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大资管时代需要基于“信用”基因的监管逻辑
2018-04-08
0.jpg

王忠民:大资管时代需要基于“信用”基因的监管逻辑

今日财富


11月29日,在2017中国独立财富管理峰会暨第三届“金象奖”颁奖典礼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做了题为“大资管时代的监管逻辑”的主题演讲。王忠民在演讲中指出,只有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传达到任何一个经济金融行为的深厚逻辑之中,他呼吁用基于信用基因下的金融场景的逻辑去构建监管制度,延展监管行为,才可以准确的定位“大资管”时代。

 

要想准确的理解“大资管”以及找到与其相匹配的监管模式,王忠民认为首先应该从观察当下三个典型的场景出发。首先是规模场景。聚焦到“大资管”,现在仅聚集的社会资产数量就有130万亿,甚至更大的规模,而且涉及到所有的金融产业。在这个场景之下,一方面金融科技扑面而来,利用线上和新技术手法将社会财富聚集管理,提供一些特殊的过去在金融场景提供不了的金融服务,例如P2P、现金贷、微理财等等。另一方面这些场景出现后,有的被定义为财富管理,有的被新的政策取缔、禁止,有的在有效的利率范围内迅速获得市场拓展,成为收益率**的业务,有的在境外上市获得境外资本。王忠明指出这对原有的金融**的冲击是它可以以新名称、新名义拓展金融业务,在金融市场当中要么替代原有的品种,要么产生新的金融市场,而这些在原来的监管中都是没有的。

 

需要注意的第二个场景是“穿透借道场景”。从资管行业的历史看,人们一直推崇“新的金融”,因为它获利比较高。曾经是信贷,后来是证券,再到保险。王忠民认为,市场当中出现任何一种获利较高的新的金融资管模式以后,所有其他社会资本、社会财富都向高的那个场景去流动,会想尽一切办法穿透到这种渠道当中,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穿透借道的市场氛围。表现在监管当中就是在追求**收益的时候,打破牌照、打破原来的监管逻辑。


**一个场景就是“监管场景”。王忠民强调,基于以上两个场景,如果现在监管部门仍然使用部门监管、准入监管、量化监管,那就像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的那样,监管已经没有办法应对系统化的金融市场。为什么有穿透?为什么有借道?为什么会出现影子银行?王忠民指出一定是因为另外一个金融通道能够产生更好的收益和资产的流动。

 

分析完三个典型的金融场景之后,王忠民认为,只用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没办法传达到任何一个经济金融行为的深厚逻辑之中,为此他提出了“信用”基因。所有的金融都会利用杠杆,杠杆背后都是风险,而风险的**担承是有信用记载的。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在金融场景下必须有频繁交易和频繁资产积累和转移的信用记载。所有的有效的信用都被资本化。负信用、不良信息都被信用记载以后,就会出局、惩罚永远不得翻身。王忠民指出,基于信用基因下的金融场景的逻辑去构建制度,延展监管行为,才可以把今天的大资管时代的基因确定到位。

 

而这个信用基因的背后是每一个资产拥有人承担相应资产的责任。比如大资管时代要不要打破刚兑?原来的监管政策当中刚性兑付是存在的,**所有的呆坏账都留在银行,银行的呆坏帐又被以剥离不良资产的方法剥离走了。王忠民认为,现在任何一个金融机构、任何一个商业记过、任何一个用款机构、任何一个放款机构都是多元化的格局下,如果要打破刚兑,那存款的人和代理存款的人一定要建立新的信用逻辑,责任在契约签付的那一刻就要达成。在新的信用逻辑当中,最根本的就是信用的确立。

 

聚焦到财富管理领域,王忠民指出,今天在所有的资管领域当中,谁能够让信用越有效,例如能够把金融消费、财富往来、商业消费、校园行为积累记录成信用积分,那么谁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最快的财富管理的膨胀。



加载中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