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小米造车:一杯必须喝掉的毒酒

    小米造车:一杯必须喝掉的毒酒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巨潮商业评论文 | 杨旭然编辑 | 王方玉出品 | Tide-Biz7723亿港元,约合6430亿人民币。这是在2月19日周五,传出造车传闻之后股价大涨之后,小米 (HK:01810)的市值。看似不小的数字6430亿,如果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米”的话,我们可以算出其他知名巨头公司价值几个米:一度陷入两年低谷的百度(NASDAQ:BIDU),年报报喜之后市值达到1159美元,约合1.16个米;刚刚在港股上市不久的快手 (HK:01024)受到资本热捧,市值超过1.61亿港币,约合2.5个米;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 (NYSE:BABA),经过反垄断阴云之后股价有所反弹,达到7132亿美元,7.16个米;港股的王者腾讯(SEHK:00700),市值高达7.11万亿港元,规模相当于11.06个米。和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相比,小米接近50倍的市盈率、超过6000亿的市值已经不低。放在A股市场,可以排在前15的位置,与美的、海天味业相似。但如果和这前述这些新经济巨头相比的话,就可以发现小米基本上是其中最不受资本市场待见的一家。被称为劳模的雷军,从2010年开始经营小米公司至今已经11年,与美团几乎同时,与拼多多、快手、字节跳动等新经济公司相比,创业时间都要更长。这与雷军本人的江湖地位、“创业辈份”相对照,这个位置多少显得有些尴尬。造车之后,这样的局面是否会被改变呢?一根最高+11.81%的大阳线,表达着资本的乐观与期待。但事实的情况,恐怕并非如此简单。01一条曾被乐视走死的路小米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造车计划,因为有乐视的“前车之鉴”。进入到2021年,公募基金北水南下,在大规模抢购互联网巨头股票的过程中,小米的股票并未受到欢迎,同期涨幅在热门标的中(再次)垫底。其股价已经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从35.9元的价格退回26元,跌幅累计接近25%。小米股价表现(2018年7月至今)经过上市之后股价漫长的下跌、盘整、回升,小米终于在2020年实现了雷军“翻倍”的诺言,但2021年的开年,小米刚刚走上其他巨头走过的牛途,股东却又对其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次站在小米对面的,从华为、荣耀变成了美国政府。2月19日下午三点半,关于小米造车的确切消息传出,其股价迅速大幅直线拉升,这是自2020年12月23日至今,小米收获的单日最大涨幅。“确认造车”的消息,在一个看起来非常恰当的时机出现了。当小米饱受美国政策困扰、饱受芯片短缺可能带来影响困扰的时候,造车,给了投资者再一次憧憬小米未来发展的理由与愿景。只是,当拼多多进军买菜业务、京东进行下沉市场的布局、腾讯进行各种战略投资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平顺的过程:企业少有遮遮掩掩,布局推进更加顺畅,投资者也更加买账——普遍将其视为利好,进一步买高它们的股价。而对于小米来说,造车消息拉升了市值的同时,自己还要出面暧昧地否定,这实际上凸显出了小米的尴尬与不安:其业务的升级、转型相比其他新经济巨头更加困难,不仅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资本开支),也要面对更大的舆论压力。毕竟这是一条曾被乐视走死过的路。02现金流困局规模庞大的资本开支,是所有试图造车企业所必须面对的,小米也不例外。2014年,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企业未来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的贴牌制造商”,甚至直接“点名乐视”,表示原以为乐视代工生产汽车。当时的乐视是中国最早造车的互联网公司(特斯拉更早,于2012年就发布了第一款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Model S),也是最早做新能源车代工生产规划的公司,最终却深陷泥潭。很多人从贾跃亭造车、破产的风波,知道了互联网公司造车的风险。实际上对于小米来说,持续性地跟踪、研究造车的可能性,并最终付诸行动,最终也要承担与乐视一样的风险。只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大环境的改善,这个风险要比2015年小了很多。当年击倒乐视的是严峻的现金流问题,这一风险小米同样要去面对。翻开小米2019年的现金流量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份不错的经营现金流数据:公司在这一年通过经营获得了238亿元的现金流。但往下看会发现其扩张支出,也就是投资现金流的花费更高,达到了315亿元,这让其2019年的自由现金流成为了负数——这还是小米上市以来经营情况最好的一年。小米没有明确列举这300多亿元的方向。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小米全力拓展的IOT业务,需要消耗大量的内部投入与外部投资。而当年更加投入造车的乐视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打开乐视的现金流量表就能发现,其2015年经营现金流+8.76亿元,但从投资方面流出了29.85亿;2016年经营现金流-10.68亿元,从投资方面流出的更多,达到96.75亿元。在自由现金流完全为负的这两年间,乐视当年是依靠大规模的融资,也就是筹资现金流来填补这个窟窿的。小米手机自身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电商与IOT业务都能够创造比乐视强大很多的经营现金流,因此也支撑着小米年年更进一步的发展。可是一旦进入到资本密集、比IOT更加高投入的造车领域,小米的自由现金流压力可想而知。03抢占全场景全场景覆盖是每个消费电子企业都必须抢占的。虽然艰难,但小米必须造车。而对于小米的另外一个竞争对手苹果来说,造车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秘密。苹果造车是否会伤害其自由现金流的表现?肯定会,但与小米不同的是,苹果的经营现金流量、资本储备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什么程度?同样是2019年,其经营现金流量是693亿美元,投资现金流流入了458.96亿元,并且还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以这样富可敌国的资本力量,苹果完全负担得起造车所需的投入。但对于小米来说,刚刚获得238.10亿元的经营现金流之后,想要负担其动辄以百亿计算的造车投入,难度要大得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小米造车的局面这么苦,就不要造了好不好?答案极有可能是不行。通过观察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电子类产品,都是嵌入到某些特定生活场景中,并解决相应问题的产物。不论是早期的个人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还是以后消费电子化的智能汽车。例如,个人电脑目前与办公场景高度适配,智能手机与移动办公、移动休闲适配,客厅、智能音箱与客厅生活高度绑定。人一整天的行动轨迹,从卧室到客厅到路上再到公司,经历了多个场景的变化。消费电子巨头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占据这些所有的场景并提供服务。然而一旦产品在场景变化中被替换掉,就意味着企业“被下线”,失去了一部分创造价值(利润)的在线时长,并且给了其他对手以生存的空间。这种局面,是任何巨头级消费电子企业所不能,也不应该容忍的。按照这种思路去思考,有一天特斯拉去造手机也毫不意外。从汽车到手机的跨越相对简单,但是从手机到汽车的跨越,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更艰难的任务。04总结小米在此前是所有新经济巨头中市值最小的一家,相比竞争对手苹果2.18万亿美元的市值更是相差悬殊,雷军也会因此而寻求自我突破,造车是一个最重要的选项。但是造车(不论是以何种形式)都需要进行超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这对于现金流情况并不是太好的小米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然而,即便是一次众所周知的艰巨考验,小米也必须迎难而上,因为只有通过造车,小米才能将用户的全生活场景打通,竖立起更高的消费电子产业进入壁垒。到那时,消费电子行业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用户生活的全场景争夺战中,小米获得成功的条件是:先干了这杯毒酒解渴,然后活下来。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23 2021
  • 逆势大采购 郭广昌的复星开启A股“买买买”

    逆势大采购 郭广昌的复星开启A股“买买买”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袁骄杨编 | 鹿   田通过不断的收并购,郭广昌的复星系在A股的版图不断扩张,这位来自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企业家2020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引人注目。 截至目前,复星系仅在A股就有复星医药、豫园股份、南钢股份、上海钢联、海南矿业、金徽酒、ST舍得7家公司。而若并购万盛股份成行,复星系在A股的公司将达8家,郭广昌将成为8家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股人,并涉及多个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和部分资本资金链紧张的大背景下,复星系扫货般地在A股市场买买买,引起业内对其未来的猜测。而郭广昌频频入主上市公司的背后,也令市场对其所购公司的股价波动和背后用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踩着热点,从酒买到化工几乎是跟着市场热点走,2021年伊始,郭广昌继续“买买买”模式,不过从酒转向了材料和化工领域。郭广昌通过旗下的南钢股份,采用“协议转让+锁价定增”的方式,购得万盛股份1.2亿股,占总股本的29.98%,将成为万盛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完成认购后,1月28日早盘,万盛股份复牌一度涨停,市值突破百亿大关。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内,股价呈上升的趋势,2月19日突破历史新高,最高达33.57元/股。 数据显示,2020年万盛股份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3460.48万元、1.07亿元和2.30亿元,同比增长30.80%、43.21%和63.62%;营业收入分别为3.86亿元、8.84亿元和15.5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6.80%、-5.87%和9.44%。 据悉,万盛股份的主营业务是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的产品有阻燃剂、胺助剂及催化剂和涂料助剂,其中阻燃剂占据营业收入的76.82%。 南钢股份此次投资的目的就是通过获得万盛股份的控制权,实现公司“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的发展战略,认购被认作将会实现双赢局面。 在此之前,2020年的郭广昌主要在“买酒”。2020年5月到9月,郭广昌旗下的豫园股份先后通过两次股权转让拿下了金徽酒38%的股权,成为实控人;12月31日,豫园股份又通过执行司法裁定的方式,斥资45.3亿元取得沱牌舍得集团70%股份,间接控制上市公司29.95%股权,实控人也变为郭广昌。 对于入手金徽酒和沱牌舍得,豫园股份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主要是“战略契合、文化认同、业务协同”。金徽酒也称:“豫园股份围绕家庭快乐消费产业集团的定位,在大消费领域布局白酒赛道,白酒成为家庭消费中的重要一环,金徽酒与复星旗下产业链契合。”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复星入主的两家酒企2020年的业绩并不理想。 金徽酒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2亿元、7.12亿元和10.45亿元,同比下降33.37%、12.67%和5.53%;净利润分别为5785.49万元、1.20亿元和1.59亿元,同比下降47%、10.93%和2.28%。金徽酒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白酒消费场景受限,消费需求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 ST舍得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4亿元、10.26亿元、17.63亿元,同比下降42.02%、15.95%和4.34%;净利润分别为2668.86万元、1.64亿元和3.11亿元,前两季度同比下降73.46%和11.45%,第三季度同比上涨2.63%。 不过,随着复星系的入主,金徽酒的股价节节攀升,从5月28日收盘价13.64元/股,最高在11月17日日内涨至56.17元/股,股价起伏较大。而与之相反,自1月5日ST舍得发布公告后,股价就一路下跌,走低后走高再往下,震荡明显。2复星A股版图或将扩至8家随着并购万盛股份事项的落幕,郭广昌在A股市场即将拥有8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分别是复星医药、南钢股份、海南矿业、上海钢联、豫园股份、万盛股份、金徽酒、ST舍得。 郭广昌曾说,复星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投资+产业运营。从复星医药开始,复星系完成了资本积累,在资本市场上全面扩张。 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四年后便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已成为医药行业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此后,郭广昌便在资本市场大展宏图。目前复星系在A股的控股公司分布在生物医药、钢铁、矿业、零售和信息服务五个领域。 (信息来源:公开信息 图片制作:《今日财富》杂志) 1998年至2008年间,复星抓住了中国重化工业发展机遇。2003年,郭广昌购得南钢股份60%的股份,实际控股南钢,成为当时著名的要约收购案。事实证明郭广昌没有看错,2007年钢铁板块为复星贡献了230亿元,2008年钢铁板块贡献了300亿元。海南矿业亦是如此。 随后,跟随市场变动的脚步,郭广昌将目光再次转向轻资产,开始多产业投资。 2007年,他再次入主了上海钢联,以初始3690万元的成本实现收益套现约4.77亿元。2017年,郭广昌对豫园股份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复星将旗下地产业务资产注入豫园,重组后复星对豫园股份的持股比例上升至70%。豫园股份不仅是零售业巨头,更是最接近房地产的企业,郭广昌借助豫园股份在金融、旅游、房产等领域开出新天地。 复星集团在郭广昌的带领下的确成功地成为了投资集团。根据企查查的资料显示,截止至2021年2月22日,郭广昌实际控股101家企业,间接控股1000家。郭广昌的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但却大刀阔斧,不知道他下一个目标又会是哪里。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23 2021
  • 接连违法受罚的唯品会 电商管理频受质疑

    接连违法受罚的唯品会 电商管理频受质疑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恩浩编 | 鹿   田2021年2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下发关于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唯品会处罚人民币300万元。对此,唯品会表示对决定书载明的违法事实没有异议,接受行政处罚决定并将进行全面整改。 事实上,被要求整改对唯品会来说并非新事。由于涉嫌违法违规,近年来,唯品会不止一次受到市场、同业和监管的监督。对于频发的负面风波及相关违法违规问题,《今日财富》杂志在春节前后多次求证唯品会方面,但遗憾的是,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对方的回复。1接连违规受罚2021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同年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对唯品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 “经查明:2020年8月至12月,当事人为获取竞争优势及交易机会,开发并使用巡检系统,获取同时在本公司和其他公司上架销售的品牌经营者信息,利用供应商平台系统、智能化组网引擎、运营中台等提供的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及限流、屏蔽、商品下架等方式,减少品牌经营者的消费注意、流量和交易机会,限制品牌经营者的销售渠道,妨碍、破坏了品牌经营者及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正常运行,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扰乱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根据唯品会的上述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认为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下列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四)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的规定,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唯品会上述违法行为罚款300万元。 对此,唯品会在微博发布公告回应称对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违法事实没有异议,接受行政处罚决定并将进行全面整改。(唯品会回应公告内容)而此前,2020年9月3日,爱库存就曾发布关于抵制唯品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 根据声明,自2020年8月4日起,爱库存不断接到上百家商家反馈称唯品会命令要求商家不得与爱库存进行合作,爱库存表示唯品会这种强迫商家“二选一”的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随后9月14日,爱库存公告称,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家机构实名举报唯品会不正当竞争。据当时多家媒体报道,唯品会对相关情况的回应是不属实。 此外,《今日财富》杂志发现,2020年12月,唯品会还曾和京东、天猫三家平台由于“双十一”期间不正当价格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处罚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0年12月3日至12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对唯品会在202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的价格行为进行了检查,并于2020年12月24日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唯品会相关行为构成了《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显示唯品会相关不正当价格行为) 2020年12月30日,唯品会称尊重并执行处罚决定,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2频陷负面风波虽然以“品牌特卖,就是超值,100%正品保证”为广告词,但《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市场关于唯品会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讨论却一直不绝于耳。 2020年12月18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郭旭新非法经营一审刑事判决书》揭露了广州宸熙通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宸熙通”)组织网络水军案,而唯品会在此案业务中涉及广泛。 宸熙通与唯品会签订的《唯品会社会化媒体优化服务合同(SMO)》《唯品会百度贴吧社会化媒体优化服务合同》证实:由宸熙通为唯品会提供社会化媒体优化(SMO)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百度新闻优化、百度相关以下下拉优化、舆论监控以及反馈、相关帖子优化等。 据宸熙通部门媒介吕某在该判决书中证人证词显示,公司有专门为客户提供负面删除的业务,提供此项服务的客户中就包含唯品会。另外,公司SMO服务的营业额大概一年有人民币1100多万,其中唯品会最多,占1000万元左右。 (《郭旭新非法经营一审刑事判决书》中吕某证词相关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2020年11月5日,国家网信办召开全国网信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就部署开展了网络“有偿删帖”专项整治行动。会议指出,网络“有偿删帖”扰乱社会舆论,影响社会价值判断,损害网民和企业合法权益。 此外,唯品会还多次被指泄露客户信息。自2016年开始,不断有消费者曝出在唯品会平台购物后接到骗子冒充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赔付来电,能准确说出消费者姓名、商品信息、交易单号及银行卡信息,消费者因此被骗几千到十几万元不等。2020年10月28日,唯品会称已配合警方在积极调查,基本排除唯品会泄露信息,并督促相关合作方进行漏洞排查和修复。 根据企查查2021年2月20日信息显示,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名下共涉自身风险358条、关联风险21条、敏感舆情224条。其收到的被起诉的裁判文书数量共81份,涉及多种合同纠纷、产品责任纠纷、多种权利纠纷等,其中,该企业因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被起诉17起、买卖合同纠纷案15起。而同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唯品会名下投诉量高达11920条,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假货、信息泄露和无故取消会员资格等。3线上份额有限觅线下唯品会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连续32个季度实现盈利。唯品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8.19%至231.8亿元,GMV(成交总额)同比增长21%至383亿元。 尽管如此,作为曾经的“电商第三极”,唯品会现在所占市场份额与头部企业相比相距甚远。 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 《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0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为18692.4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唯品会的市场份额仅2.5%,远远落后于天猫的64.3% 和京东的25.8%。(数据来源:易观分析)近年来,唯品会不断布局线下,致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特卖零售布局。2019年上半年,唯品会线下特卖店密集开业,进入多个二线城市购物中心。 截止2019年6月30日,唯品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产共68.37亿元。2019年7月10日,唯品会宣布和宁波星通创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签署收购协议,作价29亿元收购杉杉商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份,后者主业是奥特莱斯的运营,对此唯品会表示,将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卖模式,实现“全渠道”特卖的零售布局。 此外,2020年唯品会在影视综艺广告投入也十分引人瞩目。去年以来,在大火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我家那闺女》、《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播剧和综艺节目都能看到唯品会的身影。据其第三季度报告,当季营销费用11.39亿元,同比增长50%;活跃客户数量4340万,同比增长36%。唯品会的营销投入增长速度仍无法让活跃客户增长速度与之看齐。 不过,尽管波折良多,但国内庞大的市场仍给了唯品会以一定发展机会。截至2021年2月19日,唯品会收盘价36.23美元/股,与1月14日唯品会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被立案调查当天收盘价27.9美元/股相比一个多月来涨幅超29.8%。2月16日,唯品会(VIPS.US)宣布,计划在2021年2月25日美国股市开盘前发布其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22 2021
  • 2021年A股展望:制造业、科技、可选消费成热门

    2021年A股展望:制造业、科技、可选消费成热门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袁骄杨编 | 鹿   田2021年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中国A股牛年的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主要指数大幅高开,沪深300指数突破2007年5891点位置,打破了尘封13年的记录,创下历史新高。 在A股“开门红”后,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和分化。回首2020年,展望2021年,根据西部证券统计全市场基金2020年年报关键词显示,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流动性、板块配置、疫苗与宏观经济三个方面。 为进一步厘清市场脉络,从买卖双方看配置,《今日财富》杂志特别统计了包括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等13家券商对2021年的宏观经济和板块做出研究和预测的券商策略展望,以探市场动向。1流动性成焦点  关注疫苗与复苏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和机构对流动性的关注度日渐提高。 根据西部证券统计,在2020年四季度披露的3238份基金年度展望中,“流动性”一词被提及的最多,有598次,同比2019年的372次大幅提高。 但对流动性的预期看法却存有一定分歧,主要有二:一是认为自2020年中以来,金融市场流动性边际上已有所收缩,2021年大概率应该也是偏紧的中性状态。尽管宽信用政策力度边际弱化,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滞后显现;二是基于政策预测和年末央行投放力度的显著加大,跨年资金面超预期宽松,决定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保持中性,流动性合理充裕。 流动性是重中之重,是基金经理和市场非常关心的问题。西部证券认为目前货币政策不会脱离“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的基调,但需要关注从当下到2021年3月4日开始的两会以及4月政治局会议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定调。而未来疫情完全控制,经济增速恢复到潜在水平,将会是货币政策改变的时间点。 在统计的券商展望中,《今日财富》杂志发现,有一半的券商认为市场流动性将由松趋紧,边际收缩,逐渐回归偏紧的中性状态。而兴业证券认为宏观流动性易松难紧,全球宽松时代格局已经到来。 “本轮宽松的流动性何时再收紧,且传导至资产价格调整,是市场主要担忧。但是,全球宏观流动性可能易松难紧,无通胀、不紧缩。同时,股市流动性好于社会宏观流动性,居民、机构、外资等持续增加权益资产比重。”兴业证券研究指出。 根据西部证券统计,在流动性之外,“复苏”和“疫苗”分别出现了484次、219次。2021年的经济复苏已经是市场共识,疫苗研发进展有利于提升全球市场风险偏好。 关注宏观经济方面,西部证券认为市场通胀和疫苗都是近年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银河证券表示,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期,竞争格局改善的复苏行业存在新机会。但渤海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保护主义抬升,疫苗推进不及预期。 目前可知,疫苗推动经济复苏已经是市场一致预期,但疫苗何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是更需要关注的时间点。 西部证券认为,当国内外开始对普通民众进行疫苗接种时,正是居民出行和线下消费开始大规模恢复的时间点,可能在2021年二季度末附近,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通胀上行风险时点。 2制造业、科技、可选消费成热门西部证券提出,市场风格与行业配置是年度展望中分歧较大的地方。短期内,结构上适度减少短期涨幅过大、估值偏高的品种,增加相对收益可能更高的周期性板块,中长期仍然应当选择景气向上的赛道。总的来说,2021年集中在四个方向:周期上行、制造升级、消费升级、生物医药。个股层面,优秀的公司应该享受合理的估值溢价,因此不能盲目偏好低估值。 从年度展望的关键词来看,2020年出现次数排名前三的关键词是消费、新能源和医药,分别出现了507次、286次和197次,同比增长7%、34%和16%。出现次数增幅超过200%的是电器设备、餐饮、军工、有色、光伏。 在13家证券公司的策略展望中,行业配置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制造业板块,有9家券商提到,主要推荐有家电、汽车、化工等。国信证券认为这是2021年机会最大的板块,因为中国优势制造业企业走向国际,成为全球性龙头公司。 行业配置排名第二的是科技板块,7家券商选择了它作为2021年看好的板块配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需求,包括新能源、互联网、半导体、5G运用等都将成为投资主线。 国泰君安认为应集中精力在新能源科技上,风险偏好位置仍是中低水平,科技风格中仍要选取有盈利的赛道,推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赛道。兴业证券认为科技成长是长期主线。短期关注业绩持续释放的消费电子、5G应用、军工等,中长期关注“十四五”推动下“卡脖子”环节的国产替代,如半导体链条、新材料等。 行业配置排名第三的是可选消费,例如家电、汽车、酒店等。国泰君安表示,随着国内国外政治和经济环境确定性增强,低风险的必选消费品股票的确定性溢价将会边际减弱,未来需要考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能力,而不再是靠溢价拉动估值。 与此同时,疫情的复苏给一些低估值的行业带来全新的动力。比如服务业和金融业,推荐航空、影视、旅游、保险、银行、通信等。与疫情相关的板块还包括疫苗在内的医药生物。此外,全球原材料也榜上有名,推荐铜、铝、钴、石化、基化等。 广发证券认为行业配置应该“长短兼顾,内外兼修”,即视线“由短及长”,格局“由内而外”。其中,外部关注全球定价的资源品和外需稳定与国内扩产的共振拉升的“出口链”,内部关注“内循环”政策与“十四五”规划的交集,尤其是高品质内需,如医美、创新药、国潮、软饮、白酒等。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围绕疫情发展,消费成为基金经理和券商行业共同看好的板块。而新能源延续上一年的风头成为热门配置推荐,在券商和基金的关键词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20 2021
  • 后疫情时代,或失免税议价力的上海机场面临新分歧点

    后疫情时代,或失免税议价力的上海机场面临新分歧点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鹿   田2月18日,在中国农历新年后的首个交易日,上海机场发布2021年1月运输生产情况简报,称1月飞机起降架次总计26085次,同比下降39.12%;1月旅客吞吐量185.05万人次,同比下降69.12%;1月货邮吞吐量35.58%,同比增长33.46%。其中,国际航班下降比例最大。 不过,经历前期接连大跌,春节假期后的上海机场在一众机构重仓股下跌中出现两日小幅回升,2月18日、19日的收盘价均在60元以上,市场分歧明显:看多者认为目前上海机场已在连续多个负面消息影响下超跌,是买入的好时机;看空者认为此前大跌是由于机构抱团松动,而上述新开盘两日上海机场在北向资金中净卖出居多,预计未来仍会下跌。1接连利空,股价一探近两年低位回顾事件的开始,2021年1月30日,上海机场连续披露两则利空消息:一是业绩预亏,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海机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12.9亿至12.1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06亿元到-13.26亿元。二是与中国中免关于免税店项目经营合同的条款变化,重新约定了疫情后的销售提成方式。 这里,上海机场和中国中免曾在2018年7月签订了长达7年、被市场称作“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租金合约,即若免税店销售额提成小于保底收益,上海机场能获取保底收益;若销售额提成高于保底收益,上海机场则获取上不封顶的销售提成。 但新条款改变了上述交易情况,变更为:当国际客流≤2019 年流量的80%时,取月实际销售分成;当国际客流>2019 年的80%时,取保底销售提成,该条款自2020年3月起实施。整体上看,上海机场的免税收益不再与免税店销售额有关,而与国际客流挂钩。(图片来源:巨潮资讯)两大利空消息披露后,上海机场连续两日一字跌停,股价一度下行至近两年最低位54.70元/股,较消息披露前的收盘价下跌逾30.76%。 2多空分歧,增长弹性有待确认上海机场经历大跌后,股价便在50~60元/股的区间波动,根据东方财富2月19日的筹码分布图可见,在60元/股以下的区间内出现了筹码密集的高位波峰,有较多投资者选择在此价位建仓;但截至2月19日收盘,上海机场近10日主力净流出约14.5亿元,其中超大单与大单都为净流出状态,中单与小单为净流入状态。(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市场的投资者普遍分为两派:看空方认为受疫情和海南等地免税政策影响,上海机场与免税店的话语权地位正在发生改变,可能逐步失去议价能力,随着主力资金的净流出,股价会持续下跌;看多方认为,疫情虽然造成了短期的超跌,但上海机场作为国际交通主要枢纽的核心地位与资产并未改变,随着疫情被逐步控制,企业的估值会逐步回到常态。 据《今日财富》杂志了解,目前机场收入主要分为航空收入与非航空收入,航空收入由于是政府指导定价,获取利润有限,所以非航空收入一直为机场业绩的重要部分。 数据显示,上海机场2016年至2019年航空收入分别为35.12亿元、37.24亿元、39.70亿元、40.84亿元,增长速度并不快;但非航空收入的增势却非常明显,分别为34.40亿元、43.38亿元、53.44亿元、68.61亿元。而在非航空收入中,商业租赁又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 (数据来源:上海机场年报,单位:亿元)《今日财富》杂志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上海机场2019年商业餐饮租赁收入54.63亿元,占总收入49.91%,同比首都机场,2019年首都机场租金收入仅为13.30亿元。不同的收入结构作为一部分原因,导致了2019年上海机场与首都机场的营收分别为109.5亿元和108.1亿元,基本持平,但2019年上海机场净利润52.6亿元,首都机场仅24.2亿元,净利润上海机场高出首都机场一倍有余。 对于与中国中免协议修订的长期影响,多家券商认为,短期由于疫情与议价能力下降,业绩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中长期核心资产和中期护城河不变,资产价值或可能会回归。 机场渠道能否做大免税销售额的商业逻辑,或是上海机场在 2026 年下一轮免税渠道谈判周期中重要筹码。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西南证券、浙商证券、东兴证券分别下调了上海机场评级,光大证券和国信证券选择维持评级,但目前除东兴证券评级为“中性”外,西南证券、浙商证券、光大证券和国信证券对上海机场的评级都在“增持”等级。3免税变局,机场流量受蚕食与此同时,免税经营的变局也在对未来的持续性产生影响。2020年9月,中国中免发布中报业绩,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39.09亿元,同比下降22.02%;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下降71.73%。 中国中免表示,为应对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大力拓展线上业务,深挖海南市场潜力,整合离岛免税业务,较好地扭转了业务停摆的被动局面,二季度起公司业绩呈快速回升状态。 离岛免税和日上直邮增长迅速,其中海免公司收入30.31亿元,同比增长136.35%;日上上海(上海机场免税店)收入68.67亿元,同比下降11.20%,但日上上海为应对疫情冲击,自2020年4月开展日上直邮业务实现了迅猛发展,月均销售预估约15亿元。 据国海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海南岛离岛免税正逐渐成为免税消费主力,2012至2018年离岛免税销售额由23亿元增长至101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速达28%,在全国免税销售额中占比超过20%,同时2019年,中国中免主要机场免税店收入对于中国免税业总体销售额占比已出现下滑。 除了离岛免税、市内免税店之外,机场免税业务还要面临跨境电商、私人代购、海淘等新兴免税产业的冲击。以韩国为例,韩国在全球免税市场发展中尤为突出,占据全球免税市场份额的21.8%,而目前韩国市内免税店的销售额占比已超过80%。 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的商业逻辑,随着线上与境内免税渠道的增多,上海机场对于免税店租赁的议价能力逐步降低,其长期流量主义还能否维持之前的超额收益?这成为新的挑战。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20 2021
  • 方继勤,中国商旅赛道里的长跑选手

    方继勤,中国商旅赛道里的长跑选手

    “我的想法是为中国创造一个世界级的差旅服务公司,这是愿景,也是规划。” ——携程高级副总裁兼携程商旅CEO方继勤在同事眼中,方继勤是一位长跑型的领导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相比爆发式的增长,他更看重稳定、可预见的持续性的增长。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辜韵璇编 | 宋   鸿直面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在携程工作二十年的方继勤几乎经过了携程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像一位勤勤恳恳的舵手,先后率领携程销售和商旅业务实现数次跨越式发展。 在携程商旅的员工眼里,方继勤是一个“让人惊讶的老总”。为人温厚,态度谦和,会认真地倾听下属说话。当被问及对CEO的印象时,有刚入职不久的员工笑称自己从未想到有一天也能和CEO一起开会。方继勤坦言,深入基层,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方继勤从不错过每周的员工例会,听一线员工反馈客户需求,再把问题拎出来,讨论解决方案。作为携程商旅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他笑称自己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不仅要看的远,还要看的细,才能时刻保持对行业的敏感度。1三次看见回首二十年前加入携程,方继勤的理由很简单,当他第一次看见公司员工面对面不说话,却用邮件沟通,他觉得很有意思,这令他义无返反顾地奔向了互联网。 和大多数人一样,初入携程的方继勤也是从基础的销售工作开始。 “如果北京机场遇见了上海的客户,输入手机号看见登记信息,大比例知道客人是来北京出差的,可能需要订北京的房间或是回上海的机票,那个年代虽然很多方式都十分传统,但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初步的精准营销。”回忆起最早的销售经历,方继勤声音轻快,满是自豪。 从2000年到2013年,方继勤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在携程的第一个转身,从销售到全国销售总经理。2013年,中国商旅管理市场这片蓝海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方继勤也正式主管携程商旅业务,担任携程商旅的CEO。 彼时的中国商旅业还是一片混沌,尽管2013年中国商务旅行消费有2250亿美元,已是全球第二大商旅市场,但当年中国差旅管理市场CR4仅为16.8%,远低于欧美市场,市场发展处于启蒙阶段。 中国商旅市场成为国际公认的充满探索可能的蓝海。在巨大的蛋糕面前,聚集了很多想要分一杯羹的TMC(商旅管理公司),包括外资如美国运通,国内传统的票代公司,以及以携程商旅为代表的专业的TMC机构。 方继勤想赢,他想在商旅管理这条赛道上跑出成绩,他把目光看向了外资企业,并看到了亚太市场的重要性,2014年,方继勤提出亚太化发展,这一决策比携程集团2018年提出的国际化战略早了四年。 在那以后,携程商旅投入大量精力拓展亚太区业务,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成立办公室展业,包括当地产品接入、多币种支付、对账结算等等。或许是时机未到,亚太化的策略最后并没有达到方继勤预想的目标,项目就此搁置了起来。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时机也很重要,你做早了,可能变成烈士;做晚了,又可能落后。”方继勤感慨道,他毫不避讳地将这次决策定义为失败的尝试。 如果说方继勤的第一次看见是看见了携程,那么第二次他看见了自己。经历亚太化决策的失败,他意识到比起把握时机更重要的是保持行业的敏感性,以及敢于试错的勇气。 “这个市场上所用的技术变化是非常快的,我从来不认为有一招鲜的法术,就是你做了一样什么或者你有一个新的idea,就可以通吃天下。”方继勤说道。 即便如今,携程商旅是中国商旅服务行业的领军者,方继勤心中的紧迫感却从未消失过。在他眼里,世界变幻莫测,即使他一直站在商旅的赛道里,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危机感从未消失。事实证明,时刻保持头脑里那根紧绷的弦对于一个企业的掌舵者来说至关重要。 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对中国旅游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艾媒咨询分析称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预计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在疫情旅游业整体惨淡的大背景下,企业纷纷在线办公,线下商旅需求直线下跌。 这是方继勤在携程经历的第二次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次是非典。 疫情如同大浪淘沙一般淘汰了一批发展不够完善的中小型TMC,而携程商旅作为中国商旅行业头部企业,虽受到一定创伤,但基于管理、技术和资金占了优势。方继勤看见了疫情下携程商旅新的可能性,他认为这是一个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把国内客户抓起来的好机会。 就在2020年除夕夜当晚,方继勤和携程商旅的整个销售团队、运营技术团队还一头扎在研发疫后复工复产产品上,他们做出了第一款【出行健康记录】系统,和我们所熟知的个人行程安全码不同,这款【出行健康记录】系统是方便企业管理员工的身体健康信息以及出行信息。 2020年4月,方继勤将携程商旅的重心转回国内,目标是推动企业的复工复产。携程商旅如同重新滚动起来的轴承,连接起了航空公司、酒店等旅游服务相关产业和有商务旅游需求的上下游企业,帮助双方达到疫后产业复苏的目的。 “让企业出行成本最低,航司有生意做,我们也能够运作起来。疫情是‘危’,但也能成为‘机’。”方继勤坦言。第三次看见,方继勤没有失策。2两份懂得从2013到2021,岁月在方继勤身上沉淀下的不仅仅是成熟稳重的气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还有他对中国商旅行业和携程商旅这艘巨轮中同行者的“懂得”。 如果说对行业的“懂得”是打开公司高速发展的敲门砖,那么对员工的“懂得”则是深耕市场的定心丸。这两份“懂得”的背后是锤炼也是挫折,是喜悦也是钻研,是开拓也是深耕。 2006年携程正式进军商旅管理市场,将“企业差旅管理”这一“舶来”概念在中国市场传递普及。但经十余年培育,中国商旅市场的规模与欧美仍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国内商旅市场的发展,方继勤分析道,相比国际市场40%的普及率,目前中国商旅管理不足10%,从CR4指标来看,国际商旅管理市场50%,中国市场仅20%,加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随着疫苗的落实和十四五规划的进程加速,相信未来中国的商旅管理市场将有高于10倍的增长空间。 但如何在稳扎稳打,逐步占据这10倍空间,除了不断尝试探索,还有很多未知。 “在B端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找对敲门砖(才)能进去。”方继勤口中的敲门砖,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回顾在携程商旅的八年,满足需求是他做的最多的事,“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痛点和需求,主动发现一个,满足一个,再探索下一个,才能始终让携程商旅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他笑着说。 以国内首个移动端商旅管理APP——携程企业商旅为例。早在2013年,方继勤便警觉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用户行为习惯的变迁,组织带领技术团队以“一百天”突击研发推出移动端服务平台,在业内率先实现移动端的机酒预订、值机选座、审批授权、退改签等功能。 2014年在美国召开的GBTA(全球商旅协会)全球大会上,携程商旅在移动服务上的创新也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意味着商旅管理移动化的时代发展序幕正式被拉开。 如果说产品的迭代是方继勤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察觉,那么基于中国市场企业的共性和差异化痛点,携程商旅所提供的不同管理方案,或许才是方继勤在中国TMC赛道里的决胜一招。 谈到目前携程商旅提供的解决方案,方继勤介绍到,目前针对大型集团型企业,携程商旅以“定制化、场景化、管控价值”突显的三大特征满足全流程、一站式的商旅管理服务;对于占据中国企业总数大半壁江山的中小型企业,携程商旅则通过标准化服务和产品去提供差旅解决方案。 此外,2020年携程商旅在“首届国央企商旅解决方案创新峰会”推出“ONE PLUS”国央企商旅解决方案,以“立足本土,服务本土”的初心为中国国央企提供针对性商旅解决方案。 “携程商旅存在的价值,一是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合规、实现数据完整,做到降本增效;另外,也希望用携程商旅的影响力,去推动中国商旅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未来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构筑起一个属于中国TMC的品牌影响力。”谈到对携程商旅的未来期许,方继勤说到。 正因为这份懂得,让他成功抓住了无数企业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敲开了一扇扇大门,促成了携程商旅和多家企业合作。据公开数据显示,携程商旅为超1.2万家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提供服务,其中含三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一百余家中国五百强,中小企业超43万家,这些数字成果也印证了携程商旅在TMC行业中影响力。 在方继勤办公室进门右侧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这些年他和他的团队所获的奖杯,“2020年度受企业认可差旅管理公司”、“2019年度最佳商旅出行服务机构”、“2019年封面十大新经济人物”、“2019年度卓越商旅服务奖”等,这些琳琅满目的奖杯见证了方继勤和携程商旅在行业里的每一次跨越与收获。 作为一名管理者,他对企业员工同样怀抱一份懂得。谈到对团队人员的期待,方继勤抛出“精英不等于团队”的观点。“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精英群体,他们敢于创新、突破,为团队注入活力来预防体系的固化;但高速发展也需要稳固和平衡,作为一家企业,携程商旅也有标准化的规则,借助工具、适当方法、技能训练去让我们团队更加高效和凝聚。” “个人的职业发展注定是一场耐力型长跑,每个人的成长注定是企业发展的一部分。”作为携程商旅的CEO,方继勤对人才管理和员工发展也给予着高度的重视。 在员工面前,他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CEO,比起用情绪表达他的意见,他更愿意付出沟通交流的成本只为达成一致性。在他眼里,了解真相比什么都重要。他也毫不掩饰地说太过注重细节的同时又要把握全局,其实是件很痛苦但不得不去做的事。 “既要星辰大海,又要脚踏实地去了解最真实的东西。”方继勤坦诚道。 书柜上除了整齐摆放着这些年的奖杯,还有两张他年轻时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眼神坚定自信,那时他刚进入中国商旅管理行业的赛道,前方对这个年轻人来说未知且充满挑战。谁又能想到二十年前选择加入携程的他,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耐力角逐,带领着中国排名领先的商旅服务公司,在中国商旅赛道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10 2021
  • 上市次日跌停 重庆银行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

    上市次日跌停 重庆银行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袁骄杨编 | 鹿   田上市第一天盘中开板、上市第二天跌停,刚回A股的重庆银行的投资者信心稍显不足。 重庆银行是重庆第二家、国内第15家“A+H”银行,也是西部首家“A+H”股城商行。从2007年申请A股上市开始,历经13年,辗转港股融资后,也终于回到了A股。 但是,受前十大股东力帆股份、北大方正及第三大客户隆鑫债务等影响,重庆银行的经营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持续处于同业低位,令市场对其前景和管理能力表示担心。1上市即被游资盯上2月5日,重庆银行上市A股交易,当日收报15.6元,达到44%的涨停上限,总市值达到54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盘中一度开板。 一个周末过去,2月8日,重庆银行上市的第二个交易日,开盘后快速回落跌停,截至收盘,该股报14.04元,跌停板上封单达51万手,全日成交7.06亿元,换手率达13.8%。其H股亦大跌7.2%,报4.77港元。(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今日财富》杂志整理)据东方财富网龙虎榜数据显示,《今日财富》杂志发现,重庆银行2月8日卖出营业部前五都是较为出名的游资席位,普遍多次上榜且成交额巨大。 其中,卖一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无锡清扬路、卖二中国银河证券杭州凤起路都为几年前开始崛起的江浙知名游资,操作风格灵活,擅长抄底;卖四华福证券泉州田安路虽为二线游资,操作资金量不大但准确率较高;卖五为知名游资“著名刺客”的席位,10万起家,目前操作资金超百万,网传为硕士学历,从事研发工作。 《今日财富》杂志研究重庆银行近两日龙虎榜数据发现,重庆银行虽然上市只有两个交易日,但已被多家知名游资盯上,并经历了一波腾挪倒手。 2月5日,重庆银行涨停后一度未能封板,龙虎榜显示当日卖三、卖四分别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和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这两家营业部都是老牌知名游资“拉萨天团”的席位。买二、买三、买四也同样为实力强劲的游资席位:东莞证券北京分公司、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无锡清扬路、中国银河证券杭州凤起路。 到2月8日,东莞证券北京分公司、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无锡清扬路、中国银河证券杭州凤起路三家营业部分别出现在龙虎榜上卖五、卖一、卖二的位置上,即T+1交易套利,而拉萨团结路第一、第二证券营业部又出现在了买三、买五的位置。 几大游资如此腾挪倒手,短线操作套利,或是重庆银行股价剧烈波动的原因之一。2股东、大客户风险频出虽然从数据看,前两个交易日买入与卖出前五名占总成交仅10.28、8.18%,但游资倒手即出现跌停,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市场对重庆银行的保守态度。 《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在前十大股东中,力帆股份和北大方正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重庆银行已经上市,但对于两大股东的隐忧与影响,重庆银行却保持了沉默。 截至2021年2月5日,力帆股份持股1.3亿,占总股本比例为3.73%,排名第五。而北大方正集团紧跟其后,持股9450.69万,占比2.72%。同时,力帆股份还是重庆银行排名第二的贷款用户。 2020年8月7日,力帆股份公告称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向法院申请重整。8月11日,法院裁定受理力帆控股的重整申请。在招股书中,重庆银行提出,截至2020年6月末,对力帆集团的贷款减值准备综合计提比例增加至41.00%。12月22日,力帆股份宣称重整成功。 无独有偶,北大方正也陷入破产重整风波之中。2019年底,北大方正陷入债务危机,先是20亿债券违约、信用评级下调,紧接着被北京银行提出重整申请。2020年7月31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对方正集团、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实施合并重整。但在重庆银行招股说明书中未能看到相关的说明。 祸不单行,最近出事的隆鑫控股是重庆银行的第三大贷款客户。根据1月20日公告披露,隆鑫控股逾期债务多达32笔,涉及工行、中行、建行、重庆农商行、广发银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总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多数已于去年到期。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持续低位需要注意的是,回A补血的重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2017—2019年,重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2%、8.47%和8.51%,相比2017年之前有所下降;虽然满足监管要求,但连续三年持续低于9%,并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当中处于低位,抗风险能力较差。 事实上,重庆银行已多次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补充资本金。2013年,重庆银行港股IPO,募集资金34.81亿元;2015年,H股配售,募资28.56亿元。两次股权融资合计募资63.3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2018年,重庆银行披露A股招股书,拟募集资金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但在进行大量融资后,重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未有大幅提高。《今日财富》杂志发现,其问题可能源于资本结构不合理以及贷款业务不规范。根据公开数据,重庆银行2017—2019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35、1.36和1.27,而2017年之前的不良贷款率低于1。 与此同时,吸收存款的能力远不及发放贷款的能力。2017年—2019年,重庆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的金额分别为1721.62亿元、2059.23亿元和1386.27亿元,同比增长17.29%、19.61%和15.88%;吸收存款的金额分别为2387.05亿元、2563.94亿元和2810.49亿元,同比增长3.97%、7.41%和9.62%。 从2017年—2020年上半年,重庆银行虽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所增长,但增幅并不明显;在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不断下降。而当《今日财富》杂志就上述多个问题多次求证重庆银行时,对方却始终没有给出回应。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09 2021
  • 三冲IPO失败,灿星“好声音”资本市场登台难

    三冲IPO失败,灿星“好声音”资本市场登台难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郭   文编 | 鹿   田由于首发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日前,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灿星文化”)创业板IPO被否。 三冲IPO,自2018年开启A股上市计划未过会后,灿星文化2020年5月第二次披露招股书,因财务资料更新主动申请中止,同年11月再发,于近日被否。 因为制作《中国好声音》红极一时的灿星文化,最终倒在了上市的门口,其上市路磕磕绊绊,复杂的股权结构、单一的营收、波动的业绩、16亿商誉、巨大坏账风险等为市场关注。1股权复杂、涉嫌违规2月2日,创业板上市委首先提出了对实际控制人的认定问题。 根据招股说明书,灿星文化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华人文化(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规范及完善法律架构搭建了红筹构架,包括设立一系列持股平台公司控股CMCNews、设立北京星空华文、受让灿星文化前身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灿星有限”)股权,以及在北京星空华文与灿星有限之间确立协议控制的模式等。该等红筹架构已于 2015 年 12 月 31 日解除。 红筹架构解除后,2015 年 12 月 31 日-2016 年3 月 29 日,华人文化天津及田明、金磊、徐向东通过上海星投共同控制灿星有限 75.5%的表决权;田明单独控制灿星有限 24.5%的表决权。 2016 年 3 月 30 日至今,华人文化天津及田明、金磊、徐向东通过上海星投共同控制灿星有限的表决权比例逐步被稀释至今为 61.68%;田明单独控制灿星有限的表决权比例逐步被稀释至今为 20.8%。灿星文化在已经拆除红筹架构的情况下,共同控制人之一田明却依然通过多层级有限合伙架构来实现持股。 (图片来源:灿星文化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在红筹架构拆除后,基于境内A股IPO审核要求,各方签署《共同控制协议》,巩固稳定灿星有限的控制权至上市后36个月并引入纠纷解决机制。对此,创业板上市委要求灿星文化说明上市36个月后如何认定实际控制人,是否会出现控制权变动风险。 灿星文化最初是美国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子频道星空卫视进入中国时成立的制作公司。灿星文化的前身为灿星有限,起初由贺斌、盘斌各持50%股份,后来贺斌将灿星有限45%股权作价人民币 1 元转让给龚牧龙,5%股权作价人民币 1 元转让给马天宁,盘斌将灿星有限50%股权作价人民币 1 元转让给龚牧龙,后经多次股权交易,最终灿星有限100%的股权被转让给上海星投。 灿星有限成立至红筹架构搭建期间,贺斌等4名中国公民根据美国新闻集团安排持有灿星有限股权,灿星有限经营范围包括当时有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禁止外商投资的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文化(含演出)经纪业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灿星文化早期安排中国籍人员代持股份,这一实质性违规,明显存在规避发改委和商务部有关规定的动机。”但灿星文化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股权代持事件。 2营收单一、财务欠佳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灿星文化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58亿元、16.53亿元、17.33亿元及3.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2亿元、4.53亿元、3.45亿元及0.6亿元,整体都呈下降趋势。 2017-2020年上半年,灿星文化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6.86%、45.26%、36.83%及25.12%,呈波动下滑的趋势。公司预计 2020 年全年营业收入较 2019 年下降 21.18%至 15.4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62-2.82亿元,同比变动-12.91%至-6.25%。 需要注意的是,2014-2019 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连续六年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0.27%、4.57%、5.66%、3.64%、0.98%、8.47%,2019 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 877.61亿元,相较2013年下滑幅度达 21.59%。虽然灿星文化已加强互联网综艺节目布局,但公司卫视综艺的收入占比仍然较高,经营业绩或受电视广告收入持续下滑的因素影响。 资料显示,公司擅长制作歌唱类综艺节目,《中国新歌声》《中国好声音》系列作品作为公司的王牌节目,2017-2019 年,相关节目制作收入分别为6.65亿元、5.45亿元及4.62亿元,有下滑趋势,收视率也出现轻微向下波动。 虽然公司还有《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达人秀》等系列节目,并陆续开发《这!就是街舞》《即刻电音》《这!就是原创》《一起乐队吧》等新节目,但《中国新歌声》《中国好声音》在目前公司收入中占比仍然较高。 灿星营收的下降,是对单一节目具有极大的依赖,如果未来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出现变化导致该系列节目无法正常制作和播出,而公司又没有制作出可以替代其收入水平的新节目,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继续下降。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取得政府补助分别为8285.04万元、4530.51 万元 3887.81 万元及 3304.98 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39%、8.64%、9.71%及 43.48%,2020年上半年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高。若未来地方政府对公司的补贴和扶持出现重大变化,短期内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3大额商誉、坏账风险招股书同样披露了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报告期内,灿星文化的商誉高达16.35亿,主要系发行人并购梦响强音形成。 成立于2012年的梦想强音梦响强音主要业务包括音乐制作及授权、衍生品开发及运营、演出活动、艺人经纪,以及其他以节目为依托的衍生产品运营。2016 年,灿星文化收购了梦响强音100%的股权,作价20.8亿元。 梦想强音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2亿元,而灿星文化收购梦想强音的收购价格为20.8亿,形成商誉19.68亿元。2016年灿星文化计提商誉减值3.48亿元。但目前商誉余额仍然高达16.36亿元。 深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灿星文化在2020年4月基于截至2019年年末的历史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根据商誉追溯评估报告对收购梦响强音产生的商誉进行追溯调整,并在2016年计提减值损失3.47亿元,上述会计处理未能准确反映发行人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注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以及《审核规则》第十八条的规定。 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灿星文化的经营情况,或其他参数变动影响商誉可收回金额,灿星文化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商誉减值会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减少公司当期利润。 除大额商誉外,2017-2020年上半年,灿星文化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7.07亿元、8.81亿元、10.36亿元及4.81亿元,呈增长趋势,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04、1.84、1.58及0.38,应收账款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却下降,可能导致较大的坏账风险。 此外,对于1年以内到期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灿星文化的计提比例为1%,可比公司中广天择、北京文化的计提比例分别为3%、5%,对于1-2年到期的应收账款,同行业上市公司计提比例均为10%,而灿星文化的计提比例仅为5%,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在营收高度依赖单一节目的情况下,如何持续制作新的爆款综艺,如何解决版权纠纷及多发的侵权诉讼,灿星文化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09 2021
  • 2020年信托榜单:行业增收不增利,信托进入关键年

    2020年信托榜单:行业增收不增利,信托进入关键年

    根据未经审计财报显示,2020年的信托业勉强守住了营收和业务收入的正增长,但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却出现同比轻微的下降。增收不增利某种程度上昭示着行业转折的到来,而时不时出现的增资和引战或为抵御风险“补血”。 在严监管的政策主旋律下,信托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非标转标压力仍存,行业“二八”趋势日渐明显,现存风险事件的增加,使部分信托公司受拖累发展较为缓慢,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有人逆势增长,有人增收不增利,有人业绩大幅下滑。 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收缩调整、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监管趋势收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信托业持续推动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经营发展放缓,风险规模上升的严峻挑战。 截至目前,已有60家信托机构披露了2020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整体看,信托行业各项收入呈上升趋势,但利润却同比下降,行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在强监管、去通道、非标转标持续深化的2020年,信托行业变动居多。截止2021年1月底,未公布财务报表信息的公司还有安信信托、陕国投、山东国信、浙商金汇信托、渤海信托、四川信托、新时代信托、大业信托共8家信托公司。1行业增收不增利,信托进入关键年《今日财富》杂志发现,由于未经审计和统计口径不一,目前60家信托公司披露数据有母公司和合并报表之分,所以当下统计结果排名与最终信托发布年报后实际排名会有差别。  (数据来源:百瑞信托 《今日财富》杂志,单位:万元)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信托业总体营收约1120亿元,同比上升4.97%。但利润却出现下滑,利润总额同比减少1.35%,净利润同比减少0.97%。营收正增长的公司有36家公司,占比约6成。而整体增收不增利或与2020年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计提减值损失有关。 据公布的会计科目情况分析,行业累计固有资产减值损失(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其它资产减值损失)达127.39亿元,同比增加69.01%。其中资产(信用)减值损失为112.29亿元,同比增加54.86%,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为15亿元,同比增加319.35%。 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2020年是信托业务转型的关键年,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信托公司在证券投资、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等创新业务领域加大布局力度,各类创新业务一般都需要在人力资源、IT系统建设等方面有较大的前期投入;二是2020年信托公司计提的减值损失较2019年有所增长。2不良风险增多,二八效应尽显(数据来源:百瑞信托 《今日财富》杂志,单位:万元)根据云南信托研究,2020年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1.35%。行业内部25家信托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在减少,行业平均值为13.69亿元,同比下滑1.35%;从2020年利润总额占比看,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占据行业利润总额约50%,头部效应尽显。 部分中小信托由于涉及风险因素,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华信信托、雪松信托、华融信托和长城新盛信托出现亏损,另有4家信托公司2020年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下。 没有无缘无故的增长,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下降。 营收净利垫底的华信信托此前因“董事长锤伤总裁”事件备受关注。依照官网,1月6日,华信信托董事长董永成因工作矛盾,对总裁王瑾造成人身伤害,当晚被公安机关刑拘,王瑾住院治疗。据报道,冲突或因华信信托不良资产过多,董事长与总裁出现分歧所致。 根据华信信托官网统计,截至目前,华信信托已有23只产品逾期兑付,如今净利润亏损26.51亿元,为后续经营蒙上一层阴霾。 而雪松信托由于接手中江信托此前的不良资产,净利润连续两年呈负。据《今日财富》了解,雪松信托目前已基本完成了2019年4月22日前风险项目的兑付工作,2019年其他工商企业类风险项目也已经兑付。政信类风险项目正有序安排推进相关工作,因涉及自然人投资者较多,相关债务已经优先纳入或已上报省级政府债务置换计划,融资人正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华融信托则由于经营不善而致亏损,根据2019年财报,华融信托当年营业总支出远远高于营业收入规模,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93.97%;营业支出达11.4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47.27%,主要是由于利息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净利润亏损4.1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2.66亿元。在2020年信托业使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来计提减值损失后,华融信托亏损有7.29亿元。3增资引战“补血” 转型迫在眉睫(数据来源:云南信托,单位:万元)2020年行业60家公司注册资本合计为2801.4亿元,同比增长10.77%;共9家信托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累计增资额度达到272.42亿元。由于2020年5月《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净资产规模对信托公司客户集中度和固有业务的开展有着直接影响,信托行业由此迎来增资热潮。(数据来源:云南信托,单位:万元)2020年完成增资的五矿信托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资本实力是衡量金融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增资有助于增强五矿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资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有四点:一是适应监管政策导向,主动转型顺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二是有利于持续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对公司申请业务资格、开展创新业务等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有利于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山西信托、民生信托、华澳信托等引战工作也在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信托行业新发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和数量逆势上升,发行数量为4043只,同比增长超100%,占比也由2019年同期的24.77%上升至2020年的60.56%。 同期,据中国信登数据显示,2020年末,在全部存量信托产品中,非金融企业和自然人的投资规模分别达到4万亿和3.5万亿元以上,占比较年初分别提升3.79个百分点和4.12个百分点,上升态势明显。从2020年新增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情况来看,非金融企业和自然人投资规模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32.14%和16.50%。 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表示:“2020年信托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所增长,这本身表明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信托公司如今提前考虑风险因素计提减值损失,将使信托公司的利润更加扎实,也为未来的利润增长积蓄动能。” 作为主动转型的佼佼者,平安信托向《今日财富》杂志表示,2020年加速主动转型步伐,升级打造以特殊机会为特色的领先多元投资平台,构建了从非标向标、从融资到投资、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全新增长模式。 据悉,平安信托通过推出《创新与特色化机制》,打造转型新引擎,聚焦专业细分领域,围绕产品、服务、流程、风控、价格五大方面打造特色业务的差异化优势,先后落地 "保险年金募资团队"、"高速公路股权投资团队"、“债券委外团队”等17支特色化团队,2020年实现收入22.57亿,同比增长98%,完成创新项目64个,同比增长130%,为公司自身战略转型与差异化发展赢得广阔市场机遇。 坚定推动标准化与净值化转型,平安信托率先建立信托行业首个标准化产品中心,推出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拳头产品,并通过产品集成、客户集成、系统集成、客户经理集成,抢占市场先机,全年向市场供应标准化产品超过700亿。 而不论如何,整个信托业仍处于他们的关键时刻中。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08 2021
  • 2020年“坑王”之民生信托:业绩降幅居同业前列,深交所问询逾期和涉关联自融

    2020年“坑王”之民生信托:业绩降幅居同业前列,深交所问询逾期和涉关联自融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鹿   田2020年的知名大坑,民生信托似乎都没有躲过:武汉金凰珠宝“假黄金”事件、新华联债券逾期、中建五局“萝卜章”、汉能集团、凯迪生态等等。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由民生信托作为原告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已超过150亿元。 多次踩雷的苦果最终体现在民生信托的业绩和存续产品兑付上。 根据2020年未经审计信托财务数据,《今日财富》杂志研究,民生信托2020年净利润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75.13%;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54.35%。二者的降幅之大,在60家信托公司中均列前列。 需要注意的是,民生信托自2020年下旬起,众多产品压线兑付,被媒体爆出的至信516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681号中集车辆IPO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828号铂首商业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产品目前已经逾期。 虽然,在《今日财富》杂志的多次追问下,民生信托就问题做出回应,但作为上市公司泛海控股控股93.42%且2020年唯一业绩下滑的金融子公司,民生信托所涉事件的复杂性和困局令市场担心。1业绩变脸,净利降逾75%变化似乎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2020年上半年,民生信托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净利润2.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61%、5.88%;但由未经审计口径,2020年民生信托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净利润2.32亿元,分别同比大降了54.35%和75.13%。 一反一正,民生信托业绩变动过大,降幅在60家信托中排名倒数。 对于业绩变动,民生信托称主要受个别风险项目的影响:“公司积极履行受托人职责,从保护投资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相关资产处置。按照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审慎计提了公允价值损失和减值,对2020年收入、净利润等造成了较大影响。” 民生信托认为,随着风险资产处置进程的加快,预计上述减值将在2021年度转回,对公司的长期经营和业绩稳定无重大影响。不过,风险看似一触即发,1月30日(周六),上市公司泛海控股刚披露2020年预亏损30-40亿元,2月1日(周一),深交所即发关注提及民生信托,要求说明逾期和涉关联自融的情况: “近期部分媒体报道,你公司拟对部分中期票据进行债权置换、延长兑付期限并相应提高票面利息,你公司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多个信托项目出现延期,部分项目涉嫌为关联自融项目。请你公司说明涉及中期票据、信托项目的主要情况及当前进展,你公司是否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进一步分析计提相关资产公允价值损失和减值准备的主要考虑及合理性。” 按照要求,泛海控股应于2月4日报送并对外披露相关说明材料,但由于涉及到相关事项较多,公司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料,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回复工作。泛海控股公告回复称,预计2021年2月9日前完成关注函的回复工作。2连续踩雷,风险处置忙据悉,2020年民生信托涉及武汉“假黄金”、新华联债券逾期、中建五局“萝卜章”、汉能集团、凯迪生态等多个业界知名“大坑”。而对上述风险项目,从公开信息看,民生信托大部分选择了自行兑付后,再开启“漫漫追索路”。 2020年3月,上市公司新华联多只债券逾期,《今日财富》杂志发现,网爆民生信托所涉的产品已经清算。目前,由于司法拍卖流拍,民生信托不得不接手新华联持有的亚太财险17.3%股权用于抵债,成为第二大股东,但亚太财险本身就是“泛海系”旗下控股子公司。 同样轰动的还有武汉金凰通过质押大量假黄金获得融资事件,民生信托涉及41亿元。2020年年中,民生信托公开称已协调资金兑付了第一批到期的涉事信托项目,而“民生信托与保险公司合同纠纷一案”截至目前仍在处理中。 与此同时,民生信托还被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资产和私刻的中建五局下属子公司公章骗取信托融资资金合计1.848亿元,而该涉事信托也已第一时间提前结束并兑付。 只是,信托手续费、佣金或管理费相比庞大的融资规模或终是“杯水车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生信托逾期项目还有至信516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681号中集车辆IPO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828号铂首商业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民生信托回应称,至信516号与至信618号都是由于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目前未到合适的减持时机,与投资人商议后项目延期择机减持。而至信828号较特殊,底层资产为武汉中心大厦,募资规模不超20亿,该产品是一个用关联或盟友公司作为融资方募集资金,收购泛海控股自己的物业。 另据媒体报道,2019年12月30日,泛海控股发布《关于向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融资的关联交易公告》称,公司拟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申请23.3亿元融资,并以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武汉中央商务区宗地16A、C、D、E、F及武汉中心大厦提供抵押担保。 民生信托因此被质疑同一资产在抵押担保的同时又抵押融资,扩大了风险。不过,民生信托回复《今日财富》杂志表示,至信828号项目为商业物业收购的投资类项目,不存在向谁提供融资的问题,拟收购标的本身存在外部融资的情形比较常见,民生信托内部严格履行了投前尽调与投后管理,确保投资资产安全性。 对于风控不断出现问题的状况,民生信托称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紧张,信用风险恶化,导致相关信托项目面临风险。但上述事件中大多由于对底层资产审查不严,前期尽调力度不够导致,虽然公司未推卸责任,选择主动承担、积极兑付,但其风控能力目前尚难判断。3换帅引战,前途未卜事实上,变动从去年年中已现苗头。泛海控股在2020年半年报中称,正全力推进金融子公司引战工作,民生信托和亚太财险的引战工作已启动前期工作,公司旗下类金融牌照股权合作或转让的对接洽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速度较快的是民生证券。截至2020年6月末,民生证券增资引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25亿元增资规模以及迁址上海市的工商注册,上海国资入股事宜已完成尽调并进入其决策程序。截至目前,后两者的进展并不明显。 但在“引战”的背景下,民生信托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大跌眼镜的答卷:营收净利大降,ROE(净资产收益率)仅有2.16%,行业平均ROE为8.9%。 面对业绩不佳、资产处置困难、风控薄弱等问题,民生信托进行了“换帅”。 2021年2月2日,银保监会核准了林德琼任民生信托公司总裁的任职资格,前总裁田吉申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职务。 资料显示,林德琼,57岁,金融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博士学位。曾任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际部总经理;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资金部、资本运营部总经理;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副总裁;西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庆国际信托副总裁;后任民生信托首席稽核总监、执行副总裁,现任民生信托总裁职务。 这位有近三十年信托经验,又曾任稽核总监的总裁上任能否解决目前民生信托内控羸弱的现状,并处理好之前的一系列遗留问题?仍待时间来证明。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2-08 2021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