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青年律师颜志平:高效执法才能确实保护企业财产权

    青年律师颜志平:高效执法才能确实保护企业财产权

     文/林旭锋 导语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这也是中央**发文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为此,《今日财富》杂志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上泽广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颜志平律师。颜律师的业务专长主要是: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投融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事务。企业家权利的保护不仅在立法更在执法 1.《今日财富》:我们从《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从法律层面而言,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保护企业家精神和价值?颜志平:首先保护企业家的权利、认可企业家的贡献,为企业家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有效保障,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 坚持同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加强与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交流和沟通,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优质、高效、务实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同企业和企业家之间要公私分明,既不能拿原则问题做交易,不能以权谋私或者搞权钱交易;又不能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不办事。 2.《今日财富》:民营企业家为中国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劳动者关系方面,却频繁出现“对立”局面,劳动仲裁案件频发,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何有效规避这种现象?颜志平:民营企业家在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违法行为,其中违反劳动法最为常见,大部分劳动者都是通过简单机械劳动获得劳动报酬,没有其他收入,企业劳动用工成本逐年递增,大部分企业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以及税费,依法支付员工工资以及加班费的,企业就会面临亏损,无法经营,企业只能违反劳动法,追求短期效益,严重损害劳动者利益,另外有一些纠纷是因为企业不能有效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因此,需要国家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险、税费负担,企业需要规范劳动管理,完善企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劳动法律规定执行。 3.《今日财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富阶层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家,但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侵害民营企业家财产权的事件。你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如何切实有效保护企业家财产权?颜志平:民营企业财产权被侵害,大致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公权力侵害私人财产权;一种是私人侵权。相对来说公权力的侵权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从小的方面讲打击了私人民营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从大的方面讲与国家推行法治也是背道而驰的。究其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些掌控公权的机关对于法律的漠视或者无知。解决民营企业财产保护问题,我认为必须回归到法律轨道上来。国家已经制定的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因此对于掌控公权的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普法势在必行,要确保公权机关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同时民营企业家要加强自身权利保护的意识,要善于用于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今日财富》: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因相关法规的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又称为一个难题,你觉得如何破解这种“困境”?颜志平:一、知识产权工作应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知识产权工作与各部门的紧密结合确保了公司稳定有序的经营管理。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提高营运能力。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合理的专利布局和著作权登记,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挖掘新产品、新技术的可专利点,并及时办理相关登记。三、注重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宣传建设及人才培养通过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普及、宣传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认知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密制度等制度。在尊重其他公司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一方面避免泄露工作的商业秘密,一方面及时反馈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 5.《今日财富》:在国家“双创”的号召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创业的大军中,但是却少有创业者熟悉公司法,走了许多弯路。你作为这方面的资深律师,请给创业者一些建议?颜志平:一、创业者在成立公司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成立公司时,股东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需要通过相关合同规定各方的权利义务,相关约定需落实到纸面,严格遵守契约精神。二、创业者不能为了挣钱,就逾越法律规定,干违法的事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合法经营企业。三、创业者需要规范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公司的员工管理,加强员工法律知识培训。四、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双创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一旦知识产权被泄露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五、如果合伙人之间存在矛盾,企业经营会存在严重问题,因此选择好的投资人和合伙人很重要。 青年律师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6.《今日财富》:法学专业毕业后,其实选择方向很多,你为何选择律师这个行业?你觉得青年律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颜志平:做律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但英语成绩一直不好,后来高中只能选择理科,但在大学填报志愿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法学专业招收理科生,所以选择了法学,在毕业时大家都改行做其他工作,而我选择了参加全国司法考试,而且是我们那一届法学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毕业后直接进入律所,从实习律师开始学习,接待法律咨询,做案子,所里律师不愿做的案子都是我去负责,通过大量诉讼案件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做到律所的合伙人。青年律师面临**的挑战是不能脚踏实地的积累律师执业经验和对律师职业的热爱,律师执业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做一些法律援助。 7.《今日财富》:你曾担任十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积累诸多经验,在法律从业生涯中,哪个案件对你触动**?对此有何思考?颜志平:曾经代理过高科技公司诉离职高管案件,该科技公司为车辆理赔系统***,主要为保险公司提供车辆理赔系统,方便车辆保险理赔,企业利润很高,两个公司股东同时也是技术负责人离职后,成立与该科技公司经营项目一直的公司,将科技公司的车辆理赔系统授权给保险公司使用,以科技公司五分之一的价格售卖,给科技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后该科技公司委托我们代理该案件,**以侵犯商业技术秘密案由起诉两个股东以及新成立的公司,**法院判决这两个股东以及新成立的公司存在侵权,并赔偿损失。该判决生效后,各保险公司终止与新公司合作,重新与该科技公司合作。通过该案件,可以看出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8.《今日财富》:作为民事法领域的资深律师,能否分享下从业生涯中**成就感的事情?未来职业有何规划?颜志平:作为律师,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是资深律师,因为,中国的法律经常在变,法律环境在变,新生事物太多,律师是需要一直学习,通过大量的诉讼案件积累自己的经验,活到老学到老。从业生涯中**成就感的事情是为客户争取合法利益**化,将看似没有希望的案件做好,为委托人争取到应得利益。未来职业规划应该还是继续从事律师执业,将成立一家新的律师事务所,搭建一个律师执业平台,将为企业客户搭建交流平台。  
    10-16 2017
  • 兰丞资本叶建宏:做懂得LP的GP

    兰丞资本叶建宏:做懂得LP的GP

    文/孟春瑶 导语有人说过去十年是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未来十年将是私募股权的黄金十年。然而,在股权暴富的梦想里却“暗流涌动”。面对不能清退的项目,投资者或将自担损失;同时近些年非法集资的案件高发、频现,源于投资者的一夜暴富的心态,如何有效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为此,兰丞资本董事长、北京大学PE班、总裁班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叶建宏接受了《今日财富》杂志记者的专访。 叶建宏是从基层投资经理做起的董事长,现任兰丞资本董事长。曾将中国企业“天鹏盛电子” 推助至台湾资本市场挂牌,成为两岸的金融创举。人民币基金投资项目—“秦安股份”代码603758,已在中国主板挂牌。叶建宏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两岸赢利模式菁英邀请赛评审;担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PE班、总裁班教授;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EMBA与总裁班教授;任复旦大学唐骏资本商学院教授;任清华大学时代智库**研修班教授;任湖北武汉大学总裁班教授。  “基业长青”的路径是“国际化” 《今日财富》:随着国内与国际市场逐步趋同,股权投资行业必将面临重新洗牌,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叶建宏:股权投资行业面临这种重新洗牌的现象是行业必然的兴衰,原因在于股权投资行业众多项目投资无法退出,“退不出”是**的弊病。 可能投到了一些无法回报的项目,或者无法被并购的项目,所以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管理公司,在基金募集到位后的第五年将面临退出期,将面临被洗牌。目前我们与国际市场逐步趋同,国内的不足是引用国际制度中部分的优点,但对自己不利的地方却不引用。例如,国际上规定,GP的合伙人如有五位,其中有三位离职,基金必须立刻清盘。但在国内的股权投资行业里面,从来不去实行这个制度。比如一个只把融资金额做大、投资业绩不做强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或投资经理等高管纷纷离职,可基金却照样运营下去,这是最可怕的地方。第二是,GP的合伙人出资1%,由GP进行投资决策。国内很乐于要求投资经理团队出资跟投1%来共担风险,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负责决策委员却不需要出资跟投,这样容易造成投资经理通过拿取财务顾问费来支付1%跟投,不仅无法完成GP出资的1%共担风险的制度精神,最终造成道德风险。以上这些制度国内股权投资行业避而不用,其心可议。 《今日财富》:与国外成熟的股权投资行业相比,您认为我国股权投资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叶建宏:国内股权投资行业**的问题就是行业排名。投资是为了赚钱,可是国内目前发布的几个排名,更多是用融资规模等几个指标来做评比,而不是用退出的业绩来评比。股权投资行业排名真正应该去访问LP,能退出钱,那才是一个好公司。你融资的钱越多只代表你圈钱能力越高,而投资的数量多、金额多可能表示你病急乱投医,碍于已经收取每年2%管理费的业绩完成压力,而急着把钱投出去,并不是证明你的投资能力强。融、投、管、退里面,只有到退的阶段,才证明你是一个强大的GP。我是不是一个好的GP,你要去问我的LP,而不是简单拿几个指标:融资的资金规模、投资的金额、投资的数量,这几个软绵绵的指标来让整个行业误打成求大不求强。所以我国的PE行业面对**的状况就是慢慢越来越大,可是按退出的回报评价却越来越弱,LP钱收不回,有苦说不出。 《今日财富》:在国外成熟的股权投资市场上,LP、GP职责分明、边界清晰,但在国内的股权投资市场上,LP、GP的关系有很大不同 ,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叶建宏:LP和GP的合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共同干一件事。LP有钱,GP有力。国外的制度是基金在成立的时候GP给出原始基金的1%,然后LP出99%的资金。国内的有些GP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让他出1%,他可以通过过桥资金的方式先去借1%过渡一下,等基金成立后的第一年管理费就进来了。钻空子的GP在国内现象还是很多的,他只想用别人的钱并不想诚诚恳恳地共担风险做GP。由于国内目前股权投资行业的LP投资者结构还是自然人居多,自然投资人一般是债权为主的短期金融思维,债权为主的金融思维就是短平快。**有抵押、有担保,每年还能收取的固收利息,并不是强调以股权为主的长期金融思维。所以GP很难拿到有远见、能长期等待的钱。国内合格投资者应该多一个评价体系就是合格的股东,那可能这个行业会有更大的升华。 PE**的挑战是“退出” 《今日财富》:2017年以来,股权投资行业监管体系持续加码,不断升级。您认为在行业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环境逐步优化背景下,股权投资机构应如何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叶建宏:我很乐于被监管,因为我不会违约。就像我和对方签约,合同上的法院起诉地永远以对方所在地为起诉地,违约责任也任由对方提出要求。我认为合理适度的监管有助于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很多企业特别容易“打擦边球”,在灰色地带运营。我相信只要能够合规又能投出好项目,假以时日三到五年,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股权投资基金。另外,我目前在上海、北京工商注册都是暂停的,我很赞成政府的施政措施,因为这就可以让这个行业沉淀下来。路遥知马力,兰丞资本的愿景就是成为一个小而强劲的PE基金。不求量求质,不求有名,但求每一个LP都能够把钱收回来。 《今日财富》:您对追逐市场热点的PE项目如何看?如何投到这些“独角兽”,给LP们赚取**限度的资金回报?叶建宏:巨大回报的项目一定面临巨大风险。基金的资金大多是来自于LP的出资,LP自己承担了最终风险。如果按照正常的投资决策流程,GP做完决策后,需要提交给LP,来进行**的决策。或者,LP同步参与投资决策会议、并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说,能够获得巨大回报的投资,其实并不是GP多么厉害,而是背后的LP能允许他去投可能会亏损的项目。诚品书店,伟大的并不是创办人董事长吴清友,而是能忍受长达15年亏损的股东。所以投资了阿里巴巴的软银,伟大的并不是孙正义,而是能忍受投资初创期项目风险的LP,LP确实是能左右基金的投资风格。 PE的热点项目很多,比如共享单车,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地有新闻说共享单车快死掉了。再比如互联网叫车,你第一眼看就知道它永远不会在中国境内上市,因为经过不断地融资、经营团队股权不断被稀释后,企业早已经没有实际控制人,也难以找到强而有力的理由进行一致行动人的共同控制;而它到国外上市难度也是很大的,因为在国内融了很多钱,如果上市主体是国外控股母公司,那它就需要大量美元来收购国内的上市主体,这个难度相当巨大。奇虎360中概股回归2015年就在融资,可能我市场消息不灵通,感觉现在静悄悄的。万达影视不知道放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后的业绩承诺能否实现。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基金都有每个基金赚钱的盈利模式。我不敢轻易下定论说上述热点项目未来一定会亏,反正我不会去投。因缘具足方可成就一个项目,我只知道我的投资方法,正好我的LP喜欢,我的项目方跟我也很投缘。《今日财富》: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来说,您如何把握和平衡募、投、管、退这些环节?叶建宏:募投管退,因为退出决定利润,所以退出最重要。中国进入疯狂牛市的时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上证指数可能从3000点涨到5000点,这两千点可能是6、7个涨停板。假设你在投的时候投5000万人民币,你在乎PE 12倍太贵了,一定要11倍才投。如果你不投,那上市后,假设持股的市值赚5倍变成2.5亿,以2.5亿为基础的任何一个涨停板跟你都是没有关系的。所以PE**的挑战在于退出,而不是在投,退出这个环节也是利润的来源。真正的PE其实就是募投退三个环节,只有创投基金和天使投资属于募投管退。如果要求你投后管理的话,属于投资失败的,因为你要管代表他太小,还是要帮助他。以我投的秦安股份来说,2014年我投它,企业当年的净利润已经有2.1亿,我投前一年它的净利润是1.7亿。公司员工1700人,后面有很完善的IPO中介团队,包括券商、会计师、律师来全程进行IPO辅导。我作为股东来说,提供更好的产业链资源,全力协助于经营团队让他尽情地去实现经营的抱负。我会把精力放在退,其次是投。PE基金特别要求的是在流程里面找得到、投得进、看得准、退的高,这四个环节要平衡的。找得到环节你需要见到对方的董事长才算,投得进是对方愿意与你签署框架协议让你去做尽职调查。我会把精力放在退的高,其次是找得到、投得进。投资圈没有后悔药,肯定是每一个环节都抓的很牢的,步步踏实才走的远,这四步缺一不可。 《今日财富》:面对资产荒与资金荒,您运用什么投资逻辑,如何寻找项目和选择LP?叶建宏:寻找优质的可投资项目需要时间。每一个时空场合都可能给到自己收获。建立行业的渠道、诚恳待人,与各方朋友能做利益共享。其实,募资工作中,做出第一个成功案例很重要。只有项目退出才能够获得LP的认可,也就是说,如果你第一个基金有很好的退出业绩,第二期基金就几乎不需要去外面寻找LP,可以完全闭环操作,因为第一期基金的LP会参与。假如一个基金不断地发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基金,旧基金的LP不参与,那向新投资者通过讲故事的募资工作量将很巨大。以我们美元基金来说,第一期是770万美元,第二期即将募3,600万美元,其中第一期基金的LP继续认购第二期基金1,350万美元。行行出状元,投资工作中,我们领域关注它是不是状元,而不在乎它是什么行业。尽管他是做扑克牌的,达到了上市的标准,姚记扑克还是能在国内上市。尽管他是做长生不老药的,没有利润也不可能上市,所以我的投资逻辑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够退出的就是好猫,而退出**难度就是IPO退出,IPO退出**难度就是主板的退出!我会优先考虑能够在主板成功上市退出的项目,也只有主板上市IPO的标准允许企业净利润适当的下滑,不像创业板要求企业每年增长30%。主板哪怕今年利润比去年利润跌30%,只要能合理解释,都还是有机会上市的,能上市就能退出。按统计的数字来说,目前的上市概率太低。所以做投资我觉得还是保守比较好,小心驶得万年船,宁可错过也不要错投。 警惕私募股权骗局  做懂得LP的GP 《今日财富》:团队建设与管理经营的风格是什么?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叶建宏:管理上我推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苏东水教授的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不太一样。在业务管理上,我运用东方管理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也就是授权,所以在业务方面,我充分地信赖投资经理,也不计较招待费用的多寡;在财务管理上,我运用东方管理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讲究的是“节用”,我并不在乎办公室的装修与排场,只在乎拟投资项目优质不优质。我们的基金LP更关注是跟我一起去看项目好不好,而不是来看我的办公室漂不漂亮;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运用东方管理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修己安人”。我们的待遇是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即便是被我们辞退的员工,法律规定补偿一个月,我们会补偿他两个半月,我们也会充分考虑到外地员工在上海的住宿要求,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在运营管理上,我运用东方管理的法家思想,工作质量上我要求严谨。投资报告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博士论文要求标准撰写,每个数据来源必须加脚注;在战略管理上,我运用东方管理的佛家思想。佛家思想讲究因缘具足,我们只能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努力做到不辜负股东和投资者、被投资者的期望,至于结局成绩,会飘到哪儿去,只有风知道,只有神佛知道。我的投资速度上很慢。以我个人的投资生涯来说,我担任投资经理的前三年是没有投过项目的,我一直在看,一直在摸索,一路走来看了很多这个行业的风风雨雨。简单来说我在学习“钓鱼”,不管我在河里还是大海中,“钓鱼”不是在“捕鱼”,一网捞过去捞到多少算多少。“钓鱼”是要讲究技巧、讲究耐心的,我们相较其他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更强大的竞争力是我有一群支持我的股东,他们能够允许我慢慢地走路、项目慢慢做慢慢考察,鼓励我避开行业盲区。行业盲区是先把基金募集起来,然后就开始收管理费,收了管理费就有面对LP的压力,需要赶紧在3+2中的前三年或4+3中的前四年投资期把钱投出去。而我们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一群好股东支持,支持我把PE行业做到**,做百发百中“狙击手”,做成为行业里的“劳斯莱斯”。 《今日财富》:您在以往的投资项目中如何做到懂得LP,并且可以给他们带来预期的回报?叶建宏:LP要的是资产安全,其次才是回报。也就是说:能不能收回来是一回事,赚多赚少是一回事。整个投资环节中可能有四大诈骗环节:一是项目是假的,根本没有这个企业。很多不知情的投资人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就投到了一个虚构的项目中。例如我所知道北京的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在海南省的项目上就吃了这个项目虚构的亏;二是项目存在,但投资交易的协议是虚构的,根本没有人让你投;三是资产的第三方托管是没有的。LP入**汇出去的时候,汇入某一个个人账户或汇入基本户、募集账户里面,而不是汇到了托管户,反正钱不在托管户里面,GP都可以任意挪用;四是项目退出后,钱款不是按照约定的渠道回到托管户,或有可能GP早就退出把钱挪用,不告诉LP。另外我最愿意把钱投行行出状元里的“状元”,状元一般能够抗产业周期的下降压力,也能够抗宏观经济周期的下降压力,可能具有行业的定价权,行业标准也有机会由他制定。LP要求的应该是争取资金可以安全,能够收回来。反正懂得LP,就是把钱收回来给LP,并且让LP很开心的认为赚多赚少都是赚,毕竟这个市场上有太多的LP没有把钱收回来了。  
    10-13 2017
  • 2017中国私人海外投资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2017中国私人海外投资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文/今日财富  9月25日,由《今日财富》杂志主办、创业邦和首善财富会联合主办、中国私人投资者权益保护联盟协办的“2017中国私人海外投资论坛”在上海首善财富会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全球投资新版图”,以期探讨中国私人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的路径和方**。  论坛开始前,《今日财富》杂志出版人兼执行总编辑李春来致开幕辞,他代表主办方对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表示欢迎,并对支持本次论坛的合作机构表达了感谢。  在论坛上,理石投资创始人、总裁周理博士发表题为《全球宏观形势与中国债券资产配置》主题演讲,他从全球宏观经济和资金流动趋势、中国当前的经济与金融形势、中国金融开放政策动向和中国债券配置的必要性及风险收益预期等四方面给私人投资者提供了形势解读。  兰丞资本董事长、北京大学PE班及总裁班教授叶建宏博士发表题为《不确定时代的财富保全》的主题演讲,从历史兴衰史的发展来看,叶博士认为在一个不确定时代财富保全至关重要,他提出三条建议:一是不引进股东;二是不从银行贷款;三是不上市。  宜信财富投米RA**技术官胡金辉博士发表题为《金融科技驱动海外投资》的主题演讲,胡博士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投资环境和趋势、智能投顾行业发展前景,他认为未来智能投顾将得到广泛应用,投资收益将超过人工投资收益,同时他结合宜信投米RA的海外资产配置产品收益,进一步印证智能投顾的收益前景。  花旗银行(中国)副总监舒晓燕女士发表题为《跨境资产配置中的平衡与取舍》,她从机构资金出海的六种方式:QDII、QDLP、QDIE、外汇通、跨境人民币投资基金和内存外贷,分别阐述了每种方式的利与弊。同时她以美国耶鲁大学基金会的运作作为经典案例,介绍了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09-25 2017
  • e代理何文迪:资产端是海外财富管理行业的关键

    e代理何文迪:资产端是海外财富管理行业的关键

    文/李圆园  导语 根据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6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已达到158万人,并释放出持续增长的潜力;境外资产配置自2011年起成为投资热点,此后高净值人群渗透率逐年上升。 而2016年,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海外资产配置似乎成为全**动,e代理创始人兼CEO何文迪称之为“海外资产配置元年”。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海外财富管理市场仍然显现出很大的增长空间。 何文迪2015年9月创办e代理,一方面是看到了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传统财富管理行业层层代理的弊端。作为一个海外资产配置的销售众包平台,e代理直接对接海外优质资产和一线理财师,目前的产品有海外保险、海外基金、房产房产和投资移民四类,分销模式则以B2A2C为主,注册用户在10万左右。 资产端把控关键词:资源、投研、风控对于海外财富管理,何文迪的基本观点是——资产端是关键。他认为,短期之内强大的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很重要,但是最终在这个行业里,一定是资金远远多于好的标的,因此从长期而言,资产一定是最终的竞争。那么,e代理具体是如何来获取优质的海外资产,保证资产质量的呢? 何文迪将其归结为六个字——资源、投研和风控。 资源方面,何文迪指出,真正优质的资产很稀缺,大家都不容易获得,所以谁一旦获得了此类优质资产,就将形成与其它企业间的竞争壁垒。e代理最近刚完成一轮战略意义融资,引进了一些投资机构和个人,例如力宝集团、先锋集团、新光集团等,都可以给公司提供很多好的项目源。 第二个关键词是投研。何文迪表示,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行业分析、基本面分析、具体标的的尽调和研究,e代理都会有一个投研团队去做。投研团队现在大致在3到5人,之后也会做一些更多的扩充。 **一个关键词是风控。据何文迪介绍,e代理有相对独立的风控团队,每有一个产品上线都要先内部过会,由风控团队对其风险大小、信息批露程度、尽调结果等做出一个判断。过会时风控团队具有一票否决权,即一个产品如果被风控团队否决,即使业务团队再想推,也不能实现。何文迪认为,风控团队要坚持自律性和底线,免受业务团队干扰,这才是真正的风控。 **,何文迪还指出,只有资源、投研、风控三方面相辅相成,才可以保证既能找到优质的资产,又能做一个比较好的风险控制。 拓展业务版图需要跨出舒适区e代理以海外保险起步,目前的产品情况是,海外保险占比40-50%,海外基金占比45-55%,海外房产和投资移民占比5%。公司多触角发展的意图也显而易见。对于成立才两年左右的e代理来说,业务版图拓展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哪些难度呢? 首先,何文迪表示,客户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品类的,所以,紧跟用户需求做一站式的财富管理平台,这一基本方向没有错。e代理成立虽只有两年左右,但在海外保险领域,客观地说已经做到了**的行业第一。此时,虽然可以去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公司在这一细分领域中的天花板就比较低了,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主动去扩品类。 在扩品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业务线顺序,每个不同阶段把重点放在不同的突破口上。例如,在海外保险这一产品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将重心放至海外基金这一新品类,待把海外基金做深做透之后,则将重心移至海外房产。遵循类似的逻辑,每个城池逐次突破,就不会说精力不够用,何文迪表示。 至于业务版图拓展中的困难,何文迪则认为,**的困难在于——隔行如隔山。在财富管理行业,每个细分领域,区别很大。例如,保险的玩法和基金的玩法不同,基金的玩法和移民的玩法又不同。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其实是说,真正要把一个品类扩扎实,就要在这一新品类上建立专业团队,负责该品类从资产端获取,到产品线、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此时,就需要人才,需要投入,需要试错。对于e代理而言,一个渠道可以用来推不同的产品,所以渠道端是一样的;但是资产端,就需要有保险团队、基金团队、债券团队、移民团队、房产团队等等。 就公司内部推进而言,也有困难。例如,e代理最初做保险,大家已经做得很熟顺,会觉得佣金高,产品简单,客源成熟等,此时从保险扩到基金,内部推进自然会有阻力。这就需要大家跨出舒适区。 总之,每迈入一个新领域,都要去试错、学习以及克服内外部阻力。 未来2到3年完善产品线和商业模式何文迪在采访当中也向记者透露,e代理并不愿意小富即安只是做一门生意,希望通过一个创新的模式对原有体系或产业链产生一些破坏性的效应。那么接下来,e代理在业务发展方面会有哪些发力点?如何规划其发展节奏? 何文迪从产品和商业模式两个方面做了阐述。产品方面,持续扩品类。如前文提到,在把现有品类做的更加扎实的同时,扩出更多品类。何文迪这样规划产品端的发展节奏——1年时间内,e代理要在代销层面做到海外产品品类的全覆盖;未来2到3年,e代理要实现自发产品,例如把一些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项目,打包组合,做一些主题母基金。这样一来,e代理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资产,自身也会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商业模式方面,e代理将会做更多扩充。一般而言,财富管理行业有交易、系统、内容三个切入点。e代理就是从交易切入,即以一种创新的甚至是略带粗暴的方式,快速切入到交易环节中,快速起量。何文迪认为,e代理目前在交易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之后也会继续快速发展,而在守住战场的同时,也将在别的领域做一些铺垫和积累。他希望用未来1到2年的时间,让e代理在系统和内容方面做更多的发挥。 这些布局都计划在未来2到3年来完成,这样的节奏会不会有点快呢?面对记者的质疑,何文迪自信地说,“我认为互联网公司本来就是这样,大家拼的就是执行力和速度”。此外,他也提到,e代理既然选择了代理人平台模式,而非三方,就是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规模放大效应,加速布局。 通过打造内容平台增加用户粘性据何文迪介绍,e代理平台上目前已有10万左右的注册理财师;其中,20%-30%开过单的; 在开过单的理财师中,大约20%用户1年会开超过10单;公司成立至今,整体交易额在几百亿人民币,每月交易额呈增长趋势。那么,e代理会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理财师在平台上的活跃度,激励理财师从e代理的平台上走单呢? 何文迪认为,对于理财师而言,首先公司产品的丰富度就是增加粘性的很好手段。另外对保险这种比较同质化的产品,e代理与同类平台拼服务和专业度,例如e代理有自己的香港团队,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会比较专业,帮助用户少走弯路;公司的渠道人员要求专业,能很好地为理财师进行产品答疑、流程协助、后续跟进等。对类似于房产项目和私募股权产品等非同质化产品,e代理要与同类平台拼的则是资产端的竞争力和稀缺性,何文迪指出,如果拿到一些具有稀缺性或**性的资产,用户就不再是考虑高佣金或快结佣的问题,因为资产本身就是竞争力。 第二是通过提供优质内容帮助理财师成长。内容方面也是e代理在下一个阶段想要有所突破的,通过打造内容平台,e代理不再只是理财师查看新产品,查看订单状态的工具,他们还可看到有价值的新闻和行业分析报告,通过平台上的课程提高专业度、做单技能等。如此一来,用户的访问频次和粘性自然会高。 此外,公司会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老用户回馈计划和老用户转介绍激励政策等,增加用户忠诚度。   
    08-16 2017
  • 陈宗胜 回归实体经济——“严监管时代”的资本市场生态变局

    陈宗胜 回归实体经济——“严监管时代”的资本市场生态变局

    文/孟春瑶 导语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严监管时代”。几乎所有关注当前资本市场的人都会下一个这样的注解。变革、重塑、定位三个关键词正标志着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方位。今年,房地产市场从“租住并举”到“租住同权”,相关部门对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供给端入手,发力租赁房市场来平稳房价,防止资产泡沫;证监会连续发布了让股民关注的IPO信息,加大整顿资本市场秩序力度,继续对违规、非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最近,大家都在讨论金融监管趋于严厉的情况对楼市、债市和股市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等。因为自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基于金融系统性风险与金融杠杆的金融监管风暴,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加大监管力度,直指金融市场的各种乱象。健康的资本市场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监管层的稽查风暴正在重塑市场生态,面对“严监管时代”资本市场生态的种种变局,资本市场上的广大参与者带着重重的疑问欲求资本市场的新动向。《今日财富》记者为此专访了**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教授、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陈宗胜先生。 【人物简介】**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陈宗胜先生,系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天津政协常委、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天津市农业委员会顾问、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及深圳综发院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特聘教授及《管理与科学》等杂志评委。 “防风险、去杠杆”虚胖的地产经济变瓷实 《今日财富》:从“居者有其屋”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近期热点话题“租售并举”到“租售同权”,有观点认为未来房价会下跌,也有人认为短期内将推高房租。您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未来“租售同权”带来的影响和机遇?房地产的政策调整是否决定着房地产业的兴衰与中国经济的未来,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陈宗胜:这个问题是公众都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国家对房屋租售的认识,是从前期的以售为主转变到目前的租售并举、租售同权,即二者变得同等重要。是把租的地位提升了,但并且未压低售的重要性,当然售的相对分量会降低。过去是以售为主,进而也就提升了售的需求量,结果拉升了房地产的价格。只售不租使需求大量集中倾向于售的领域,这是造成相当程度上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因素之一,影响了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关系。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提升了租赁市场的地位。房地产不能只售不租,买房的人出租的积极性也要提高,提高的导向就是租的价格相应的上升。而对于房地产出售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当然理论上并未压制房屋出售的地位,而是提高了出租的比例。过去只售不租,老市民、新市民、刚毕业的人都希望买房,但购买力差的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租售同权后,出租的房产商增加了出租房源,更好地满足了租赁的需求。租赁房的价格上升后,不仅会引导房地产商增加出租房源,很多有多余房屋的市民也希望把房子出租,进而增加了房源,更好地解决了市场需求,满足国家想解决的问题。当然这对出售房地产的市场也会有影响,希望能够对商品房的价格有所抑制。比如,国家规划雄安地区不建造商品房,试行租赁房建设模式,此地区只发工作证,不发户口证,据说这个措施已经对北京的房价有影响了。北京一些非首都功能的产业迁移到雄安后,也减少了北京的住房需求。这样一来,房地产领域的泡沫可能就减小了,当然地产企业利润也会有所下降。从资本流向的角度来讲,银行贷款给房地产商会减少,房地产的间接投资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直接融资的影响和间接融资的影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比例是可能有调整。比如对房地产商来说,租赁房而不是出售房会影响到资金回收期的延长,相对来说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相对就会减少,进而影响其比例。相对于前几年的泡沫状,房地产市场今天投资降温是个好事。因为如果资金脱工农实业、实体经济,都集中到楼市里去炒,这种金融的资金循环对实体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过多资金注入房地产市场,必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膨胀,房价上涨过快。目前出台的租售同权政策,对于对调整经济结构也是好事,使资金将回流向实体经济,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今日财富》:我们看到,近日很多企业在由盲目扩张转为降低负债或向轻资产方面转型,包括主流地产商的代表也在转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宗胜: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地产商看到了市场高点已经或即将过去了,他们必会敏感地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存量和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独生子女继承多套房产等,可能会使中国房产的供给方面临一个市场的拐点。同时,房产需求当前又面临租售并举,租赁市场会吸引并占有一定的房产需求,所以房地产商可能预判未来房地产的形势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价格的变化,从而采取转型并出售相应数量的物业资产,以变现应对可能的风险。再者,就是降低负债,进而降低风险。在融资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债务问题会对企业的影响以更快的速度放大,特别是短期负债,如果过多的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严重负担。由于房地产开发受政策影响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如果负债过高可能造成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那是很大的麻烦。同时,中央力推降低杠杆化的时期,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在上升,因此降低负债率有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状况。国家实施的供给侧调控步伐仍在稳健推进,房地产结构性调整也势在必行,减少短期行为、短期投资,这样就有利于形成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资本市场服务于优质实体经济是风向 《今日财富》:证监会“从严监管”思路和细则要求频出,刚刚结束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会上提出,要依法规范和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您如何看待证监会严管下未来的资本市场? 陈宗胜:对于入市资金,比如银行贷款和保险公司的绝大部分资金是不可以的、不允许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应该是投入有稳定回报率、有保证的市场,然后回馈给需要的投保人,如果大量进入到股市这种高风险的市场是**不允许的。这就叫作保险业不干保险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相对于前期的无限制状态,今后的入市资金量会减少,一部分资金会限制入市,股市可能不会那么活跃,波动相对也会减小,从而变动的趋势可能会逐渐回归到与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控制资金对控制股市的波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迫使一部分要求稳定收益的资金离开股市,投入到实体经济或接近于实体的经济。那么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要服务于实体经济,首先是为上市企业融资,为已上市的公司提高资金量,当然这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项目、资金使用的方向。从资金的流向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资金就是应该向好的企业、优质企业、规范运作的企业的方向流转。如果资本市场真正起到这个作用,整个市场就健康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上市公司本身需要做工作,其次股市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化。从资金的来源和流向看,应该是鼓励和支持长期资本、机构资本入市场,从而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而不是短期炒作和短期波动。目前的股市多是短期投资,应该鼓励长期投资进入优质企业,逐渐减少散户比重,增加长期投资人。 《今日财富》:您如何看待底层金融市场面对现行的高频监管,未来会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陈宗胜:现在的监管是在各个领域展开的。银行领域是以针对理财的新产品等等为主,开展多项专项治理。保险业是对资金的运用,所谓打击野蛮人等等。证券领域对内部交易、不当融资等等进行整治。期货市场对所谓的类期货进行整顿。但在监管的方面,规范金融市场的方向是什么?就是向实体经济转化,回归金融的本质,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条根本措施。把它放在这个位置上才是根本。离开为实体关系经济服务才发生风险,只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风险,这也是第一要务。以基金为例,资金应该由“脱实向虚”转变为“脱虚向实”方向发展,才是根本,才有钱可赚。最近几年有一部分资金在空转,并没有直接投入到实体市场而是投入到二级市场,多层转移导致杠杆不断增加,到民营企业手中利率可能增加到20%到30%。当前应该减少杠杆,将资金直接投入到实体领域。未来方向应该向实体经济发展才能赚钱,这里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 重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新链接 《今日财富》:近年来国企杠杆在上升,民企杠杆在下行。但是我们现行的整个货币政策偏紧的过程当中,作为银行来说还是会比较倾向于首先会收紧对中小企业民企的信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势必会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陈宗胜: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现实当中也的确在发生这种现象。这是与我们整个现在的宏观形势、政治形势、经济形势都是密切关联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型金融机构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服务。为大型国有企业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免责,这个时候对民营企业,对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显然就有点无能为力。我们的大型金融机构也是在按照党中央和国家的号召在努力为中小企业服务,为民营企业服务,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没有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对大量中小微企业来说,本身的确应当逐渐提高自己的素质,改进自己的贷款条件,这个没有问题,我们永远都是支持的。但另一方面,对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来说确实要转变观点。大型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信用问题,为民营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可不可以有创新?我觉得有。我知道内蒙银行、哈尔滨银行等等都做了大量的尝试,这些尝试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就是监管部门该如何帮助他们总结这些经验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基础层面来说,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培育大量的为民营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微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包括社区银行、互助保险、股权市场等等其他的方面。这些才是真正的扎扎实实的永远为中小微企业,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从长远看还是要从打造为中小微实体企业服务的底层金融市场来解决问题。 《今日财富》:对话中您一直认为资本终将回归实体经济,那么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M2增速降到10%以下,实体经济融资的问题凸显。您如何看待下半年金融去杠杆政策与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之间的协调和权衡? 陈宗胜:金融去杠杆针对的还是各种套利,比如监管套利和空转套利,特别是空转。监管套利就是承认我们监管上有漏洞,有很多无监管的现象,所以让他人套利了,这个要监管部门来负责。空转也是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比如银行贷款没有直接的投入到实体经济机构,而是进入了其他的金融机构,然后又到其他的金融机构,在外面空转,**导致利率越来越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领域的去杠杆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抑制杠杆,让杠杆的比例下降,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降杠杆同时是一个金融紧缩的过程,对于整个金融泡沫是一种抑制。这种情况下,显然会对经济前几年的泡沫现象有抑制。那么如何不伤及实体经济,同时让金融机构真正把资金用到实体领域去。降杠杆,但是同时又用在实体经济里,那这个实体经济就发展起来了。就像我们聊到上面几个问题,面对资本市场这种严监管,正确运用降杠杆,是可以达到支持实体经济的。实际上降杠杆的目的就是迫使我们现在一些离开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重新回归到实体经济领域。调控是引导、鼓励、加速资本回归实体经济,防止产业空心化。我个人对中国经济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未来实体经济领域会逐步上升的。 
    08-08 2017
  • 中国上市公司“减持新规”解读专题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中国上市公司“减持新规”解读专题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7月14日,由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主办,《今日财富》杂志和首善财富管理集团联合主办的——新财富大讲堂第一期:上市公司“减持新规”解读专题活动在首善财富会二楼首善宴会厅成功举办。上海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钱衡、首善财富管理集团董事长吴正新、时代发展研究院院长金晓斌、上市公司协会副秘书长史美健、上海信公咨询董事长黄智以及《今日财富》出版人、执行总编李春来出席本活动。 上海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钱衡首先致开幕辞。钱衡指出,虽然“减持新规”已经出台,但政策出炉能否具有持续性,落实力度如何,还有待时间去观察。上海上市公司协会始终会遵循为上市公司服务的宗旨,本次举办“新财富大讲堂”,希望课题能够前沿而及时,为上市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 2015年度中国独立财富**人物获得者、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首善财富管理集团董事长吴正新则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上海上市公司协会将本次活动落地在首善财富会表示感谢,对上海上市公司公司董监高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首善财富管理集团联合上海上市公司协会发起的“新财富大讲堂”定位财富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战略,第一讲聚焦中国上市公司减持新规的解读,就是希望通过讲座的形式,让上市公司董监高及股东更加熟悉减持新规操作的新方**,合法合理规避政策风险和税收负担。 本次活动中,上海信公咨询董事长黄智就中国上市公司“减持新规”做了深入解读,并就难点问题与参会人员互动交流。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深沪交易所同时出台细则,完善减持规定。黄智认为,新规正式出台后,理解和解读也各不相同。黄智则提出了一个观点:理解9号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要重构9号文。明白规则究竟要做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解构。黄智提到,事实上这些规则里面讲了三件事情:第一,能不能减持,有没有限制性的规定;第二,如果可以减持,有没有限制比例,能减持多少比例;第三,如果确定减持,也确定了减持比例的话,要不要进行预批露。黄智就相关热点和难点问题,逐一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并列举相关案例说明具体操作的方法和误区。 据《今日财富》记者了解,本次活动共有70余家上市公司的董监高管理人员及股东代表参会,据上海上市公司协会透露,第二期活动将在八月中旬举办。 
    07-17 2017
  • 凤凰金融总裁张震:抢滩海外华人投资市场是智能金融服务的新未来

    凤凰金融总裁张震:抢滩海外华人投资市场是智能金融服务的新未来

     文/孟春瑶  《今日财富杂志》对话张震 近年来,华人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理财需求一直在不断攀升,并且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全球范围的资产配置。2016年下半年,凤凰金融驻美国办事处于旧金山成立时,曾针对当地华人在投资市场存在的困扰,开展了大量调研。结果显示:“专业知识不够”、“信息渠道有限”是困扰华人投资用户的两大核心痛点。以美国华人用户为例,仅有15%的金融服务公司关注这一群体。由于华人移民对接当地金融机构存在一定困难,如何甄选优质资产、提供对接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成为了解决海外华人投资的关键。对此,凤凰金融总裁张震接受了《今日财富》杂志记者的专访。 张震是凤凰金融总裁。加入凤凰金融前,他曾任西门子中国副总裁,负责企业战略与运营;此前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及德勤咨询公司长期从事国际银行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战略,运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销售及IT咨询服务。此前,他在美国知名医疗软件公司EPIC任职。张震曾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并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荣誉学士。《今日财富》:凤凰金融在美国西部时间2017年1月3日上线国际站,为何把全球华人作为主要客户群体进行布局?凤凰金融又是如何布局业务板块的?张震:首先,华人海外投资理财需求一直在不断上升。我们调查市场结果显示:华人移民对接当地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像美国市场华人很多,但他们没有特别好的渠道去投资到一些好的非银行产品。比如像印尼的信用卡普及率只有10%,大量的人是没有办法去接触到金融产品的。还有一些高速发展又特别急需金融科技服务的群体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这些市场是非常真实的,这些机会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觉得凤凰金融把中国的金融科技带到全世界,而且以全球华人作为第一步来发展是一个非常复合逻辑的一件事情,海外市场的机会其实很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起始的互联网金融基本等同于网络借贷产品,相对单一;但凤凰金融在业务的规划布局方面是非常多元化的,在平台上固收基金、保险、海外、网贷多种业务产品,通过自身经验,也间接为行业验证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发展是远超于网络借贷的。 《今日财富》:到目前为止,凤凰金融进驻海外市场后,是否达到之前的拟设定的市场预期?张震:应该说初步达到了我们的一些预期。因为这个市场还是比较早期,意思是说,在线上金融投资包括非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在美国太新了,包括美国的P2P公司,其实他们主要投资额都是机构投资者。就个人在线上投资来说,目前在美国非常新,但是通过我们一段时间与用户接触,其实还是有一些用户愿意去试一下,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让我们看到了曙光。我们有的用户已经投到了几十万到一百万的,人数还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本身的业绩变长,如果凤凰金融能不断为海外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海外华人用户的认可。 《今日财富》:在海外市场目前运行的难度在哪里,进驻美国市场的同行业产品竞争如何?张震:因为整个的线上投资在美国是很新的。洛杉矶的钱很多,但难度在于大家首先会看“你是银行吗?”“你是保险吗?”“你有这个、那个吗?”虽然我们已经是“凤凰”了,虽然用户觉得不会被骗,但是还是要了解很多很多东西,才会最终选择去做这个事情。这个也是正常的,所以一定要做很多的工作,要做好产品和服务。如果想进入海外市场,但无法做好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对相关市场的开垦难度就会较大。正因为海外市场难做,我们更应该多去培育这个市场,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做,而不是更少的。 《今日财富》:凤凰金融布局海外华人投资市场拥有哪些核心优势?张震:从凤凰金融的角度,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美国以及东南亚推出了给海外华人线上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其实都是有一些特点的,它不是一些简单的国内投资产品。我们更多的是与世界上比较领先的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包括美国的甚至东南亚的一些公司来合作,把一些优质的固定收益产品,推给全球客户。比如我们与丹麦的盛宝银行也签署了一个全面战略合作,预期会在今年9-10月推出ETF板块和产品和以及基于此合作的投资组合。在美国,已经有很多的华人用户来选择投资凤凰金融推出的产品,因为我们的产品及服务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实际上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化的,它更便捷,启动门槛更低,更灵活,收益更高,安全性相对来说更透明。 从品牌上我们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就是凤凰的一些先天优势。凤凰卫视是华语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拥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为凤凰金融积累了大量的高净值用户,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加强品牌上的投入。技术层面上,我们公司有70%左右的都是技术、大数据的高端人才,其中仅大数据研发至少有50多人。凤凰金融目前也正在筹备研发一款金融科技产品——“凤凰金融智能系统”,通过为客户提供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而获得更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今日财富》:如何看待智能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凤凰金融实现了哪些智能新技术运用到客户群?张震:智能的概念在金融行业领域属于初期和早阶段的应用,包括智能风控,离真正的智能化应用相对还有较远的差异。但是,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金融科技的发展是领先于国际的,这也让行业当中不少同业者可以更加深入、更加拼搏地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去努力。凤凰金融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投资用户群体进行精准人群画像,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后,再对用户倾向的投资行为进行预判。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真正的全智能化,但这一部分的探索应该是金融科技所有领域都应该注重的。随着用户需求不断提升,平台如果还是过去那样进行粗放式的投放管理和用户维护,很难适应下一阶段的发展。这时候应该充分采用数据分析加上非常人性化的关怀服务,发现用户可能会流失进行预警,进行一定程度的挽留,增加用户在平台上的留存率。比如凤凰金融下面可能将对VIP客户提供免费接机服务。未来我们会继续把智能板块放开,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我相信可以带来非常巨大的颠覆性影响。 《今日财富》:凤凰金融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还会有怎样的布局?张震:我们现在已经有美国的办公室和美国的工作人员,主要是针对美国的用户进行服务,未来我们会继续扩展海外的服务范围。除了美国,欧洲、澳洲等国际市场也在凤凰金融的全球化战略部署规划中。我们将聚焦于用户群的精准定位,联合国外顶尖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符合华人用户习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会通过多种途径丰富我们的产品线,其中包括固定收益产品;以股票基金为主的浮动性产品板块;还会增加包括海外房地产投资和海外保险这样的服务等。国内布局主要是继续夯实四大业务条线,继续加强用户体验建设,继续扩大品牌影响。由于凤凰品牌积攒了非常多的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我们也会从凤凰金融的角度去切入线下。我们认为,包括很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凤凰其实做线下财富管理优势会更明显一些,因为财富管理品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线上我们整个用户的质量在全行业里其实都很不错,比如我们的人均投资额等方面其实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判断,在好产品、好模式和专业团队的基础上去开拓线下,我们是可以打出一片天地的。  
    07-17 2017
  • 兴业证券私行李琳:个性化需求的标准化服务是私行的基石

    兴业证券私行李琳:个性化需求的标准化服务是私行的基石

    文/薛宁薇  近年来,二级市场表现弱势,证券发行再融资、资金池业务等监管趋严,双重困境挤压长期赖以生存的经纪业务,券商谋求转型意图**强烈。5月18日,伴随着《中国“券商版”私人银行》报告的推出,兴业证券正式宣布设立券商私人银行部,这亦是券商在该领域的**尝试。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来说,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至关重要,券商系私行的发展模式又将如何不同?为此,兴业证券私人银行部总经理李琳女士接受了《今日财富》记者的专访。 李琳曾任职兴业证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亦担任过诺亚财富副总裁、金控集团麦肯锡战略咨询项目与韬瑞惠悦人力资源咨询项目**负责人,拥有20多年金融行业管理工作经验。 李琳认为,券商私人银行转型的重点在于聚焦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如何把个性化需求用标准化服务去满足是整个私人银行建立的基石。 《今日财富》:兴业证券私行如何寻找客户,目前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哪些群体? 李琳:我们的新增客户完全来自外部,比如从银行和其他渠道获得,银行占比相当高,这是高净值群体主动选择的结果,资产定价能力和主动投资能力是主要标准,来自我们兴业证券的客户数量其实并不多。我们客户的年龄大多在40-60岁左右,以传统高净值客户居多,也有来自民营企业主,这部分人群占比约20-30%,包括上市公司股东,此外还有基本个人客户,我们私行个人客户界定标准是可投金融资产600万人民币,虽然开业才一个多月,但已经在为300多个客户服务。  《今日财富》:《中国“券商版”私人银行》报告中显示,过去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支撑了庞大的银行信贷及影子银行资产扩张,投资者对银行的非标理财普遍存在“刚兑”预期。作为券商来讲,如何应对客户的“刚兑”需求?券商的产品优势在哪里? 李琳:个人服务这块一直是竞争激烈,但市场上大部分高净值客户还是会自己进行配置,主动配置的情形比较多。比如寻求固定收益就把资金放银行,高风险收益放信托上,而在二级市场就放在券商和私募。 资产管理是券商的主营业务,近几年却是银行做得多,主要是外包、委外的方式,从这点来讲券商在产品上占有优势。随着银监会对于委外理财、非标产品等监管趋严,对银行的影响比较大,银行开始“缩表”,这对券商而言是一个机会。因为个人金融资产是大量的,所以投资需求也是大量存在,银行没有非标的高收益产品后,同业产品收益都持平,根据行业而优势,券商可以在主动投资方面深入发展,对券商自己的产品端做进一步筛选,我们券商的风控标准和体系是有优势的。  《今日财富》:兴业证券私行给客户提供的产品更多会来自内部吗? 李琳:不是,我们是开放平台。我们只负责从客户需求去定制产品,不是产品驱动和资产驱动,它们本质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去筛选市场,也做代销,我们筛选出来的产品一半是内部的,一半是外面金融机构的,这样产品结构才合理。作为券商,我们最熟悉资本市场,跟资本市场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我们会利用券商的专业所长,为客户打通一级、一级半和二级市场。针对资本市场IPO再融资诞生的新富阶层,投融资一体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今日财富》:纵览兴业证券私人银行业务的图谱,可以看到公司立志于打通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目标,实际操作过程中券商私人银行在联结服务供应与客户需求方面存在哪些难点? 李琳:我觉得现在针对上市公司股东的服务竞争比较激烈,但实际上这类客户没有得到很好的财富管理服务,大家都做“一段式”服务,没有建立体系化服务标准。 券商向私行转型**是一个方向,其实它的转型很简单,就是客户分层怎么做,我们干的事情就是客户分层,聚焦客户需求的财富管理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所谓私人银行部的含义是什么?就是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它的特点就是特定化服务,比较难做规模化,因此如何把个性化的需求用标准化的服务去满足,这也就是整个私人银行建立的基石,而现在这样的服务整个行业相当零散。 《今日财富》:专业的人才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来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因其激励机构灵活,不少传统金融机构的人才跳槽到第三方就职,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李琳:我认为人才是细分的,人才的需求不一样,有人要赚快钱,有的不愿去三方,要看各自需求。坦白说,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因抓住了之前信托和PE的几波趋势,迅速崛起。第三方的优秀人才大部分来自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早期优势主要是靠高佣金,高提成的机制,但现在市场的融资成本正在下降,高佣金模式将难以为继,虽然它的机制灵活但获取成本较高。未来大家都是拉平的,如果拉平的话,你给人力的成本过高,相对佣金的优势就没有了。    随着非标转标的监管方向明确,获取资产的难度会增加,未来关键看主动投资管理的能力,而不是资产获取、通道、标准和效率的问题了。
    07-04 2017
  • 宜信财富赵若冰:尽早股权规划是“富过三代”的关键

    宜信财富赵若冰:尽早股权规划是“富过三代”的关键

    文/徐英霞 导语中国创富一代的财富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如何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成为一个摆在创富者面前的现实的问题,因此家族财富传承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一边是财富需要传承的刚需,一边是“富不过三代的”警示,如何打破这一梦魇般的矛盾成为超高净值人群与部分财富管理行业从业者共同的追求。谈到家族财富传承这个话题,宜信财富副总裁赵若冰表示,中国的家族财富传承正处于一个“开启”阶段,这要求财富管理机构不仅需要有**的投资顾问能力,更要具备综合服务能力。因此,宜信财富将深入挖掘高净值人士的“五大核心需求”——投资、传承、学习、生活、和公益,并不断完善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 赵若冰(宜信财富**副总裁)曾任职于加拿大Investors Group、花旗银行,回国参与缔造“宜信财富”,深耕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十余年,赵若冰见证了宜信财富也见证了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一路成长。 Q: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想必这句话是很多超高净值人群的一个心病,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这一代积累的财富能完好的传递给下一代,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富管理行业者,您认为怎样才算是成功的财富传承?赵若冰:通过我们研究,“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包含了一定的道理,它说明了财富传承是高风险的。而也有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24 年,其中只有约 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财富传承的含义其实就是要在财富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传递。家族财富传承,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投资创业的第一代逐渐老去之时,家族企业创造出的财富也可以顺利地传承到下一代手中。 Q:在一个成功的财富传承过程中,财富管理从业者可以提供哪些帮助?赵若冰:在我们为客户进行财富传承规划的时候,会综合考虑该客户相应的企业情况,关注较多的则是企业所有权、经营情况之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宜信在财富传承的过程中会关注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股权激励方案,能对企业的文化、发展潜力,增长的可持续性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有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司全景,服务好客户财富传承的迫切需求。事实也证明,在规划好股权结构的情况下,是能够“富过三代”的。 Q:有没有成功的家族财富传承的案例可供参考与借鉴呢?赵若冰:利丰集团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利丰集团 1906 年于广州创立,由冯柏燎与李道明两人共同创办,当时主要经营瓷器丝绸等出口贸易, 后来把业务规模扩至竹藤品、玉石、象牙和手工艺品。目前,利丰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市值达到 140 亿美元的现代跨国供应链管理集团,由家族第四代管理运营。利丰能够延续百年基业,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家族传至第三代时, 成功实现家族股权结构的重组与集中。集团在 1970 年代上市时,股权较为分散,1989 年冯国经、冯国纶兄弟引入私募基金,将公司私有化,并买入表兄弟的股权,1992 年重新上市,私募基金退出,两兄弟在公司取得**控股权,控股集中是家族基业得以延续的保证,而且也可以据此快速和有力执行发展战略目标。所以股权结构对财富传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宜信财富会关注公司的结构,给创富者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通过股权的合理分配,企业管理架构的搭建来完善其企业的架构偶,更好地使财富传承下去,避免创富者被经营者“劫持”公司,然后被扫地出门的悲剧发生。我们在为创业者们置顶财富传承规划时,也会尽心尽责的充分考虑其经营情况,专业、合理的规划好客户的未来。 Q:您既有在外资银行工作的经历,回国后又深耕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以您的观察,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家族财富传承有怎样的特点?赵若冰:国内外家族财富传承的根本不同是所处的家族财富传承阶段不同。我国处于由富一代刚刚从头开启家族财富传承阶段,境外已经进入富三代的延续家族财富的承接与再传承阶段。国内现阶段处于整体家族财富传承持有架构以及受益架构的搭建阶段,境外的工具应用已进入与前序架构的对接与再优化阶段。 具体来说,首先是家族财富传承的资产类别不同。国外富豪资产配置中,另类投资占43%,传统投资占49%,现金占7%。资产配置方式的核心在于风险分散、**收益占主导、长期持有。长期较稳定正收益同时,次类别资产在未来受益人高效率接盘、转手、承接**选择。国内富豪的资产配置中房地产投资占大头,风险集中突显。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过去的盈利模式会被打破,新的投资机遇在展现。减持固定资产,在分散投资风险提升增值的选择的同时,站在家族财富的传承角度,必须增持后代可高效率接盘、转手、承接,债、股类的直接、间接投资品种。 其次是家族财富传承的法律环境不同。法系方面,目前在家族财富传承领域由于在英美地区更早遇到此类问题并形成的相关上至普通法条下至衡平判例的实证,此领域的英美法系的全球领先地位还是不容置疑的;当然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陆法系也在法律的系统与完善方面得以长足进步,虽仍有再提升的空间但适合度更高,可以说与英美法系已进入各有千秋的阶段。    **是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不同。国内的思维仍是由资产类别引导持有受益架构设计的从无到有的规划阶段,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大地方小中央的特点;境外是由遵照传承架构选择资产配置阶段,可以说是**的集权控制,中央支配授权地方模式,资产类别的持有第一原则是看是否符合持有以及受益结构的要求。这也是对于家族传承的思想行为长时间以来不断沉淀、内化导致的差异。例如,以信托持有范围为例,国外的合格投资者认定包含信托,并且以公法与普通法高度确立独立地位;而国内许多投资项目及产品不允许信托持有,面临资产荒上荒的选择窘境,使得刚刚萌芽的持有受益结构搭建后的内容填充步履维艰。所以配套服务的完善与否也将对下一步的家族财富传承的思维行为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或分化。 Q:这些特点对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哪些要求?赵若冰:我想对于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能力:    首先是投资能力。投资能力是财富管理机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如何做到投资的合理分配?如何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收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宜信财富有强大的投资能力,我们是另类资产投资专家,无论是在房地产、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对冲基金等等方面来讲,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我们都有着强大的投资能力。      其次是国际化能力。通过刚才国内外家族财富管理的对比分析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国内的家族财富传承属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新的应用工具,是家族财富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宜信是国际化的机构,拥有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和能力,有着国际化的视野、资源,国际化的经验和背景。宜信财富已经走到了国际化最前列。    第三是科技能力。在传承工具多样化的时代,科技能力是**财富管理机构必须具备的。而宜信财富对于科技的掌握是****的。    **一点是伟大的动机。我们的责任是让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在未来二十年崛起发展壮大,与客户和伙伴携手前行,从一代两代三代直到永久。 Q:在家族财富传承方面,宜信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宜信又有哪些优势?赵若冰: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不仅需要有**的投资顾问能力,更要具备综合服务能力,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服务。     2017年,宜信财富深入挖掘高净值人士的“五大核心需求”——投资、传承、学习、生活、和公益,并不断完善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因此,未来的财富管理机构的服务模式基于生活场景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全球化的家庭综合服务。    差异化服务是通过客群的精准定位,线上线下不同方式服务客户,让客户有精准的、科学资产配置和体验更好的服务。定制化服务是未来财富管理机构会根据客户的偏好、需求,为其定制化产品。全球化的服务我们今天已经实现,为客户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不仅有海外的投资性产品,还有海外置业、海外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未来国际化、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宜信的家族办公室业务,除金融投资之外,还从地产规划、税务规划、子女教育、法律咨询、购买艺术品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超高净值人士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财产的传承,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此模式跳脱了纯粹以个人或家庭理财的范式,服务范围涵盖家庭生活、人际关
    06-30 2017
  • “大智慧案”投资者索赔一波三折:揭露日认定成关键

    “大智慧案”投资者索赔一波三折:揭露日认定成关键

    文/徐英霞 以往国内大部分判例都是以立案调查日为虚假陈述揭露日,因此有投资者主张2015年5月1日为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揭露日,本次法院的判决思路有所变化,但以哪**为揭露日还需要高院的二审才能最终确定。 备受市场关注的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案又有新进展。 2017年3月该案在上海一中院陆续开庭审理,目前一中院已经对个别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今日财富》记者了解到,一审判决的案例均因为投资者在法院目前认定的揭露日之前卖出了全部股票而被判败诉,如何认定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揭露日已经成为本案争议的焦点,对不同投资者来说揭露日的确定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符合索赔条件。 大智慧因证券虚假陈述被顶格处罚    2014年2月26日,大智慧第二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13年年度报告,并于2014年2月28日对外披露,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大智慧当年实现营业收入894,262,281.52元,利润总额42,921,174.52元。 2015年5月1日,大智慧对外发布收到了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经证监会调查,大智慧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销售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以“打新股”等为名进行营销、延后确认年终奖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等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120,666,086.37元,占当年对外披露的合并利润总额的281%。而实际上,大智慧2012年度及2013年前11个月利润总额均为负,正是依靠2013年12月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才使的公司全年实现“盈利”。 证监会由此认定,大智慧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关于“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所述“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违法行为。证监会责令大智慧改正并处60万元的罚款,并对1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警告和数额不等的罚款。 民事赔偿诉讼接踵而来 行政处罚之后,大智慧迎来了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诉讼。根据《证券法》及**人民法院虚假陈述司法解释规定,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及利息损失)。 因此陆续有大智慧投资者在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大智慧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根据大智慧公告,截止2017年5月27日,大智慧共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来的民事诉讼《应诉通知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合计1052例,法院已经受理的涉诉讼请求金额为22,322.79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在部分案件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同时被列为被告。 上海市一中院从2017年3月9日开始陆续对涉及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案进行审理,截止发稿日,一中院已经对6位投资者对大智慧的赔偿诉讼做出了一审判决。 《今日财富》记者还注意到,2017年5月22日至26日,大智慧又陆续收到上海一中院发来的民事诉讼《应诉通知书》,这说明针对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仍在不断的立案当中。 揭露日认定成关键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上海一中院(2016)沪民 01 初 679 号、680号、208号、 578 号、 1147 号《民事判决书》 及相关法律文书显示,对大智慧和立信提起民事诉讼的6名原告均被驳回了诉讼请求,而且都指向同一原因——证券虚假陈述揭露日的确认。 按照目前的司法解释,只有在证券虚假陈述实施日与证券虚假陈述揭露日之间买入,并在揭露日之后卖出或者持有的才符合索赔条件。如果在揭露日之前卖出了全部股票则不符合索赔条件。这一规定就是为了确认股价下跌与证券虚假陈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而根据目前一中院关于该案的一审《民事判决书》,记者发现一中院认为大智慧虚假陈述的实施日为 2014 年 2 月 28 日,也就是发布 2013 年年度报告的日期,而揭露日则被确认为大智慧对外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发布日,也就是2015年11月7日。这意味着只有在2014年2月28日与2015年11月7日之间买入大智慧股票,并在2015年11月7日之后卖出或持有大智慧股票的投资者才符合索赔条件。 被一审驳回诉讼请求的投资者主张的揭露日为2015年5月1日,也就是证监会对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立案调查日。最终都因为在一中院认定的揭露日2015年11月7日之前卖出了所有大智慧的股票,被认定不符合索赔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揭露日确认的差别对不同投资者来说天壤之别。 为何会存在这种争议呢?本案原告投资者代理律师之一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解释说,以往国内大部分判例都是以立案调查日为虚假揭露日的,因此有投资者主张2015年5月1日为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揭露日,本次法院的判决思路有所变化,但最终以哪**为揭露日还需要高院的二审才能最终确定。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确认哪**为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的揭露日,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股民。 
    06-08 2017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