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全力“抢救”华夏幸福 网传工行平安正在组团

    全力“抢救”华夏幸福 网传工行平安正在组团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宋   鸿作为曾经千亿房企、河北省房地产龙头,如今的华夏幸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非标延期,商业票据停止兑付,相关债券全线下跌,多家机构下调信用评级,上交所发监管函等,华夏幸福的债务情况引起监管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很长时间占据了财经头条。 不过,经过密集磋商,好消息似有传来:1月28日,根据REDD消息,华夏幸福拟成立债委会,由最大的债权人工行和平安牵头,而此前曝出的消息是华夏幸福正在与顾问进行磋商,以制定庭外债务重组建议。如何“抢救”华夏幸福,显然已迫在眉睫。1信托商票债券齐爆,短期债务风险陡增摆在华夏幸福面前首要的是债务问题。据华夏幸福2020年三季度报显示,华夏幸福净负债率214%、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78%、有息负债规模达2185亿,其中一年内到期负债1177亿元,而同期持有货币现金仅为386亿元。不仅“三条红线”全中,且持有货币现金不足一年内到期负债的1/3,易出现挤兑、兑付困难等风险。 华夏幸福对非银融资的依赖偏大。1月27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惠誉将华夏幸福多只债券评级从“B”下调至“CCC”,并将华夏幸福的独立信用情况从“b+”调至“b-”后再次下调为“ccc-”。截至目前,中金、穆迪、惠誉、中诚信等多家知名评级机构均将华夏幸福信用评级下调。 惠誉在研报中指出:“华夏幸福有约50%的未偿债务由资本市场工具构成,另有25%来自非银贷款人。”惠誉认为,非银融资比银行贷款更难获得展期,且任何短期债务的条款和条件恶化都可能对长期债务产生连锁反应,增加流动性压力。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信托非标、商业票据、债券,成为悬于华夏幸福之上的三柄达摩克里斯之剑,公司在短期债务方面逐渐恶化已初现端倪。 1月18日,中融信托发布临时性公告称,由于华夏幸福与其子公司未能在1月15日支付“中融-骥达11号”和“中融-融昱100号”两项到期的信托计划本息,共计11.2亿元,导致无法清算。两项信托计划涉及招商银行主承销的华夏幸福2020年度中期票据“20华夏幸福MTN001”和“20华夏幸福MTN002”的交叉保护条款,共约10亿元。 不过很快,1月22日,招商银行称,华夏幸福已书面回复:“已与中融信托达成和解,不再触发‘交叉保护条款’。”但对于如何和解、何时兑付信托计划本息等问题仍未披露。 与此同时,华夏幸福商业票据陆续出现逾期。1月25日,媒体报道,持有华夏幸福逾期商票的供应商陆续到华夏幸福北京总部问询处理方法,但相关负责人并未出现。 有持有华夏幸福下属子公司商业承兑汇票的供应商在网上曝出截图,该票据目前状态显示为:提示付款已拒付。而据澎湃新闻1月24日报道,华夏幸福表示:“票据肯定会兑付,正在和第二大股东讨论方案,预计在春节前后有所披露。”  此外,自1月11日以来,华夏幸福相关债券全线下跌,部分人士认为下跌与“16华夏06”债券进入回售期有关。 1月15日,外媒称,河北省承诺为华夏幸福提供95亿元的有条件财政支持,首笔提供30亿元中有15亿元用来回售期"16华夏债",剩余资金用来偿付建筑工人工资及覆盖营业费用。但华夏幸福表示:"以公告为准,无论真假,此事没敲定以前,都无法对外发表言论。" 而4天后,1月19日,彭博社称:“华夏幸福已将‘16华夏债’全部回售本息划转至中证登。” 并认为这笔资金来源就是此前消息提到的省政府援助。 但即使“16华夏06”已开始正常回售,仍无法降低债券投资者对华夏幸福违约风险的担忧,截至1月27日,华夏幸福相关债券仍呈空头态势。华夏幸福海外债券价格也呈现下跌趋势。 据惠誉估计,华夏幸福有27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将于2021年3月至6月到期或可行权回售(包括永续债券),2021年下半年还有100亿元人民币到期;信托方面,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共近20家信托公司与华夏幸福及其子公司合作,规模超500亿元;商业票据方面目前涉及金额不明,但依据华夏幸福第三季报显示,应付票据金额约为109亿元,且华夏幸福在变动提示中指出本期应付票据金额提升“主要系本期开具的承兑汇票增加所致”。 由此可见,华夏幸福在债券、信托非标、商业票据三项工具中融资规模巨大,若后续违约兑付情况持续发生,恐将彻底导致大规模的债务风险。2网传拟成立债委会,由工行、平安牵头华夏幸福事发后,市场不时传出公司与中国平安的商讨进展。根据Wind资讯,截至2020年三季报,华夏幸福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均是平安系资金。 据悉,中国平安自2018年、2019年分别以137.7亿元和42亿元受让华夏幸福19.7%和5.59%的股份后,还向华夏幸福提供了120亿元永续债,共计向华夏幸福输血近300亿元。 与之相对的,华夏幸福也签署了对赌协议:华夏幸福承诺,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5%、105%,即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180亿元。否则,华夏幸福将对平安资管进行现金补偿。 但2020 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5%至73 亿元,恐难以达成对赌协议,或将面临现金补偿问题,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也引起各方和监管的高度关注。 此前,REDD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住建部官员于1月18日开会讨论华夏幸福相关事宜,但尚未就下一步行动达成共识;在1月19日的例行会议上,国务院也进行了相关讨论。监管机构以及包括华夏幸福股东中国平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最近几天已派出人员到河北廊坊,筹划解决华夏幸福债务困境的方案。 1月28日,根据REDD最新消息,华夏幸福计划建立一个由其最大的两个债权人中国平安和工商银行牵头的债委会。债委会还将包括其他三个金融机构,并将于2月1日正式成立,以解决该公司的债务问题。报道称,成立委员会的决定是由华夏幸福工作小组上周做出的;有监管部门上周排除了公司破产的可能性,要求其偿还其债务,除非该公司无力偿债。 华夏幸福能否迎来转机,且看春节前后了。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29 2021
  • 博纳影业:业绩滑坡错过上市好时节,逆势扩张影院或非好生意

    博纳影业:业绩滑坡错过上市好时节,逆势扩张影院或非好生意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郭   文编 | 宋   鸿2020年11月,博纳影业首发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招股说明书显示,博纳影业拟发行1.22亿股,募资14.25亿元,用于博纳电影和电影院项目,其中 6.05亿元用于电影,拟投资 8 部影片;8.2亿元用于电影院,主要包括装修、银幕、座椅等。 号称“中国内地影视第一股”的博纳影业,曾投资拍摄《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无双》《窃听风云》等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陈宝国、黄建新、韩寒、毛俊杰等多位明星均有入股。 但在电影业低迷的当下,行业和环境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十年前登陆美股的博纳影业,经历股价的持续低迷,最终2016年私有化退市,向A股发起冲锋。而受疫情影响,行业景气度降低,公司业绩下滑,市场风险加剧,博纳未来难以判断。1上市坎坷 错过好时机回顾上市路,2010年12月,博纳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影视公司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但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开盘价8.50美元,与发行价持平,IPO首日报收6.58美元,下跌22.6%。 美国似乎不看好博纳的发展,公司上市5年仅融资925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是,国内资本市场影视股一片向好,华谊兄弟上市五年后市值一度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而博纳影业在美股价折合人民币仅约30亿元,博纳影业董事长、总裁于冬在多个场合感叹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并最终在2015年作出私有化决定。 从2010年12月到2016年4月,博纳影业在纳斯达克的五年被业内称为“失去的5年”,博纳影业陆续投拍了《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师》等64部电影,收获130亿元人民币票房,股价却在低位。 博纳影业于2016年4月宣布完成私有化并退出纳斯达克,紧接着完成25亿元的A轮融资,招股说明书显示,前十大股东中,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为博纳影业的第三大股东,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则为第六大股东,此时博纳的估值已达150亿元。 从2016年开始证监会叫停多起影视类并购;2017年3月,博纳影业正式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之前,新增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等明星股东;2019年博纳影业IPO因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调查,被迫中止;直到去年8月再次提交后通过。 有作品、有大机构、有明星、有影院,博纳几乎做足了准备,却屡屡不顺,错过了A股电影的黄金期,又遇到疫情,商业模式暂没有太大突破。2业绩下滑 依赖政府补助根据招股说明书,博纳影业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下降 22.61%,净利润仅268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3.11万元。招股说明书中提示,博纳影业上市当年营业利润较上年或将下滑50%以上。 2020年上半年,博纳影业的院线和影院业务受到较大影响,收入仅4129.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7亿元,降幅高达92.74%。 招股书对全年的预测也不理想,博纳影业预计2020年全年营收21.3亿元,同比下降31.73%;预计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44.03%;预计扣非后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降33.64%。 经营现金流方面,2017年-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68亿元、6.54亿元以及7.3亿元;存货方面,2017年-2019年,公司存货分别是12.26亿元、14.02亿元和16.94亿元,呈现逐年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2019年,博纳影业的资产负债率逐年提升,分别为49.3%、52.97%、56.01%,而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36.48%、33.03%、34.81%,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于行业平均值。 一方面,负债和存货水平较高、现金流不稳定;另一方面,政府补助占比不断提高。根据招股书,2017-2019年,公司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 6755.41万元、1.02亿元和 1.56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比依次为33.89%、38.71%、49.45%。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和补助政策出现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将对公司利润规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3上座率低 前景难测本身电影制作发行就有较大难度,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加之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上半年影视行业线下业务基本停滞。招股书显示,博纳影业2020年上半年影院收入仅4129.01万元,同比下降92.74%,毛利亏损1.5亿元,较 2019年同期下降2.44亿元。 实际上,上座率下降在疫情前已出现。2017-2019年,博纳影业上座率从21.91%下降到14.42%,但在此背景下,博纳影业仍计划通过IPO募资,用超过半数的8.2亿元投向电影院项目,扩张能否给股东带来稳定可持续的回报,逆势扩张的原因何在,博纳影业并未回复。 根据行业报告,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17.27亿,与2018年的17.18亿人次相比,并无大幅增长,但银幕数同比增加9708块,涨幅超15%。由此可见,开设电影院已是红海生意,在观影人数不增长的情况下,继续投资银幕并非明智之举。 不断扩张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博纳影业电影放映业务毛利及毛利率下降明显,导致影院业务板块整体毛利下滑。2017年公司电影放映毛利率为13.33%,2018年下降至2.71%,2019年为-5.89%,公司影院业务整体毛利从2018年的2.1亿元下降至1.75亿元。 此外,电影投资的不确定性也高。由博纳参投的《紧急救援》有7亿的高额制作成本,豆瓣评分仅6.3分,截止2021年1月25日晚,上映39天《紧急救援》的单日票房低至45万,累计票房仅有4.74亿,分到制片方仅1.7亿左右。    招股书显示,经营以来,博纳影业累计出品影片超过250部,其中10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67部影片票房超过1亿元,累计总票房超过350亿元。 而如今,前有互联网视频平台蓬勃兴起,后有新冠疫情的影响,对于博纳影业的政府补助下降风险、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作品不被市场认可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回归A股之后博纳影业股价是否能焕发新的活力,仍有待市场进一步观察。 
    01-28 2021
  • 恒天财富周斌:未来权益类资产将成为全新的资产定位

    恒天财富周斌:未来权益类资产将成为全新的资产定位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宋   鸿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成30周年,也是公募基金大放异彩的一年。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首度达到20.21万亿元,全年累积盈利超2万亿元,皆创历史新高。可统计2020年收益率的公募基金共8477只,达成正收益的8222只,占比97%;其中,权益类基金4701只,整体年平均收益率达42.32%,1726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达50%、107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100%。 面向2021年,作为投资者应当如何参与、选择和配置基金?在达到高位后,基金行业会如何发展?近日,《今日财富》杂志连线恒天财富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恒天基金董事长周斌,对目前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全面解读。投资心得金句1. 买基金不能用买股票这类资产投资的观念去理解。基金是一种信托关系,是将钱委托给基金经理管理,更需要长期地持有。我个人认为基金的持有期应当至少在3年以上。2. 所有投资都应当保证在不会影响到自身基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3. 投资收益来源于三部分:第一,对标的的选择,即择股;第二,买入时机,即择时;第三,组合,也就是资产配置。而经过长期研究证明,收益中6%来源于择股、2%来源于择时,90%的收益来源于资产配置。4. 2020年对投资圈最大的改变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机构对核心资产的一致性看法,可能将维持一个长期的态势。5. 投资其实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需要大家不断地学习、了解。《今日财富》:请您聊一聊对刚刚过去的2020年投资市场的看法。 周斌:2020年已经过去,相信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面临困难与挑战的同时,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例如前几天公布数据,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达一百万亿元人民币,是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GDP增速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的GDP总量首次超越欧盟27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在2021年,中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在全球第二的位置上的起点,预计未来将形成长期“风景这边独好”的确定性。 从资本市场角度,由于去年全球持续的量化宽松,供给端的货币非常充裕;而在资产端,因为经济增长,中国的债券、股票等资产都受到了全球资金的瞩目。所以未来,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的货币会持续流入中国各类资产,或是中长期的确定性事件。 为了更好地抓住资本市场整体向好趋势所带来的红利,普通投资者需要机构化、专业化的投资。对于上市公司投研和对未来增长趋势的研究,机构会比散户更专业。 2020年在各方推动下,权益类资产取得大爆发增长。以公募基金为例,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由年初的14.2万亿增长到年末约20万亿,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增长约1倍,达85%。私募证券基金也从年初的2.6万亿增长到年底的3.9万亿,增幅超50%。 据我们统计,2020年股票型公募基金全年平均收益在65%左右,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中高净值人群开始将公募基金纳入资产配置中,来获取一份较好的收益。 《今日财富》:投资者应该如何挑选基金?有哪些“坑”是在选基金时需要避免的?周斌: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首先,过去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公募基金的波动很大,行情像过山车,有时盈利了60%后不止盈赎回又会跌回去,把公募基金当作股票炒。但其实买基金不能用买股票这类资产投资的观念去理解。基金是一种信托关系,是将钱委托给基金经理管理,更需要长期地持有。我个人认为基金的持有期应当至少在3年以上。 同时,公募基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工具性质特别强,它有偏股类、混合类、债券类、指数类、海外投资类、纯债类、“固收+”类、还有FOF和MOM类等等。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募基金不同配置的策略,降低自己持有组合的波动,从而长期地拿住风险资产。 其次,在2020年这么好的行情中,仍有约150只基金业绩亏损。所以目前无论是选基金还是选机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大的成本还是选择,在海量的直播、推荐、广告中究竟该选哪一只基金?我认为,第一,投资者需要多增加自身对基本面、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选择好的机构、专业的团队,将它长期作为你的财富管理管家来为你提供服务。 所以我认为大家对于公募基金还是要改变过去的一些认识误区,多做一些新学习和新认识。通过对公募的了解,买入并长期持有,来获取未来很好的收益。 《今日财富》:有许多投资者在2020年通过持有基金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您认为现在应该继续持有还是落袋为安? 周斌:需要具体看持有的是哪支基金。其实基金盈利来源有许多种,既可通过对行业、持股的判断来长期持有,获得收益;也可通过对板块轮动的把握,不停换手抓热点来获得。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需要分析基金的风格来决定是不是要继续持有。比如2020年的收益“冠军”基本是新能源、科技、新消费等。但2021年开年,大家可以感受到港股、金融、制造等在起势,整个中国市场的板块轮动还是很快的。 我的建议是,先分析一下持有基金的收益来源是什么,包括过去三年、五年,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如果在过去三年或五年始终能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前20%、25%,我建议持有,说明它能够战胜不同的市场,战胜不同的波段。如果在最近三年只有2020年业绩较好,但是前几年同类型基金排名都在后30%,我建议还是要减一点。 我们选基的一个理念:最终未来投资基金的收益来自于长期持有。今年赚60%、明年亏40%、后年再赚30%,五年十年后,你会发现整个收益不如每年稳定盈利20%-30%的基金。 《今日财富》:请问2021年购买基金的策略应该是怎样的? 周斌:首先,我们明确2021年对权益投资来说,是一个确定性市场。 其次,在购买对象上,我们建议做一揽子购买,而非购买一只。组合的最大好处是降低波动,少承担一些风险,获取确定性的收益。 在组合选择上,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偏激进型的投资者,可以把偏股和纯股类基金可配置到50%的份额,偏债类的配置在40%左右,剩下10%可以配置一些沪深300指数、“固收+”这类较稳定的基金。目前债券在历史低位,也建议配置。 投资圈有句名言:投资收益来源于三部分:第一,对标的的选择,即择股;第二,买入时机,即择时;第三,组合,也就是资产配置。而经过长期研究证明,收益中6%来源于择股、2%来源于择时,90%的收益来源于资产配置。 很多投资者在择股、择时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其实它们在总收益中发挥的作用占比并不大,科学的资产配置才是重中之重。 《今日财富》:您对近期比较火热的“机构抱团炒股”的观点怎么看? 周斌:我认为机构对核心资产的一致性看法,可能将维持一个长期的态势。 之前有一些专业的投资朋友和我聊天时说,2020年对投资圈最大的改变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 在2000年,机构投资者偏好具有未来炒作题材的股票;2005年至2006年,硅片、新能源这类上市公司在机构投资者眼中是美的。但到2020年,机构投资者又达成一致性认识,什么样的标的是美的?看利润、看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 过去二十年,年平均ROE超过20%的上市公司只有12家,而这12家都是十年十倍的大牛股。所以我认为,现在这种抱团,其实是对接下来整个盈利逻辑、投资逻辑的共同认识。 《今日财富》:最后,对2021年的投资市场,您有什么建议? 周斌:2020年开始,权益类资产将会逐渐成为全新的资产定位工具。 像过去二十年,房子是财富的新资产定位;过去十年买信托,信托是一个新的资产定位。 首先,未来权益类资产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会成为新的资产定位工具,即在资产中,一定要配置的资产,这是非常确定的。 第二,怎么通过资产获取长期收益?还是建议投资者要通过专业机构筛选到好的管理人,选到好基金。 第三,是长期投资。比如买巴菲特的基金,最赚钱的投资者,一定是持有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任何时候一个好的标的一定要加上长期投资。 第四,资产配置和组合。再好的资产都不可能跑赢每一个市场,没有常胜将军。能拿住风险资产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一定要做好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又是千人千面,没有一个人和别人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是一样的。 最后,我认为,投资除了专业性很强,门槛比较高之外,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还是希望大家多去学习和了解。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28 2021
  • 广汽集团:浮夸宣传涉嫌误导 文字游戏难掩经营颓势

    广汽集团:浮夸宣传涉嫌误导 文字游戏难掩经营颓势

    1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文章《不实宣传、安全事故,警惕新能源汽车行业浮夸炒作风》,就宣传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广汽集团(601238.SH,2238.HK)新电池的案例。 由于大肆宣传公司搭载的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涉嫌误导市场,广汽集团受到了学界、车界和投资界的质疑,公司股价在1月15日涨停后迅速掉头走低,截至1月26日收盘,A股报收11.18元,港股报收7.72元,均低于1月14日收盘价。 广汽一顿操作猛如虎将市场胃口吊起,又迅速跌下,投资者们深感“被忽悠”,加之业绩接连下滑,高度依赖合资,自主实力不强,现金流出加剧等问题,让2021年初的广汽炸开了锅。 1新电池浮夸宣传被制止关于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技术应用进展情况,上市公司广汽集团没有通过正规的信息披露,而是先后借由宣传海报和董事长论坛发言介绍,透露看似惊人的结果: 自家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满80%,NEDC续航1000公里 1月16日,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上述制造的生产成本降低90%以上,且广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已进入实车测试阶段,初定今年9月可以批量生产。 该说法随后遭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打脸”:“如果有人说,他的电动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安全、成本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这方面近年来没有大的突破。” 1月17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回应“打脸”事件,称欧阳明高的意思应是:既要1000公里,又要快充,还要便宜,是不可能的,并特别提示成本“便宜”的问题。 “今年广汽埃安1000公里续航车肯定要出,但成本不会低,快充也肯定要出。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可以,电池能承受,但要解决配套充电桩问题。过去的技术,就算有充电桩,电池也无法承受,大家要科学地对待技术的进步,不能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混为一谈。”古惠南表示。 而直到1月18日广汽集团发布《关于相关技术的说明公告》,市场才真正搞明白事情真相:“续航1000公里”和“8分钟充满80%”不是同一项技术,且不是搭载在同一款车型上。 根据公告,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与长续航硅负极电池已按计划开展实车测试,并预计于本年内分别搭载在广汽埃安现有 AION V 和 AION LX 车型上;但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普及有赖于国家超级快充相关标准的发布和高功率超充设备的建设进展;长续航硅负极电池的普及受电池总成本、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影响,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不过,有观点认为,石墨烯基是将石墨烯材料用作导电添加剂,其本质仍是锂电池,虽然工艺有较大突破,但非全新技术。至此,石墨烯电池悬案回到原点,结论和欧阳明高说的差不多。种种争议背后,新华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过度宣传”、炒作歪风隐现,一些不良趋势值得警惕。2“两田”苦撑,整体营收不利有观点认为,广汽将割裂的概念拼凑,给资本市场提供炒作题材,噱头大于实质。《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2020年,广汽的股价表现平平,直到去年10月下旬才有点动静,而本次宣传之前,广汽集团刚刚披露了公司2020年4-12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根据记录,公司2020年密集接待多家机构,谈论包括公司2019年财报,大自主亏损情况,各投资企业收益变化;疫情恢复情况和产销数据;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利润指标的设定考虑;在软件、人才和体制上等方面与新势力车企的差距及转变;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面的布局,对大自主产品的规划;以及广汽新能源分拆上市的可能性和考虑等等。 只是,相比宣传的宏伟,公司实际运营欠佳。根据Wind资讯,2019年、2020年前三季,广汽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是66.18亿元、50.02亿元,依次同比下降39.3%和21.04%。依照产销快报,2020年1-12月,广汽集团完成销量204.38万台,同比下降0.89%。其中,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12.17%,相比2018年31%和2019年18%的增速水平下降显著;广汽本田销量同比增长2.65%,相比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也在下降。 “两田”之外,2020年,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量4.05万台,同比下降45.18%;广汽三菱销量7.5万台,同比下降43.62%。除上述两个合资品牌,2020年,广汽乘用车销量为204.03万辆,同比下降了0.88%。 此外,公司现金流出加剧、研发费用大幅下滑等问题也十分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经营现金流分别净流出12.68亿元、3.81亿元和73.7亿元,筹资现金流分别净流出24.74亿元、23.25亿元和34.18亿元,整体现金净流出92.46亿元、75.01亿元和92.77亿元,账面可用资金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研发费用6.38亿元,同比去年大降43.28%。 业内认为,目前广汽集团虽收入不菲,但自主品牌盈利羸弱,整体下降趋势明显,总体“大而不强”。至于产品和经营的诸多问题,《今日财富》杂志多次联系广汽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回应。
    01-27 2021
  • 2020年“罚单王”民生银行:内控问题“遍地开花”,客户遭殃、股东不满亟待破解

    2020年“罚单王”民生银行:内控问题“遍地开花”,客户遭殃、股东不满亟待破解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宋   鸿“内控羸弱”是贯穿民生银行2020年全年的关键词。 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民生银行共获25张罚单,被罚金额在所有银行中排名第一,高达1.11亿元。其中,2020年9月4日,民生银行接银保监会1.08亿元罚单,刷新了年内银行罚金记录,此罚单中显示民生银行涉及违规为房地产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提供融资、股东持股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未向监管部门报告等共计30项违法违规行为。 除巨额罚金外,因内控问题而引发的投资踩雷和“迷惑”行为同样不少。 2020年11月3日,民生银行南阳分行因一起虚构交易被骗取2.8亿元。同年1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原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副行长自2013年以来通过诱骗客户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共获利27.46亿余元,更在调查期间指使旗下员工销毁证据。 此外,民生银行接连踩中康得新造假、庞大集团、中信国安、辉山乳业、保千里和丹东港等多个债务违约事件。甚至在2020年獐子岛“扇贝跑路”后,还以虾夷扇贝为抵押物贷给了上市公司獐子岛9000万元人民币。 步入2021年后,民生银行依旧没有消停,内控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在不足一月时间,以一种“遍地开花”的形式频频暴露于公众面前。北京:代销产品踩雷多只问题债券,投资者集体控诉民生银行销售刚过元旦,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因其代销的“外贸信托-瑞智精选映雪专项产品”踩雷多个债券违约、销售过程中或存在违规行为而被多个投资者联名举报至银保监会,并发布了一封《关于对民生银行销售外贸信托-瑞智精选映雪债券专项产品联名投诉信》。 投资者称在事后得知“外贸信托-瑞智精选映雪债券专项产品”在产品存续期间购入了多只高风险债券,但民生银行对此产品评级却为R3(平衡型),并且客户经理和宣传手册都称该产品“风格稳健、风控优良”。安徽合肥:因代销信托产品未录音录像被罚款20万元2021年1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民生银行合肥滨湖春天社区支行因代销信托产品时未进行录音录像而被罚款20万元。 江苏南京:因员工录入失误导致客户7年多房贷本金一分未还 2021年1月中旬,江苏公共频道报道一则“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私自变更客户房贷还款方式,房贷还了7年多117万元本金一分未还”的新闻。1月18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系经办人员录入失误造成,并承诺会与客户积极沟通处理。河南郑州:信用卡挂失后仍被盗刷2万元,事发4个月后负责人仍称“要再了解情况”2021年1月13日,河南广电总台《大参考》栏目报道郭女士的民生银行信用卡在2020年9月报备挂失的情况下仍被盗刷2万元。在涉事的民生银行郑州分中心,某郭姓副总经理在面对媒体的追问后,一边表示:“不接受采访”;一边小跑着从消防门快速离开。 就上述系列事件,《今日财富》杂志多次发函并致电民生银行,同时向民生银行私人银行相关负责人求证,但遗憾的是,截止发稿,民生银行与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均未作出回应。 商界大佬云集,结果1+1<2?2020年10月,民生银行披露了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名单,其中股东董事9名,每一位都是响当当的商界巨贾:东方集团张宏伟、泛海集团卢志强、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巨人集团史玉柱、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宋春风、福信集团吴迪、重庆国际信托翁振杰、大家保险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杨晓灵、大家保险拟任总经理助理兼董事会秘书赵鹏。 同时,原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辞任后,民生银行董事长一职被“空降”的原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高迎欣接任。 为何“卧虎藏龙”的民生银行表现出的却是1+1<2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或是由于民生银行股权分散,各方力量的股东间存在博弈。 民生银行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便股权分散,无实际控制人,这也导致了民生银行的每届董事会换选都存在股东间博弈,颇受市场关注,甚至被戏称为“最强男人之战”。 例如2014年底,安邦保险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后,原应在2015年4月举行的第七届董事会换届被拖延了22个月,直至2017年2月才最终完成。 而2020年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同样被拖延了3个月,虽然有新冠疫情的因素存在,但亦有市场人士认为与股东间博弈有关。例如民生银行老牌股东史玉柱就曾在几年前于微博上公开表示拒绝高管“空降”。 陷入“恶性循环”民生银行股东间纷争的背后,实则是回到了公司经营不善、股东利润大幅下滑的问题上。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2020年3月30日,民生银行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刘永好和张宏伟就曾公开表达了对民生银行经营管理、股东回报等的不满,刘永好投出2张弃权票和1张反对票,张宏伟则投出了4张弃权票,在董事会历史中极为罕见。其中,张宏伟明确反对民生银行的2019―2021年股东回报规划中提出的分红比例不少于可分配利润的10%,并要求不低于每年利润30%的分红,还希望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在最新一期董事会更新前,2020年6月5日,史玉柱在个人微博上发声指出:“民生银行董事会已经超龄服役。将来谁主持民生大局我都支持,但以董事长为首的管理层的收入,必须与公司市值挂钩。另外民生有大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应该大胆破格提拔到各级管理层里,不能再论资排辈。” 几位大股东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民生银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98%、净利润同比下降17.8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18.01%。同时由于内控羸弱、多次踩雷,民生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在三季度末达到了1.83%,创5年来新高,位居37家A股上市银行的倒数第5位,这份董事会换届后第一个季度的成绩单着实差强人意。 民生银行2019年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804.41亿元,同比增长15.10%;净利润538.19亿元,同比增长6.94%。这份业绩使时任民生银行董事长的洪崎在致辞中表示:“民生银行取得了近几年来最好的业绩。”然而,2019年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倒数第三、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倒数第八。 至此,民生银行目前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因经营不善而导致股东不满,而股东不满导致的管理层纷争又使得内控问题更为突出。接下来高迎欣能否平衡民生银行众多股东间关系,带领民生银行走出困境?目前仍不明朗。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26 2021
  • 市盈率过高未来业绩有不确定性 万泰生物提示投资风险

    市盈率过高未来业绩有不确定性 万泰生物提示投资风险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朱玥明编 | 宋   鸿将万泰生物、农夫山泉送上资本市场后,钟睒睒从万泰生物“隐退”。 2021年1月13日晚,万泰生物突发公告称,近日收到董事长钟睒睒递交的辞职报告。钟睒睒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召集人、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召集人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不过,钟睒睒仍是万泰生物的实控人。资料显示,钟睒睒直接持有万泰生物18.17%的股份,并通过养生堂有限公司间接持有56.98%的股份,合计持股75.15%。万泰生物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根据招股说明书承诺,钟睒睒的股份自上市后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 1月14日,受钟睒睒辞职影响,万泰生物股价暴跌9.66%,1月15日继续收阴,但市场很快接纳并修复了这一事件。截至1月25日收盘,万泰生物报收313.13元,日内微跌0.59%,盘中股价再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322.15元。 需要注意的是,万泰生物自2020年4月上市以来,股价一直处于高位。对股价涨跌和市场的情况,公司同样保持关注,万泰生物向《今日财富》杂志强调:“在2021年1月7日披露的《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告编号:2021-001)中,我们多次提示投资者公司目前市盈率水平较高,远高于疫苗行业和体外诊断行业的估值水平,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1二号人物邱子欣登场传奇的钟睒睒,当过记者,做过娃哈哈代理,创办农夫山泉,几乎没有生物医药经验,却悄无声息,带领万泰生物成功押注诊断试剂、HPV疫苗,创下千亿市值。 钟睒睒离去后,万泰生物选举邱子欣为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公司战略委员会召集人、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召集人,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一致。同时,提名邢会强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任期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为止。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邱子欣是万泰生物元老级的人物,一直担任总经理,在公司的发起人排名和持股比例均仅次于养生堂和钟睒睒,持股4.38%,而基于养生堂也是钟睒睒的产业,所以邱子欣约等于万泰生物的二号人物。 资料显示,邱子欣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任教于南京化工学院;1991-1997年,任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开始至公告前,任万泰公司总经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市发改委来京投资企业高管人员、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有观点认为,相比钟睒睒,厦门大学化学系出身的邱子欣上任,或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更加有利。不过,也让万泰生物“厦大系”的标签更为鲜明。 2如失厦大或将“断臂”当然,提到万泰生物,不得不提厦门大学。 作为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仪器与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诊断试剂和HPV疫苗是万泰生物千亿市值的基础,但研发的生命线,是体外的厦门大学研究所。 根据招股书,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2011年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协议期至2021年。根据协议,厦门大学主要负责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开发,建设源头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技术平台,万泰生物负责研究成果产业化。 据悉,万泰生物目前的免疫诊断试剂产品、化学发光诊断试剂产品以及戊肝疫苗大多来源于与厦门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并包括业务发展规划火热的宫颈癌疫苗。招股书显示,万泰生物在中国境内的88项专利中,有59项是与厦门大学共同持有。据悉,万泰生物当前斥资4.69亿元实施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处于2期临床阶段的鼻喷新冠疫苗也同样是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与万泰生物的合作项目。 “如果公司与厦门大学的合作协议到期后不能续签,公司诊断试剂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公司在继续与厦门大学保持紧密、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科研队伍及研发平台,提高了自身技术水平及科研实力,并加大了与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宽了公司未来的技术及产品储备。”万泰生物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 对于过度依赖厦门大学,万泰生物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厦大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主要从事原创研发,万泰生物进行工艺研发及后续的产业化,公司的疫苗和检测试剂多个产品均是双方产研一体化的合作成果,因此相当多专利由双方共有。而未来还将继续精诚合作,造福于社会大众。 万泰生物透露,除与厦门大学合作外,公司还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众多科研机构开展了科研合作。公司拥有500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投入,公司自身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实力。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万泰生物正在全力争取续约。 3市值过高提示风险1月20日,万泰生物披露业绩预增公告,称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4.5亿元到5.1亿元,同比增加215%到244%。本次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产品二价宫颈癌疫苗(HPV2)于2020年5月正式上市销售对收入及利润的贡献;二是公司及时推出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对收入及利润的贡献;三是开展与国外公司GSK、巴斯德的技术合作,实现了对收入及利润的贡献。 但以不到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撑起1300多亿元的市值,市场的预期实际已过度反应。 万泰生物表示,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属于快速发展的市场。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公司及时研发出新冠检测试剂及原料,并迅速出口境外,使得整体IVD试剂业务的收入及利润均有可观的表现。但目前新冠检测试剂的市场竞争已开始趋于饱和,未来随着疫情的有效管控和全球疫苗的研发进展,可能导致新冠检测试剂的需求和增速均不及2020年。 而在创新疫苗领域,公司已有二价宫颈癌疫苗(HPV2)于2020年5月正式上市,因国内市场供需缺口较大,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公司2020年业绩增量贡献最大。但国内其他同行的HPV疫苗研发陆续进入临床III期或报产阶段,未来随着竞品陆续进入市场,公司已有的二价宫颈癌疫苗(HPV2),能否拓展市场、顺利销售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后续还有HPV九价宫颈癌疫苗、水痘疫苗等,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保证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 “未来随着公司与国外公司GSK、巴斯德的技术合作逐步深入,技术转让收入也将成为公司稳定的利润增长点。”万泰生物表示。 目前看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万泰生物发展总体较好,但在疫情之后,万泰生物靠什么确定性业务发展,如何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命题,万泰生物也在提示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26 2021
  • 新城控股少主的变局 如何创造下一个新故事

    新城控股少主的变局 如何创造下一个新故事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郭   文编 | 宋   鸿在原董事长丑闻的持续发酵下,2020年的新城控股(601155.SH)暗潮涌动。 一审因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的被告人王振华,在2020年里陆续退出包括新城控股相关等在内的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及高管职务,据新城控股今年1月回复,王振华目前不在公司担任任何管理职务。 不过内部调整仍在持续,继2020年三位高管辞职,2021年1月9日,兼任董事长和总裁的王晓松申请辞去总裁职务,仍担任董事长及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公司总裁由公司董事兼联席总裁梁志诚接任。此后新城股价接连往上,在1月22日创下近20个月的新高44.52元。1高层变动:联席总裁三去二2019年中的丑闻爆发后,新城控股经历了一段“兵荒马乱”的日子,在基本稳住后,2020年上半年,新城控股先后出走三元大将: 一是新城控股前董事、联席总裁陈德力,履新宝龙商业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二是新城控股董事兼联席总裁袁伯银,原负责企业内部管理和人力;三是新城控股商管集团原副总裁唐剑锋,追随陈德力去向宝龙。 新城控股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三位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表示尊重、理解,系正常的人员变动,公司也对相关岗位做了妥善安排,各项工作亦保持了有序、稳妥推进。 可以看到的是,人事变动的背后,新城方面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从前三位联席总裁,而今只剩梁志诚,其任总裁后,还有一位新联席总裁曲德君。 “董事长王晓松不再兼任总裁职务,将用更多时间部署战略、把握公司发展方向,原联席总裁梁志诚任公司总裁,协助董事长全面管理集团经营工作,高级副总裁严政接替分管住宅开发事业部工作。”新城控股回复《今日财富》杂志表示。 资料显示,公司老将梁志诚2003年2月加入了新城,2014年9月起任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公司董事兼联席总裁,此前分管新城控股住开事业部。 与此同时,新城商业迎来了陈德力在万达时期的老领导曲德君。曲德军曾是万达的“3号人物”,曾任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万达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万达金融集团总裁、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万达宝贝王集团董事长;现任新城控股董事和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兼具丰富的商管和金融经验。 新城控股告诉《今日财富》杂志,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公司提出了2021-2023年新三年战略发展规划,谋定而动,再启征程。围绕这一新战略规划,公司对组织架构相应进行调整,推进组织变革升级。在此背景下,公司对高管分工也做了优化,顺应新一阶段发展需要。2业绩下调:转下商业“棋”《今日财富》杂志发现,2020年新城控股的业绩主被动方向均有动作。此前2019年11月,公司刚对管理层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方案,设置了较高的业绩考核指标。但2020年初,新城控股将全年销售目标下调为2500亿元,最终踩线完成。 据2020年12月份及第四季度经营简报,2020年1-12月,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2509.63亿元,同比下降7.33%;累计销售面积约2348.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2%。这一成绩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TOP100》中位居第十三位,较2019年下滑5位,退出前十。 根据2020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24%,同比降低12.6个百分点;净利率8%,同比降低6.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城控股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 1630.48 亿元,同比减少17.52%;累计实现销售面积 1508.15 万方,同比下降12.47%。 其中,9月份新城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39.66亿元,销售面积约228.17万平方米。这也意味着,新城控股前三季度仅完成年销售目标的65.22%,剩下近900亿元的销售金额,都在最后一个季度完成,每月要完成近300亿元的销售额。 此外,新城控股手持现金也在减少。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新城控股货币资金为555.3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13.14%;负债合计4739.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42%。其中,长期借款合计37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33%;短期借款合计10.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7%;其他流动负债261.99亿元,增长120.11%。 某种程度上,新城的少主在求变。《今日财富》杂志发现,从2020年定下从“增量”转向“提质”后,在坚持“住宅+商业”长期战略下,新城控股加大了商业方面的开拓。2020年,新开业吾悦广场33座,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新开业30座的目标。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公司已开业吾悦广场及委托管理在营项目达到百座。 2020年全年,新城控股房地产出租总建筑面积为908.62万平方米,可供出租面积为540.46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为99.53%,已出租面积为537.9万平方米,第四季度租金收入为19.21亿元,2020年全年租金收入为53.57亿元。3股价新高:输出新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在丑闻不可逆的影响下,新城控股却总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即便是历经2020年的疫情、高层变动、业绩掉队,2021年1月22日依旧创下44.52元的近期新高。 “以2020年半年报数据为例,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7.66%,其中销售房屋产生的预收账款2287.67亿元,剔除合同负债和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7.47%。同时,2020年半年度公司的净负债率由上年同期的76.62%大幅下降41.56个百分点,至35.06%,这一数据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此外,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现金短债比约1.7倍,在行业中属较好水平。”新城控股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 受市场关注的还有新城控股最近的内部大变,自2020年初进行过一轮调整之后,今年初,新城控股对旗下两大事业部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 住宅开发事业部的架构“聚变”,旨在优化管控体系、做大做强区域公司,提升组织效能。调整后下设沪苏大区、华北大区、浙江大区、苏南大区、华南大区、淮海大区、山东大区、苏皖大区、湖北大区、豫陕大区、成渝大区、湖南大区、云贵大区、皖赣大区等十四个大区。 经过调整,住开事业部实行总部、大区、以及城市/片区三级架构的管控模式。其中,总部定位“精”,强调战略引领、组织能力打造,将发挥更多的平台化作用;大区定位“强”,强调战略解码与执行、组织能力沉淀,为利润实现主体;城市/片区定位“活”,强调战略执行、城市深耕,为多项目管理主体。 商业开发事业部“裂变”,即出现更多的区域公司。新城商开实行总部、区域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控模式,此前总部下辖南区、中区和北区三大区域公司,此次则裂变为四大区域公司,新增西区区域公司,中区更名为东区区域公司,自此形成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公司,以利于做大规模、推进区域深耕。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自去年11月开始,陆续有上调新城公司评级的动作。新城控股称,今后将由“冲规模,提排名”转为“以资本回报率为核心,聚焦利润”,所以,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合理确定目标,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也成为未来新城控股需要去落成的几件事。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25 2021
  • 发布|2020中国式家族办公室TOP30榜单正式发布(下半年)

    发布|2020中国式家族办公室TOP30榜单正式发布(下半年)

    参与者超过20万,投票人数超14万。 1月22日,由国内知名财富媒体《今日财富》杂志策划发起、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理享家作为联合发布方的“2020中国式家族办公室TOP30票选榜单(下半年)”正式发布。该榜单活动实行一年两评,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共两场。 本次榜单历时两个多月,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和行业推荐、自荐,评审组委会一共收到数百份家族办公室的申请表。经过严格初审,根据综合数据评估,共有40家家族办公室入围。1月15日晚,《今日财富》杂志在其官微公布“发布|2020中国式家族办公室TOP30(下半年)入围榜单”排名投票链接。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一人一投”制,截止1月22日00:00共收到投票数142436,阅读量达到126528,共收到留言、评论及私信超过300条。通过大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统计出最终榜单。 榜单发起组织《今日财富》杂志执行总编辑李春来认为,“由于中国家族办公室组织形态各异,收费模式的不同,又具有高度私密性,因此没有统一且标准的评价标准,该榜单至少为一个新兴的、模糊的行业划定了一个边际。” 【附榜单】:  推荐阅读预告|2020中国式家族办公室(下半年)榜单评选活动启动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1-22 2021
  • 白酒股节前频接监管函 二级市场“震仓”调整

    白酒股节前频接监管函 二级市场“震仓”调整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袁骄杨编 | 宋   鸿2020年末,白酒板块在一路高涨后突破5亿元市值。转眼,2021年初,上交所、深交所对白酒上市公司频发监管或问询,涉及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酒鬼酒和今世缘。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白酒的经销商会议成为信息披露问题的重灾区。五粮液、山西汾酒、今世缘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信披不规范;贵州茅台、酒鬼酒则因上市公司高管言行涉及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对外发布涉及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而成为被监管的对象。 毋庸置疑,2020年资本市场的酒确实有些“上头”。作为国内消费股的一线品种,白酒在A股的投资热度一直较高,但扰乱市场公平公正秩序的行为屡禁不止,监管频频出手。 2021年1月11日,上交所发布文件指出,上市公司召开经销商会等会议,或者通过非法定渠道对外发布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信息的,应当先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其他形式代替法定信息披露或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相关内容基本为酒制造企业“量身定制”。1股票“震仓”调整回顾2020年,《今日财富》杂志发现,从下半年开始,白酒股的股价实现井喷式增长,行情延续到了今年初,2021年1月5日,白酒股涨幅106.83%,市值5.6万亿元。 根据Wind数据,2020年,19只白酒股全部取得上涨,11只年度涨幅超过100%,酒鬼酒更是一跃进入2020年个股涨幅榜的前十,股价上涨高达338.27%。 但就在市场大热时,白酒股迎来了2021年第一次调整。2021年1月14日,白酒板块总市值下跌近2000亿元。1月15日早盘,白酒板块低开低走。同花顺数据显示,跌幅达到1.60%。曾经“无坚不摧”的白酒股连续多日下挫,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数量最多的基金也开始减持。 业内对白酒的股价是否存在泡沫持有不同意见。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止至2021年1月12日,白酒上市企业的平均市盈率是64.81倍,个股中存在动态市盈率超百倍的有酒鬼酒、山西汾酒;市盈率均超过50倍的有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股票,白酒行业是否估值过高成为讨论热点。 华创证券报告认为,当前白酒板块估值达历史高点,小酒企市值远远脱离基本面,有资本泡沫推动的因素。市场近期对疫情反复的担忧成为估值高位回调的导火索,短期过热情绪开始消化。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戴明哲认为,白酒板块的调整属于周期性的“震仓”:“主力在上一轮涨势中获利,再通过拉低成本入场。大多白酒企业业绩预告已出,机构对2020全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会有大致预期,但需警惕主力资金获利撤场带来的风险。” 2行业涨价屡试不爽需要注意的是,临近春节,在资本市场火热的白酒企业在终端市场涨价频频。 2021年伊始,泸州老窖、酒鬼酒等企业纷纷出台调价通知。部分媒体报道,今年贵州茅台自有产品提价10%~40%,王子酒、迎宾酒减产75%~80%,部分产品退出市场。但《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贵州茅台求证,未获回应。 事实上,白酒在商务场合有“酒贵长面子”之说,以往的黄金时期里频频涨价,尤其是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不但没有减少人们消费的热情,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提价成为了白酒行业的常态,只是也少不了被管控或点名。 2020年9月22日,中纪委发布《警惕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一文,称“临近中秋、国庆双节,以茅台、五粮液等为代表的国内高端白酒涨价、提价的消息不断,多款白酒产品的价格冲上历史高点。舆论担忧,高端白酒价格持续走高,会超越正常人情往来和宴请需求,助推公款吃喝、违规收送节礼等不正之风回潮。”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股价涨幅最快的酒鬼酒也曾多次提价。 近期,酒鬼酒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5日起,42度500mL酒鬼酒战略价上调20元/瓶。1月18日起,52度500ml内参酒(大师)战略价上调100元/瓶,团购价指导价调整为2580元/瓶,零售价指导价调整为2899元/瓶。 3高端化成发力重点一个现象是,不论什么酒都开始“向上”看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2019年,我国行业内多数上市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全国性知名白酒企业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较快。因为白酒行业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和消费属性,当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全国名酒层面,以商务消费为主。在白酒板块中,高端酒发展迅速,以茅台为首的酱香型酒企得到了飞跃式增长。 除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高端酒企外,其余公司也在实现高端化的进程中。例如洋河股份的梦之蓝M6+成为高端白酒领域的新标杆。而中低端市场的酒企如口子窖、金种子酒等业绩表现并不理想,由于中低端酒多用于大众消费和自饮消费,故在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增值。 伴随冬季疫情防控和聚会减少,白酒的需求量相应减少,火热的白酒市场能否继续维持成为市场焦点。在高端酒持续领跑的当下,市场的泡沫也在所难免。
    01-22 2021
  • 酒鬼酒的泡泡,吹多久?

    酒鬼酒的泡泡,吹多久?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袁娇杨编 | 宋   鸿2020年下半年白酒板块上涨迅猛,酒鬼酒成为最亮眼的一只。作为涨幅高达338.27%的股票,酒鬼酒股价一飞冲天,进入年度个股涨幅前十,2021年1月13日攀升到228.38元/股,扣非市盈率达195倍,相比同期白酒龙头贵州茅台的60倍高出三倍不止。 爬得快,跌得急。在2021年初白酒回调中,酒鬼酒三连跌,股价最低触到170.2元,公司火速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针对酒鬼酒股票波动剧烈的情况和公司实际经营的进展,《今日财富》杂志向酒鬼酒公司发送求证函,但截至发稿,未能得到回复。业内认为,酒鬼酒目前估值在同业中过高,如果市场热度后续锐减,股价或将进入一轮调整期。 1高喊口号收监管函由于上市高管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对外发布涉及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1月4日,深交所对酒鬼酒公司下发监管函。 监管函称2020年12月28日上午,酒鬼酒分别在上市公司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2020酒鬼酒创造历史,2021酒鬼酒馥郁腾飞!”的报道,称酒鬼酒于2020年12月26日下午召开了年度经销商大会,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程军在经销商大会上表示,上市公司销售目标是“突破30亿,跨越50亿,争取迈向100亿”。 监管希望上市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严格遵守《证券法》《公司法》及《股票上市规则》等的规定,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根据财报,《今日财富》杂志发现,酒鬼酒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11.87亿元、15.12亿元、11.27亿元,同比增长34.13%、35.13%、27.38%、16.45%。如果按2019年的27.38%的增速来测算,酒鬼酒2020年度营业总收入也只19.26亿元,与经销商大会上的销售目标相去甚远。 2021年1月15日晚间,酒鬼酒公开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但未披露营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55亿元-4.95亿元之间,与去年同期2.995亿元相比,增幅在51.92%和65.28%之间。2销量不够涨价来凑新年伊始,酒鬼酒便发布了调价公告。自2021年1月15日起,42度500ml酒鬼酒战略价上调20元/瓶。1月18日起,52度500ml内参酒(大师)战略价上调100元/瓶,团购价指导价调整为2580元/瓶,零售价指导价调整为2899元/瓶。 对此,业内认为,临近销售旺季,部分酒企通过涨价来拉动年底消费。但对于中小型区域酒企,因品牌力不足,产品价格存在虚高,在销售过程中,零售价和实际售价很可能出现倒挂。对此,《今日财富》杂志致电酒鬼酒公司,但未得到回复。 白酒行业提价已经成为利润恢复的重要手段,酒鬼酒也是。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提价的同时,酒鬼酒的销量并未增长。根据年报显示,2015年,酒鬼酒实现销售量7092吨,同比增长8.13%;2016—2018年,公司销售量分别为6267吨、5818吨和6877吨,同比增长率为-12%、-7.16%和18.2%。而2019年销量7871吨,才刚刚超过2015年。 回顾在塑化剂爆发的2012年,酒鬼酒销量超过1.2万吨,2019年销量只有当时的66%。 3股价有一定泡沫2018年,酒鬼酒进行各项体制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全力聚焦内参酒、酒鬼酒红坛、酒鬼酒传承三大战略单品,高端内参酒为最大战略单品。有报道称,与茅台、五粮液由品牌推动销量增长不同,酒鬼酒内参酒销量增长,主要是由渠道推动。 在2020年三季报中,酒鬼酒净利润3.31亿,同比增长79.76%,旗下三大产品之一的内参系列增速最为明显,作为毛利率高达92%的品种,在2020中报中同比大增75%。 “公司估值现在确实有点高,成长速度很快,但得把内参的产量搞上去。”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戴明哲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内参品牌可以,称第四大高端白酒品牌,酒鬼酒目前在提高内参的占比,减少中低端,但产量有点跟不上,内参有时缺货。渠道方面,有中粮支持,从湖南走向全国渠道。” 酒鬼酒作为馥郁香型白酒的始创者、白酒文化营销的先行者有一定独特性。在白酒行业,品牌是高端酒的灵魂所在,因为高端酒主要用于商务消费,品牌认知度要求非常高,但从目前来看,业内认为,酒鬼酒想要打造高端品牌还需时间沉淀,而目前市场有一定泡沫化的倾向,未来不确定性可能较高。
    01-22 2021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