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硅料龙头通威股份:饲料与光伏产业链齐头并进

    硅料龙头通威股份:饲料与光伏产业链齐头并进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刘祉妤编 | 全   卓自两大硅片龙头接连降价后,12月8日、12月15日、12月22日,高位横盘大半年的硅料价格实现三连降。由最初的26.7-27.07万元/吨下降到现在的23.33-23.86万元/吨。接连下跌似乎预示着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跌通道。硅片、硅料的下跌使“内卷”了一年的光伏产业链走向平衡,同时也预示着光伏产业链将向着“降本增效”发挥发展。作为饲料生产向光伏产业链成功转型,并成为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其和光伏渊源从2004年通威集团收购永祥树脂50%的股份开始,并于2006年正式进入多晶硅产业,自此形成“渔业+光伏”双主业发展的模式,在上游企业中较有特色。1股价受益硅料上涨至高位受益于国家“双碳”政策,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达39.2万吨,同比增长14.6%。硅料企业股价随之屡创新高,2020年通威股份从年初的13.03元/股上涨到年末的38.21元/股。2021年,由于硅片产能扩张较快且拉闸限电的影响,硅料企业出现供不应求。据PVInfolink数据统计,2021年底硅片将形成365GW的产能,按1GW硅片需要0.3万吨硅料计算,生产365GW硅片至少需要109.5万吨硅料。但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计全年多晶硅产量大约为48-48.5万吨。照此推算,2021年硅料缺口大约在61-61.5万吨。受此影响,截止2021年11月26日,硅料由年初每吨不足8万元涨至27.07万元,涨幅超235%。现货价格的飞升也传导到股价上,截至2021年9月3日,通威股份股价由年初的38.07元/股上涨至62.77元/股。上半年受产业链供需不平衡影响,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通威股份高纯晶硅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上半年持续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达126.50%,实现产量5.06万吨,产品平均毛利率为69.39%。按照2020年多晶硅业务14.80%计算,公司前三季度多晶硅业务实现收入69.1亿元,已达2020年全年水平。但现货价格持续增长,也导致了下游需求疲软。受此影响,12月2日硅料价格终于迎来下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对硅料下跌原因的分析:多晶硅国内下游市场整体需求降低。供应增加,需求降低,市场观望为主,工业硅市场成交低迷,叠加下游压价采购,工业硅价格继续下跌。由于硅料价格的下跌,硅料企业股价也因此承压,受降价的影响,相关硅料企业股价走低。2积极布局光伏产业链 据CPIA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通威股份的国内和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1.72%和16.38%,均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硅料龙头。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8万吨,预计2021年年底产能将达到18万吨。通威股份告诉《今日财富》,公司与下游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客户开展长期协作,价格随行就市。后期公司将继续加快高纯晶硅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致力为下游客户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多晶硅产品。12月6日,通威股份公告称,证监会通过了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此次可转债总额不超过120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光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项目(二期高纯晶硅项目)、光伏硅材料制造项目(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此次新增投产一旦落地,将为平价上网及降本增效做出不菲的贡献。除了布局上游高纯晶硅外,通威股份还布局了中游太阳能电池以及下游光伏电站两个垂直细分领域。截止目前,太阳能电池年产能35GW,2021年年底预计将达到40.6GW。此外,通威股份还积极布局新技术的研发。2019年投产400MW异质结试验线,是行业中较早建成异质结研发线的企业,最高转换效率已达25.18%。2021年新建1GW异质结中试线,目前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2020年还启动了基于210尺寸的TOPCon技术研发。通威股份向《今日财富》表示希望通过电池领域的新技术对未来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持续贡献“通威力量”。在综合应用端,通威股份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形成了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目前公司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46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2.4GW。3不忘发家饲料业务 2004年以前的通威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饲料生产的企业。但由于饲料的毛利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且畜禽饲料的竞争已白热化,想要再有实质性突破很难,因此通威股份于2006年开始涉猎光伏产业。但通威股份和很多转型的企业不一样,在发展光伏企业的同时,也不忘原始主营业务饲料的发展。相比光伏业务,饲料业务有着强现金流,无疑是公司经营的安全垫。通威股份告诉《今日财富》公司的饲料业务板块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饲料业务仍然是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持续巩固在水产饲料环节的成本优势。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23 2021
  • 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 “不差钱”但定增引入投资者

    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 “不差钱”但定增引入投资者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刘祉妤编 | 全   卓在“双碳”政策下,光伏作为新能源重要的分支,今年来受到市场强烈的关注。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因此受益,而逆变器作为光伏产业链下游独立性最强的一环,今年来表现也十分优异。阳光电源是全球逆变器龙头公司之一,成立于1997年,目前国内市占率30%左右,2020年全球市占率27%左右。截止2020年中报显示,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器设备装机超182GW。1中游组件环节独立性最强的逆变器 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是光伏产业链中的一个独立性最强,且议价能力最高的环节。之所以说逆变器是光伏产业链中独立性最强的一环,主要是因其不受上游硅料、硅片涨价的影响,且确定性极强。对于光伏逆变器市场,除了配套新增光伏装机的需求之外,更新替换需求随着装机存量规模的增长也会逐渐增长。受益于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的上涨,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185GW,同比增长43%。其中阳光电源出货量35GW,在全球市场上占比19%,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政策利好,逆变器企业股价也屡创新高,阳光电源2020年便上涨了589.16%,在2021年7月30日更是创出了180.16元/股的新高。除股价表现优异外,阳光电源的基本面表现也不错。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73亿元,同比增长29.09%;归母净利15.05亿元,同比增长25.89%。值得注意的是,虽权责制业绩表现不错,但其经营类现金流表现却不佳,截至三季度末,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8.54亿元,面对投资者的疑问,公司在投资者平台上回应主要系应对全球供应链紧缺,生产备货增加,采购材料等付款增长较大所致。但对于该部分支出带来的成本何时能够兑现,截至发稿,阳光电源并未回复《今日财富》。关于逆变器的成本,特别是对海外业务多的逆变器企业而言,一个不可忽略的成本便是海运成本。阳光电源2020年海外逆变器出货量达22GW,海运成本过高必将吞噬利润,但据公司在投资者平台上表示目前欧美线运价趋于稳定,较三季度末有小幅下滑,但仍处于高位。如果海运价格能够降低,可降低公司的海运费用,对公司利润提升有帮助。2“不差钱”却定增引入投资者 前三季度股价飞速上涨离不开机构的支持,三季度末持有阳光电源的公募基金有易方达、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农银汇理等。广发基金旗下的四个产品在2021年中报成为了阳光电源的新进前十大股东。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机构共持有阳光电源3.8亿股,机构持仓比例达35.37%,其中公募产品的持股市值增加64亿元,按持股市场变动情况排名,阳光电源的持股市值变动在三季度排名中排名第二。但持股数量较二季度末减少1090万股,持股机构数较二季度末也下降了457家。除此之外,公司的定增项目也吸引了不少机构的关注,2021年10月19日定增上市,公司募集36.2亿元用于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研发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虽然最终确认的定增发行对象只有18家机构,但是在8月31日向深交所报送发行方案时,确定的符合发送认购邀请书相关条件的投资者便达147名。只是在10月21日公司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理财产品。在上述额度范围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而这笔资金占公司总募集金额的69%。虽说公司在为什么用大量募集资金进行理财时解释到募投项目需要逐步实施,预计阶段性闲置资金较多,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募集资金。但从三季报来看,公司货币资金共67.8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共15.36亿元,如此庞大的流动资产似乎也表明公司并不缺钱。在并不缺钱的情况下,还募集8166.52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是否有必要?截止发稿,阳光电源并未回复《今日财富》相关定增的问题。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23 2021
  • 隆基股份:带头降价是为打破“内卷”还是去库存“自救”?

    隆基股份:带头降价是为打破“内卷”还是去库存“自救”?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刘祉妤编 | 全   卓2021年11月30日和12月16日,隆基股份硅片价格两连降,累计降幅为12%至14.85%,作为光伏老大哥率先打破了“内卷”。隆基股份全产业链布局,业务基本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上游包括单晶硅棒和硅片;中游包括电池和组件;下游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2021年上半年,公司单晶硅片产量38.35GW,同比增长51.73%,单晶组件产量为19.93GW,同比增长149.02%。根据PV InfoLink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1降价的底气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硅片价格的大幅上涨,隆基股份的股价也被带动上涨,11月1日迎来了股价的新高103.30元/股。上游的日子好过,下游的日子就比较艰难了。上游涨价导致下游成本增加,装机需求降低。隆基股份似乎看到了这一点,在11月30日率先降价。对于降价的原因,其在投资者平台上表示:公司硅片率先降价,从长期来看,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产业链价格向健康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有利于推动行业度电成本的下降和产业发展,提升终端需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隆基股份降价有去库存的嫌疑。从中报公布的存货分布来看,库存商品账面价值91.9亿,占总库存的52.5%。而三季度的库存总额又有所上升,不知是否为库存商品堆积导致,三季度存货周转率为2.82%,较2020年的2.88%和2019年的3.19%出现明显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按往年情况看,隆基四季度的存货周转率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就目前前十一个月的装机数据看,今年四季度出货量会否增加仍存疑。面对去库存的嫌疑,隆基股份在投资者平台表示:今年行业硅片环节产能扩产项目较多,所形成的产能大于现在的市场需求,同时产业链上游价格保持高位的情况对下游的终端需求形成了压力。侧面证实了供大于求的事实。2业绩增长停滞了吗? 就业绩而言,隆基股份前三季度的业绩似乎并没有吃到上游价格上涨的红利。三季度实现营收562.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归母净利75.56亿元,同比增长18.87%。利润增速远不及业绩增速。业绩表现不及其它上游企业。《今日财富》发现,但可能与一体化的布局有关,2020年公司有66.39%的太阳能组件业务,硅料硅片的强势上涨,让组件环节承压,导致利润增速受损。业绩表现一般,屡创新高的隆基股份是否存在高估。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光伏板块市盈率TTM的加权平均值为48.63倍,隆基股份12月23日的市盈率44.52倍,在光伏板块中属于中等水平。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1年机构预测的营业收入为888.32亿元,归母净利为111.31亿元。四季度仍需实现326.26亿元的收入和35.75亿元的归母净利才可满足机构预期。以目前三季度的单季数据推算,想要达到机构的目标仍有一定压力。但隆基股份的业务还是得到客户认可。11月23日,隆基股份与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签订了硅片销售框架合同,《今日财富》按照PV InfoLink于2021年12月22日给出的最新单晶硅片182mm价格计算,预估本次合同可带来57.19亿元(不含税)的收入。此外,隆基股份近年来内销和外销两手抓,2020年海外地区业务占比38.07%,中国业务占比61.93%。2021年10月28日至2021年11月3日,美国海关依据暂扣令(WRO)对隆基股份及美国子公司出口到美国的共计40.31MW组件产品进行了扣留。荷兰时间2021年10月1日,隆基全资子公司荷兰隆基被指侵权。国外接连的打压对隆基股份也造成了不小影响。11月4日,隆基股份对此消息给出解释,称被美国扣押的货物约占公司2020年度出口美国销量的1.59%。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24 2021
  • 中环股份:增势迅猛,但业务单一,业绩恐受降价影响

    中环股份:增势迅猛,但业务单一,业绩恐受降价影响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刘祉妤编 | 全   卓11月30日、12月2日,两大硅片巨头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接连降价,迎来市场的关注,光伏产业链是否要变天,《今日财富》特地调研了硅片龙头之一的中环股份。中环股份成立1981年,是一家致力于半导体材料制造和半导体光伏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最早的五家光伏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单晶总产能达73.5GW,其中G12(边距210mm)大硅片产能占比约59%,市场渗透率由年初6%提升至20%。1原材料降价,产业回归终端需求去年“双碳”目标提出后,2020年全国硅片产量达161.3GW,同比增长19.7%。硅片企业股价节节高升,身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中环股份也不例外,2020年涨幅达116.22%。随后越来越多玩家进入,现货市场价格上涨,股价也呈翻倍增长,在2021年8月30日,中环股份创出56.24元/股的新高。对于目前公司的估值水平,中环股份认为是受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硅片的上涨,让中环股份2021年基本面的表现也十分优异。2021年前三季度中环股份实现收入290.89亿元,同比增长117.46%;实现归母净利27.61亿元,同比增长226.2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速几乎是往年的十倍。但上游的涨价,却让下游装机不及预期。为让产业链价格回归合理水平,12月2日,中环股份跟随隆基降价。对于降价的原因,中环股份向《今日财富》表示:本次价格调整是应对硅料下行周期而采取的举措。同时,其也提出光伏产业最终指向的仍是度电成本。对于后续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的价格走势,中环股份向《今日财富》表示:目前随着原材料价格一致性预期进入下行通道,整体产业逻辑应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的供应商定价逻辑相反,产业主导权应回归终端客户,由终端根据发电成本第一性原则的核心理论不变。此外,目前行业处于观望阶段,实际成交较低,合理的定价才有利于终端需求回暖。2大尺寸硅片来势汹汹 《今日财富》在12月2日中环发布的最新报价中发现,中环股份的单晶硅尺寸种类繁多。对于设计如此多尺寸的原因,中环股份向《今日财富》表示不同的尺寸提升了多样化产品维度,主要是基于制造优势(柔性制造)满足差异化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除了多种尺寸的硅片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环股份首次推出了更大尺寸规格的产品,对于推出大尺寸硅片的原因,中环股份认为:硅片发展的核心是降本增效,全行业产品的唯一衡量指标和产品的第一性原理是单位度电成本。而中环股份11月2日落地的定增,将拟用于50GW 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的建设,该项目也体现了中环股份向大尺寸硅片发展的决心。对此,中环股份向《今日财富》表示:G12大硅片的优势并不是尺寸本身的瓶颈突破,背后更多是一种智能化装备、智能软件等一整套柔性化制造组织体系,这个工业4.0体系将带来光伏的智能制造,是未来光伏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革。该定增项目的也吸引了像大家资产、国泰君安、华夏基金、财通基金、瑞银、高盛等机构的参与。此外,中环股份还向《今日财富》透露,2021年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中环已经成为全球外销硅片市场市占率最高的单晶硅片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高效N型光伏级单晶硅片制造商和出货商,未来随着大尺寸化的演进,格局将进一步演进。3布局单一,利润增速恐受降价影响 虽说中环股份的业绩增速飞快,未来的整体战略规划也很清晰。但就目前而言,与另一硅片龙头隆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毛利率方面,中环股份中报的半导体光伏产品毛利率20.81%;而隆基股份在硅片及硅棒上的毛利率为30.36%。成本控制上隆基略胜一筹。拉长时间段看,中环股份的毛利率水平稳步上升,发展势头较猛。整体销售毛利率由2016年的13.88%上升至今年三季度的20.02%。再看研发,中环股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研发,研发费用的销售百分比自2018年以来没有低于过3%,2021年前三季度更是高达14.22亿元,比隆基股份高8.12亿元。但销售费用却与隆基相反,中环股份2021前三季度销售费用0.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仅0.31%。而隆基股份在销售费用12.1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16%。注重研发无疑是好事,但营销上也不能落下,毕竟在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的营销能力更强会更有机会被市场看见。而从光伏产业链的整体布局看,中环股份相对单一,主要抓硅片业务,让其在上游暴涨的情况下充分收益,保障了其较高的利润水平;但在目前上游价格进入下跌通道的情况下,之后利润恐受此影响。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24 2021
  • 疑似反弹来临,被“错杀”的CXO还会重回巅峰吗?

    疑似反弹来临,被“错杀”的CXO还会重回巅峰吗?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刘祉妤编 | 宋   鸿经历了大半个月的下跌,CXO这周终于有了反弹态势,12月27日和28日两天CXO板块全线上涨,其中药明康德两日上涨6.31%;凯莱英上涨6.27%;博腾股份上涨7.67%。回首本月中,一则美国政府考虑将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加入实体名单的传闻让A股和港股的CXO(医药外包企业)板块出现了集体大幅下挫,药明康德领跌。对此,国内大多数CXO公司表示未收到限制通知且日常经营正常。北京时间16日晚间,美国公布的名单中不见CXO相关公司的身影。据《今日财富》了解,CXO的“鬼故事”并非从这则传闻才开始。今年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后,相关公司便按下了下跌键。截至2021年12月27日,仅12月里,CXO指数已下跌12.73%。1创新药企供应商,而非竞争者CXO到底是干什么的?CXO的本质是服务,类似于创新药企的外包团队。目前我国上市的CXO企业主要包括CRO、CMO和CDMO,分别对应研发外包、生产外包和生产外包PLUS。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共138家公募基金的1517个产品持有CXO企业的股票。一个外包团队如何成了市场的香饽饽?事实上,CXO并不是简单的外包,而是有着高壁垒的高端服务业。一个新药的研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前期的研发、临床前药学实验、工艺合成、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生产。CXO可以参与到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并且还能从每个阶段中获利。与新药研发企业不同的是,新药企业的研发一旦失败,前期的投入或将付之东流;而CXO企业是在整个研发阶段为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员和技术、先进的设备、定制化的开发等服务,所以即使新药研发失败,也不影响其获利。此外,由于CXO参与的是新药制作的过程,所以CXO还有一个被追捧的原因便是其不受医保控费的影响。基于CXO的行业定位,凯莱英相关负责人也向《今日财富》表达了其对美国实体名单为什么导致了相关企业股票大跌的困惑:CXO主要是给大型创新药企做服务,是供应商,是帮助他们降低成本的,而不是他们的竞争者。在其看来,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被制裁,主要是因为类似头部的企业对他国本土企业造成了冲击,打压其本土的市场份额。而这样的产业逻辑与CXO企业的产业逻辑并不相符。22021年下半年的CXO失宠了吗?虽说基于以上逻辑,CXO是有投资价值的。但《今日财富》留意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者想要从CXO赛道获利却难上加难。CXO下跌得从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开始说起。该指导意见指出抗肿瘤药物研发,从确定研发方向,到开展临床试验,都应贯彻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理念,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简而言之就是增加了肿瘤新药研发的难度。受此影响,CXO企业订单可能会减少,市场一度陷入恐慌中,CXO指数(931750.CSI)当日下跌6.43%。此后,高瓴资本陆续对CXO企业进行清仓,让CXO迎来了“至暗时刻”。据公开资料显示,高瓴资本今年二季度退出药明康德前十大流通股东,三季度退出凯莱英、泰格医药的前十大流通股东。12月,CXO企业的行情似乎按下了下跌“加速键”。12月15日的坊间传闻让CXO相关股票大跌。12月16日晚间,虽然美国公布的实体名单中并未涉及CXO,但相关企业的股价也只是微弱反弹后继续下跌。就目前来看,截至12月27日,CXO指数已下跌至今年四月底的水平,其中药明康德下跌至今年年初的水平,较7月创出的高点下跌33.8%。对于下跌的原因,富国基金向《今日财富》表示,股票市场涨跌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对于CXO板块经历显著上涨之后,在偏负面的消息扰动时,相关板块股票出现回调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陈西铭表示,由于前期持仓过于集中,近期股价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3我国在CXO上有领先优势对于CXO板块后续的发展,《今日财富》询问了多方意见。凯莱英表示:“未来药品市场是个增量市场。首先美国和欧洲五国目前人口很少,他们对药品的需求很大。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实力的攀升,未来对药品的需求会逐渐升高,新药市场的空间是很大的。”陈西铭认为,从基本面上仍然看好CRO和CDMO,即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中国的CXO无论是在专业人才方面还是生产制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CXO环节还处于欧美有求于中国的时点,新冠小分子特效药的CDMO大部分都在中国完成。因此在一两年内,主动权在我们这边。此外,疫情和CXO行业中国公司在制造等环节禀赋较高也导致了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未来CXO的投资更多要看海外产业链的进一步转移。而富国基金指出当前我国CXO龙头公司在工艺、产能、成本等方面具有全球较强的竞争力,整体行业长期发展值得期待。“由于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通过外部研发服务机构推进研发项目,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尽管海外有减少中国依赖的声音,但这种合作为海外药企节省了数以亿计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属于双方共赢的局面。”富国基金向《今日财富》表示,中长期看,全球CXO产业链向中国转移趋势持续推进,叠加国内创新药市场有望维持较高的繁荣度,我国CXO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29 2021
  • 中概股的“至暗时刻”,去伪存真,回归价值本源

    中概股的“至暗时刻”,去伪存真,回归价值本源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慧雪编 | 全   卓临近年尾,回望2021年,中概股行情一波三折。数据显示,中概股ETF(PGJ)自今年二月份高点便开始一路下行,截至12月22日,跌57.31%;中概股互联网ETF(KWEB)跌超60%。图/今日财富截图,来源:交易软件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除了公司自身经营发展遇瓶颈外,也与时代大背景相关。如何实现增长及将增长落地,是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在内的所有互联网公司都需直面的挑战。1增长乏力,业绩表现不佳据《今日财富》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2日,有164家中概股公司发布了三季报业绩,其中净利润同比下跌的有78家,占据“半壁江山”。互联网行业成为“重灾区”。在已发布三季报的32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余公司仍有4家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BOSS直聘、每日优鲜、知乎、哔哩哔哩以及贝壳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跌幅居前,分别下降216.22%、196.61%、114.18%、113.23%以及75.72%。爱奇艺第三季度总营收76亿元,但净亏损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扩大41.7%。不少互联网巨头也难逃业绩增长乏力的窘境。以百度为例,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19亿元,净亏损165.59亿元,环比扩大27.4倍,已连续两个季度亏损。报告期内,来自百度核心业务的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网络营销收入195亿元,相较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6.6%,第三季度仅增长了2.6%,环比增幅大幅放缓。针对公司三季度广告业务增速放缓现象,管理层称主要是受疫情和监管的影响。“我们的广告支出受到教育、房地产和家居、旅游和特许经营等行业的影响,同时我们预计这种逆风将在短期内持续下去。”李彦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李彦宏同时提到,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四季度广告业务的增速会进一步放缓。由此可见,对于公司未来广告业务的表现,百度管理层并没有太大信心。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财报上。腾讯控股三季报显示,公司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人民币225亿元,而去年同期增速为16%。阿里巴巴第三季度净利润5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81.3%。据App Growing公布的数据,今年三季度全网广告投放量3600万条,投放量出现明显下滑,从7月的1700万条下降至9月的不到1000万条。广告收入的疲软,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的变现能力正在下滑。2行业洗牌,裁员消息频传业绩表现不佳,裁员消息也随之而来。在爱奇艺披露三季报不足半月,12月1日,其裁员20%~40%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互联网。同一天,有快手员工在脉脉上发布消息称,快手12月开始劝退低绩效员工,进行“变相裁员”。爱奇艺和快手不是个例,据《今日财富》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及互联网公司中有13家公司传出裁员消息,其中多集中在电商、教育、房地产等细分赛道。针对上述裁员传闻,《今日财富》向相关公司求证,字节跳动幸福里相关负责人坦承,近期因业务需要对部分城市的新房直销团队进行了调整,未来会更专注于由经纪人参与的新房分销业务。贝壳方面也表示,公司确有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对于调整涉及到的员工,将遵守国家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排,同时为其优先提供内部转岗机会。谈及裁撤员工的原因,贝壳则将其归咎于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今日财富》研究发现,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累计调控措施超300次,重点城市相继颁布条例,推进楼市精准调控。政策加码叠加行业下行的环境下,也让整个房地产销售市场遇冷,行业步入“寒冬”。教育行业境遇相似。“双减”意见下发的第二天,高途集团创始人、CEO陈向东就召集管理层开会,定下了裁员指标,涉及范围达到上万人,相当于高途1/3的人会离开。11月15日,高途在其官方微博公告称,为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各项要求,高途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在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而对如今的互联网行业来说,“风声鹤唳”,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在反垄断大旗之下,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特权”。无论是阿里巴巴和美团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款,还是虎牙和斗鱼的合并被叫停……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体现监管对反垄断的态度和决心。3股价大跌,中概股回归价值本源当行业发展的周期拐点遇上政策和监管,中概股的窘境似乎无可避免,股价也应声大跌。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19日到12月24日,325家已上市的中概股中有278家股价下跌,超过了五分之四。其中,192家公司股价跌超50%。一起教育科技(YQ.O)、高途(GOTU.N)、朴新教育(NEW.N)、掌门教育(ZME.N)、好未来(TAL.N)等教育行业公司股价更是跌超90%。在一片“哀嚎声中”,中概股前路如何,成了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老虎国际资深分析师昱恺表示,放眼整个美股市场,产业互联网相关的中概股公司,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渐面临高成长与高估值之间重新平衡的挑战,预计在2022年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成长股出现分化态势。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规定》)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备案办法》)。文件中提到,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严格遵守外商投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切实履行国家安全保护义务。涉及安全审查的,应当依法履行相关安全审查程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剥离境内企业业务、资产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或避免境外发行上市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无疑从制度层面对境外发行上市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件针对现行制度短板和市场发展需要,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了更明确的制度支持与政策预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企业不管在哪里上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要求。而12月美国监管细则的落地加之香港市场不断优化上市制度,互联网中概股回港上市的趋势也越发明显。12月里,滴滴出行宣布从美股退市,微博也成功实现了港股上市。对此,粤开证券近日在研报中表示,今年中概股在内外监管变局下表现低迷,“回港”上市为中概股增添了应对风险的缓冲垫。其认为,目前外堵内疏中概股“回港”上市的内外部条件基本成熟。对于教育和房地产行业的中概股公司来说,加速自身转型成了“自救”的好方法。高途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运营其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业务,并将重点转向其他教育产品和服务,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智能数字化产品等多种业务的发展。其称,希望将以往积累和沉淀的认知应用到未来的多种培训中,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机会。贝壳则加速在家装行业的布局。7月6日,贝壳找房宣布与圣都家装达成协议,贝壳将收购圣都家装100%的股份,作价不超过8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从根源上讲,中概股的走向离不开基本面,中概股下跌的出发点是市场对于其基本面预期的恶化。而投资中概股,还是要根据每个标的的基本面情况具体来看。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30 2021
  • “内忧外患”,贝壳奋力寻突破

    “内忧外患”,贝壳奋力寻突破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慧雪编 | 全   卓12月16日,浑水的一则做空报告将备受市场洗礼的贝壳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继裁员风波、业绩亏损,市值腰斩,“反垄断”质疑后,贝壳迎来的又一冲击。“做空”当日,贝壳盘前一度大跌超10%。即便拉长时间看,其股价也已跌超一年之久,从去年11月的高点至今(截至2021年12月21日),股价从79.4美元/股跌至19美元/股,跌幅73.32%,市值缩水超500亿。不论是外部政策、机构观点、资本市场反应,还是自身生意逻辑的调整和变化,贝壳正在经历剧烈的阵痛期。1是恶意做空还是确有虚假?近日,浑水调研公司在其官网发布了一篇报告,称其正在做空贝壳找房。报告焦点直指贝壳的交易量、门店数量和中介数量,称其存在虚报问题。“我们发现了贝壳大规模欺诈行为,包括一项看似旨在掩盖欺诈性收入的虚假收购。”“我们估计其(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收入数据被夸大了77%-96%。新房总交易额被夸大126%,存量房交易额被夸大33%。”浑水称,通过对贝壳门店的初步尽职调查(包括实地采访和实地考察)和对调查结果进行抽查,发现其实际门店数据远低于其对外公布的数据。对此,贝壳回应称,该报告没有依据,存在大量事实错误、未经证实的陈述以及误导性猜测和解读,已授权独立审计委员会对浑水报告中的关键指控进行内部检查,并由审计委员会聘请的独立第三方顾问提供协助和建议。公司将在适当时候提供内部审查的最新信息。此外,其还就新房交易GTV和收入、存量房交易GTV和收入以及门店数、经纪人数均作出了解释。贝壳指出,关于新房交易GTV和收入,浑水抓取交易量数据的方法是错误的,其对于贝壳的新房交易GTV和收入的计算存在严重遗漏。从回应可以看出,针对浑水的做空报告,贝壳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和十足的底气。中信证券认为,理解贝壳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应该清楚公司收入的真实定义,经纪人的真实定义,也需要通盘了解中国二手房交易的数据体系、交易规则,以及不同城市之间市场巨大的差异。在中国二手房和新房市场,自下而上汇总交易数据不能得到交易总量的可靠结果。“浑水出报告做空某家公司,一般都瞄准这家公司很久了。”老虎国际资深分析师昱恺表示,“贝壳股价从今年初开始,自身也经历了‘杀估值’的过程。”至于为何瞄准贝壳,则有可能是基于中国房地产的整体政策变化来圈定的。而放眼望去,在美上市的中国房地产类公司并不多。“做空”对贝壳或不是好事,但在市场看来,这将迫使公司未来更加严谨合规,严防被做空,也未必是坏事。2市场下行致人员流失、业绩下滑目前,贝壳找房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赁、装修和社区服务等居住服务,《今日财富》研究发现,其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和二手房相关的销售佣金、其他经纪公司的平台使用费、一些特许使用费和增值服务费;销售新房向开发商收取的佣金;以及包括家装和金融在内的其他业务。然而,受制于房地产市场变化,2021年第三季度,贝壳找房各项交易成交额同比均下滑,营收水平承压,毛利率、净利率也有缩水。具体来看,贝壳找房总交易成交额(GTV)8307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二手房交易GTV为3782亿元,同比下降34.3%;新房GTV4101亿元,同比下降2.5%;新兴和其他服务的GTV同比下降20.4%至423亿元。图/《今日财富》制图,信息来源:东方财富Choice交易额下降的同时,贝壳盈利能力也在下降。公司总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1.9%;净亏损17.66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0.75亿元。这也使贝壳经历了2020及2021上半年的扭亏为盈后,再度陷入亏损泥沼。对于贝壳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公司董事长彭永东坦承,“第三季度,行业充满挑战和艰辛。”短期内,贝壳业绩仍受房地产调控深度影响。一位接近贝壳人士表示,“一是部分开发商陷入资金危机,拖累贝壳业绩;二是很多城市二手房限价,二手房成交陷入冰点。”在此背景下,贝壳找房预计,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将在145亿-155亿元之间,与2020年第三季度相比仍将下降约31.6%-36%。与此同时,贝壳也迎来裁员潮。消息称贝壳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被裁人员共200多人。其中,上海研发团队、贝壳金服员工分别裁了100多人。《今日财富》向贝壳方面求证此消息,得到了确定的答复,其表示,“今年以来,行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据此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此外,贝壳还透露,第三季度公司连接经纪人数量环比下降6%至51.5万,但其强调此处的经纪人数量并非特指贝壳员工,而是指贝壳连接的房产经纪品牌经纪人。谈及流失率升高的原因,贝壳表示一方面是由于房产经纪是一个周转率较高的行业,周期是影响流失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其在部分城市主动进行不合作、不活跃经纪人的清理,注重对绩优经纪人的保留。3机构看衰,转型发力家装业务在重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机构投资者也动摇了持有贝壳股票的信心。自今年6月1日起至10月28日,融创累计减持贝壳5591.7万股,共计5.5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融创买入贝壳之后的首次减持。融创的减持,让贝壳股价重创,也引发联动效应。“木头姐”凯瑟琳·伍德(CathieWood) 旗下的ARK基金则在三季度直接清仓了贝壳股票。市场寒意包裹贝壳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如何恢复正常且长期的增长态势,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成为贝壳这一阶段的关键命题。彭永东认为,家装是贝壳要“翻越的第二座山”。据了解,贝壳在2019年开始在家装行业试水,并开发出“被窝”这一家装品牌。其向《今日财富》介绍称,被窝家装三季度在北京竣工1127单,环比提升35%。此外,被窝家装还推出行业首个全服务者职业学习基地——精工学堂,为家装全产业链输出专业人才。到2021年,贝壳更是加速在家装行业的布局。今年7月6日,贝壳找房宣布与圣都家装达成协议,贝壳将收购圣都家装100%的股份,作价不超过80亿元。该笔交易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目前贝壳与圣都在人才招聘、交付中台、供应链能力上开始互相融合学习。对此彭永东表示,“期待此次收购实现强大的协同效应”。但家装家居对于贝壳来说,真的是一条好赛道吗?从“前人”经验来看,不乏许多家装企业闯关IPO,但最后真正能够上市的只有寥寥。据《今日财富》不完全统计,2021年家装企业IPO数量超50家,却有多家企业上市被终止。这是因与房屋交易类似,家装家居业也与房地产行业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今年以来,多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暴雷,使装修供应商企业出现连带危机。图/《今日财富》不完全统计,信息来源:公开信息 因此,尽管贝壳对于新兴业务的发展踌躇满志,但最后成果如何,仍有待时间验证。在传统业务不振、新兴业务又不明朗的当下,增强对市场份额的把握以及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或才是贝壳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活下去”的关键。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30 2021
  • 年终盘点|2021年度十大骄傲事件

    年终盘点|2021年度十大骄傲事件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李钰琴编 | 林旭锋1中国天眼正式对外开放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起,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观测时间从2021年8月开始。“中国天眼”位于中国贵州,由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2007年7月,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FAST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比位居第二的望远镜直径多出200米,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能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3《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2021年6月28日,中俄元首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普京表示,《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体现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意愿,《条约》确立的有关原则和精神为俄中关系长期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独特作用。俄方对当前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和两国合作全面稳步发展感到满意。双方强调,共同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全球战略安全稳定,支持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打着“民主”和“人权”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单边强制性制裁。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团结协作,合力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5“共同富裕”成国策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6孟晚舟回国2021年9月25日晚间,在中国政府不懈地努力下,被非法拘押了1028天之后,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在飞机即将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前,停机坪上的欢迎队伍就拉起了“欢迎孟晚舟女士回国”的横幅,并在现场高唱《歌唱祖国》。孟晚舟表达了对祖国以及人民的感谢,她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7《长津湖》登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2021年9月30日,电影《长津湖》在中国大陆上映,《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2021年11月24日,电影《长津湖》含预售票房已超56.95亿,登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超越2017年《战狼2》56.81亿人民币票房纪录。8外交部:台湾省没资格加入联合国2021年10月12日,针对台湾个别政治人物刻意歪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71年通过的联大第2758号决议,已经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系统各专门机构和联合国秘书处任何涉及台湾的事务均应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联大第2758号决议,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根本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9顾诵芬和王大中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截至202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已经走过了20年,35位获奖者站上了最高奖的领奖台。据数据统计,35位最高奖领奖时的平均年龄为84.3岁。其中,80—89岁人数最多,共20人,占比57%;超过90岁的8人;70—79岁6人。10曹德旺捐100亿创立福耀科技大学2021年11月20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与河仁慈善基金会签订关于建设福耀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所应用研究型学府由曹德旺创立的基金会筹建,计划投资100亿元。对于为何要发起设立福耀科技大学,曹德旺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高级管理人才断档的问题、一些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学科跟不上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德国教育模式的启发等。曹德旺,1946年生,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2020年,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10亿元。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31 2021
  • 华夏幸福千亿债务重组,还债之路与时间赛跑

    华夏幸福千亿债务重组,还债之路与时间赛跑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李钰琴编 | 全   卓12月16日,华夏幸福再次“暴雷”,20亿理财资金受托方失联。华夏幸福于2018年向理财委托方中科创资本支付理财资金合计3.13亿美元,约20亿人民币,预期收益率为每年7%-10%,协议期至2022年12月31日。2021年11月,中科创资本实际控制人张伟因涉黑等罪名被判无期。华夏幸福联系不上中科创资本,已报案处理,若无法追回这笔资金,损失或只能华夏幸福自己承担。但和华夏幸福千亿级别的债务相比,这20亿损失似乎显得微不足道。1债务从暴雷到重组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始于2021年1月,未能支付中融信托两笔到期的信托计划本息共计11.2亿元,彼时穆迪、惠誉等机构纷纷下调华夏幸福的信用评级。2月,华夏幸福首次承认债务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额为52.55亿元,一直到12月,持续有新增未偿还债务,截至12月22日,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达 1078.05 亿元。10月,华夏幸福针对2192亿金融债务初步拟定了债务重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措施是资产出售、债务展期等,预计处理债务1642亿元,剩余550亿由华夏幸福承接,展期、降息,通过后续经营发展逐步清偿,这些债务偿还期限长达5-8年。12月10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获得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7日,华夏幸福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债务重组方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带”、“展”、“兑”、“抵”、“接”。“带”,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00亿元;“展”,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亿元;“兑”,出售资产回笼资金中约570亿元用于兑付金融债务;“抵”,以持有型物业等约220亿元资产设立信托,以信托受益权份额抵偿约220亿元金融债务;“接”,剩余约550亿元金融债务由华夏幸福承接,逐步清偿。若上述五个板块均能够逐一落实,华夏幸福将有1642亿金融债务以不同方式进行偿还或者延期偿还,只剩下约550亿金融债务还需靠自己本身偿还,企业本身的债务压力也将大大降低。利息方面,华夏幸福表示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债务重组计划项下的金融债务,已发生未支付的利息豁免或利随本清,如选择利随本清,则利率调整为2.5%;已发生未支付的罚息、违约金、复利及其他违约责任予以豁免。至此,债务风波暂告一段落,虽然债务重组并不能减轻债务,但为华夏幸福争取到复原时间。鲁迅曾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华夏幸福为其他同样陷入债务危机的房企开辟了一条路,但不是所有房企都适用,前提是该房企拥有优质的可持续造血资产。后续还需要关注华夏幸福资产出售的进展以及债务偿还进度。2平安成第一大股东,实控人未变华夏幸福的优质资产离不开PPP模式。PPP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房企)合作,并基于“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核心原则。2002年,固安产业新城奠基,开启了华夏幸福的PPP发展模式。固安从2002年的全县年财政收入仅1.1亿元,到2020年实现GDP335.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3.7亿元。由于产业新城模式可复制,华夏幸福在环京周边建成大厂产业新城、香河产业新城、怀来产业新城、北戴河新区产业新城等,之后向环京以外地区发展,如开拓嘉善产业新城和梁溪产业新城。PPP模式的好处是背靠政府,能够低成本拿地,分享土地财政收益,但是前期投资大,变现周期长易导致现金流短缺。2019年,华夏幸福聚焦核心都市圈,构筑“3+3+N”核心都市圈战略布局,即京津冀,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粤港澳三个高能核心都市圈,郑州、武汉和成都三个高潜核心都市圈,以及其他潜力核心都市圈,如长沙、西安、沈阳等。2020年,环京外都市圈收入贡献前五名为南京、杭州、武汉、合肥、郑州。拥有PPP模式的房企不只是华夏幸福,还有绿城、华侨城、碧桂园等,大多有产业城业务。华夏幸福凭借着独特的产业新城模式,业绩一度上涨如“坐上火箭”。然而2017年楼市调控,环京房价大跌,华夏幸福现金流降幅超过300%,引发了资金链危机,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平安共斥资180亿元,两次入股华夏幸福,并以25.19%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华夏幸福的资金链危机才得以暂时解除。当时,华夏幸福和平安签了对赌协议,华夏幸福承诺,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5%、105%,即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180亿元,否则,华夏幸福将对平安资管进行现金补偿。2018年和2019年都达到了对赌协议的要求,而2020年不仅没有完成对赌,还欠下了大量债务,消息显示,在2020年11月,华夏幸福就爆发了流动性危机。从2018年开始,华夏幸福的股价就在持续下跌,从46元每股的顶峰跌至如今3-4元每股的水平,而平安的两次入股,平均转让交易价格约24元每股,按此计算,平安的股份价值跌去了超80%。2月以来,因华夏控股融资融券业务中作为担保品的股票被相关金融机构采取强制处置程序,华夏控股不停地被动减持股份,截至11月24日,华夏控股持股比例降至23.56%,其中股份质押占总持股的54.67%。平安持股维持25%左右,成为华夏幸福的第一大股东,但平安无意成为实控人,因此公司实控人还是华夏幸福创始人王文学。  3曾多年利润增长超30%一般房企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买地,建房,销售循环。而华夏幸福的商业模式复杂一些:政府划地,华夏幸福出资建设产业城,为政府带来财政收入,虽然可以分享土地财政收益,但如果政府没钱支付,一般用地来抵,利润主要来源于园区招商引资,出售园区住宅等。2011年,华夏幸福借壳上市,一直到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是正增长,2011-2019年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年增长均超30%。(数据来源:公司财报,《今日财富》整理) 2020年销售额大幅下滑,华夏幸福认为是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信用环境叠加多轮疫情、流动性风险影响,利润下滑是因为2020年结转收入的房地产项目主要为2017年、2018年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项目。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84.22亿,同比下降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56亿,降幅-284.84%,出现断崖式下滑。地产公司结束了“蒙眼狂奔”,行业或将思考更多创造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12-31 2021
  • 最赚钱的基金!2021年度权益基金TOP20强榜单出炉!

    最赚钱的基金!2021年度权益基金TOP20强榜单出炉!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刘祉妤编 | 全   卓2021年公历收官,基金全年业绩排名也尘埃落定。总体来看,2021业绩排名靠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较2020年均有较大变动,而部分2020年排名前20的基金产品在2021年表现却为负。就收益而言,2021年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整体收益业绩不及2020年,其加权平均收益较2020年的48%大幅下降,仅0.49%。从翻倍基来看,2020年有85只翻倍基,而2021年仅三只。1主动权益类基金TOP202021年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TOP20中,前海开源的崔宸龙一人包揽了冠亚军,收益率分别为119.42%和109.36%。第三名为宝盈基金肖肖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收益率为100.52%。《今日财富》通过整理发现,2021年业绩排名前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大多投资了与新能源相关股票。《今日财富》将普通股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与平衡混合型,且三季度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大于等于60%的基金产品均归属为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中表现最好的前三名分别为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建信中小盘和招商稳健优选,收益率分别为119.42%、67.26%和66.09%。偏股混合型中表现最好的前三名分别为大成新锐产业、华夏行业景气和交银趋势优先,收益率分别为88.25%、84.11%和81.45%。 灵活配置类主动权益基金前三名分别为前海开源新经济、宝盈优势产业与大成国企改革,收益率分别为109.36%、100.52%和94.76%。2小基金优异,大基金差强人意从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规模看,2021年中欧基金以主动权益类管理规模3885.56亿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拔得头筹。其次是易方达和汇添富,管理规模分别为3548.50亿元和2974.36亿元。《今日财富》将规模占总规模前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权益类基金公司;占总规模50%-70%的基金公司定义为中型权益类基金公司;其余定义为小型权益类基金公司。通过梳理发现,2021年小型基金公司表现优于大中型基金公司,主动权益类加权平均收益率排名前20名的基金公司中有18家是小型基金公司。2021年,工银瑞信以加权平均收益12.39%夺得2021年主动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第一名,管理规模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九,达1793.55亿元。华夏基金以10.93%的收益率排名第二,旗下共两个产品排名主动权益类产品的TOP20。其73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中,有30个产品2021年业绩为负。而在广发基金管理的94只主动权益基金中,2021年收益破20%的产品共19只,且旗下42.5%的产品2021年收益为负。 在中型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排名中,前海开源以2021年加权平均收益率30.91%拔得头筹,其管理规模为865.77亿元,在中型主动管理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七。农银汇理基金排名第二,其旗下共2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其中7只产品2021年收益率超40%,但同时也有10只基金产品2021年收益为负。排名第三的华安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55只,其产品数量在132家基金公司中排名14,公司迄今没有破百亿规模的单品。业绩方面,华安有两只产品进入权益类基金TOP20榜单,16只产品2021年业绩为负。 小型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里,排名第一的东方阿尔法基金虽然2021年加权平均收益率48.54%,在所有基金公司的权益类基金产品业绩中排名第一。需要注意的是,东方阿尔法旗下仅四款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产品,且只有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收益可观,2021年收益率58.93%。该产品规模占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总规模的82.8%,故该公司业绩排名第一主要靠该产品拉高业绩。小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的中信保诚基金旗下共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总规模315.35亿元,除信诚深度价值外,其余产品2021年业绩均为正。此外,第三名东方基金旗下的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管理规模201.37亿元,占公司权益类基金产品总规模的74.66%,2021年收益率52.14%。其部分小规模产品表现优异,如东方主题精选,收益率51.07%。但也有不佳,如东方新兴成长,收益率-20.69%。 3新旧焦灼,四名老将列席《今日财富》统计了资管年限大于一年的基金经理业绩情况发现,崔宸龙2021年加权平均收益101.25%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个2021年实现业绩翻倍的基金经理。而在基金经理年度业绩TOP20中,2020年爆火的基金经理均未出现。从资管年限上看,除大成基金的韩创外,2021年业绩排名前五的基金经理资管年限均未超过两年。经历了牛熊的老将2021年表现最好的是华商基金的高兵,其资管年限6.05年,2021年加权平均收益率68.40%。此外,排名前20的老将还有江信基金的张腾、中海基金的左剑、工银瑞信的闫思倩和农银汇理的赵诣。值得一提的是,农银汇理的赵诣近两年实现收益279.44%,在所有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一。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05 2022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