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医美概念股鉴定:底层逻辑与护城河几何
2021-08-24
摄图网_401491749_banner_医疗实验(企业商用).jpg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
文 | 谷可可
编 | 宋   鸿


火热了一阵的医美行业成为了近年资本关注的风口之一。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医美相关概念股自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4.49%,总市值接近万亿元。医疗美容行业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随着轻医美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医美的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70亿元,预计中国医美市场在2020-2023年仍将保持16.37%的增速,于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120亿元,中国有望成为医美第一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需求爆发带动医美相关上市公司估值提升,吸引众多企业向医美转型。但新入局企业仍然面临主营业务不佳,医美业务占比较小的转型困境。而随着监管加强,分化加剧,行业也进入“动荡期”。

 

今年以来,医美行业的监管逐步加强。从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到8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医疗美容行业的部分问题,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

 

医美公司真假几何?为了厘清医美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日前,《今日财富》从产业链出发,对A股上市医美公司进行全面复盘,剔除无医美基因的错配公司,对市场相关样本进行了模式和盈利的鉴定。


1
上游毛利率高,中游净利润低


根据《今日财富》研究,按照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划分,行业上游是以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为代表的医美原料、药品及医美器械供应商;医美行业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朗姿股份、奥园美谷和苏宁环球等;下游是获客平台或渠道,主要有新氧、更美和悦美等APP。

 

医美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但产业链上下游净利率之间差别明显。《今日财富》发现,医美上游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普遍在85%-95%之间,净利率在30%-60%之间;中游医美机构的销售毛利率在50%-60%之间,净利率介于亏损~10%之间。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日财富》研究发现,在可统计的62只医疗美容概念股票,仅5家上市公司的医美业务可以拆分,而未入选的公司的或是公司医美业务收入占比较小,不足以独立运转,又或是公司医美业务未产生收益等因素。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日财富》整理)


公司利润率间接地反映出护城河高低。医美上游生产商拥有交联等核心技术,所生产的多个产品拥有Ⅲ类医疗器械证,且能够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因此毛利率较高。

 

据《今日财富》了解,医美医疗器械及药品从研发到获证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整个流程涵盖产品设计开发、创新产品申报、注册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生产许可申请、产品上市等步骤。截至目前,上游厂家爱美客共有7张Ⅲ类医疗器械证,华熙生物拥有6张,昊海生科拥有3张,华东医药拥有1张。

 

产品获批的高壁垒反映在产品的盈利能力上。以爱美客为例,2018-2020年,爱美客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9.34%、92.63%和92.17%。2019年公司所有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毛利率最高的产品是宝尼达,其次是逸美一加一、逸美,毛利率分别为98.73%、96.37%和96.07%。

 

然而,与上游量价齐升的现状不同,医美中游机构普遍存在毛利率高、净利润低的问题。由于较难标准化,医美中游机构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无法联合起来与产品或器械生产商议价,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以国内最早的医美美容机构、正在冲刺港股IPO的伊美尔为例,2018-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53.7%、51.6%和53.6%。然而2018、2019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1亿元扩大到1.18亿元,2020年才扭亏转盈,实现了829万元的净利润。

 

即便如此,对于医美未来整体市场规模的看好仍然吸引大批资本涌入,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跨界进入医美行业。


2
疯狂并购,部分水土不服


《今日财富》整理发现,目前通过跨界并购进入医美行业的公司有:朗姿股份、奥园美谷、苏宁环球、特一药业、麦迪科技、金发拉比等。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1年以来,跨界并购事件层出不穷。

 

4月2日,金发拉比发布公告,为打造“母婴产品+医疗、医美服务”的新业务模式,金发拉比以2.37亿元受让了怀化问美企业所持有的医疗美容企业广东韩妃医院投资有限公司36%的股权。4月2日,金发拉比一字涨停,4月2日至4月16日收盘价累计涨幅为149.92%。

 

5月6日,麦迪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美贝尔集团签订股权收购意向书,拟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美贝尔集团持有的苏州美贝尔美容医院与常熟瑞丽美贝尔医院各不少于80%的股权,当日股价涨停。5月18日,特一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亿元设立广东特美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截至5月20日,特一药业已接连收获两连板。

 

对于跨界并购的原因,各公司给出的说法各不相同。特一药业称,要以公司的中药产品为契机,大力开发及引进医美上游品种,寻找新的经营渠道。麦迪科技则表示,“打造‘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的消费医疗服务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公司业务升级,形成新增盈利增长点。”而金发拉比和麦迪科技的说辞非常相似,称“打造‘母婴产品+医疗、医美服务’的新业务模式,有利于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均遭遇主营业务增速缓慢的瓶颈期。以金发拉比为例,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份金发拉比主营业务分别为家居棉品、外出服饰和母婴用品,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9.62%、28.29%和20.01%。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4、4.38、3.13亿元,同比增速-3.41%和-28.55%,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与此同时,《今日财富》发现,上述公司均提到依托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打造新业务模式。这些公司的原主营业务大多有消费属性,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及区域影响力,有的甚至直接与具备女性消费资源相关,如母婴或辅助生殖。如此一来,便可通过流量变现,降低医美服务机构获客成本。

 

当然,跨界并购在医美界也有水土不服。以2020年转型医美的奥园美谷为例,2020年度奥园美谷房地产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70.58%,化纤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20.05%,医美业务未产生收入。

 

朗姿股份同样面临转型困境。2017年以来,朗姿股份医美业务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2.82%、35.94%、37.54%、39.01%,获客成本逐年攀升,且毛利率从2018年的59.9%降至2020年的54.24%,近3年来毛利率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此外,朗姿股份虽2016年布局医美板块,但主营业务仍为女装,2020年女装收入占比超过50%。

 

“可复制+消费属性”让医美机构成为2021年资本眼里最火热的投资标的。仅在2021年前4个月,资本投入医美的融资金额就已经突破了5亿元,超过了2020年的总和。然而,市场在疯狂炒作医美概念的同时,行业监管也在加强。


3
监管趋严 行业向理性回归


最近,消息面对医美概念股形成一定利空。继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后,8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上交所、深交所近期已要求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中,禁止新增“医美消费金融”相关资产入池,已发行的ABS产品不受影响。

 

8月13日,沪深两市59只“医美概念股”中有38只下跌,其中,贝泰妮下跌5.35%、奥园美谷跌2.30%、华东医药跌1.68%、朗姿股份跌1.54%、昊海生科跌1.52%、华熙生物跌0.62%、爱美客跌0.02%。

 

东兴证券研报表示,目前已实施的监管政策影响主要集中于下游的终端消费,短期或将对行业供需两侧产生一定影响。需求端将受到广告、医美贷相关整治冲击,供给端非正规机构将成为整治重点,行业整体规模可能出现一定萎缩。但长期看,随着非正规机构和产品出清,行业供给端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利好头部机构。

 

针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表示,业的发展是慢慢向上的,而资本市场的热度是陡然上升的,最后资本的热度会回到与实业相同的增速。“今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非常热门,明天可能就很艰难了,但在艰难之后会留下来一批很好的企业”。

 

随着政策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医美产业势必迎来行业洗牌,没有业绩支撑和确切销量预测的概念股将会被淘汰。兴业证券认为,跨界企业想要在医美行业活下去,需摆脱传统业绩对赌的观念,转而针对其他基础细节深入了解。否则,“全国知名连锁”永远只会是一个远大的愿景。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

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

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

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
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图片



加载中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