多年以来重复的一个现象:鸡说鸡话,鸭说鸭话,各讲各的话,谁也听不懂谁在说什么,多年都重复着同样的话。所以在理解普惠金融国家战略这样一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我认为这个框架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个是现状。我们需要知道现状是怎样的,如果不知道现状,有可能是盲人摸象。中国现在有五千多万个体工商户,一千多万小型微型的企业,两亿多的农民,但是这些都是非常笼统的一个勾勒,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中国现在的普惠金融现状是怎样的。像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些金融机构,它们都能说出来自己干了些什么,但是在中国没有人对整体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看法。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是需要有这样一个概念的,但是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没有一个数据库,只有分散的数据库,像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库,等等。 因此,我们查不到普惠金融需求满足的程度。这个数据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供给方,事实上,虽然这些数据是基于对会计和统计的系统,但由于指标体系的缺乏,供给方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需求,而需求方大家知道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国际上需求方的数据是需要靠抽样的办法来获得。但是大家知道抽样也是非常昂贵的,而且有些抽样调查由于缺乏可信度,样本不够大,指标设计不合理,使你很难把它外推得出整体的印象,这种情况下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基础是什么呢?所以我们离理想的状况还很远,到现在没有一个真实的途径。 第二个是目标与目标客户群。既然是战略,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客户群的定位。比如“三农”,小微企业、妇女等等。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妇联有给妇女贷款的补贴项目,全国总工会有给下岗工人的支持项目,还有支持大学生再就业,等等。大家缺乏一个整体的目标客户群的描述和定位,而这个是和对现状情况不明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是战略设计。当上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就需要有一个战略的设计,或者说原来有了战略的话要对原来的战略加以调整。这个战略设计就涉及到了一个原则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相信不相信这样的一个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就是如果承认市场的力量,就要相信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这个战略的设计一定是更有针对性。 第四个是政府需要采取的行动。 普惠金融的战略非常重要,政府要划清楚自己的边界,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这个边界划清了以后,能够搞清楚哪些是市场自己解决的,这条边界的内部,政府就不要再去直接提供了。政府和市场边界划清,政府机构之间的责任明确,以及协调的机制建立起来,这样的一套东西以及监管。 政府能干些什么事儿呢?能干的事情也很多。比方说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突出的有两个,一个就是叫征信体系,现有的征信体系是有严重的问题的,在覆盖面与服务上,比方说服务的金融机构和覆盖的人群。第二个金融基础设施就是现在的交易框架,具体一点的比如动产抵押登记查询这样一个制度,这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信贷的合同是需要执行的,因此需要有法律基础,法律框架和一旦偿还不了的话打官司,就是有效的司法,现在这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监管,监管目前来说太紧迫了。 第五个是金融机构与民间的实践。政府是不能包打一切的,也不应该包打一切。在我们中国普惠金融领域目前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来自民间的实验,来自蚂蚁金服、京东,等等。说这些名字但我跟它们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把它们作为一个符号说出来。越是市场化,这个问题越重要,因为政府自己不直接提供,政府直接提供可能有腐败,可能有效率低下。民间的这种实验一定是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导和监督,监管的加强,这一定是配套的。 现在时髦的东西不断出现,我们会不断的听到有人说,某某机构有了什么金融创新、什么产品、干了什么事儿,有的是以道德的名义扶贫,有的是引进技术,种种说法层出不穷。怎么从这纷乱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说法中得到正确的看法,得到真知灼见呢?其实很简单,假如某一家机构来向你说这个事,你就问他几个问题。你的目标客户群是谁?现在服务了多少目标客户?你有多少客户经理?期限和利率是多少?大概不到十个问题,基本上一家机构在干什么,真干假干,能不能干的下去,盈利不盈利,就一清二楚了。如果说中央银行的官员和银监会的官员带着这样一套框架和这样一套问题去了解机构的情况的话,很多伪装的机构都伪装不下去了。为什么说伪装?原因就是普惠金融被高度政治化以后,你会发现有很多伪装者,就是假装自己在做普惠金融。 第六个是业绩监控与评估。普惠金融投入了很多钱,但是产出是什么呢?效果是怎样的?用这样的一些东西一衡量又怎样,马上就露了原形。建立支持风投的基金、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这个基金那个基金,但基金背后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的,这些钱是可以用来做更重要的更有用的事儿。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一个体系、一个框架,就是一个包容性金融的国家战略。 明确体系:跳出循环怪圈 我们的问题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过了几年了,情况没有改变。所以需要有一套明确的战略。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套目的有特定的客户群,有地域,有人群,等等。同时要有量化的指标和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是否达到了目的。因此,一年、两年、三年要对业界进行监控、评估,然后根据这个评估的结果来发现这个战略的设计是不是有问题,再回馈过来,所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在这样一个战略框架里,需要对现状的了解,而现状的了解离不开一个数据库和有效的指标体系,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像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G20的指标体系等。有了这样的一套体系,普惠金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就清楚了。(根据王军演讲整理)  王君简介王君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中欧-世界银行中国普惠金融中心主任。他目前任财新智库战略与合规顾问。曾任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金融专家,负责协调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项目。王君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更名为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学位以及黑龙江大学学士学位。
    06-03 2016
  • 智能投顾崛起 Fintech风靡下的金融变局

    智能投顾崛起 Fintech风靡下的金融变局

    在涉足智能投顾的平台中,有些平台布局很早,组成了专门的智能投顾团队,致力于智能投顾业务的优化和推广。有些平台没有技术突破,新瓶装旧酒,有“强行”从事智能投顾业务的嫌疑。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理财平台实力悬殊较大,智能投顾市场没那么简单。 在金融市场,高度数字化后,“互联网+”新势力的面孔逐渐清晰起来,金融科技(Fintech)正成为一股新势力风靡全球。 埃森哲最近的一份FinTech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在该行业的投资总额达53亿美元,同比增长47%。在欧洲和亚太地区,FinTech占整体股权投资的比例则翻了一倍,达到62%。 而这场变革也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花旗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用户数已经等同甚至超越中国**的银行。国内市场因为传统金融行业相对欧美国家较为落后,金融体制并不完善,金融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长尾需求,还存在许多传统金融机构长期覆盖不到的人群。 “主要归因于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上的努力。”该报告称。据悉,在过去一年,亚太区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额的90%集中在中国,而BAT等科技巨头则参与投资了40%以上的项目。 金融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数据和技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则在三个主战场拉开战局——支付、接待和财富管理,投资管理。 在投资管理领域,金融科技主要发力在降低投资门槛和交易费用,简化投资决策流程,并保证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上。目前来看,智能理财、智能投顾(Future Advisor)等产品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市场。 财富管理新势力 这种新的财富管理形式,实现时需要超强的存储记忆和数据分析能力(例如批量处理、高速运算等)才能对资产配置模型和投资者画像进行具象分析,为投资者“量身定做”更理性、客观、全面、低成本的理财服务。 此外,理财机器人的学习能力是智能投顾的核心,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手段去实现,技术门槛非常高。而目前,由于人们对于理财需求的日趋多元化,智能投顾从移动端切入投资管理领域,相比于传统的理财产品,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推出智能理财或者投资管理的平台不少,部分平台见表。 (数据来自盈灿咨询) 平台用户进行投资的流程大致相同,可以分为风险测评、获得投资方案、连接账户、进行投资、更新方案、完成投资六大步骤。但是,各平台在业务模式上有所不同。因此,笔者按照个人理解,将这些智能投顾平台按照业务模式分为了独立建议型、混合推荐型和一键理财型三种。纵观国内智能投顾概念的理财平台,从宣传上看都是技术控,但从本质上看,各平台在金融产品种类、金融产品配比、大数据运用上实力悬殊较大,并非所有宣传智能投顾概念的理财平台都能真正做到智能投顾。 独立建议型的智能投顾平台与国外Wealthfront、Betterman等知名平台相似,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用户的年龄、资产、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后,经过计算,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风险和收益要求的一系列不同配比的金融产品。这类智能投顾平台只为理财用户提供建议,平台推荐的金融产品大多数为货币基金、债权基金、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等,有些平台还配置有股票、期权、债券和黄金等。在投资币种方面,有使用人民币投资于国内市场的平台,有使用美元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平台,也有两者兼有的平台。 相关法律法规 在美国,智能投顾和传统投资顾问一样,受到《1940年投资顾问法》的约束,并接受SEC的监管。智能投顾平台持有RIA(注册投资顾问)牌照。 目前,国内尚无此类牌照。在我国,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两块业务是分开管理的,适用于不同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尚无专门的法律条款对智能投顾业务进行规范。仅从投资组合包含的金融产品种类来看,平台需要根据金融产品种类取得相关资质。对业务要求较高的平台,需要公募基**照。从事基础业务的平台,至少需要相应的金融产品销售牌照,否则用户在配置资产时,无法在该平台直接购买基金、债券等,影响用户体验。 一些理财平台开始向 Fintech(金融科技)方向转型。每当一个新概念被炒热时,总有公司跟进,宣称自己的产品中运用了该种技术。智能投顾当前便在这个风口上。 在涉足智能投顾的平台中,有些平台布局很早,组成了专门的智能投顾团队,致力于智能投顾业务的优化和推广。有些平台没有技术突破,新瓶装旧酒,有“强行”从事智能投顾业务的嫌疑。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理财平台实力悬殊较大,智能投顾市场没那么简单。 
    06-03 2016
  •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完美收官(附名单)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完美收官(附名单)

    5月14日,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论坛暨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颁奖典礼在青岛大剧院举行。 中国银行前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分别就《财富管理:市场约束与监管效率》、《激荡的中国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主旨演讲,两位重量级嘉宾对行业趋势的深刻分析,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是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面向全国重点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致力于展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动能,打造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创新平台。 自2月19日启动以来,大赛启动以来,得到财富管理机构、金融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其他类财富管理等财富管理全业态金融机构共提报131项财富管理优秀产品和服务,49项财富管理优秀研究成果。 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委审定,评选出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10项优秀财富管理产品、10项优秀财富管理服务、10项优秀财富管理研究成果,以及优秀组织奖系列榜单。 获奖名单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研究成果奖 获奖单位:王小平(海南保监局 局长)获奖成果:保险支持以房养老研究 获奖单位: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创新海外基础设施合作模式,发起设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 获奖单位:邵平(平安银行 行长)获奖成果:物联网金融——个巨大的财富杠杆 获奖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动研究 获奖单位:侯维栋(交通银行 副行长)获奖成果:增长的力量——中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 获奖单位: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 获奖单位:青岛市金融学会获奖成果:基于国际视角的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研究 获奖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期限结构优化 获奖单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获奖成果: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报告 获奖单位: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产品奖 获奖单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挂钩shibor利率类开放式理财 获奖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股权通(大资管时代高净值客户投融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获奖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橡胶产品OTC代客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业务 获奖单位: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金生利 获奖单位: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保本挂钩结构类理财 获奖单位: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养老信托 获奖单位: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安联安裕丰财(Ⅲ)两全保险(分红型) 获奖单位: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招商群英荟量化对冲MOM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获奖单位:银河期货有限公司获奖成果:铁矿石场外期权试点创新业务 获奖单位:深圳众禄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众禄配置宝1期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服务奖 获奖单位: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获奖成果:开鑫贷准公益性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获奖单位: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幸福家庭”大消费平台 获奖单位: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小微云支付系统 获奖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家族信托服务 获奖单位: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泰康养老社区 获奖单位: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安健综合金融服务 获奖单位: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奖成果:“互联网+财富中原”创新创客服务模式 获奖单位:上海诺亚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获奖成果:财富派:互联网金融平台 获奖单位: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有限公司获奖成果:大宗商品等场外交易的统一集中清算服务 获奖单位:青岛金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获奖成果:金兰影视金融交流交易平台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财富管理创客奖 第一名 返利投第二名 多彩投第三名 51帮学 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优秀组织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05-17 2016
  • 13家上市公司开启百亿级重组 监管层频发问询函(附名单)

    13家上市公司开启百亿级重组 监管层频发问询函(附名单)

     今年1~4月,接连有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百亿级重组方案,交易总价值高达近24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这些大重组主要以中概股回归、A股公司出海大并购为主。 与此同时,一些以跳涨式业绩承诺为支撑的“巨无霸”重组,已引起监管层关注。上述13起重组,监管层几乎均发出详细专业的问询函,要求公司给出更多信息披露。 大重组数量呈爆发态势,设计思路不断翻新 《今日财富》查阅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前四个月,就有13家公司披露了交易价值突破百亿的重组方案。 而纵向对比来看,去年前四个月,发起百亿重组的上市公司仅有4家,交易总价值仅为517亿元。 2014年前四个月,发起百亿重组的上市公司仅有两家 2013年同期,A股没有一起百亿重组方案出现。 今年以来,永达汽车借壳扬子新材,艾派克收购Lexmark,陆家嘴收购陆金发......诸如此类的百亿重组让人目不暇接。 “巨无霸”级别的重组不仅数量迅速膨胀,其方案的设计思路也在不断翻新。 比如都是汽车资产证券化,永达汽车和众泰汽车的路径却大相径庭。永达汽车已在港股拥有上市平台,此次是将部分资产拆分出来,置入估值更高的A股上市平台扬子新材。 而金马股份“蛇吞”众泰汽车并不构成借壳上市,而相当于在原有金马股份的基础上,实现众泰汽车整体证券化。 百亿级重组势如井喷,各路资金则蜂拥搭车兴高采烈。 截至目前,已出现一些基于中概股回归、港股私有化的产品向外发售。不少产品的预期收益甚至是“25%年化保底收益”。业内人士认为,交易各方参与巨额重组的意愿都相当强烈。 民资力量崛起  百亿重组呈两大特色 今年以来的百亿重组呈现两大特色: 一是跨境并购涌动。 今年年初,青岛海尔高调宣布,拟以54亿美元现金收购老牌电器巨头GE的家电业务,这成为我国家电业迄今为止**的一桩海外并购案。 4月20日,艾派克公告称,拟与太盟投资及君联资本共同筹划收购纽交所上市公司Lexmark,预计交易价值将高达260亿元人民币。 业界研究者认为,这些****的大规模资本跨境流动,受惠于当下的金融改革,并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既是证券市场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全球化的进步。” 二是中概股回归频繁。 5月4日,综艺股份甫一复牌,就拍出101亿元价码,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从纳斯达克“迎娶”中星技术,这就变相促成了中星微电子旗下安防视频监控业务的A股证券化。不过该方案目前尚未过会。 与此同时,一些港股公司也在频频甩出“大手笔”,加速启动A股证券化。比如永达汽车正计划借壳扬子新材,忠旺集团正筹谋借壳中房股份。 此外,在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大重组中,民营资本的崛起让人不可忽视。以往巨无霸级别的重组大多由国资主导,而今年披露的13起重组方案中,由国资操盘的不到25%,超过7成的主导力量都是民资。 有观察家认为,国资改革仍是A股的重要题材之一,但民营资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出一批优秀公司,他们在A股启动证券化,无疑将为市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百亿重组为何频繁出现  监管层频发问询函 4个月来百亿重组几成风潮,很多研究者和投行人士认为,这不是偶然现象,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 一是近年来借壳成本不断跳价,炒作手法越发新奇。 由于一些政策因素,目前“壳费”大有上涨趋势。业界人士透露,目前的行情有的已经超过10亿元,涵盖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即便如此,由于存量少,仍有很多企业愿意放手一搏。如果不在企业**时期一鼓作气上市,后面的路将不是很好走。 但高额的“壳费”导致并非想做就能做,如果公司的估值达不到二、三十亿,其证券化的浮盈往往只够来买壳,很容易将公司带同老板都搭进去。 二是当下市场对规模比较推崇,10多亿规模的并购往往难以吸引资本关注,后续上涨空间更是无法预期。目前,百亿重组几乎是市场最关注的题材之一,只要不是停牌位置过高,复牌后往往都是“涨声一片”。 市场叫好埋单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业界人士分析,资本市场的普遍心态是,百亿级别的估值理应对应着数十亿元的未来业绩承诺。如果成功兑现自然皆大欢喜,一旦不能实现,其巨大包袱也足以压垮上市公司。 目前来看,监管层已注意到“百亿重组”的潜在风险,今年以来的13起重组方案中,监管层几乎都无一例外发出详细专业的问询函,要求公司给出更多信息披露。
    05-06 2016
  • 周小川:银行债转股是剂“苦药“ 需注意四个问题

    周小川:银行债转股是剂“苦药“ 需注意四个问题

    文/徐英霞编者按:银行债转股是目前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则是供给侧改革成功的重要支撑,因此银行债转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小川的《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一文,对债转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我国目前国企改革和银行改革进程中蕴藏的风险来看,鉴于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较大,如果处理得不好,后果将是可怕的,会在宏观和微观上形成一个发展路途上的“陷阱”。处理得好,则会为下一步的改革带来一个较好的前景。所谓处理得好,指的是能够找到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其中也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债转股,顺利解决部分不良资产问题,剩余的不良资产损失控制在国力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我们能够顺利渡过这一轮的金融风险高峰期。 但是从目前社会上对于债转股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存在着概念上和认识上的模糊和误区。周小川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一,从国际上通行的实践谈债转股的实质性概念、商业银行进行债转股的动机以及债转股的正规运作方式;二,在中国具体国情下进行债转股的考虑、动机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三,债转股的实施,重新提出了对银行体制改革的思考;四,债转股运作中需要防止的道德风险问题。 债转股的概念、动机和运作     债转股可发生在任何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本文则是限定在商业银行及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权人、实业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债务人的情况下。 首先,从传统商业银行角度看,既然在开始时确定客户是贷款对象,那么商业银行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持股动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去持股。即便在全能银行体制下,全能银行从一开始就会确定对一特定客户究竟是贷款还是投资,一旦确定为贷款时,主观上也是没有持股动机的。在贷款对象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贷款银行能够顺利收回本息,贷款银行是不需要持股的。但在贷款对象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无法偿还或者严重拖欠本息时,银行需要根据问题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全措施。债转股是若干种保全措施中的一种。 从对不良资产回收率的预期来看,催收、一般性重组、债务重组、债转股、破产诉讼正好代表了预期回收率从高到低的次序。其中债转股的选择意味着常规回收手段难以奏效,而破产清盘又可能损失偏大,是一种“比破产清盘可能合算一点”的判断。债转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即重组成功可能使回收明显高于预期值,而重组不成功可能会再度陷于破产清盘以至回收更少。债转股对债权人来说是重劳动,必须花更大的心血才有可能使重组见到成效。 破产程序中的重组和债转股两种方式都比较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组作用,而且认为仅采取前三种的招数,企业肯定是难以搞好的。病症较重,不用重药无法解决。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将债转股称作重组中的**的解决措施(the last resort),也有人从债权回收的角度将债转股称为倒数第二招(the second last resort),而破产清盘是**的一招。因此,一定要清楚,债转股对债务人是一剂苦药,而绝非巧克力糖。这剂苦药很可能会导致更换财务主管,甚至是更换总经理以至全部经营班子,很可能会裁员,还可能会分拆。 总之,债转股的要旨在于改变贷款对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恢复贷款对象的盈利能力。至于债转股在诸项保全手段中运用的比重问题,有其客观规律,也取决于法律环境。债转股作为一种药方,能治病,但不是包治百病;因此不能不用,但不能滥用。 中国国情与债转股     中国当前的国情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under-capitalization)。资本金不足的根源何在?周小川认为,资本金不足往往是在市场化条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产业或者整体经济过分快速膨胀所致。企业资本金不足较为普遍,人们就必然会关注债转股的问题,并对其开展研究。 资本金不足从公司融资的角度看是一种病症,但是这种病症通常容易出现与其相随的并发症,共同形成一种综合症,称“注资不足综合症”(under-capitalization syndrome)。 资本金不足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很多。其一是薄弱的法人治理结构,总经理不仅负责日常管理,而且本身就是董事长,都是他一人说了算,缺乏适当的约束机制。其二,比较明显的是内部人控制(insider's control)。 在对资本金不足的企业作财务调整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设计相应的重组计划,才能够真正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扭转过来。也就是必须要依靠综合药方,而不能仅仅依靠降低债务比率来解决。在综合药方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法人治理结构;而调整法人治理结构恰恰是债转股的特长。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股权后,其治理结构有可能会得到加强。 目前,一些人对债转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债务总是要还本付息的,而股本则根本不需要偿还本息。但是需要注意,股本资金投入企业的真实目的何在?显然,如果股本资金不是追求****率,就不会投入企业。人人都知道股本投资风险高于存款的风险,因此,实际上股本投资预期的回报率是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的。换言之,如果贷款利率是5-7%,那么正常的股本投资者预期的回报率就会不低于8-10%。因此,没有理由认为,债务融资的财务负担比股本融资的财务负担更重。当然股本投资具有同甘共苦的特性,在企业出现困难时,股本投资能够起到帮助企业渡过艰难期的作用。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股本融资所要求的回报率实际上比债务融资所要求的回报率更高。 债转股对银行体制提出的思考    债转股的实施,自然会重新提出有关分业经营体制和全能银行体制的思考。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业经营体制,然而,各家银行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可涉足相当一部分投资银行业务。 表面上看,这类似于通过防火墙解决了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涉足投资银行业务的一种制度安排,但从理论和实践产生的冲击看,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商业银行法规定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投资实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债转股后,银行或其资产管理公司持有某些实业公司的股份,这种客户会提出将其自身的存款、贷款、支付以及清算、持股融资等业务配套的需求。客观上,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和银行之间配合起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实际上动摇了分业经营的理念。 债转股导致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出现变化,将原先一部分的贷款资产变成了实业投资、实业股权。随后它需要对银行的负债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下一步的运作之前,应深入思考债转股对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的影响,明确其可能产生的体制与政策问题,以便顺利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关于道德风险问题    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周小川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是认为债转股是“**的免费午餐”。债务人想吃免费午餐也不奇怪,关键是债权人不能轻易提供免费餐,不能给企业以财务软约束的信号。政策、宣传、司法、执法等方面也应配合起来硬化财务约束。 第二是资源误配置。例如,对于该破产的不破产,而是实施债转股,拖了几年后还是不得不采取破产,使得债转股失去应有的效果。 第三是财务纪律的逆向选择。例如一些本来可以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在看到另一些企业付不了息而实施了债转股后,选择其在未来拖欠利息,进而影响银行的收息率,这种行为无疑会导致财务纪律的恶化,引发“三角债”,造成逆向选择,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赖帐文化”和“软约束”。 第四是具体操作方面的道德风险。如整改和重组力度不够,让步过多,蓄意把包袱转给财政,低价转让股权给私人投资者等等。 
    04-15 2016
  • 许小年: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金融

    许小年: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金融

    近来的投资理财市场波诡云谲,监管风暴来袭,使得一个个自融性质的“庞氏骗局”接连被曝。骗局被揭穿查处固然令人拍手称快,但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很多投资者的钱已经投入其中,投资能不能被追回,能追回多少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如何在投资理财之初就尽量避开这些“理财陷阱”。 **经济学家许小年在“中欧私人财富投资论坛”上分享了他的投资之道。许小年反复强调,任何投资,无论是投资于企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PE投资,都要回归金融的本质与常识,投资有价值或者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否则,你的投资进入的就是一个金融的“零和游戏”。在金融的“零和游戏”中,普通投资者恐怕大多“凶多吉少”。因此在这个市场的“多事之春”,《今日财富》编辑整理了许小年的演讲要点,以飨读者。 投资要回归金融的本质与常识 最近我自己做了一个金融投资,投的不是P2P,因为那些做P2P的大多数是互联网出身,甚至有些人既不懂互联网也不懂金融,居然做了互联网金融,这样的公司怎么能看好呢?我最近投的金融公司是金融加上了互联网,使得它做金融的成本比过去更低了。只做互联网的人不了解金融的本质,互联网不改变行业和商业的本质,互联网只是使你有了更多有利的工具来解决你这个行业中的根本性问题,但是它没有改变行业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的本质不是资产规模,不是资产的增长速度,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所以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金融;不懂风险控制,就不要做互联网金融。不然的话,做了就栽,投了就赔。 有些人以为经济形势不好需要转型。转型是对的,但转型并不意味着转行,要把这两件事分开。制造业不行了就去做互联网,恐怕在互联网还要继续栽跟头。制造业不行了就要想办法改变商业模式,要想办法进行创新。实业不行了转到金融领域做投资,现在这么多人做金融、做投资,大家想过没有,金融和投资的基础是什么?是实体经济,不懂实体经济就不要做金融,不懂企业,你不要做投资,做了就赔。    为了捕捉到这些机会,就要回归商业的本质,要回归商业的常识;为了捕捉这些机会,就要回归金融的本质,金融的常识。金融的常识是什么?金融的常识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是不可能的,金融的作用是帮助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创造价值,金融挣的钱只是一个零和游戏。 投资就是要投资创造价值的企业  投资既不是投行业,也不是投宏观经济,投资是投企业,二级市场投资,一级市场投资,PE投资,全都一个道理。你去认真地找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找到了,那就是投资机会,跟行业没关系,跟地域没有关系,跟宏观经济根本就没关系,跟是不是在做互联网也没关系。 所以现在遍地都是机会,就看你去不去认真找,这种找不是在互联网的狂潮中找风口,而是找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   什么叫做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有两个定义,第一个是你给市场上带来了以前所没有的产品、服务或者技术,这就叫创造价值。投一个企业的时候,要问这个企业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生产提供的是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吗?这是创造价值的判断。iPhone是创造价值的,在它之前没有智能手机,这是创造价值的。腾讯是创造价值,腾讯微信在它之前是没有的,国外有但是国内没有,模仿创新也可以。第二个是尽管现在市场上有产品,但是你的成本比其他所有人都低,你的成本低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打市场份额,我从来不相信烧钱能烧出市场份额,我相信在低成本之上的低价能有市场份额。 举个例子,钢铁行业这么惨,但我知道一家做特种钢的企业,销售额已经做到几百亿了,做得非常好,没有受到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它的产品有特色。青岛一家叫红领的公司,它们用互联网技术,用数据技术,把生产线全都给改了,不是批量生产,而是单件生产、定制化的工业生产。一条流水线,但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服装没有两件是相同的。这就是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提供定制西服,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现在供货已经供到美国去了。如果这个商业模式能够推广的话,它就可以改变服装业的市场格局,这就是创新。 所以只要认真寻找,机会太多了,真的是太多了,每个行业都有机会。而且现在的机会可能比以前还多,因为过去我们的企业顺风顺水干惯了,它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过去只要它把产品生产出来不愁卖,现在不行了,现在的环境逼着它去创新,逼着它去转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04-08 2016
  • 李智:我们有个夙愿,告诉市场正确的投资方法

    李智:我们有个夙愿,告诉市场正确的投资方法

    3月阳春,柳绿桃红,资本市场新一轮复苏和萌动气息也愈加浓烈。开春以来私募界大事不断,而朝阳永续高层提出今年可能是“先苦后甜的一年”。带着关于市场的诸多思考和疑问,《今日财富》专访了朝阳永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李智先生。                                               从青年时代的省级武术大赛**,到国内首批证券咨询师,再到而今的智能投资+数据挖掘资深专家,李智的人生早已和所在企业及投资事业融为一体。 李智说,朝阳永续有个夙愿,就是告诉市场正确的投资方法。 “做投资是一个人的成功,而做企业不一样” 今年是李智在资本市场从业的第19年。多年来,他经历了资本市场的整个投资逻辑。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他,早在1997年就以研究员的身份进入证券领域,并于1999年成为国内首批证券咨询师。2000年,他和廖冰先生一起创办了一家量化投资公司,这是国内该领域最早的尝试。2003年,他和廖冰共同创办了上海朝阳永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已成为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秀的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和会务商务服务商。 “2007年以后我们开始做数据,转向以量化分析和挖掘为主,2010年我们成立了‘量帮’(量化俱乐部),是我召集成立的。”“量帮”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的量化俱乐部。 “投资的成功是一个人的成功,而做企业,说小了是实现全体员工的价值和成功,说大了是可以给社会带来物质、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贡献。”李智说,他们要做的东西很多,但首先是希望能做令人尊重的企业,对这个行业能产生价值。 李智和他的同仁们心里很有一种夙愿和情怀,“就是想告诉市场上,正确的投资其实是这样做的,”他说,像朝阳永续这样经历过各种投资逻辑的企业,其实很清楚什么是偏向正确的方向。  今年私募基金将会“先苦后甜” 今年年初,朝阳永续曾提出“2016年可能是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先苦后甜的一年”的观点。李智认为,首先市场本身在去年经历了股灾后,整个预期非常差,但今年会有些特殊性,出现了一些变数。 汇市方面人民币此前的波动,打爆了一些做空人民币的人,这个预期出现了波动。 房市方面现在有了很大的房产政策,其预期起码在未来的一年内会不一样,不会一致性往下。 股市面临的环境其实比以前好一点,只剩下自身内生式的问题,这由供求关系决定。此外去年的股市大幅下跌及目前私募监管的大幅强化,已清洗出一批、尤其是业绩做的不好的私募了。 第二个角度看,现在很多机构投资者、尤其以银行为代表的,其资产荒问题很突出,他们对专业的、能创造增值价值或**收益的机构投资的需求更旺盛了。 因此整个私募行业今年会先苦后甜,大的预期已经发生变化,只需去看标的就行了。李智指出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现金流比较充分,国企因为有政府背书也不需担心。因此“现在可能就已经是一个拐点了。” 以下为专访部分实录: 《今日财富》:朝阳永续今年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会有哪些大动作? 李智:今年我们一个大方向是智能投顾。目前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咨询业务现状其实是“脏乱差”,而智能投顾可能会改变这一环节。 我们首先用计算机或量化方式去做所有的投资顾问业务,其突出优势是客观地分析评价。它是有逻辑和概率支撑的专业分析,而不是只露张脸的“嘴炮”。智能投顾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分流,起码会占有非常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我们今年专门成立了一个投资咨询公司,目标就是做业界的“海底捞”和爱德华琼斯,把投资顾问的现状向更科学的方式变革。公司今年4月份左右将正式运营。    今年第二个战略部署是基于基金评价和FOF配置。组合投资可以是一个配置型的FOF,有自己的预判。而很多被动化的投资也可以用FOF的形式配置。 机构市场非常需要FOF配置,而个人市场也可能需求以FOF产品的方式去购买。 朝阳永续有专业的评价能力,擅长从投资者本身的特长和技能入手,根据历史的操作就基本能评价出你的投资优势和劣势。我们会加强你的优势,有效弥补你的劣势,从而实现专业和连续的互动。 《今日财富》:您曾提到朝阳永续今年将大力打造中国阳光私募基金指数的基准。这项部署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您的思路、计划以及现阶段成果怎样? 李智:我们进行组合式投资,要在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匹配和配置,很需要一个基准,但国内现在实际上没有。而国外的投资机构则有各类基金指数,以此来作为投资基准,有的甚至直接投资指数。 基金市场最多编制一个整体指数,但最终有哪些类别,挣钱方式是否一样,各自有怎样的风格,其实市场是一片模糊的。 因此我们意在打造整个私募市场的一个指数基准体系,包括品类上的,第一期可能会推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和对冲策略。我们就是要把市场里的不同维度编制出来,告诉你每个维度的投资逻辑如何不同,它的相关性是不强的,这样你未来投资就有明确的方向和配置基准,这个意义非常大。 这也需要整个资本市场投资管理公司的合作,我们会要求他们必须保证所有事件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连续的公布,否则就不能作为市场基准。能加入我们这个指数的私募,基本上都代表着行业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今年3、4月份我们会推出一个**的宽泛的指数在中证发布,它是一个规模以上产品的股票、债券、对冲类产品的基准指数,同步或者略滞后我们会发细分的基准指数。   《今日财富》:除了专业的投资、研究和管理,您最喜欢做的事还有什么?你觉得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李智:我的兴趣比较多,最喜欢的是音乐和武术。有段时间一直是一支乐队的长笛手,武术方面得过省级武术大赛**,现在每周都会打打散打。 武术对我事业的影响比较大,长期练武让人遇事豁得出去、咬得住牙,勇于面对。而音乐则让人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兴趣点多。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我跟老朋友上投摩根基金投资组合管理部总监王炫多次交流过这个问题,他问:“你们公司的人为什么这么玩儿命?”我说朝阳永续的平台现在已经搭成这个规模了,从我这个角度就是要搏一下,上一个台阶,然后企业就可能实现一个更大的飞跃。等我们老一代把企业的根都扎好扎稳了,我们会全部退到投资公司去,做老本行股票投资。 另一层面,我曾引用一篇文章对家人说过,好的状态就是“捡捡垃圾,慢腾腾地活着”。“捡垃圾”和追求荣誉、财富相比较,哪个更高尚,其实不好说。其实捡捡垃圾的价值未必就比追求财富和荣誉的价值小。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放下来,以一个比较慢的状态活着,让心态和价值观都回归到一个本真的状态。 
    03-25 2016
  • 华设姜玮彦:敬畏金融 敬畏市场

    华设姜玮彦:敬畏金融 敬畏市场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我们还是要敬畏金融,敬畏这个市场。。  2015年,在中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大环境下,财富管理行业竞争加剧,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兑付危机。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华设所受产品实现了100%的兑付,并且在产业并购基金上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2016年1月17日,华设对外宣布成功获得A轮战略投资。在接受《今日财富》专访时,华设财富董事长姜玮彦表示:今年完成第一轮的战略融资,2017年的努力登陆新三板,三年之内寻求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发展。 我们把高盛当做自己的目标,华设要做成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领军企业。 《今日财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往往带来行业发展的风险,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第三方理财有什么样的影响? 姜玮彦:首先我认为,就中国经济的体量来说,6%多的增速也不算太慢了。中国的经济确实在经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遇到了一些拐点。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还是充满希望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个别的产业要去产能去库存,但是有一些产业还比如说互联网行业等其他的新兴产业都是蒸蒸日上的。而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来说已经过了野蛮增长的时代了。过去被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为代表的产品的刚性兑付外衣给蒙蔽了,认为第三方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卖什么都没有风险,躺着就把钱挣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刚兑是不可持续的,只不过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现象。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是会有一个优胜略汰的过程,那些没有自己的风控意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慢慢的会被淘汰,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根据客户的资产情况去帮客户制定资产配置方案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才会长久的存活下来。 《今日财富》:就你谈到的越来越多的刚性兑付会被打破以及理财低收益趋势的到来,华设怎样去和客户沟通这种变化? 姜玮彦:华设一直坚持真正的为客户做资产配置,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的产品线是非常全面和丰富的,虽然这两年中国开启了降息通道,整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在下滑,但是这对我们本身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给出的回报一直不是那么高的,因为我们一直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风控标准。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为客户大量的做股权投资、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上的投资组合,为客户合理的分配资产配置。50%-60%部分在固定收益里面,20%-30%在股权投资里面,还有一部分流动性比较好的现金配置,大概是这样一个比例。所以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是一个全面的资产配置,而不是仅仅的单一的产品,如果仅仅是单一的产品的话,在这个环境下就会受到影响。 从资产配置这个角度来说,华设的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我们能满足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今日财富》: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有一个资产配置荒的现象,那在这种情况下,华设如何能保证产品线的全面和丰富呢? 姜玮彦:第一我觉得不能简单用资产配置荒来判断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因为近一两年中国经济整个宏观层面来说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不过是人的一些心理因素和外界的某些因素造成了一些踩踏现象。无论是之前的股灾还是之后人们提到资产荒,其实只不过是大量从二级市场撤出来的钱没有一个很好的去处,或者说人的风险偏好的集聚发生了变化,大家风险意识放大,突然变成了风险厌恶型的。那么大家一窝蜂的去寻找低风险的产品,回头一看符合保本保息的产品确实不多了。第二,资产荒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某一类资产可能有暂时的大量的资本的涌入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场面,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现象还是会得到解决,经历一阵狂热之后大家会慢慢变得清醒。我们还是会不停的去教育客户,你还是要看产品的本质,内核是什么。华设的优势是和上市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我们落地的并购基金出了公告的已经有四家,已经达成协议的有10家,所以我们未来会围绕中国优秀的上市公司合作去发行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从去年开始**客户去做一些海外的资产配置,包括美国的房地产、澳洲的房地产。从资产配置这个角度来说,华设的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我们能满足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今日财富》:华设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行业? 姜玮彦:2014年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元年,相对海外来说我们的市场还是比较初级的。我们首先选择并购市场是因为这个市场非常大,足够我们在其中寻找机会。没有一家伟大的企业不是从并购开始的,而现在很多行业里都有上千家上万家企业在无序的竞争,这其实是一个浪费的竞争。我们可以看到从央企的层面上都在不停的进行资源的整合,包括南北车的合并等。我觉得未来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在这个过程总华设会用它专业的能力去帮助客户寻找到投资机会。我们从去年开始,进入了很多在风口上的朝阳行业,如大健康、大医疗、影视文化、体育文化、大数据分析、TMT这些行业。我在这些行业中去精选领头的上市公司或者扩张需求比较强的公司,然后配合这些公司去发行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我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不仅仅是把产品卖给客户,还应该是嫁接实体经济和资本或者民间财富的桥梁,华设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今日财富》:这确实是更高阶的财富管理公司所能起到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第三方行业的监管及行业的自律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阶段。对于这样的现状你有什么的看法与期待? 姜玮彦:第三方整个行业发展的时间不是太长,法律法规的不规范是必然的,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些事件的发生。作为行业的一员,我们非常主动的去拥抱监管,希望制度、法律法规不断的健全规范,这是一个层面。其次华设呼吁行业的自律。因为现在确实有一些披着第三方或资产管理公司外衣的在进行非法集资,对这个行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造成有投资者会误解这个行业会不会都是骗子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行业的自律能够加强。同时,我还是希望提高这个行业从业的门槛,毕竟理财师和理财顾问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是要有高素质的,无论从学历也好、从业资格也好,都要有一定的门槛,这样才能对得起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毕竟我们对的是客户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所以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我相信这个行业经过一轮洗礼和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行业真正的精英。我们希望华设在未来10年、20年、50年都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 《今日财富》:谈到未来就不能不谈互联网金融,你怎么看互联网金融这个业态?华设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没有布局? 姜玮彦:互联网金融确实是一个很热的词,逢人不谈互联网金融就像落伍了,但是金融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第一个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普惠金融还是要讲风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设定一百万这样一个客户标准,我们认为这些客户是有相对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能接受相对高的回报也能承受相对高的风险。现在很多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仅仅是把原本应该卖给一百万以上客户的产品拆散了卖给小客户,这当中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因为太小的客户不具备例如一***别的客户同等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当中这当中会存在隐患。 所以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怎样利用一个风控的手段去满足小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从产品设计、风控都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不能简单的说我们仅仅是用到了互联网的手段,而没有与互联网相匹配的风控和产品设计。我觉得线下的传统金融产品和线上的金融产品还是应该区分开的。今年我们华设也上线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是针对于小客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是有一个线上预约的制度,针对一百万的客户我们会有一个预约系统,预约之后我们的理财师会在24小时之内上门服务。我们的平台一方面是满足了小客户的需求,一方面未来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做成一个高净值客户的平台。这个平台会成为一个专属的热门产品的平台,完成线上的预约,坐在家里我的理财师就能够上门服务。这是互联网带给我的便捷。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我们还是要敬畏金融,敬畏这个市场。
    03-11 2016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