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业绩“暴雷”、股价腰斩,三七互娱的买量策略不灵了?

    业绩“暴雷”、股价腰斩,三七互娱的买量策略不灵了?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慧雪编 | 全   卓巅峰时期市值超千亿的A股游戏龙头三七互娱,如今也跌下了“神坛”。近一年来,三七互娱股价持续走低,截至2021年8月26日收盘,三七互娱收跌2.58%,报收17.39元/股,相较于去年7月最高点的51.08元/股,已跌去近三分之二。 昔日的A股游戏龙头、大白马三七互娱到底发生了什么?1业绩不佳、股价大跌,拖累数家机构三七互娱今年3月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主要国内游戏《荣耀大天使》《绝世仙王》《斗罗大陆:武魂觉醒》《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等的上线集中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预估会带来收入的增长。 但事实未能如愿。《今日财富》注意到,三七互娱今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为7.8亿-8.5亿元,同比下降49.99%-54.11%。其中,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大降83.98%,若对比以往,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创下自2016年起的最差表现。 对于业绩下滑,三七互娱解释称是因为游戏业务外流水扩大和研发费用上升造成,属于业务发展中阶段性投入引起的业绩波动。其表示,一季度投入的销售费用预计将于本年度的第二至第四季度逐步回收,并为公司业务的全年稳健发展带来积极促进。 但对比三七互娱2020年财务数据不难发现,后两季度的业绩相较上半年并未有突飞猛进的实质改善,甚至还略有下滑。 数据显示,三七互娱去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43亿元,同比增长33.76%;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60.40%;二季度营业收入36.46亿元,同比增长29.09%;归母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67.78%;三季度营业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润5.60亿元,同比增长7.2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今日财富》整理)在主要国内游戏集中上线的第一、二季度都没有交出漂亮“答卷”,投资者对三七互娱下半年的业绩表现不免感到担忧。 业绩体现在股价上,三七互娱近一年来股价持续走低,截至2021年8月26日收盘,报收17.39元/股,跌2.58%,相较于去年7月最高点的51.08元/股,已跌去近三分之二。 面对股价的持续下跌,三七互娱也用近3亿元来回购约1071万股股票稳定股价,但收效甚微。股价的持续下跌不仅让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更是拖累了今年刚刚完成定增的公募、私募、险资等机构。 今年3月,三七互娱公告完成29.33亿元的定增募资,获包括公募、险资、产业资本,甚至还有同业前实控人等多家机构和个人的参与,最终确认获配对象14个。 公募方面,睿远基金、交银施罗德、华夏基金、银华基金、中欧基金分别认购7.02亿元、5.70亿元、2.02亿元、1.69亿元、1.66亿元。险资方面,泰康人寿通过旗下几只产品共计认购4.03亿元。私募方面,百亿规模私募正心谷也通过旗下产品累积认购5亿元。此外,中国电信旗下上市公司号百控股也参与认购三七互娱定增份额;完美世界前身金磊股份实控人陈根财认购金额8000万元。 相比27.77元的定增价,目前参与此次定增的投资者们合计亏损超三分之一,蒸发了近10亿元。不仅如此,《今日财富》注意到,此次参与定增的机构有6个月的锁定期,这意味着在半年以后的9月份,三七互娱还将面临定增对象大额抛售的可能,股价仍有持续下跌风险。 据悉,三七互娱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建设项目、5G云游戏平台建设项目和广州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三七互娱本次募集的29.33亿元中预计将有11亿元会投入总部办公楼的建设,引起市场对其“醉心置业”而不务正业的争议。2重销售、轻研发,买量策略遭质疑三七互娱前身为“三七游戏”,2011年成立时主业只是平台运营,主要是页游。随后在2013年,三七互娱成立极光网络,开始布局研发。次年,三七互娱推出首款自研产品《大天使之剑》,60天实现总流水3.2亿。 随着页游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努力,三七互娱在2014年市场份额达12.3%,在中国仅次于腾讯。作为页游龙头,三七互娱在手游市场大爆发后也开始进军手游市场。2018年至2019年,三七互娱在手机游戏市场的占有率从6.48%提升到了10.44%,营收也因此暴增。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页游时代还是手游时代,三七互娱都十分重视买量。据了解,买量是移动游戏分发模式之一,另一种是联运。联运是指游戏厂商以合作分成的方式将产品嫁接到合作平台上运营,主要成本是平台方的分成。而买量则是通过在媒体广告投放直接获取用户导入游戏,成本是广告费用。 但随着买量成本的不断攀升,三七互娱的投入回报率也逐渐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高达82.1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57.03%;而该项费用在2018年、2019年分别为33.47亿元、77.37亿元。 其中,互联网流量费用是重头,而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远远不及买量成本增速。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随着用户规模增长放缓、红利逐渐消失,新获客难度增大。同时腾讯、网易两家大厂入局买量市场,使得买量市场成本上升。 与天量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不足道”的研发投入。2018-2020年,三七互娱研发费用分别是5.38亿元、8.20亿元、11.13亿元,最高也不及销售费用的17%。近年来,三七互娱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最高仅7%。 对销售和研发的“厚此薄彼”,或是三七互娱近几年没有爆款游戏推出的原因所在。 以目前移动手游市场第一梯队公司阵营来看,无论是排名靠前的腾讯、网易、米哈游、莉莉丝,还是较为靠后的4399、英雄互娱,在游戏市场上都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游戏作品。相较之下,三七互娱的《大天使之剑H5》《永恒纪元》等游戏,无论是口碑还是影响力,都不及上述公司。 7月22日,三七互娱上线了其新款游戏《斗罗大陆:魂师对决》,尽管这款游戏买量力度很大,但留存效果却不理想,产品上线一个多月以来用户评分持续下降。 有投资人在互动平台上表示,觉得该款游戏“玩家之间互动很弱,加好友,聊天和一对一宗门对战等生硬的互动都无法调动玩家内心真正的战斗乐趣。”3政策收紧,出海成重要方向《今日财富》研究发现,三七互娱主要以传奇类游戏为主。这类游戏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上手容易,但核心是付费,若不做人民币玩家,则升级十分困难,一旦投入便被深度锁定。换句话说,简单游戏操作,付费才能变强,花钱买优越感,这是传奇类游戏的逻辑。 但是这种氪金类游戏却极易触碰监管“雷区”。早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便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氪金”问题,做出数项规范要求。通知要求严格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对此,三七互娱向投资人称,公司游戏产品的目标定位及用户群体均针对成年用户,来自未成年人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极低。其表示,公司在游戏产品中严格执行注册实名制,对于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纳入防沉迷管理体系,通过限制游戏时长、宵禁控制、充值限制等措施严格管理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并提供完善的家长监护服务通道,家长可方便地对其未成年子女账户进行账户锁定、时间限制等操作。 事实上,不仅是三七互娱,网易游戏、腾讯、游族网络等多家游戏公司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相关举措。 与此同时,根据Newzoo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移动游戏竞争力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预计将超130亿美元,增幅将超过48%。在英美德日韩等传统游戏发达地区,中国游戏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就三七互娱而言,今年一季度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幅超130%,环比增幅超50%,多地区游戏流水均有增长,海外整体月流水超过5亿元。 但《今日财富》发现,三七互娱出海产品以SLG以及模拟经营品类等产品为主,具有运营生命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特点。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目前三七互娱海外处于爬坡亏损期,前期投入预计将于Q2-Q4逐步回收。 对于三七互娱未来的海外战略,其产品副总裁殷天明此前在演讲中表示,将在日韩、欧美等全球前三的区域持续输出。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30 2021
  • 世茂2021半年报:基本面构筑稳健基石 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

    世茂2021半年报:基本面构筑稳健基石 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坚定创造长期价值。2021年8月30日,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0813.HK,下称“世茂”)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世茂合约销售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38%,销售均价17746元/平米,高于TOP10房企1.34万元/平米。面对重重挑战与不确定性,世茂恪守战略,兑现连续第五年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非房开收入66亿元,大幅增长128%,充分体现世茂坚守多元战略体系的前瞻力,也强化了世茂穿越行业周期的竞争力。业绩发布会上,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表示,凭借一贯的稳健经营定力和精准预判,世茂继续巩固经营安全性、持续发展力和多元竞争力三大维度的优势。下半年,世茂将进一步提升财务、投资、组织、品牌等维度的核心竞争力,跨越转轨周期,淬炼永续经营能力,做行业竞争新格局的优胜者、赛道布局的领跑者和长期价值的兑现者。 1稳健经营 夯实安全性满怀敬畏之心,以持续增长积淀长期价值。2021上半年,世茂实现股东应占核心利润62亿元,较去年同期55.6亿(不含处置物业股权收益)增长11.5%;核心利润93.8亿元,同比上升13.6%;毛利率28.6%,具备优势。每股盈利1.78元,同比增长16.7%,盈利能力持续可期。2021年世茂中期派息每股0.7港元,同比增长16.7%,这已是世茂第16年连续派息。此外,1月至7月,大股东累计增持世茂集团686.25万股股份,涉资1.42亿港元;7月份世茂集团累计回购400万股,涉资约6300万港元,彰显了对世茂未来长期业绩和深度投资价值坚定的信心。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经营安全仍然出色。以稳健审慎底色著称的世茂,将安全性与确定性作为长线发展的稳定剂。回款额、账面现金大幅提升。报告期内,世茂回款额达1161亿元,同比增长30.4%;现金及银行存款823.8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20.3%;充裕且流动性高的资储优势,持续增厚世茂经营底盘。 融资稳健,资本结构合理。报告期内,世茂未动用授信额度约800亿,并在期内成功发行10年期8.7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3.45%,境内外债券期限长、利率低。一年内到期负债占比27%,短债占比低且合理。财务管理严格自律,抗风险能力强。通过持续推进大型金融机构总对总合作,世茂保障充足高质的融资资源;通过提升回款考核加强回款,保持资金集中管控;严守投资纪律,动态调整投资节奏,多方举措凸显抗风险能力。“三道红线”零踩线。期内,世茂资产负债率(扣预收款)68%、净负债率50.9%,现金短债比(不扣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1.9。“三条绿线”不仅满足监管要求,也让投资者对公司主体信用及偿债能力充满信心:除惠誉、穆迪分别维持世茂「BBB-」稳定、「Ba1」正面评级,标普更于上半年将世茂调升至「BBB-」稳定的投资级。2前瞻布局 构筑发展力 精准的投资布局、进阶的产品服务,透视出世茂高效的运营能力及充沛的发展潜力。多元获取土地确保利润增长。世茂恪守投资逻辑与纪律,坚定看好城市群协同发展前景,围绕核心城市群范围内的一二线及热点城市进行布局。在22城集中供地背景下,世茂坚持精准投资、发挥多元优势获取优质土地,为利润实现预留充足空间。2021年上半年,世茂获取土地19块,土地总价超200亿;其中新获取土地资源中,一、二线货值占比达62%, 如包含强三、四线城市,占比约95%。丰富土储满足未来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权益前土地储备约7283万平方米,货值约11800亿。下半年,世茂可售货值3600亿,在核心城市群的货值超过2700亿,占比约75%。随着第二轮集中供地限制起拍价及溢价率、限制房企买地金额等相关政策回调,世茂将继续坚持审慎的拿地策略,发挥多元化的拿地优势,在保障3300亿年度目标实现的同时,为未来集团利润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产品为核赢得广阔市场。秉持“以产品为核”的理念,世茂持续精研创新,从产品端夯实市场竞争力,以多个现象级作品领跑市场:城市更新标杆之作北京世茂IN三里,颠覆大平层居住理念;创新星曜天幕立面的世茂北京天誉,凭借艺术与科技兼具的未来想象,实现热销55亿……结合产品创新及服务增值,世茂实现业绩口碑双赢。(世茂北京天誉效果图)深耕用户作好长情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用户”的关注,世茂以全新发布的用户品牌——“业主陪伴计划”,重塑城市、空间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基于价值观认同,世茂与业主共创、共建、共成长的双向奔赴新陪伴模式。3多元协同 做强竞争力 行业加速分化,市场需要更多的想象和期待。世茂以“大飞机战略”格局,提升周期轮动灵活性;以“城市赋能”发展指针,率先分享城市发展增量红利,显现出强大的协同优势。“大飞机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上半年,世茂非房开收入大幅增长128%至66亿元,占比达9%。通过稳健航行的多元“大飞机”,世茂做深上下游产业链延展,做强存量市场深耕,致力于在国家战略核心区,实现“城市赋能”的战略目标,用品质改变城市面貌、用产业注入发展活力、用资源引领生活方式,成就未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世茂服务全面提速提质,上半年营业收入42.34亿元,归母净利润5.78亿元,分别实现171%和136%的同比增长;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服务合约面积达2.3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1%;并开拓高校园区服务领域、探索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等新赛道。世茂股份精细化运营增效,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33%。全新产品线“世茂国际中心”的首个作品——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正式发布;成都世茂广场、厦门集美世茂广场等多个地标商业继续绽放;深圳前海世茂大厦等办公楼亦实现靓丽租赁表现。(成都世茂广场) 酒店板块强化“轻重并举”优势,上半年营业收入大涨141%至11.9亿元,城市地标级酒店——长沙世茂希尔顿酒店等如期开业。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已拥有27家(含筹建)国际品牌酒店和136家(含筹建及输出管理)自主品牌酒店,客房总数量突破32000间,年接待客流超660万。(长沙世茂希尔顿酒店)赋能城市,多维参与空间发展。以超级综合体打造城市群新引擎,超百万方的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成为湾区名片、世茂港珠澳口岸城成为大湾区三地链接器、世茂三亚国际金融中心以产业优势助推三亚中央商务区的战略目标。TOD模式加速城市进化,在重庆渝中、南京河西、宁波潘火、杭州笕桥等核心区域,世茂正谱写出城市未来新巨变。此外,在城市更新等领域,世茂也通过深度实践,不断升级自身角色定位,成为城市发展的服务者、参与者与共生者。多元优势聚集成为核心竞争力,为世茂长远发展扩充增量空间,也将进一步重塑自身业务模块与城市赋能的深度联结。业绩会上,许世坛表示,世茂全年非房开收入目标超150亿,增长约74%;非房开收入的目标占比也将持续提升,三年目标20%以上。迈入连续第五个高质量增长年,世茂亦持续践行作为头部房企的责任担当。7月,河南多地发生特大水灾,世茂捐赠2000万港币,为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贡献力量。截至2021年7月,世茂集团累计对外捐赠逾17.5亿元,公益项目覆盖人口超过2200万,在医疗扶贫、教育交流、文化传承、扶贫济困、赈灾济难、香港社会发展等公益领域,为社会奉献责任与关爱。同时,世茂继续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身体力行助推碳中和,赋能城市绿色发展。截至6月30日,世茂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7313万平方米,较2020年末增长13.14%;拥有LEED金级建筑6座,LEED银级建筑2座,为企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赋予源源动能。在政策、市场和行业格局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下,企业健康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面对行业崭新的发展阶段,世茂坚持走稳健发展、品质致胜之路,积极拥抱变化,恪守战略定力,厚土植根,繁茂生长。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31 2021
  • “塑”造无限可能!助力绿色中国,践行碳中和

    “塑”造无限可能!助力绿色中国,践行碳中和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以及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的进一步提升,一次性塑料包装的再生利用和减量使用已成为环保领域的热门议题。尤其是在碳中和愿景下,塑料回收利用及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使用,更被视为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饮料行业是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主要使用方之一;近年来,该行业呼吁践行PET塑料瓶的回收再生,以有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互利共赢。在此大背景下,2021年8月31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联社与康师傅携手打造的“‘塑’造无限可能,践行碳中和”PET项目新闻发布会如期在上海迪士尼酒店举行。发布会上,财联社联合沙利文发布了《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旨在探讨全球和中国的PET瓶消费量、可持续发展现状,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康师傅则分享了近年来在PET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探索成果,并现场展示了最新投入使用的PET空瓶回收机。  图1-左起-米奇,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企业联盟总监庄巳明先生,浦东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沈敏女士,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孙毓先生,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先生,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先生,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先生,米妮共同参加PET项目庆祝仪式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孙毓,浦东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沈敏,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企业联盟总监庄巳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王晨晖,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碳中和:“塑”造无限可能今年两会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同时提出要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完善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早在去年,上海市政府就已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未来三年行动目标。而今年的目标则是,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以及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孙毓在发布会上介绍道:“作为中国创新排头兵,浦东新区也在争做环保领域先锋。8月27日,浦东新区正式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估算约253.6亿元。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设立11个专项领域,安排139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循环经济与绿色生活专项16个。”“‘减少塑料垃圾,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绿色健康企业的积极联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孙毓如是说道。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也强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PET回收再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上海报业集团始终坚持传递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为已任。财联社作为国内主流的财经媒体,此次与康师傅、迪士尼共同发起PET项目活动,正是上海企业参与到“碳中和”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有益尝试。“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既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更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就如同我们发布会的主题——‘塑’造无限可能,面对全新的发展领域,我们需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力,创造不一样的未来。”季颖如是说道。 “塑控”行动,发展可回收塑料经济新模式众所周知,饮料行业是塑料包装的主要使用方之一,其中PET瓶更是最为常见的饮料包装。2020年中国瓶级PET消费量已增长至949万吨,2019年内需消费量高达575万吨,约占全球的23.8%。“但值得庆幸的是,去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我国PET饮料瓶包装利用情况研究的报告》指出,在现有的回收体系下,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已达94%以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说道,“可见,我们已经拥有了良好PET回收基础。未来,则需要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由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回售企业以及媒体共同推进可回收塑料经济新模式。”作为龙头企业,康师傅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提出了“家园常青,健康是福“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其中关于PET饮品包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则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PET瓶100%可回收的属性,康师傅进一步主张“不废·不弃”的3R可持续发展愿景,希望通过减少使用、创新包装和回收处理三大环节,切实减少自身运营对于环境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并呼吁行业及产业链配合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源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PET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积极探索已初显成效。去年康师傅饮品杭州、武汉、广州、合肥四家工厂与致力于能源及材料相关解决方案的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动R-PET专案,即在公司内部将废弃PET通过创新技术生产成非食品级的PET瓶或纤维,再将纤维制作成员工日常的工作制服,从而完成废弃PET的闭环循环利用。”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在致辞中表示,“同时,也能让康师傅员工充分了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形成绿色环保的企业文化。”另据了解,康师傅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异表现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其已于近日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并表示未来会将环境友好等可持续发展实践作为企业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寓教于乐,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纵观全球,虽然各国之间的塑料瓶回收率近似,但是各国的回收运作方式相差甚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主动回收”行为不同,中国的塑料瓶等固废回收工作更多依靠的是“拾荒队”和“游商”来完成。另外,发布会上,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王晨晖在进行《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解读时也提到,当前中国在PET回收工作中的首要挑战在于全民回收意识有待提高,公众环保教育较为薄弱。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社会各界引起高度重视,政府、企业、相关组织共同携手努力。近年来,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康师傅一直以青少年消费者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开展各式青少年寓教于乐活动,包括对内的亲子活动以及对外的水教育公益活动,旨在加强培养青少年的塑料回收意识及参与度。  图2-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先生,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裁及总经理薛逸骏先生共同介绍上海迪士尼乐园梦幻世界PET空瓶回收机现场 而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作为中国旅游行业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注重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企业联盟总监庄巳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环保活动,激发青少年及其家庭对美丽大自然的赞叹与感谢,鼓励游客加入环保实践,建立保护自然的价值观,一起保护地球。”  图3-康师傅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宝藏湾放置PET空瓶回收机  图4-康师傅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梦幻世界放置PET空瓶回收机 据悉,此次康师傅投放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内的PET空瓶回收机,正是“迪士尼分类再创奇妙行”全新青少年项目中的重要体验设施。让青少年通过学习使用回收机,了解PET回收的重要性,同时也方便游客将废弃饮料瓶进行投递回收,在收获快乐的游玩体验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图5-上海迪士尼乐园梦幻世界PET空瓶回收机现场消费者体验 “双方的联动,正是基于彼此环保理念的高度契合。”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强调,“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呼吁更多伙伴加入绿色环保事业,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在中国的早日达成。”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01 2021
  • 暗潮汹涌,蔚小理上演“三国杀”

    暗潮汹涌,蔚小理上演“三国杀”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张月橼编 | 全   卓口水战、融资战、技术战、交付战,造车新势力的战场一向硝烟弥漫。近期,随着“蔚小理”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以及蔚来自动驾驶事故的发酵,头部阵营之间的暗战再次引爆。8月30日,理想汽车发布2021年二季度财报,至此,造车新势力三强 “蔚小理”交齐成绩单。销量上,蔚来汽车继续领跑,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紧随其后,排名未发生变化。但在此前7月销量榜单中,理想、小鹏已实现反超。财报之外,7月30日和8月12日接连两起严重车祸,均造成驾驶员死亡的后果,相关事件仍在调查中。而在这一敏感时期,先是理想汽车CEO李想朋友圈发文,呼吁行业机构和媒体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引来争议。紧接着,理想和小鹏的官网中,悄然修改了辅助驾驶系统的描述,去掉了高级、自动等字眼,被认为有急于划清界限的嫌疑。针对相关争议,《今日财富》致电致函蔚来和理想汽车,截至发稿,未获回复。1李想“拉踩”蔚来惹争议 据了解,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0~L5共六个等级,L0代表没有自动驾驶加入的传统人类驾驶,L1-L5则随自动驾驶的成熟程度进行了分级:L1辅助驾驶、L2部分自动驾驶、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目前,包括奥迪、宝马、凯迪拉克、福特、奔驰、沃尔沃、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均涉及“自动辅助驾驶”。其中,理想汽车在今年5月底发布了全栈自研的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称在原有的L2级别辅助驾驶基础上,升级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能力。去年4月,在P7上市发布会上,小鹏首次对外披露了NGP,即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基于用户设定的导航路线,可实现从A点到B点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而本次蔚来汽车事故中,林文钦驾驶ES8时车辆启用了NOP(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根据此前蔚来方面的宣传,NOP可以让车辆在高精地图覆盖范围内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及城市高架路段内,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实现自动汇入主路、在主路巡航行驶并智能选择最优车道、根据导航规划自动切换至下一条高速/高架、自动驶离主路等操作。虽然目前警方对于事故的调查尚未有定论,但当蔚来深陷舆论漩涡之时,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朋友圈发文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中文名词的标准,避免夸张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蔚来前公关总监直指,李想此举有蹭热点、落井下石之嫌。其在知乎发文称:“某新势力老板在别的新势力遇到热点负面后,发言最为积极、理性。在自己品牌遇到热点负面后,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破口大骂。”值得注意的是。在蹭热点风波之后不久,理想汽车还将官网上“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改为“理想AD辅助驾驶系统”;小鹏汽车也在近期修正了辅助驾驶系统的名称,将“XPILOT 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改为“XPILOT 3.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目前部分车企确实存在夸大宣传自动驾驶技术的成分,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今日财富》表示,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成立时间短、资金规模较小、竞争压力大,自动驾驶是它们生存的法宝,如果不大力或夸大宣传,就引不来投资者和媒体的关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出现风险的意识不足,在自动驾驶尚未完全成熟下,过度信赖自动驾驶是有风险的。企业有责任告知消费者,自动驾驶尚未替代人工驾驶,驾驶员必须随时接管车辆控制权。 2争相赴港上市储粮草围绕“蔚小理”的讨论还有争相赴港上市。今年7月7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同时也是今年首只纽约、香港两地“双重主要上市”中概股。小鹏汽车IPO面向全球发售8500万股公司A类普通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发售分别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5%及95%,以每股165港元计算,可募集资金140.25亿港元。上市当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双重上市是一个节奏问题,对我们来说时间到了就可以去做,现在是智能汽车一个很好的时间点。”无独有偶,今年8月12日,理想汽车宣布其A类普通股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按照此前的招股书,理想汽车拟在全球发售1亿股,最终募集净额估计约为115.5亿港元。而蔚来此前同样传出了赴港上市消息,腾讯新闻《一线》曾报道称,蔚来汽车早在今年3月就“通过秘密方式”在港提交二次上市申请,不过至今仍无确切消息。有观点认为,新势力巨头纷纷双重上市,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增加融资渠道。财报显示,2018-2020年,蔚来汽车净亏损总额达263.56亿元,理想汽车累计亏损达41.22亿元,小鹏汽车累计亏损78.23亿元。8月30日,随着理想汽车财报发布,“蔚小理”第二季度财报也已全部出炉。今年第二季度,蔚来汽车净亏损5.87亿元,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净亏损则分别2.355亿元和11.946亿元。然而,港股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似乎并不待见。上市首日,理想汽车开盘即破发,全天股价都未突破118港元的发行价,收报117港元/股,跌0.85%,市值2401亿港元;小鹏汽车上市当日盘中破发,最低下探至159.3港元/股,截至收盘,报165港元,与发行价持平,市值2791亿港元。对此,张翔分析认为,股价破发与投资者资金开始分散有关。“去年新能源板块在特斯拉带动之下热度很高,而且资本也没有很好的领域去投,而今年跨界造车火热,众多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吸走市场大部分资金。”3上演贴身肉搏排位赛 一直以来,“蔚小理”都被用来形容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排名座次,而7月这一排名出现了新的变化,一直稳坐新势力销量榜首的蔚来首次交出了榜首位置,被理想和小鹏赶超。数据显示,理想汽车7月共交付8589辆理想ONE,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8000辆,同比增长251.3%,环比增长11.4%,位列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第一。小鹏汽车7月总交付量同样跨过8000辆大关,达到8040辆,同比增长228%,环比激增22%,创下公司最高月度交付纪录,其中小鹏P7成为小鹏汽车销量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蔚来7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7931辆,虽然同比增长124.5%,但环比下降1.8%,销量已掉落至三强中的第三名。具体来看,蔚来汽车在售的三款车型中,ES6车型7月销量达3669辆,蔚来EC6交付2560辆,ES8销量1702辆。除“蔚小理”三家,今年以来,哪吒汽车销量表现令人惊喜,7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000辆,达到6011辆,成为追赶“蔚小理”的有力竞争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产品方面,今年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均推出了改款车型,蔚来则未带来新的作品,难以刺激消费。另外,“蔚小理”主打内容不同,理想主打性价比,小鹏主打智能,蔚来主打用户体验,三者之中,蔚来车价最高,销量稍低属于正常现象。不过,从今年1-7月累计销量看,蔚来汽车依然稳坐冠军宝座。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蔚来汽车累计交付49887辆,小鹏汽车以38778辆排名第二,理想汽车紧随其后,共交付38743辆。2021年剩下4个月,“蔚小理”之间的竞争或将持续焦灼。小鹏方面表示,计划下半年加速产品推出的节奏,全新改款的G3i和P5预计将会拉动交付量提升;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此前表示,公司对于下半年销量非常有信心,有在北京增加产能的计划,为生产纯电车做准备。而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专访里,当被问及蔚来、理想、小鹏是否会统治未来的汽车市场,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在汽车行业,“赢家通吃”的原则并不适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中国企业有很大的机遇,但同样也有挑战。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02 2021
  • 2021年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研讨会顺利召开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陈   莹编 | 宋   鸿2021年9月3日,由《今日财富》杂志主办的“2021年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研讨会”在上海大可堂普洱茶馆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资深私人银行专家施峥嵘担纲召集人并主持,会议邀请了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渣打银行、兴业证券、中金公司、太平人寿、外贸信托、华宝信托、中粮信托、爱建信托、长安信托、斐石家办、尚合家办等来自私行、信托、券商、财富管理领域的近20位嘉宾出席,共同探讨中国财富家族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话题。 随着中国家族企业、科技新富、资本新富等阶层崛起,新的经济周期呈现多元化的财富需求,私行、信托、券商、保险及独立家族办公室纷纷抢滩布局,银行业开展私行业务已步入第二个十年的中期,信托业开展家族信托业务也近九年,券商、保险、基金等机构亦加快步伐,家族办公室开始逐渐成为一个能够让人为之兴奋的行业领域。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金融监管政策,高净值阶层财富管理需求新变化、新时代下的家族办公室的机会和挑战,“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下的高净财富管理,同业的特色服务以及跨界合作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并且针对中国家族办公室传承与管理的痛点和解决办法进行了交流分享。 《今日财富》杂志执行总编辑李春来表示,希望通过本次闭门研讨会的交流,为家族办公室,乃至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下一阶段,《今日财富》将携手权威机构进一步对行业进行调研,并在“财富进化论2021年终财富大秀”上,以“中国式家族办公室top榜单”的形式遴选和发现中国优秀的超高净值财富管理机构,为中国家族财富管理需求提供标杆性参考。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06 2021
  • 雪球产品透析:你需要了解的风险和真相

    雪球产品透析:你需要了解的风险和真相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程芙蓉  宋 鸿编 | 全   卓         火爆了大半年的雪球产品近日迎来连续降温,继证监会要求券商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后,对雪球结构期权产品的监管仍在收紧。据悉,9月后基金业协会将暂停不符合要求的雪球类产品备案,但不影响存续产品运作。业内猜测,“雪球”产品的强监管时代或将正式到来。《今日财富》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的雪球产品发行方有券商、信托和私募基金,但资产的底层管理主要在证券公司。据业内表述,“雪球”产品更多被包含于收益凭证业务里。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今年第8期《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显示,证券公司发行收益凭证合计3960支,新增发行规模907.25亿元。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2021年7月,证券公司开展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新增初始名义本金约3.88万亿元;截止本期末,场外金融衍生品存续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合计约1.66 亿元。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 8657.7亿元。1监管趋严 雪球遇“融” 雪球从何而来?这对大多数投资者较为陌生。雪球期权是自动赎回型结构化产品的一种,既有障碍期权部分,又有票息收入,障碍期权部分设置有敲入、敲出价格。投资者购买雪球结构本质类似卖出看跌期权、并获取期权费,标的可挂钩指数、个股、商品等,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产品。据了解,雪球产品源自国外,属金融衍生品,但在我国出现较晚。2012年中国证监会放开场外衍生品交易,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场内期权。与场内相对应的,是在交易所外,也存在大量的场外期权,即非标准化的金融合约。交易双方在中间商的撮合下,构建定制化的期权产品。雪球结构产品正是自动赎回型结构化衍生品,是在固定收益证券中嵌入了特殊的障碍期权,形成如雪球期权、凤凰期权等多种形式的衍生品。在专业人士看来,雪球结构的衍生品虽然在境外有超过20年的历史。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仍属于成长阶段。雪球产品的走热有全球超低利率,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战、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推动市场较高波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并偶有债券违约等原因,其在一定幅度内无需判断市场涨跌,将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转换为波动率升降的风险,创新了投资渠道和模式,使其有可能转换成较高的产品预期收益,但风险仍然存在。“证监会文件多次提及雪球产品风险,主要是针对券商的盈利能力和风控。在低波动环境下,券商盈利能力可能不及预期。另外,雪球产品作为券商融资的一部分,计券商负债,压缩券商—级资本,提高券商经营风险。所以选择雪球产品,要选择兑付能力较强的券商。”某基金销售相关负责人向《今日财富》表示,但考虑到客观风险确实在提升,公司目前已暂时停止雪球产品的募集。2券商为主 信托基金为辅据《今日财富》了解,目前,金融市场中的雪球产品80%挂钩中证500指数,相关业务份额较多地集中于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金等。在走访中,《今日财富》发现,当前市场存在的雪球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收益凭证业务,即“小雪球”;二是场外期权业务,即称“大雪球”。“小雪球”基本通过证券公司APP认购,认购金额5万起,年化净收益有0.1%、4%或7%;“大雪球”一般通过机构投资者定制,认购金额100万起,根据风险要求,可修改障碍条款,如改变敲入和敲出的界限,相关收益率在12%-22%之间不等,可通过私募基金和集合信托计划认购,但非保本产品。在券商之外,信托和私募也有发行雪球产品。根据基金业协会官网,截至9月5日,共63家私募基金发行了227支含有“雪球”产品。根据中信登显示,截至8月31日,共14家信托公司发行94支含有“雪球”产品。产品类型包括:标准雪球期权、标准雪球期权变种,如:小雪球、带敲出保护的雪球、阶梯式雪球、不追保雪球、OTM 雪球、看涨型雪球、壁虎式雪球等,风险等级不一,从本金无损的“小雪球”,到高杠杆保证金、有全损高风险的雪球产品类型等,应有尽有。不过,据《今日财富》从多家信托公司了解,由于不是所有收益凭证信托计划都带“雪球”字样,所以单从名称统计并不准确,而信托作为发行方,类似于通道业务,风险主要在于券商是否兑付。“信托公司目前的雪球类信托产品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证券公司的结构化收益凭证,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但证券公司波动率敞口缺乏较好的对冲工具,波动率对冲整体较粗糙。总体来看,雪球产品适应了部分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交易需求,同时,作为一类结构复杂的场外衍生品,发行雪球产品对投资者适当性及销售管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用益信托方面表示。3三大风险 不容忽视从证券公司操作层面来看,雪球产品的收益来源:一是指数期货和现货基差。客户购买挂钩于中证500指数的雪球产品,则公司买相应的期货进行对冲。以中证500为例,该指数期货的贴水在年化10%左右,在贴水情况下,由于股指期货和现货的到期收敛性,券商可获得该部分的增强收益。二是波动率交易。券商利用自身交易系统和交易模型,针对所发行的标的指数的雪球结构进行交易,赚取市场波动的收益。即根据市场变化和交易信号不断调整持仓,从而做到券商自身的收益与市场涨跌无关,而只与市场的波动等其它要素变化有关。但硬币总有正反两面,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在业内看来,由于对标中证500指数的雪球结构期权整体规模较大,已对中证500指数造成影响,导致中证500指数的震荡区间变窄,波动率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对标中证500指数的中性策略难以施展,所谓的高收益低风险愈来愈成泡影。而在监管情况通报中,也指出雪球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风险点:一是投资者销售适当性风险。部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其他销售渠道在销售底层资产为雪球产品的资管产品时,存在销售人员未对投资者可能承担的市场下跌风险进行充分提示、片面强调“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情况,容易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该类资管产品,出现亏损时引发纠纷。二是证券公司对冲不充分的风险。目前,证券公司波动率敞口缺乏较好的对冲工具,波动率对冲整体较粗糙。同时,当在观察日前后,挂钩标的价格临近敲入价格或敲出价格附近时,证券公司Delta、Gamma 等风险敞口将发生剧烈跳动,对证券公司的对冲精准性和交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三是表内亏损风险。目前,雪球发行规模持续上升,中证500 股指期货负基差出现一定收敛,市场波动率已有所下降。考虑到雪球结构适用环境具有较强周期性,若市场走势出现趋势性下滑,同时伴随挂钩标的波动率走低、股指期货负基差大幅收敛,证券公司对冲成本将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大幅亏损。监管机构正是基于以上因素自8月其频繁发文规范雪球产品市场,甚至基金业协会窗口指导直接要求单只产品投资雪球的比例不超过产品净值的25%,除非投资者全部是专业投资者且单个投资者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该类封闭式集合计划才可豁免25%的投资比例限制。同时,25%的比例限制中,不仅包括雪球结构的期权,还包括与雪球挂钩的各类场外衍生品和收益凭证。若将监管政策视作雪球产品的外部压力,那么内部压力同样不容忽视。监管趋严加之收益减少,雪球产品出现了可能“融化”的迹象。毋庸置疑,只有在监管下调整产品结构、控制自身风险才能将雪球的发展空间转化为真正的繁荣,而雪球产品如何走过融化时刻需要发行机构对雪球产品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09 2021
  • 华东医药:子公司失控事件持续发酵,延迟回复监管问询及关注,医美业务前途未卜

    华东医药:子公司失控事件持续发酵,延迟回复监管问询及关注,医美业务前途未卜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谷可可编 | 全   卓2021年8月25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华东宁波,其剩余持股49%的20名自然人股东,向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提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解散华东宁波有限公司。 消息面上,8月25日该股净流出金额-3.79亿元,主力净流出-3.78亿元,中单净流出-761.59万元,散户净流入580.89万元。次日华东医药股价报收于32.25元/股,盘中一度逼近跌停,市值单日蒸发52.5亿元。 8月27日和8月30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和深交所,分别就此次解散事宜相关争议的具体情况下达问询函与关注函,并关注华东医药是否已经对华东宁波失去控制权。截至9月9日发稿,华东医药尚未对《问询函》及《关注函》作出回复。1左手医药,右手医美 华东医药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公司以医药工业为主导,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美容三大板块,是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公司。 分业务来看,公司商业收入占比最大,2020年医药商业收入229.3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68.26%,近4年CAGR为3%;制造业收入113.86亿元,占总体收入33.88%,销售比例不断提升,近4年CAGR为18%;医美为公司新拓展业务,2020年收入3.19亿元,占比0.95%。 医美业务在新冠疫情波动反复的情况下仍呈现增长态势,2021年上半年医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46.25%。8月29日,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Sinclair“少女针”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少女针的上市有望带动华东医药医美业务迎来新的业绩增长。 与此同时,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2020年医药工业营业利润为91.90亿元,占总利润比重高达82.84%。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是医药工业的主体,覆盖慢性肾病、糖尿病、移植免疫、消化等4大产品线,拥有阿波卡糖、百令胶囊等明星产品。 9月5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由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取得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生产批文的生产企业。 据《今日财富》了解,利拉鲁肽注射液为重组人胰高血糖样肽-1(GLP-1)类似物,主要用于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治疗。利拉鲁肽的原研上市厂家为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于2010年1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011年10月,正式在中国上市。在我国的商品名为诺和力,目前国内暂无仿制品种。 根据诺和诺德的2020年报及2021年半年报显示,该药品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分别约为人民币192.7亿元/78.29亿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为7.94亿元,经统计2020年7月-2021年6月的数据,在中国GLP-1市场份额为88.6%。 华东医药表示,此次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上市许可受理通知书,是该款药品研发进程中的又一重要进展,虽然对公司当期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长期有利于推进产品研发及上市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华东医药利拉鲁肽的减肥适应症也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未来上市后有望在体重管理方面与公司医美产品管线形成互补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利拉鲁肽在研产品竞争激烈。据《今日财富》整理发现,目前已有7 家进入Ⅲ期临床,包括通化东宝、杭州九源、正大天晴、东阳光、万邦生化等;亦庄、圣诺等7家启动了Ⅰ期临床或BE试验。2集采之下,业绩颓势初现8月9日晚间,华东医药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1.79亿元,同比增长3.1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滑24.89%;实现扣非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下降15.12%。 华东医药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美华东部分产品因国家集采及医保谈判原因降价导致收入及毛利同比有所下降;二是公司2020年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为2.90亿元,其中包括英国子公司Sinclair向高德美公司转让产品区域经销权益获得净收益3065万英镑,大幅增厚公司当期整体收益。 去年1月份,在第二轮集采招标中,华东医药报价0.465元/片,福元0.43元/片,绿叶0.32元/片,拜耳报价0.181元/片。原研药企拜尔大幅降价93%,直接导致华东医药和福元丢标。此消息一出,华东医药股价应声跌停,市值蒸发超40亿元。 据悉,2019年华东医药占据阿卡波糖国内约35%的市场,销售额接近30亿。随着集采政策逐步实施,华东医药在院内市场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限,甚至可能会彻底失去院内市场。 为缓解集采市场冲击,华东医药在2020年发布的中报指出,将大力拓展基层社区以及OTC市场,提升基层和零售终端市场覆盖率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增长,力争阿卡波糖产品全年销量不低于去年水平。 去年8月,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阿卡波糖片口服固体制剂获得美国FDA批准。华东医药此举旨在增加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但市场分析认为,采购势必低价先行,华东医药恐难以与包括原研厂家在内的多家企业抗衡,且阿卡波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主要销售市场就是中国市场,因此此举可能收效甚微。 此外,其他仿制药品种虽中标,利润空间明显被挤压。以百令胶囊和泮托拉唑注射剂为例,2020年12月,华东医药的百令胶囊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两个规格分别降价33.6%、23.9%;2021年2月,公司的泮托拉唑注射剂在第四批集采中标,价格降幅高达91%。 受产品降价因素影响,中美华东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继续下滑。2021年第二季度,中美华东实现营收23.32亿元,同比下降5.35%,环比降幅为25%;净利润为4.62亿元,同比下降11.67%,环比降幅达37%。 3各执一词,医美业务何去何从8月25日,华东医药披露《关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收到民事起诉状的公告》称,华东宁波医药目前出现严重困难,华东宁波持续经营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两方股东经多次协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解散华东宁波公司。 华东医药称,以冯幸福为代表的自然人股东要求华东医药收购其持有的华东宁波49%少数股权,实现套现退出,但双方一直因转让对价和业绩承诺未能达成一致。并且在对华东宁波的管理审计中发现其存在大额关联交易、违法违规资产交易等事项。 8月25日晚,华东宁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华东医药(00096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收到民事起诉状的公告>之澄清说明》一文,对华东医药的声明全盘否认,称华东医药公告中“华东宁波股东间尚未就华东宁波经营到期后清算事宜达成一致”内容与事实不符。 据《今日财富》了解,华东医药自2013年起通过代理韩国 LG 化学的伊婉系列玻尿酸填充剂开始布局医美,通过收购、参股、代理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医美产品线。除华东宁波之外,公司医美业务拥有全资子公司英国Sinclair、西班牙High Tech以及参股公司美国R2、瑞士Kylane四个研发中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美领域,华东宁波为华东医药营业收入贡献颇丰。2021年上半年,华东医药医美业务收入5.65亿元,其中华东宁波的伊婉代理业务收入2.9亿,Sinclair与新收购的High Tech公司合计收入2.75亿。 目前,华东宁波独家代理和销售韩国 LG 公司的 YVOIRE 伊婉玻尿酸系列产品,并获得韩国Jetema公司医美产品肉毒素的中国市场代理权。据东吴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伊婉自进入中国以来销售额每年保持 30%以上快速增长,2019 年以市占率 22.5%成为中国市场销售额最高的玻尿酸品牌,销售量市场占比高达 20.5%。 华东宁波解散意味着华东医药将损失一半以上的医美收入。对于解散以后,医美业务清算问题,华东宁波方表示,如公司被解散清算,其全部业务将因解散而终止,华东宁波原经营的所有业务并无并入或整合给华东医药的安排。 对此,《今日财富》向华东医药发函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10 2021
  • 上市车企2021半年报:原料售价“两头堵”,超60%毛利下降

    上市车企2021半年报:原料售价“两头堵”,超60%毛利下降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梓岳  宋 鸿编 | 全 卓新能源汽车作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板块,有业绩和政策的加持,近年来受到投资者的颇多偏爱。但随着技术门槛的同质化,头部科技公司的不断涌入和硬件标准化的到来,以及延续至今的“缺芯”困扰,其投资测算或不再局限于业绩。近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公开表示,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做大做强。“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况。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肖说。为了厘清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逻辑和上市车企的最新变化,根据2021年半年报,《今日财富》特别梳理了A股汽车整车板块23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情况。18家半年报亏损,4家增收不增利 在碳中和小目标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 7 月的渗透率达 16.5%,较6月增加1.1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增长7个百分点。 2021年8月,虽然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下降。但新能源汽车依然跑赢大市,产销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产销量首次超过3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8.8%和18.6%,同比增长均为1.8倍。 亮眼销量的背后,上市车企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23家上市整车企业中,净利超过15亿元的7家,净利在0-8亿元的8家,半年报亏损的8家。排名前五的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一汽解放和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分获净利润190.43亿元、43.53亿元、35.29亿元、32.69亿元和18.11亿元。 数据显示,2020 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2 万辆,同比增长 73.4%,跃居国内第一;自主品牌 MG 和 Maxus 新能源车在欧洲发达国家销量达 2.4 万辆。今年 1-8 月份,上汽新能源车销量达 41.5 万辆,同比增长 296%,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对此,上汽集团向《今日财富》表示,新能源业务不仅是上汽重要的“新增长极”,也已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攻城利器”。 亏损的北汽蓝谷、小康股份、金龙汽车、中通客车、曙光股份、安凯汽车、海马汽车、亚星汽车,分别亏损18.11亿元、7.1亿元、2.19亿元、1.49亿元、1.02亿元、0.76亿元、0.71亿元和0.4亿元。 净利增速方面,江淮汽车、福田汽车、长城汽车、宇通客车、力帆科技的增速最大,中报同比均在100%以上。而中通客车、曙光股份、安凯汽车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分别下降952.95%、717.27%和40.01%。 与此同时,小康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曙光股份上半年均出现了营收上涨、但净利下滑的局面。比亚迪在财报中解释称,因产品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时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涨影响,比亚迪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2上游承压,超60%上市车企毛利下降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产能受限、优质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等不利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紧张局面。 缺芯看上去没有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令车企陷入两难:芯片的短缺导致价格不断上涨,成本承压,车企却无法将价格风险转嫁给下游,毕竟竞争激烈,贸然加价或有失市场份额的风险。对比2020年和2021年的中报,超六成的上市整车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其中,中通客车、曙光股份毛利率同比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降幅第一、第二;比亚迪毛利率从19.6%降至12.76%,降幅第三;北汽蓝谷毛利率由-3.64%降至-9.44%,降幅第四;小康股份毛利率由8.29%下降至3%,幅度第五。研发方面,根据2021年中报,研发费用最高的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和一汽解放,分别投入77.64亿元、29.96亿元、18.58亿元、14.96亿元和12.37亿元。在大投入中,长城汽车研发同比增速最高,达52.27%。 销量逆势增长除了自主品牌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还有在国产芯片研发中取得的突破。例如在研发位居前列的比亚迪已成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头部厂商;吉利旗下的亿咖通与Arm中国,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n集团等合作也是国产芯片发力的一大佐证。 据悉,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能够实现汽车芯片的研发,但受制于技术,许多原材料仍需进口,而这部分的成本增加仍需车企自行消化。3市场竞争严重,创新仍待破局2021年,苹果、索尼、小米、百度都传出即将或已涉足汽车制造的消息,OPPO、滴滴、大疆、360、货拉拉、魅族、创维、美的等也确定或传出造车消息,更有在4月上海国际车展上抢尽风头的“不造车”的华为。 传统车企如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在加速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已交付,行业迎来更激烈的竞争。 在《今日财富》研究看来,新能源车企要想在与传统车企和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则需以创新和实用打破同质化、精准用户画像和里程的突破。 事实上,目前汽车的硬件同质化竞争已非常严重,但软件可使汽车从交通工具变为智能移动空间,这点传统互联网巨头相对有优势,但PPT不能驾驶,还得看落地后的实用性和驾驶体验。 例如9月8日,比亚迪正式对外发布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将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整合成为域控制架构,分为智能动力域、智能车控域、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四大域控,提升了系统交互效率。 在业内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不太成熟,市场结构仍是“哑铃”型,这也意味着用户最多的一块市场,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普及。 又如,在整个车市里份额接近1/5的12-18万元价位,新能源车销量最好的AION S也仅排名第18。而新势力的主销车型价格过高,其他自主品牌则都在较低价位。 而不同于南方发达城市的充电桩密度,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如新疆、西藏等用户面临比南方更强烈的里程焦虑,目前国内以华为智选赛力斯、理想汽车为代表的增程式汽车空间相对较大,至于近日比亚迪发布的搭载e平台3.0的电动车,零百加速可快至2.9s,综合续航里程最大突破1000km,是否会打破格局仍待确认。 随着补贴的退坡,竞争的加剧,政策已然不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重要的话题,唯有做出全面、创新、实用兼顾性价比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15 2021
  • 商用车格局悄然生变,新能源日程或提速

    商用车格局悄然生变,新能源日程或提速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梓岳编 | 全   卓经历私人消费试点、示范应用工程到出台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扩展,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乘用车的快速发展下,新能源商用车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在乘用车发展遇阻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势头,2020年,全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523.1万辆和513.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0.0%和18.7%。但变动依然存在。 今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从过去年一年“连增”的模式切换至“连降”模式。由于划分较细且披露有限,难以严格区分相关上市公司的车型分布和对业绩的影响,所以《今日财富》在大商用车的范畴内,对市占率前十并在A股上市的9家公司进行分析。1市场份额占比悄然生变 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其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今日财富》整理)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商用车中福田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所占比最高,为13.11%;其次为东风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占比分别13.08%、9.83%。一汽集团占比9.55%,中国重汽占比9.17%。 (数据来源:第一商用车网,《今日财富》整理)而2021年8月,这份名单却发生了改变,福田汽车与东风汽车依然位列第一、第二,中国重汽跃至第三,上汽通用五菱跌至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商用车市场结束了此前的“13连增”,5、6、7、8月连续出现下滑,遭遇“4连降”,商用车市场从“连增”切换至“连降”模式。 与2020年8月销量相比,十家企业1增9降。实现增长的上汽大通今年8月同比增长18%;而下降的9家降幅均达两位数,其中5家降幅超过商用车市场整体的43%,下滑最严重的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72%。福田、东风、重汽等9家企业遭遇了环比、同比的双降。2长安汽车成净利唯一下降公司不过,目前月度市场的“四连降”并未影响中报数据。根据2021年半年报,《今日财富》研究发现,上市9家商用车企业,仅长安汽车一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他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营业收入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上汽集团以3660.96亿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9.03%;一汽解放营收786亿元第二,同比增长14.2%。长安汽车营收同比增速73.22%第一,长城汽车同比72.36%紧随其后。 净利润增速方面,江淮汽车扭亏为盈,同比增长337.98%,增速最快;福田汽车实现6.0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4.01%排第二;长城汽车实现35.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07.87%。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用车上市企业市场份额TOP10里,长安汽车成为了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业内认为,这与上游成本压力,缺乏芯片以及长安汽车售价普遍较低相关。 中报显示,长安汽车2020销售净利率7.94%,2021销售净利率3.78%,为9家企业中唯一同比下滑的公司。根据中报数据,与2020年同期对比,毛利率增幅最大是长安汽车,其次是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净利率涨幅最大的是江淮汽车,其次是长城汽车。 股价方面,《今日财富》发现,截至9月16日,年初至今涨幅最大前三名分别是长城汽车、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依次涨幅62.54%、40.95%和27.39%,相关业绩同样亮眼。 而在近期汽车板块的回调中,业绩难以令人满意的长安汽车,自财报发布日以来,跌幅近10%。而9月12日晚间,长安汽车副总裁余成龙先生因病不幸去世,对公司来说也是很大损失。 市值方面,截至目前,长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分列一、二、三名,动辄上千亿或数千亿市值;江铃汽车最小,约160亿元。  3新能源商用车或日程加快根据行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总计2535万辆,其中商用车虽然只有513.3万辆,却占燃油总消耗量的51%,制造了大量碳排放量。据不完全统计,占汽车总量10.5%的商用车,污染物排放却占到了汽车排放总量的80%。 业内认为,布局新能源对商用车同样重要。对此,一汽解放日前表示,新能源是其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一是符合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另外也是为了达成“双碳”目标。而解放新能源车在现有商用车品系,包括轻中重型卡车以及客车都有布局,在纯电,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领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表示,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约100万辆。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表示,冬奥期间,交通将构成“氢能源+电车+高铁”的低碳交通格局,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4%。而奥运赛事需要大量的商用车与专用车。 据市场消息,《今日财富》留意到,9月13日,福田智蓝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子公司宁普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纯电动、氢燃料两大技术路线共进,强强联合。一汽解放与博世动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氢发动机等方面深度合作。 新能源商用车会否“跑起来”,仍值得关注。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18 2021
  • 地产股集体“渡劫” 房企加速入冬

    地产股集体“渡劫” 房企加速入冬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张月橼编 | 全  卓9月20日,在中秋小长假A股休市之际,港股市场遭遇一场“浩劫”,其中,地产板块全线暴跌,中国恒大、恒基地产、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长实集团、融创中国等无一幸免。江西龙头房企新力控股收盘暴跌87%,市值一天蒸发逾百亿港元。有关地产股遭受重创的原因,有分析认为与市场对板块的预期过于悲观有关。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叠加部分地区疫情反复,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从日前房企集中发布的中报业绩可见一斑:一方面,上半年房企毛利率普降,利润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且处历年较低水平;另一方面,高负债仍是悬在众多房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恒大、蓝光发展、华夏幸福等多家房企被曝深陷债务危机。1地产股集体大跳水 往年房地产业的“金九银十”今年明显成色不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中秋小长假,全国楼市大部分城市在降温“退烧”,整体市场逐渐进入下行通道。除楼市“退烧”外,当前部分房企迎来“至暗时刻”。中秋假期的第二天,香港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地产股一片哀嚎。截至当日收盘,港股地产板块中,十余只股票跌幅超过10%。如香港本地的恒基地产跌 13.34%、新世界发展跌 11.54%,内房股里中国恒大收跌10.2%,盘中最大跌逾18%,收报2.28港元/股,市值缩水至302亿港元。另外,龙光集团跌逾8%,富力地产跌逾7%。股价重挫名单中,新力控股最引人瞩目。行情数据显示,9月20日,新力控股盘中跌幅一度达90%,于下午3时38分发布临时停牌公告。截止停牌前,新力控股股价仅剩 0.5 港元/股,沦为低于1港元的仙股,跌幅达 87.01%,市值仅剩17.85 亿港元。对于港股地产板块的闪崩,摩通地产分析员梁啟棠发表报告称,监管层对香港开发商提出新任务,要求他们协助解决香港住屋短缺问题,因此摩通、摩根士丹利及美银均发布看淡地产股报告,这或是此次地产股受重创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国资或是民营,地产股的股价都上演了集体“大跳水”。具体来看,A股市场的中南建设从今年年初的7.65元/股一路下跌至9月17日的4.43元/股;阳光城从5.89元/股下滑至4.28元/股;老大哥万科从2021年3月开始股价连续下跌,几个月内,已经跌去超30%,万科财务负责人朱旭还曾就此回应称,如果跌幅过大触发条件会立即启动回购。“在今年政策调控趋紧的大背景下,全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基本都呈现下行态势,公司很难逆周期跳脱出行业而独善其身。”阳光城方面向《今日财富》表示,公司一方面从财务角度抓回款、强调内部现金流和利润,一方面从业务角度追求产品工程品质再提升,积极打造和深化“绿色智慧家”产品IP。同时,董事会和管理层也积极从资本层面对提升公司价值进行探索,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整合自身优质资源、拓宽业务赛道、优化财务结构、增厚股东权益,不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多家机构、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警惕地产股投资风险,东方证券指出,8月销售增速连续为负,预计下半年市场持续下行。投资、到位资金等指标也继续全面回落,行业已经进入深度下行周期。经济学者任泽平发文称,近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回落,房地产短期看金融,未来要警惕房地产“硬着陆”,用时间换空间。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加码,金融政策收紧,房地产投资将持续承压。2开发商负面消息不断地产股暴跌的原因,与今年以来频频曝出的房企负面消息不无关系,股价暴跌或只是当前地产行业艰难处境的一个缩影。以恒大集团为例,因到期债务和员工理财无法履行结清和兑付义务,恒大集团陷入危机。相关数据统计,恒大集团目前负债高达1.95万亿,有息负债超8000亿元。为安抚投资者,9月21日中秋节,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致信全体员工,感谢员工的辛苦付出并致敬员工家属。许家印在信中称,坚信恒大一定能尽快走出至暗时刻,一定能加快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一定能实现“保交楼”的重大目标,向购房者、投资者、合作伙伴和金融机构交出一份敢担当、负责任的答卷。除了恒大之外,巨头融创同样深陷多事之秋。9月16日,网络上流传出多张疑似南京融创壹号院业主维权照片,众多业主手持“融创”“退房”的手幅在融创中国上海集团南京公司进行维权,根据网络信息,此次维权事件原因为公司擅自变更规划销售车位及储藏室。而此前不久,青岛融创维多利亚湾六期超级公摊事件就曾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截至目前,融创方面未就南京维权事件真伪进行回应,《今日财富》向融创发去求证函亦未获回复。近期广受关注的还有河南房企“老大”建业集团,一封来自建业集团的“求救信”在网络热传。求救信的主要内容显示,受水灾及疫情的双重打击,建业集团恳请省委、省政府协调地方偿还欠款逾50亿元,引发外界对于其偿债能力的担忧。再早之前,因债务问题“暴雷”而沦为投资者口中“垃圾股”的华夏幸福突然发公告称,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华夏幸福第一大股东。不过,这并非平安本意,原因是控股股东华夏控股可交换债券的受托管理人、其开展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和融资融券业务中的金融机构根据相关约定对华夏控股持有的公司股票执行强制处置程序,导致华夏控股持股比例被动下降。根据人民法院最新公告统计,今年1~8月全国共有250家房企破产,以此来看,平均每天就有1家房企破产,三年前万科高喊的“活下去”不再是“笑谈”。3大浪淘沙进程加速一边是不断出现债务危机的房企,一边是持续收紧的融资政策,在降“三高”的要求下,房地产行业的地产行业分化和洗牌不可避免。从各房企发布的中期报告来看,这种趋势已见端倪,不仅是中小房企,巨头房企也面临着强劲的挑战。《今日财富》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不少房企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不增反降,其中不乏万科、中南建设、首开股份、金地集团、荣盛发展、融信中国等规模型房企。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由于房企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自2019年以来行业营业成本增速均高于同期的营收增速,2021年上半年高出近10%。在营收和营业成本增速不匹配的挤压下,行业利润增速自2019年出现拐点并呈现下行趋势。2021年上半年,行业80家典型上市房企毛利润、净利润、归母净利润的增速中位值分别为12.5%、10.6%和6.0%,利润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且处在历年来的较低水平。自从2020年8月底政府颁布三道红线监管指标以来,三道红线就成为房企改善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上半年,大多数房企都将改善三道红线指标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此,《今日财富》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多数房企相较于期初有所改善,但仍有华夏幸福、蓝光发展、富力地产等三道红线全踩,恒大、绿地控股、首开股份、华发股份等则踩中两道,归于“橙档”,进入“绿档”的房企占比尚不足一半。对于“三道红线”仍踩中两道的情况,首开股份方面回应《今日财富》称,按照监管要求及自身情况,公司预计在2-3年时间内完全转绿,为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降档方案。“总的来说,公司将采取加快销售去化、提高存货周转速度、降低融资增速等措施,实现负债率有效降低。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政策进行融资管理,为缓解资金压力,保证现金流安全,将加快销售回款,合理控制投资规模。”亿翰智库方面分析称,从综合实力TOP200房企来看,除TOP3之外,其余梯队房企增速有所放缓。当前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意味着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愈加紧凑,疫情打断了房企的正常销售节奏及销售策略、三道红线影响了企业融资、集中供地亦重新定义了企业投资,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会让分化加剧,资源加速向强者倾斜,对于中小房企而言,紧抓自己已经深耕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当下最重要的事。而对于下半年市场,不少房企“大佬”也表现出了悲观情绪。万科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在2021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对万科而言,全年压力还在。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则直言:“下半年销售压力很大,市场会比较惨烈,不一定你是头部企业就一直是头部”。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9-24 2021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