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爆违规,火速言和,百亿量化私募鸣石内讧,一“石”激起千层浪
2021-10-20
摄图网_500853529_banner_海面上的狂风巨浪(企业商用).jpg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
文 | 刘祉妤
编 | 全   卓


红极一时的基金很多,但能稳定地走下去却很少。市场的瞬息万变往往在一瞬间,看似管理人“重修旧好”的上海鸣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石投资”)依然面临来自多方的质疑。


10月13日晚间,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创始人袁宇的一份《告全体员工书》刷爆网络。袁宇在声明中指出其控制的上海松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松盟”)持有鸣石投资35%和50%(李硕代松盟持有)共计85%股权,因此自己是鸣石的实际控制人。而本次控制权之争的另一方李硕,其名下鸣石50%的股权,实为上海松盟委托其代持,李硕并非鸣石的股东。


这份“自杀”式声明瞬间成为行业焦点,并有媒体贴出代持协议,引发监管风险,随后双方火速重回谈判桌,并于10月18日凌晨发布声明称袁宇与李硕已友好协商解决好分歧,袁宇继续负责公司策略开发工作,李硕继续担任公司总裁,全面负责市场工作。


争端看似解决,但市场认为人事地震已对公司信誉造成影响,不安定因素令投资者信心衰退。若因此造成大规模赎回,短期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毕竟在投资者进行赎回操作后,公司将会卖出,而短时间相对集中的调仓,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也有券商人士称正与鸣石协商临时开放方案,将有节奏有计划地安排产品临时开放时间,同时鸣石需预留资金应对大量赎回的风险。


1
人事地震,自爆违规,尽调被质疑
 

鸣石几乎是在其最红的时候暴露其最大的隐患,即管理人问题。


资料显示,鸣石投资最早由袁宇和Robert Stambaugh共同创立于2010年12月9日,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专业量化投资机构,实质性突破在2020年8月,管理规模突破100亿,跻身国内百亿私募行列。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鸣石投资目前在管产品213只。根据私募排排网,截止10月15日,鸣石今年以来整体收益为37.84%,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64.66%,与沪深300收益相比,超额收益119.86%,最大回测10.69%,在20家百亿量化私募中排名靠前。

 



袁宇在10月13日发布的《告全体员工书》中称:“2017年,基于多年友情与信任,松盟与李硕签订《股权代持协议》,委托李硕代持鸣石的50%股权。代持情况在投资尽调过程中,鸣石均曾披露。2021年10月12日,松盟已正式函告李硕,解除委托代持关系,收回鸣石的50%股权。”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2018年12月更新)》第五条第(一)款明确指出,申请机构出资人应当以货币财产出资。出资人应当保证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且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申请机构应保证股权结构清晰,不应当存在股权代持情形。严禁股东代持规定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年1月8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中也有所提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资人不得有代持、循环出资、交叉出资、层级过多、结构复杂等情形,不得隐瞒关联关系或者将关联关系非关联化。


此外,袁宇在声明中也提及代持情况在投资尽调过程中,鸣石均曾披露,令一众代销机构陷入尴尬,在尽职调查中对鸣石投资违反行业法规行为视而不见,这无疑是失职。


“虽说代持协议不会披露给所有券商,但该事件已引起很大反响,对券商而言,不论是承认看过还是没看过都有问题,看过还卖是渎职,属明知风险还要上,这个问题很大;没看过属尽调流程不规范,尽调不彻底,问题也很大。”某券商业务负责人向《今日财富》表示。


通过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北京证券业协会网站销售金融产品公示信息,《今日财富》发现,代销鸣石投资产品的券商有29家,分别是:国信证券、安信证券、浙商证券、瑞银证券、国海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粤开证券、华融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华福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恒泰证券、中银国际证券、长江证券、东北证券、财通证券、华鑫证券。


在今年前八个月量化私募表现不错时,国信证券在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新增了8只鸣石基金产品的代销备案,安信证券的8家北京营业部和1家上海营业部在北京、上海证券业协会共进行了鸣石4只基金产品的代销备案。


就在鸣石投资爆发当日,便有头部券商暂停“鸣石傲华12号2期”产品募集。




对于还在封闭期的产品,鸣石投资正在与代销机构协商尽快临开退出方案,以及确认具体临时开放退出时间,代销机构有序引导投资者自主选择是否退出。


“目前很多产品都还在封闭期内,或是没有到开放日,是采用询证函的模式去打开产品让客户走,还是通过别的办法解决不得而知。目前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方法出来了,所以还得再等等看,但大量赎回的概率比较大。”上述负责人预计。


虽说多家代销券商表示会遵循持有人利益第一原则,并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解决办法,但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还是无法弥补的。


鸣石投资股权代持一事将受到监控的处罚,具体监管将如何处罚,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监管坐视不管的概率是很小的,即便监管从轻处罚,此事也反应出了公司管理不当,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投资者信心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投资者信心丧失后,大概率会导致大面积赎回,随着净值的下降,投资者利益也将受损。


而对于未做好尽职调查的券商、银行等机构,或将为他们的失责买单。


2
关键人直接影响规模,矛盾根源暂未知


纵观私募基金发展历史,人事变动事件也是频频发生,那这些发生投研人员人事变动的公司现在都怎么样了?


2019年年初,量化私募基金经理高亢带其技术团队从锐天投资“出走”,随后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衍复投资。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高亢离开后,昔日的百亿量化巨头锐天投资的管理规模也重新跌回中型私募之列,截止2021年10月18日,管理规模20-50亿元。而衍复投资仅用了一年时间便跻身百亿私募行列。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19年12月31至2021年10月18日锐天投资较沪深300实现超额收益23.38%,而衍复投资实现超额收益35.11%。


此外,2020年7月,于毅资产成功突破百亿规模,但仅仅过去一年时间,其管理规模骤降至20-50亿元,有传闻称,其管理规模的下降与公司核心投研人员陈忠的“出走”密不可分。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0月18日,于毅资产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不及沪深300,收益率-8.63%。


除上述因投研人员出走导致规模下滑的东家外,也有一些未受影响的私募,例如因诺资产的合伙人兼Alpha策略投资总监邓剑的“出走”以及明汯投资蔡觉逸的离开。


纵观此次事件对鸣石的影响,鸣石投资在13日暂停袁宇职务的说明中称“公司近几年来建立了‘五环十核’的投研模式,即不依靠某一两个核心人物进行策略研发,淡化核心人物在整个投资策略中的影响,共有10位核心PM分别负责各个环节,每个环节专注于提高自身的研发边际,从而带动整个策略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的提升。”


据公开资料显示,鸣石投资本次人事地震中的双方在创立初期,袁宇主要负责策略的开发,而李硕主要负责市场、经营、运营的开发。但从目前私募排排网公布的鸣石投资基金经理中,却不见袁宇的身影,公司的代表作“鸣石春天十三号”目前基金经理为10月13日鸣石投资发布的《上海鸣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说明》中提到的代替袁宇负责策略技术部工作的王晓晗。从目前的公开信息可见,“关键人条款”不被触发的概率仍有,因此是否会造成基金将暂停投资或解散并不明确。


3
股权明晰待确定,私募基金稳定性受关注


毋庸置疑,鸣石投资的人事地震带给机构、市场和投资者诸多的警示。


“从各方声明并允诺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来看,代持协议的真实性应该是得到了确认。就鸣石投资的控制权之争,这里涉及公司法和私募基金监督管理规定等两方面问题。受托人违背代持协议的约定谋求大股东的地位并宣布解除委托人之实际控制人作为公司高管职务,违背了诚信义务。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监督和私募产品的募集、代销和运营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隐藏所存有的代持情况,构成违规。”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海波向《今日财富》表示。


“2018年12月7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申请机构应保证股权结构清晰,不应当存在股权代持情形。2021年1月7日《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第14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资人不得存有代持情形,否则应于2022年1月7日前完成整改。对于代持行为,证监会可以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市场禁入措施,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给基金财产、基金份额持有人或者投资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许海波指出。


对于是否在2022年1月7日前完成整改即可不受处罚,许表示不一定。“这是政策要求。如果在被查处之前就整改了,应该不会处罚;被查到再整改不一定能免除合规责任。”


为降低“关键人条款”被触发以及道德风险问题,《今日财富》了解到,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时,关键团队的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虽说公司是否会发生核心人事变动很难预测,但投资者可以通过和专业人士交流了解公司核心策略研发团队的运作模式、核心策略团队中人员的投资风格,由此来降低风险的发生。


此外,而在业内看来,内讧的影响仍在。“虽然和解,但发生这样的事,在业内还是比较忌讳,有讲究的券商应该暂时不会和其有什么往来,影响肯定有的。”上述负责人表示。


各代销机构应对私募公司进行充分尽调,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前也应与专业人士充分了解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信息,并做好长期跟踪,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降低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

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

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

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
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图片



加载中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