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世茂集团:强调控下打破房企“不可能三角”,营收利润增速、毛利率列行业前三

    世茂集团:强调控下打破房企“不可能三角”,营收利润增速、毛利率列行业前三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2020年房企“三线四档”、房贷“两道红线”等金融调控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处“降速换挡”周期。作为2020年合同销售排名前十的房企(下称“Top10房企”)之一,2021年3月30日发布年报的世茂集团(813.HK)所展现的发展均衡、提升全面、成长健康成为了当下业内优秀的范本。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日财富》发现,截至3月31日,在已发布年报的8家Top10房企中,2020年世茂集团营业额1353.53亿元,同比上升21.4%,营收增速在Top10房企中排名第3;利润总额335.92亿元,同比增长15.77%,利润增速在Top10房企中排名第2;毛利额同比提升16.2%至396.67亿元,毛利率达29.31%,毛利率在Top10房企中排名第3。(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今日财富》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Top10房企中,仅有世茂集团将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和毛利率三项指标同时保持在前三的水准,并且于2020年“降负”成功,由“黄档”转为“绿档”。1毛利率Top10房企降幅最小,强调控下稳发展在早些年房地产行业“野蛮生长”时期,各大房企如同“军备竞赛”般大加杠杆扩大收益,随着近几年去扛杆调控“风起”,多公司陷入了业绩、规模、负债率三难的“不可能三角”:降低负债率的过程中面临现金流吃紧,需要减少开支,导致企业发展规模增速下降;但与之相对的成本增速却并未随之下降,再叠加“用杠杆放大盈利”效应的减小,盈利空间开始缩减,各大房企的毛利率率先承压。 据同花顺iFunD数据显示,2020年年报的Top10房企中毛利率全部较2019年有所下降:其中两家房企较2019年大幅下降超7个百分点,8家房企较去年下降的中位数为3.93个百分点,而世茂集团毛利率仅较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降幅最小。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今日财富》整理) 其实,要强行保障毛利率不大幅下跌并非不切实际,但要在2020年“三道红线”的强调控下,不仅成功“降负”至“绿档”,且仍保证营收、利润稳定上涨,最后毛利率仅下跌1.3个百分点,这则需要房企各项指标健康,不同业务能平稳、协调地运行。 一如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在此次业绩发布会中表示,2021年是世茂的第五个高质量增长年,在他的计划中希望看到的是世茂在资金管控力、运营力、产品品牌力,几方面的提升。2打破业绩、规模、负债率三难的房企“不可能三角”销售业绩方面,据行业机构榜单显示,世茂的行业排名较2019年再进一位,位居第八。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世茂全年累计合约销售金额3003.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领先TOP10房企9%的平均增速。 (图片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利润方面,除上述营收、利润总额与毛利率表现外,2020年世茂集团核心业务净利润实现191.43亿元,同比上涨24.9%;股东应占核心业务净利润实现122.83亿元,同比上涨17.2%,若加上出售部分世茂服务权益之股东应占税后收益的29.4亿元,则年内股东应占核心业务净利润达152.23亿元,同比上涨45.2%。 土地规模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世茂集团权益前土地储备约8175万平方米,货值约13800亿元,同比增长6%,总项目达434个,遍布核心城市超100个;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72%。 优质的土地储备及相对合理的土地成本为世茂集团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华北区的总可售货值分别增长至3950亿元、3450亿元和2500亿元。 负债率方面,世茂集团将各项金融风险指数控制在安全线以内:净负债率下降7.1个百分点至50.3%,已连续9年维持在60%以下;资产负债率(扣预收款)68.1%;现金短债比(扣预售监管资金)1.16倍。 良性健康地“减负”底气来源于世茂集团低廉的融资成本和充沛的现金流:根据财报,2020年世茂的融资成本仅5.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全年实现回款额2,252亿元,账面现金达684.7亿元,现金流保持充裕。 稳步上涨的销售额业绩、审慎地选择价格相对合理的土地、远低于行业均值的融资成本和充裕的现金流,成为了世茂集团打破房企“不可能三角”的秘密武器。 3非房收入达6.8%,多元布局大飞机战略对于房企而言,多元化布局已成为助推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各大房企纷纷向多元化改革布局。 2020年,世茂集团提出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体”;以商业运营、酒店经营、物业管理及金融为坚实“双翼”,以高科技、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投资为平衡发展“尾翼”的“大飞机战略”。  (图片来源:世茂集团官网) 经过一年的检验,世茂酒店、商娱、服务三大业务合计实现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速33%;非房开收入占比达6.8%,实现稳步提升。 (数据来源:世茂集团年报  《今日财富》整理) 其中,物业管理及其他收入达62.35亿元,同比上升130.8%,主要归功于2020年10月30日,世茂服务(873.HK)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分拆上市;酒店运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收入同比下降31%;商业运营收入达15.38亿元,同比上升7.7%。 虽然目前世茂“大飞机”双翼的收益还未占据大份额,非房开收入也仅占收入的6.8%,但这更像是一颗种子、一道保险、一份房地产业需要用“下一个十年”去验证的布局规划。而目前各项指标健康、并不缺钱的世茂集团为此提供了重要保障。 财报显示,2020年世茂集团全年派息1.8港元/股;世茂股份全年派息1.7人民币/10股;世茂服务上市两个月派息率达31%,整个世茂系公司拟派发股息约74亿等值港币。 世茂集团连续15年持续派息,每股派息额复合增长率约17%,累计派息达351.9亿港元,每股约10.94港元;自2006年至今,派息率始终维持30%以上,2017-2020年更是连续4年以超40%的派息率稳居行业前列。 予行业以表率,予投资者以回报、予未来以期望,这是世茂集团2020年交付的“成绩单”。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02 2021
  • 完美日记巨亏启示录:营销费用高企,研发亟待补齐

    完美日记巨亏启示录:营销费用高企,研发亟待补齐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恩浩编 | 全   卓日前,完美日记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电商”)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20年逸仙电商全年营收52.3亿元,净亏损27亿元。 逸仙电商向《今日财富》表示,巨亏与上市对过往授予员工的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了股份支付费用有关。不过,即便是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公司去年全年净亏损也有7.87亿元。随之而来的还有营销过高、品控不足的质疑。1投入大亏损高逸仙电商成立于2016年,相比老牌国货,是美妆界的后浪,但创始人黄锦峰在日化行业却不是新兵。 资料显示,黄锦峰曾就职于宝洁和御泥坊,后与朋友创办逸仙电商。2020年11月,逸仙电商携旗下完美日记等品牌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国货彩妆第一股”,这距公司创办仅4年,上市首日涨幅超75%,报收18.40美元。 但上市的首份财报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20年Q4逸仙电商净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71.7%;2020年全年净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72.6%;同期毛利13亿元,同比增长81.6%。与此同时,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Q4净亏损15.31亿元,全年净亏损26.9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公司Q4净亏损为2.87亿元,全年净亏损为7.87亿元。 逸仙电商向《今日财富》表示,Q4因公司上市,对过往授予员工的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了股份支付费用。实际经营活动方面,受疫情影响大量线下商店一度关门,直至Q4疫情的影响依然存在,而口罩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彩妆的消费欲望。而去年第四季度有“双十一”和“双十二”两个大促,公司营销投入较为集中,研发投入也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9.83亿元。财报电话会预计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或许依然为负,因为2021年重点仍是扩张。 截止3月31日发稿前,逸仙电商收盘价12.33元/股,较3月11日财报发布当日收盘价16.45元/股下跌25.04%,最新市值77.88亿元。2营销、品控受质疑随着不断推广,逸仙电商产品的复购率不断上升。 根据灼识咨询(CIC)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首次购买逸仙电商产品的客户,在2018年第二季度前至少复购一次的比例达到8.1%;2018年第三季度首次购买的客户,在2019年第二季度前至少复购一次的比例增加到38.9%;2019年第三季度首次购买的客户,在2020年第二季度前至少复购一次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1.5%。 但完美日记一度陷入产品质量风波。与营销费用占比相比,公司研发费用占比确实严重不足。数据显示,逸仙电商2020年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560万元人民币,与该季度营收19.6亿元相比,占比约1.3%。 在有限的研发费用下,完美日记产品更新速度也离不开代工模式。招股书中披露,其代工厂有科丝美诗、莹特丽和科玛三家,它们也分别为欧莱雅、迪奥、兰蔻等国际大牌旗下部分产品代工。尽管当前美妆行业有着成熟的彩妆代工供应链,降低了完美日记自身新建生产线的风险和成本,但随之而来的是品控把关不严以及产品同质化的市场质疑。 据公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逸仙电商总营销费用近34.1亿元,占总营收的66%,同比增加172%,财报显示Q4的营销费用占比70.3%。作为中国最早在主要社交平台上大规模使用KOL营销方式的美妆平台之一。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也让逸仙电商陷入烧钱营销的质疑。 逸仙电商回应《今日财富》称,高度社交化、数字驱动的营销模式是逸仙电商生意模式的亮点之一。一方面,与KOL的合作能够让逸仙电商直接、高效地获得消费者对于旗下品牌产品的反馈,进行产品迭代、推出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与KOL合作也能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将公司的品牌和产品推广到更具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群体。 就当前营销战略,其表示渠道布局以线上渠道和直营模式为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闭环,包括线上传统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微信私域及线下体验店,共同完成前端拉新引流及后端用户运营,从而有效实现低成本获客及高效转化。 尽管有国货、平价等光环的加持,逸仙电商仍存在只有完美日记走出市场、品种过于单一的情况。对此,逸仙电商表示一直在推进多品牌战略落地。 对标旗下完美日记,当前旗下的其他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据统计,小奥汀在重新启动后的第8个月,达到完美日记第12个月销售额水平,完子心选则将这一时间进一步缩短至其正式发布后的第3个月。在2020年天猫双十一中,小奥汀销售额破亿,同比增长30倍,而完子心选首次参加双十一销售额也突破了3000万。3合作收购补短板而从逸仙电商近来布局,其也意识到了在研发上的短板。 2020年12月22日,逸仙电商和世界最大的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用色素供应商森馨科技集团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组建的创新色彩联合实验室,在上海、广州、新加坡三地同步挂牌成立。 2021年1月14日,逸仙电商与全球知名的化妆品生产制造商上海臻臣化妆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逸仙化妆品有限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逸仙电商的研发费用在总收入中占比不足2%,而在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1%。 就联手国际化妆品制造商并加大研发投入,逸仙电商希望可以成为一家有“芯片”的美妆企业。其表示研发投入在短期内可能难以看到直接的而回报,但坚持投入是产品力的基础,也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要求,是值得长期去做的事情。 就未来的发展战略,逸仙电商称将进一步加大研发领域的投入。而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将上市募资总额的20%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 就多品牌战略,逸仙电商自去年开始一直在收购国外高端美妆品牌。2020年10月,逸仙电商收购了雅漾母公司Pierre Fabre旗下高端美妆品牌Galénic,随后今年3月2日,逸仙电商宣布收购英国高端护肤品牌Eve Lom。 逸仙电商称收购完成后,Eve Lom整个团队会加入公司,其拥有资深的国际化时尚美妆行业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逸仙电商全球化、高端成熟品牌的视野。而逸仙电商自身的数字化基因以及品牌运营能力将为Eve Lom带来最直接的用户流量及研发等基础支持。研发方面,双方将共同研发新产品。而与Manzanita Capital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将进一步提高逸仙电商研发生产能力以及品牌运营能力,为逸仙电商运营打造全球化、高端成熟品牌赋能。 就行业未来发展,逸仙电商认为中国的美妆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护肤美妆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在15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其次,“Z世代”人群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只占了总人口的29%,却占了美妆消费人数的59%。他们拥有更强的民族自信心,对国货品牌的接受度比70后和80后更高,给新国货的崛起带来了机会。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01 2021
  • 融创中国秀财技降“三道红线”:业绩增速放缓,盈利空间萎缩,土储增长乏力,“降负”难掩发展困境

    融创中国秀财技降“三道红线”:业绩增速放缓,盈利空间萎缩,土储增长乏力,“降负”难掩发展困境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在2020年业绩公告中,融创中国首先展示了其一年的“降负”工作:净负债率降至96%,同比下降76.3%;非受限现金短债比达1.08,同比上升0.51;仅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踩中“三道红线”,达78.3%,较去年同比下降5.6%。至此,公司从“三道红线”全中的“红档”房企降至“黄档”。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业绩发布会上发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讲话:“我是支持调控的,不调控的话这个行业没办法干了,不调控的话房价和地价都要上天了。不调控的话,对开发商来说地价比房价涨得快,赚不了钱。老百姓也买不起,不调控对谁都没好处。” 言语中透露出审慎与担忧,这直指融创中国如今面临的核心问题:企业发展降速后收入增速不及成本增速,导致毛利率快速下滑,盈利空间大幅缩减。 细究2020年“降负”状况,《今日财富》发现:虽然融创中国2020年即期借贷同比下降32.5%,拉高了现金短债比,但非即期借贷却同比上升13.5%,总借贷仅同比下降5.8%;而净负债率快速下降的背后,是少数股东权益大幅上涨84.9%,有“明股实债”,增加表外债务的特征。 如此“降负”可否稳定、持续?融创中国未正面回应《今日财富》的问题。1毛利率下滑,盈利空间大幅缩减维持高杠杆率的房企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重型卡车,此前高周转率去库存的“速度”和激进扩张企业规模的“重量”会在“降负”这一脚刹车后形成强大惯性。(数据来源:融创中国历年年报  《今日财富》整理统计) 2020年,融创中国营业收入约为2305.87亿元,同比增长36.2%;销售成本约1821.83亿元,同比增长42.4%,据《今日财富》统计,在2017年至2018年快速发展期过后,2019年融创中国销售成本增速首度高于收入增速,2020年这个差距被拉开到6.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融创中国业绩报告 《今日财富》整理统计 单位:千元) 从成本构成看,融创中国销售成本主要为包含物业拿地、规划、建设开发等“已售物业成本”,占总成本92.5%,约1685.7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2.23%。融创中国在业绩报告中表示,成本增长主要由于2020年交付物业面积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2020年融创中国物业交付总面积较2019年增加618.5万平方米,同比上涨51.5%。此外,“广告及推广成本”同样较去年增长明显,同比增长37.59%,2018年、2019年该科目增幅分别为16.2%、28.04%。 正如孙宏斌所说,地价大幅上涨致使房企成本上升。加之此前快速拿地发展规模,压缩盈利空间,使毛利率大幅下降,由2019年的24.4%降至20.9%;经营溢利(税后利润)约492.43亿元,同比增长13.7%,相比2019年经营溢利同比增长率47.4%,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销售金额方面,融创中国未能达成2020年合同销售金额达6000亿元的目标,实际全年合同销售额为5752.6亿元,仅同比上涨3.4%,销售业绩并不理想。而据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同为房地产前四的碧桂园、恒大、万科2020年合同销售金额皆超7000亿元,分别为7888.1亿元、7232.5亿元、7041.5亿元。融创虽列第四,但已被拉开差距。2疑似“借长还短”、“明股实债”,“财技”降杠杆在查看负债情况后,《今日财富》发现,2020年融创中国对债务结构进行了优化。 2020年公司现金短债比达1.05,同比上升0.15,达到了“三道红线”政策要求的现金短债比大于1的要求。现金短债比的计算公式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除以即期借贷,其中,融创中国去年即期借贷为916.07亿元,同比下降32.5%;但非即期借贷却同比上升13.5%,总借贷仅同比下降5.8%。 即期借贷下降主要源于对银行及其他机构借贷较去年减少了251.79亿元,同比下降66.5%;非即期借贷上升主要源于公司债券、优先票据、无抵押非即期贷款的上涨。但在非即期借贷中,融创中国2020年公司债券与银行及其他机构借贷出现了大幅上涨,分别上涨44%和1849%,据《今日财富》统计,目前融创中国存续境外债共13只,存续规模已超80亿美元。 整体而言,即期与非即期借贷的一增一减显然是“寅吃卯粮”,刚性债务整体并未显著减少,主要目的还是降低“三道红线”指标。 同时,为保证企业资金充沛,融创中国也相应收紧了现金流出,2020年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72.3亿元,分别约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的1/7、1/2和2/7;但融资业务的现金流出净额达353.8亿元,由去年净流入转为净流出,或是预警其筹集资金无法覆盖到期债务,融资环境有恶化趋势。 业内认为,在2020年大幅下降76.3个百分点至96%的净负债率中,融创中国难逃“明股实债”的嫌疑。 天风证券指出,明股实债是房企的隐性负债,这又分为集团层面的明股实债和项目公司层面的明股实债;如果房企少数股东权益占净资产比例明显高于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则该房企可能存在明股实债融资的嫌疑。 2020年末,融创中国的少数股东权益为522.03亿元,较2019年末的282.32亿元同比增长了84.91%;少数股东损益为36.99亿元,较2019年末的18.10亿元增长了104.36%,二者均现爆发式增长。据《今日财富》研究计算,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占净资产比例为29.35%,大大超过了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例的9.3%。 这是否说明融创中国正在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将部分债务移至表外,降低自身负债指标?还需要留待时间验证。但2020年通过拆分物业上市,募集超90亿港元,融创中国不仅增加了资金,也增加了所有者权益,也是其净负债率得以大降的主要原因之一。3拿地增速下降明显,2021再发力扩张聚焦未来,融创中国不乏挑战,主要在于土储面积增速锐减。 2020年融创中国土储总面积2.5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7.9%,增速大幅降低,其2019年、2018年土储总面积增长率分别为30.6%和28.9%。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融创中国2020年以拿地金额695亿元,拿地面积1304万平米,在行业内分列第15和第8位,创下历史新低;2019年融创中国全口径拿地金额1541亿元,新增土储5066万平米,分列行业第3和第2。 或是受规模竞争压力,融创中国2021年后又开始了“激进”拿地。 2月20日,普陀区石泉社区W060402单元B3-2地块成功出让,最终被上海兆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融创建发联合体)以总价64.52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84346元/㎡,溢价率36.15%。该价格刷新了上海普陀区宅地成交单价,普陀区房管局在竞拍前指出,该地块周边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9.6万元/平方米。 2月25日,“上海普陀”发布微信称,“区政府就石泉社区W060402单元B3-2地块,高溢价成交的情况,2021年2月24日下午,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区政府依法履职,约谈该地块受让人。约谈由区规划资源局和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主持,融创上海及上海兆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作为地块受让方代表参加了约谈。”。 3月15日,江苏镇江6宗地块集中出让,融创又以5.79亿元竞得J2102地块,成交楼面地价12100元/平方米,溢价率61.3%。 业绩增幅放缓、成本增加、刚性负债整体规模未明显下降、疑似“明股实债”的表外债务操作和地产规模增速锐减等问题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又相互矛盾。或许“三道红线”的指标可以通过财务技巧成功压降,但融创所面临的结构性风险“红线”或尚未有实质性解决。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30 2021
  • 首次实现盈利后,蔡文胜带着美图大手笔“炒币”

    首次实现盈利后,蔡文胜带着美图大手笔“炒币”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梁腕嘉编 | 全   卓是商业太辛苦?还是炒币太容易? 在2月特斯拉透露已购买15亿美元比特币后,照片编辑应用软件美图秀秀的母公司美图公司(以下简称“美图”,HK.01357)也宣布杀入币圈。美图由此成为第一家购买比特币数字货币的香港上市公司和全球第一家把以太坊作为货币价值储备的上市公司。 伴随近期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的向上波动,美图的持仓收益随之破千万美元。对于跨界炒币,美图公司解释道,除了希望享受加密货币足够的升值空间,也是在为进军区块链行业做准备。1炒币13天,实时收益破千万美元3月7日,美图公司公告称,集团于2021年3月5日在公开市场交易中购买了1.5万单位的以太币和379.1214267单位的比特币,这两种加密货币的总对价分别约2210万美元和1790万美元。 随后3月17日,美图全资子公司Miracle Vision在公开市场交易中进一步购买1.6万单位的以太币和386.08581655单位的比特币,总对价分别为2840万美元和2160万美元,共计5000万美元。 (图片来源:美图公司公告) 两次购买后,美图公司相关投资的总额达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56亿元。粗略估计,截至3月22日晚9时,美图公司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实时收益已超1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万元。同期,公司港股股价从3月5日到3月22日,累计涨幅23.51%。 (数据来源:比特范网站,红三角形为美图买入位置)2积极自救,转型取得初步成果为何突然转向炒币?《今日财富》发现,2016年上市的美图曾被称作“女神概念第一股”,市值一度接近千亿。但从2018年初开始,其股价“跌跌不休”,截至2021年3月22日,美图市值145.7亿港元,较最高时跌去了近9成。 据统计,2013-2019年,美图7年累计亏损121.26亿元。 为了扭亏为盈,近年来,美图积极自救,培育新模式:2018年宣布“美和社交”新战略,向社交平台转型;2019年4月砍掉智能手机业务;2020年整合变美生态链发力消费者社区、美妆业务,布局医美以及电商直播。 数据显示,美图2018年全年调整后净亏损8.791亿元人民币,2019年净亏损收窄为1.91亿元,而2020年中报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人民币2494万元,实现了半年盈利。  (数据来源:美图2020年半年报) 2020年上半年,重点业务在线广告收入同期下降12.1%,但其他业务在疫情影响下却有较大增长。高级订阅服务及应用内购买的半年期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09.2%至人民币8412.8万元,接近2019年全年8598.7万元的收入。收入占比从2019年同期的5.9%升至15.1%;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增长37.3%达人民币2134万元,收入占比从3.3%升至3.8%;其他收入增长126.2%达人民币1.335亿元,占比从12.7%提升至24%,在战略转型后取得初步成果。 根据最新披露的美图年报显示,2020年美图经调整归属于母公司拥有人的净利润人民币6090万元,实现自公司创办以来首次全年盈利。3蔡文胜为最早入局区块链的VC之一在梳理近年财报时,《今日财富》发现,美图近三年的现金类资产充裕,且外部借款很少,资产负债率长期趋近于0%。 董事长蔡文胜将公司定位成一家以互联网为重点且现金流的潜在波动较小的轻资产公司,需对市场保持警惕和灵敏度。他认为较为充裕的现金及流动资产能为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持续支持。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财报整理) 数据显示,美图近年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充沛,但用于研发的占比较少,而最近短短两周的操作,却把近6亿现金储备换成比特币和以太坊,市场认为和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有关。 蔡文胜,福建石狮人,和许多闽南人一样做服装起家。直到2000年,踏入互联网,利用当时国内互联网领域对知识产权不重视、对域名价值缺乏了解的情况,开启抢注域名生意,赚到了在互联网的第一桶金。 2013年,美图秀秀官方确认蔡文胜出任美图秀秀董事长,创始人吴欣鸿任CEO,美图成为蔡文胜亲自挂帅的首个天使投资项目。 业界评价,蔡文胜的投资风格是从简单模式着手,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些利于价值获取的点,然后才去快进快出的方式获利,与此同时,蔡还是最早入局区块链的VC之一。 2014年,蔡文胜投资了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购买了第一枚比特币,目前,OKCoin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一。蔡文胜还通过自己创办的隆领投资机构,也参投了多家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公司。 蔡文胜参投的部分区块链项目展示(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早在2018年1月22日,美图就发布了《美图区块链白皮书》,宣布进军区块链,而三年过去,其最引人关注的区块链业务动态却是今年3月为进军区块链行业做准备的大手笔买币动作。 除此以外,公司还将为进军区块链做哪些准备?进度如何?如何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截至发稿,美图均未予回应。 不过,公司部分现金储备金被分配到加密货币,无疑增加了公司流动性风险。市场认为,未来公司股权资产将频繁受到比特币和以太坊行情影响,股价易与公司主营脱钩,投资者或将难以定价。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27 2021
  • 东方红资管:老将持续出走、业绩疲软,“中生代”能否再创辉煌?

    东方红资管:老将持续出走、业绩疲软,“中生代”能否再创辉煌?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在“群雄逐鹿“的中国资管界,东方红资管走出过不少行业领军人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领军人物却都选择“出走”:前有王国斌卸任董事长创立君和资本;后有陈光明与傅鹏博共建睿远基金;再到去年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公募权益部总经理林鹏奔私,创立和谐汇一资产。 近期,东方红资管又一位“元老级人物”饶刚离职。据悉,饶刚是国内最早一批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有近20年投研经验,2015年加入东方红资管,后任公司副总经理。有消息称饶刚辞职的下一站是“老领导”陈光明的睿远基金。而东方红资管向《今日财富》表示,饶刚因个人原因离任。1东方红“中生代”登场根据公告,此次人事变动后,副总经理张锋将任首席投资官,统管公司总体投资策略。 据同花顺iFunD数据显示,张锋的基金产品几何年化回报为10.02%,其管理的产品多为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产品,目前在管产品共9只。截至3月19日,FOF类产品近三年总回报22.27%,同类排名29/101;混合型近三年总回报21.22%,同类排名79/351;股票型近三年总回报37.93%,同类排名15/54。长期业绩居市场前列,但在今年市场大幅回调下,产品回报不佳,掉至尾端,上述三类产品今年以来同类排名分别为:122/125、351/357、52/67。 面对外界质疑,张锋向《今日财富》表示,经过二十余年的磨砺,东方红投研团队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理念。对于未来投研,张锋坚持立足三点:一是价值投资理念之下的多元化,二是投研高度融合,三是专业化基础之上的规模化。 “坚持价值投资下的多元化理念。”《今日财富》发现,东方红资管旗下权益类产品较为普遍的投资特点是:同一只基金产品中,相同细分行业的股票持有不超过两只,合计持仓不超过15%。这种不压赛道,分散投资的投资策略在目前市场中并不主流。 某业内人士称,这非东方红公司的硬性规定,更像是一种投研“印记”。但由于持有股票主要为“基金重仓股”,在今年春节假期后的市场大幅回调中,东方红旗下基金同样面临大幅回撤。 饶刚走后,原公募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胡伟将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协助固收业务。 数据显示,胡伟任基金经理约10年,统管过基金共37只,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34%,任职产品中最大回撤2.52%,业绩处于市场中游。胡伟表示,“为持有人带来了中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2急引外援救急当然,在“灵魂人物”大量流失之下,仅依靠内部培养难以为继。 去年12月,东方红资管在医药研究领域引入强援补短板,获原中泰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大消费组组长江琦加盟,担任公司权益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成立独立的医药研究小组。 近日,原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胡雅丽加盟东方红资管,任公司总助、权益研究部总经理。 “过去十八年,我的从业经历集中在头部证券公司的研究业务条线,大部分时间坚持做一线卖方研究,后来从事了一段时间卖方研究管理工作。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发展的过程,非常看好资产管理行业的广阔前景。经过近团队20余年的发展,东方红形成上下统一的价值投资理念、良好的投研文化和团队氛围,在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中独树一帜。”胡雅丽向《今日财富》表示,加盟东方红后,将继续以买方研究为方向精进业务。 资料显示,胡雅丽曾是新财富白金分析师,2005-2013年连续9年《新财富》金牌分析师“家电行业”第1名,曾任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师(MD)、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在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功底和市场影响力。3业绩冲高回落,暂缺“扛鼎”之作动荡之余,回首过去,东方红资管在2017年迎来高光时刻,其偏股类基金平均业绩高达53.21%,远远跑赢当年上证指数6.56%的涨幅。 2017年全市场业绩排名前十的偏股混合类基金中,东方红资管一家独占6席,其中由林鹏管理的“东证睿华”和“东方红沪港深混合”分别以67.91%、66.7%的收益率包揽了2017年偏股基金的冠亚军。但在“灵魂人物”陆续出走后,业绩逐渐回落。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1年3月22日,东方红资管旗下可查询到近1年收益率的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21只(去除C类份额),仅3只进入同业排名前100,9只进入同类排名前1/4,除“东方红领先精选混合”、“东方红策略精选”两只基金排名居末位外,其余产品排名皆处于中上游。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2017年夺得偏股基金收益率冠军的“东证睿华”如今近1年收益率排名被甩开至在500名以外,截至2020年末,其规模相比2017年末已下降31.65亿元。 总体而言,东方红资管旗下基金业绩并不能算差,但对比2017年的出彩表现,近几年来不温不火的业绩和缺乏“扛鼎”产品的突围难以再激起投资者的追捧效应。 在“灵魂人物”持续出走的情况下,东方红的未来还需有人力挽狂澜。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26 2021
  • 同程艺龙,为什么没“弯道翻车”?

    同程艺龙,为什么没“弯道翻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燃(shenrancaijing)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在线旅游行业,又到了集体交卷、比拼成绩单的时刻。 3月23日,在线旅游平台同程艺龙,发布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相比同行,同程艺龙的这份成绩单显得非常“特别”。 首先是,在其他玩家几乎都在巨亏的时候,同程艺龙是盈利的。2020年,Expedia、携程、途牛分别净亏损26.87亿美元、32.7亿元、13.08亿元,同程艺龙盈利9.5亿元。 其次是,大部分玩家还在疫情的泥潭里打滚,同程艺龙几乎快满血复活了。2020年,同程艺龙的收入恢复到了2019年的80.2%,其中四季度恢复了92.7%。相比之下,途牛才恢复了19.7%。 另外在用户量方面,同程艺龙2020年的MAU(平均月活用户)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用户的付费率甚至还比2019年同期提高了1.4%,为历史第二高。 这样的成绩,在整个在线旅游行业遭受疫情重创的背景下,看起来像是“开挂”了一样。所以疫情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弯道翻车”,也有人“弯道超车”。 那么,业绩看起来很美好的同程艺龙,真的“弯道超车”了吗?它的手里,还藏着哪些牌?  从在线比惨,到比谁回血更快毫无疑问,疫情是在线旅游行业最大的黑天鹅。这一点从2020年在线旅游平台的业绩下滑幅度就能看出来。 2020年各大OTA收入降幅 全球OTA(在线旅游平台)巨头Booking、Expedia的收入都是腰斩,抗风险能力很强的携程收入降幅也达48.7%,途牛更是下滑了80.26%。同程艺龙是受影响最小的,收入下滑了19.8%。 再从各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头部的几大玩家,即便是到了2020年四季度,收入也还是受到很大影响,暂时看不到明显的复苏迹象。比如Booking四季度收入降幅达63%,Expedia更是高达67%。 整个2020年,在线旅游玩家们都是在线比惨,所以谁受疫情冲击最小,谁业绩下滑最少,谁就能跑赢行业。 但是到了2021年,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旅游市场就开始复苏了。这个时候评价的标尺变了,在线旅游企业开始比拼谁恢复最快。也就是说,谁能最先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谁就能抢占先机,从国内经济复苏的大行情中受益。 同程艺龙的恢复速度是最快的。三季度,同程艺龙收入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四季度则恢复了92.7%。按照这个速度,2021年上半年同程艺龙就能“满血复活”了。 而在投资人最关心的盈利指标上,2020年疫情期间,同程艺龙居然连续四个季度都是盈利的,全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9.5亿元。 相比之下,国际OTA巨头Expedia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全年巨亏26.87亿美元;Booking一季度开始亏损,二三季度扭亏,四季度再次转亏,从2019年盈利48.65亿美元,变成2020年微盈利5900万美元;携程也从2019年的盈利70亿元,变成亏损32.7亿元。 这让同程艺龙成为全球同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唯一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的公司。 在活跃用户上,在线旅游平台也在加速恢复。根据Fastdata极数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报告》,2020年12月,在线旅游月活用户1.32亿,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 同程艺龙平均月付费用户和付费率 同程艺龙的用户增长速度同样高于行业大盘。2020年三季度,同程艺龙的月活用户达2.46亿,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的2.34亿。而在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上,四季度达到2870万,付费率高达14.6%,超2019年同期。 也就是说,不论是收入、净利润,还是用户增长,同程艺龙都跑赢了行业大盘。  同程艺龙为什么没“弯道翻车”?同样是经历疫情,同样是经受暴击,大部分在线旅游玩家都“翻车”了,为什么同程艺龙是个例外? 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同程艺龙的收入和业务组合。 过去,同程艺龙一直将业务重心放在国内。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同程艺龙95%的收入来自国内旅游市场,而将国际化作为重点的携程,这一比例只有65%。2020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是要早于海外市场的。所以当国内市场开始复苏时,同程艺龙第一个受益。 在业务结构上,同程艺龙也抓住了旅游业复苏的时间窗口。高临咨询(Third Bridge)的论坛专家表示,同程艺龙的业务结构以住宿和交通为主,同程航旅的度假业务并不属于同程艺龙,而携程覆盖了相对全品类的业务,途牛则是度假业务为主。而在疫情期间,度假业务是旅游品类中受影响最大的。“按照影响比例来看的话,影响最大的是途牛,其次是携程,最后是同程艺龙。” 而在住宿预定和交通票务这两块业务上,交通票务是同程艺龙的第一大业务模块,在总营收中占比约六成,住宿预定业务占比约三成。旅游业开始复苏时,交通运输比酒店业恢复得更快。 同程艺龙收入结构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20年全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恢复到了2019年的54.9%。但是同程艺龙全年交通业务总收入已经恢复了76.8%,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国内机票销售量同比增长约5%,汽车票销量同比增长近180%。 在战略布局上,过去携程选择了国际化,同程艺龙将下沉市场作为重点。疫情期间,全国非一线城市尤其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大部分始终为低风险地区,人们的旅行消费受影响相对较低,这成为同程艺龙业绩快速恢复的重要支撑。 根据同程艺龙公布的数据,二季度,低线城市的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15%;四季度,其住宿业务已经完全恢复了,国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21%,收入同比增长4%。其中,非一线城市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过30%。 同程艺龙CFO范磊曾表示,除了国内市场复苏的大赛道,同程艺龙的快速恢复还得益于管理团队的当机立断。疫情后第一时间做出低成本运营策略,再加上技术驱动提升的效率,保持了较高的人效比。 所以当疫情来袭时,大部分玩家都被无情拍在了沙滩上,但同程艺龙却避过了风暴,而且快速回过神来,加速抢占市场。 接下来,随着国内疫情的恢复,在线旅游行业又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2020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的预测,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如何在旅游业复苏的大背景下,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将成为在线旅游行业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同程艺龙,手里藏着哪些牌?当行业复苏成为确定性事件,对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玩家而言,这或许是难得的一次“弯道超车”机会。 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下沉市场非常重要。但在线旅游行业巨头们征战的重点一直是在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的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 瑞银数据显示,3-4线城市用户的出行频率和支出比1-2线城市用户低30-40%,这表明低线城市还有增长空间。另外瑞银中国360团队发现,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如高铁)的改善,年轻一代正在返回家乡。瑞银认为低级别旅游供应商和用户的在线旅行社使用率,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同程艺龙几年前就盯上了下沉市场。2020年二季度,同程艺龙85.9%的注册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63.1%的新微信付费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2021年初,同程艺龙再次提出“下沉市场战略”,试图进一步发掘这片蓝海市场。 同程艺龙在下沉市场布局很深。以交通订票为例,除了机票和火车票,同程艺龙还提供巴士和轮渡票等产品,这在下沉市场非常受欢迎。 一位业内人士对深燃称,在交通票务方面,过去大部分在线旅游平台都是在做一二线城市的线上化,但低线城市的交通订票还是通过线下渠道,很多小地方还是纸质车票和线下结算的方式。像长途车这样的交通资源非常分散,数字化程度很低。 同程艺龙正在做的,就是低线城市交通票务的数字化。比如从省会城市到下属的一个城镇并没有直达的交通方案,可能需要乘坐火车、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经过多次转车才能到达目的地,但同程艺龙将这段行程中的节点(比如汽车站、机场、酒店、景点等)全部线上化,联动火车、机票、汽车、城际用车等交通资源,然后利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一键式”的最优方案。 也就是说,未来交通票务的数字化是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这是下沉市场的巨大机会,将创造一个增量市场。瑞银预测,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在线旅行社中,同程艺龙的市场份额将从2019年的18.1%增至2024年的22.5%。 几大OTA国内市场份额预测(瑞银) 同程艺龙手中握有的另一大筹码是有腾讯微信的流量入口,这是其他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 通过“AII in 小程序”的战略,占据微信九宫格的重要位置,火车票、机票、汽车票三大产品也已接入微信搜一搜。同程艺龙利用微信流量获取了大量用户,微信曾一度为同程艺龙贡献了超过80%的流量来源。除深耕挖掘腾讯流量外,同程艺龙还采取了多元化服务场景策略,因此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下,该公司的流量增量依然能够保持行业领先。根据同程艺龙方面透露的数据,2020年四季度,非微信渠道流量增长超20%。   2020年疫情期间,同程艺龙加大了对线下用户获取的投资力度。酒店前台二维码、公交售票机这种传统的线下场景,都成为同程艺龙卡位的对象,这非常符合低线城市用户获取的习惯。另外,同程艺龙还和华为、OPPO和vivo等手机厂商合作开发“快应用”,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产品供应链陆续全面接入快手平台。 这一系列动作,为同程艺龙的流量增长打开了空间。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同程艺龙的用户继续增长,且流量转化率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国内的疫情过去了,在线旅游行业又要开始热闹起来了。谁能从旅游市场复苏中抢到第一桶金,不仅考验各玩家的恢复速度,也考验接下来的战略布局和执行力。*题图来源于Unsplash。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26 2021
  • 新常态下,房地产正在固化的8个特征

    新常态下,房地产正在固化的8个特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地产大爆炸 ,作者炸天团在“房住不炒”及“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要求下,去年以来,随着三道红线、两集中供地,以及银行新规的不断出台,行业进入低速发展的新常态。 在这个新常态下,很多逻辑发生改变,行业格局也正在固化。 日前,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成果正式发布。 炸天团将透过榜单,从测评报告中挖掘出房地产行业开始固化的8个特征。 01行业规模趋于稳定 早在去年,测评报告便指出:从2018年调控以来,房地产行业已经逐渐结束粗放发展时代,行业规模增速显著放缓。 房住不炒下,这一趋势还在继续。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同比增长8.7%。 随着市场交易结构逐步偏向一、二线城市,在交易金额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交易面积增速明显放缓。 今后几年,房地产行业会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的状态,并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周期。 02房企排名趋于稳定,黑马难寻 从房企排名来看,TOP10前三位依然由万科、恒大、碧桂园占据。 其中,万科上升两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一,恒大、碧桂园分列二、三,四至十位依次为中海、融创、保利、龙湖、华润、世茂、新城。 相比2020年,2021年的TOP10变动率为10%,其中世茂为新晋企业;TOP50的变动率约为10%,整体相对较为稳定。 但相比2009年,2021年TOP10变动率为40%,TOP50变动较大,变动率约60%,表明近十几年来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整体格局变化较大,但随着近几年过渡到高质量发展,行业整体相对稳定。 这也意味着,随着行业已经告别最好的时代,黑马难寻。 03区域竞争格局基本已定,华东独秀 我们以TOP500房企总部所在地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华东地区占比37.6%;东北地区占比3.0%;西部地区占比8.2%,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20.2%;华北地区占比16.6%;中部地区占比14.4%,同比有所提升。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4.4%,中部地区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而如果我们叠加上近几年部分房企将总部搬迁至华东地区,比如原本属于西部的蓝光、原本属于中部的新力、中奥,以及原属于华南的三盛、大唐等将总部搬至上海,华东地区正呈现一枝独秀的格局。 04规模房企优势依旧,大房企进入舒服区 大房企的舒服区是指,龙头房企开始享受规模化带来的红利,人员、制度、融资等等优势。 前几天,孙宏斌在融创的业绩会上也表示: 房地产行业开发逻辑已经改变,未来通过杠杆实现弯道超车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综合实力强的头部房企日子将越过越舒服,从而进入新的“盛世年华”。 从销售数据来看,2020年,TOP4房企销售金额占比为14.30%,集中度稳中有升,龙头房企依旧占据规模优势。 同时,以销售金额计算的TOP10、TOP20、TOP50房企份额分别为25.28%、37.64%、53.82%,分别较上年增长0.06、0.57、0.20个百分点,集中度上升趋势依旧。 随着行业优势资源向优势房企和大型房企集中,规模化带来的优势效应还将凸显。 05房企资产负债表企稳 去年8月 “三道红线”的提出,房地产融资调控转向需求端,房企的融资监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去杠杆、降负债”成为房企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此大背景下,TOP500房企2020年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8.77%,较上年下降0.8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 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20年TOP500房企短期偿债能力略有下降,流动比率均值为1.40,较上年下降0.05,速动比率均值为0.49,与上年持平。 房企降杠杆的另一面就是不在追求的规模上的高增长,反倒是将稳定发展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龙头房企信誉较好,积极推动销售回款,风险管控能力较强,而部分中小房企受融资渠道收紧、销售回款缓慢,前期拿地成本较高的影响,仍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和资金链风险。  06房企进入低利润时代,盈利能力不再 曾经,房地产是想不赚钱都难的行业,不过近两年来随着“房住不炒”政策初见成效,市场降温明显。 受前两年高价拿地的影响,以及政策层面抑制房价上涨,2020年TOP500房企净利润均值11.01亿元,同比下降11.08%,净利润均值增速近年来首次为负。 同时,营业收入均值增速、营业成本均值增速均处于下滑趋势,营业收入增速不及营业成本增速。 大量中小房企因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等较为薄弱,市场竞争力有限,再加上融资收紧带动融资成本走高,进一步侵蚀房企的利润空间。  07房企投资日渐保守与趋同 利润下滑,房企业绩增长阻力明显,使得房企的投资态度趋于谨慎。 业务布局上,他们一改过去全面铺开的拿地策略,态度逐渐谨慎,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开始注重土地质量。 一二线城市,尤其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以及围绕都市圈的三四线城市,因为中长期被看好,供求关系和强劲的购买力,成为房企投资的重点。 以世茂为例,在世茂2000亿未来可售货值中,其大湾区、福建区、环渤海区、长三角区总计近1600亿元,一二线城市储备的可售货值占比达到87%以上。 而近期进行架构调整的房企,如金地将旗下多个核心城市公司独立出来,也是想要加强在一二线城市深耕的能力。   08产品研发与创新乏力,更注重产品细节 在整个行业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阶段,房企开始注重产品力的回归以及产品的多元价值体现。但事实上,又受限于限价、融资成本、利润下滑等各种问题,房企在产品创新上的动力普遍不足,各家房企在近几年在产品端难有大的亮点。 产品层面的大创新难以为继,微创新倒是层出不穷。他们从消费者的住房需求、消费习惯等角度入手,致力于研发受市场认可的品质产品,提高品牌忠诚度,建立消费者对企业、对产品的持久信赖度。 客户研究层面,房企愈发细化消费者画像,从户型设计、归家动线、社区景观等方面去找共性,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开始渗透到住宅产品中,推动了住宅品质升级。结语:房地产行业的固化,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多数房企会因此失去上升的机会,当市场上真的只剩下几个巨头在垄断的时候,大部分从业人员也将因此被边缘化。过去,我们总在说房企要向制造业学习,经过几十年奋斗,房地产行业奋斗成了和制造业一样的薄利行业,人们眼中的夕阳行业。如今的制造业,陆续诞生出了格力、华为、小米、大疆等一系列叫板全球的知名品牌,而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呢?其实,相较于固化,人们更喜欢破局,那么,谁会成为那个破局者呢? 附:2021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前100)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24 2021
  • 转型成幻影,资产卖卖卖,蓝光发展扩张地产背后另有700亿担保

    转型成幻影,资产卖卖卖,蓝光发展扩张地产背后另有700亿担保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恩浩编 | 全   卓一直秉持“地产+医药”双轮驱动战略的蓝光发展(600466.SH),却先后卖掉了旗下的药业和物业资产。尽管2020年蓝光加大了扩张的步伐,但不断变卖资产令外界质疑其经营的变化。 在负债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蓝光发展近年来公司高层人事变动频繁,蓝光发展向《今日财富》表示,面对踩中一道红线的问题,公司已将优化降档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资金运作的安全、稳健和高效。并透过精益化管理,不断优化指标。1为地产,卖卖卖2月25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蓝光嘉宝服务64.6203%股份,转让给碧桂园服务下属全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本次对应交易拟采用现金支付形式,交易总价暂时估值为人民币48.465亿元。 资料显示,目前蓝光发展对蓝光嘉宝服务的持股比例为65.04%。其中,持有的全流通H股1.15亿股,占比64.6203%;持有的内资股75万股,占比0.4211%。上述交易完成后,蓝光将仅持有蓝光嘉宝服务0.42%的内资股。 2020年,蓝光嘉宝服务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23%;而其在管面积已达1.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1%。 在H股上市的蓝光嘉宝,在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中,本有机会得到更多融资,但却因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加蓝光发展的现金流,促进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与拓展,而被卖掉。 《今日财富》发现,这并非蓝光发展第一次出售资产。2020年上半年,蓝光发展出售了旗下迪康药业100%的股权,作价9亿元。其曾表示,出售是为了聚焦住宅地产开发和现代服务,现如今去掉医药和物业,目前也只剩开发业务了。2踩中红线 负债攀升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蓝光地产期末货币资金297.71亿元,短期有息负债总额263.39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13倍,公司资产负债率82.23%,净负债率92.93%,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3.65%。 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均达标,但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三道红线”标准3.65个百分点,踩中一条红线。 蓝光发展认为这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其表示,公司将优化降档已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资金运作的安全、稳健和高效。透过精益化管理,蓝光财务指标相对于2020年中期在不断优化。 2020年,蓝光发展全年营业收入约456亿元,同比增长16.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5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6元,同比增长0.96%。 与此同时,近几年,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也在持续攀升。2017年到2020年,蓝光发展的有息负债规模分别是306亿元、537亿元、605亿元和722亿元。 蓝光发展向《今日财富》披露:关于债务兑付,银行贷款和非标均可视为项目融资,只要项目销售情况良好,则偿还无压力。关于信用债,公司的债务兑付压力集中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 “去年下半年已完成30亿永续中票和近10亿的境内债券兑付,以及4.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兑付,下半年随着疫情退去销售回款加强,短债降、现金增,到2020年底现金短债比为1.1。整体看,目前集中到期的兑付压力已经过去,剩余信用债到期兑付压力不大。”蓝光发展方面表示。 不过,根据2月27日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31日,蓝光发展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已经高达约702.28亿元,占公司2019年期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65.52%。其中,公司为控股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为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相互间提供的担保余额为670.07亿元,占到公司2019年期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48.75%。3高管离职 扩张不止需要注意的是,高层人事变动也在加剧。 2020年4月16日,蓝光发展公告称张巧龙申请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职务,王万峰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同年12月公司董事长杨铿之子90后杨武正接任余驰担任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分管投资体系、经营体系。2021年3月10日晚,蓝光嘉宝服务发布公告称,邹昊即日起辞任公司联席总裁、首席财务官及联席公司秘书。而本次人事变动是否和此前不久的资产变动相关,并未表述。 “公司的管理层都是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公司上市后随着公司经营发展壮大以及全国化、甚至国际化的布局,也对高管层自身提出了更高的经营管理要求,需要逐步引入更高量级的市场化的人才以及进行相应的人员调动。公司高管的变动属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变动,且人员的调整并没有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运转。”蓝光发展说。 数据来看,蓝光发展在其发展重点区域仍显示出了张力。2020年全年,蓝光发展新增房地产项目共60个,新增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62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716万平方米。新增项目中华东区占比达38%;城市能级提升,新增项目新一线、二线三线占比达87%;新增项目销售均价同比提升超50%。2021年1月新增项目情况公告显示,蓝光发展在烟台、太原和金华东阳市三个城市供新增5个项目地块,土地面积合计293.13亩。 面对疫情和融资收紧政策,蓝光发展指出,2021年将以精益管理和数字科技年度战略主线,坚持“精准投资、卓越运营、财务引领、变革创新”的经营策略,重点实现五个方面的提升,包括:投资继续调节结构、调节奏;强抓销售,加快周转;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提升整体组织能力、执行力;保持财务的稳健发展,强化财务对经营的引领。 就行业本身,蓝光发展认为,当前房地产的市场环境深刻变化,行业发展正值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城市化进程、人口结构改变、金融市场改革,金融红利、土地红利、政策红利等传统红利,正在向运营红利转化。 当然,从卖资产等举动来看,兜兜转转,蓝光发展倾力最多的还是地产开发。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23 2021
  • 连续两年亏损,市值跌超九成,美特斯邦威启动“自救”模式

    连续两年亏损,市值跌超九成,美特斯邦威启动“自救”模式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恩浩编 | 鹿   田曾经红极一时的美特斯邦威,先关闭了杭州最大的旗舰店,后又变卖重要资产。一代辉煌似衰,从巨额亏损来看,自救迫在眉睫。 《今日财富》致电美特斯邦威,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初美邦已取消公关部,当前没有具体部门进行媒体对接,只能转给曾在公关部工作的同事,遗憾的是电话多次拨打仍无人接听。1闭店止损美特斯邦威作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一路走来起起伏伏。 1995年,美特斯邦威在浙江温州创立并开设首家门店。2003年,与周杰伦签约,广告语“不走寻常路”红遍大江南北。2005年公司业绩达20.21亿元,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总部迁至上海。2008年深交所上市,次年创始人周成建以166亿元身价排名中国新财富500富人榜第三。2011年零售额突破百亿,当年坐拥4164家店铺。 但2012年后,美特斯邦威的营收开始下滑。美邦表示,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来自国内外竞争品牌的竞争压力仍将持续甚至加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售价降低或销量减少,从而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终端的普及,服装消费习惯逐渐改变,网上销售成为服装业一大趋势,公司也在探索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 2012年至2016年,美特斯邦威先后关闭上千家门店,业绩接连下滑甚至亏损。2016年11月,周成建女儿胡佳佳正式接手美邦服饰,任董事长一职。 2020年10月30日,美邦服饰再度预告全年亏损,亏损额为5.8-8.2亿元。报告将货币资金余额减少73%、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98%均归因为新冠影响。 但《今日财富》发现,即使在没有疫情的2019年,美邦服饰也亏损了8.25亿元。以上市发行价19.76元/股计算,截止2021年3月19日,美邦报收1.96元/股,十年股价下滑90.08%,总市值49.25亿元。 今年2月,美特斯邦威关闭了杭州最大的美特斯邦威店面,并公告称,由于商圈转移,考虑投入产出比,公司以市场化为主线,对一些门店做出更加积极主动的调整,进一步加速关闭所有持续亏损店铺以确保企业盈利经营为基础的积极策略,后续还有可能将对不盈利店铺做出调整。2变卖资产回血在现金流告急的情况下,美邦开始变卖资产。 3月1日,美邦公告称,经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2020年末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范围包括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长期应收款、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全面清查和资产减值测试后,拟计提2020年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3.66亿元。此举将减少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6亿元。 正当市场疑惑大额资产减值时,美邦又公告,公司与控股子公司上海邦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将共同持有的上海模共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拟出售金额合计人民币4.48亿元。若成功出售,这笔现金流对截至去年9月30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下只有1.01亿元的美邦服饰而言,或许可盘活资产,挽救其于困境。 据悉,本次出售的模共实业的主要资产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东路799号的房产,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美特斯邦威博物馆”,展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 (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 作为美邦服饰的标志性场所之一,美特斯邦威博物馆于2005年成立上海总部时同步开放,藏有数十个民族的12000多件代表服饰。公告显示,本次资产的接盘方为百润股份,而该公司正是拥有预调鸡尾酒品牌RIO的巴斯克酒业的母公司。 按《股权转让协议》,美邦服饰需要在5月31日内腾空标的资产。对于闭馆,美特斯邦威表示博物馆现址将在5月份进入临时闭馆期,待公司迁址到美特斯邦威时尚产业园区后,届时博物馆将重新开业,而新展馆面积将达4700平方。 对于当前发展战略,美邦曾表示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对线下店面进行优化,专注旗舰大店的经营;同时发力线上,依照不同产品特性梳理不同线上电商渠道,并推广直播、社交零售等销售方式。公司同时同步升级供应链,提高商品调配快反能力、调整仓储布局提升物流效率。未来,将持续升级各子品牌及上下游供应链,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提升品牌形象。 周成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邦现在最重要的财富,一是有一支年轻有闯劲的团队,二是我们还拥有热搜体质”。随着2021年全球消费的复苏,这些财富是否能助力美邦服饰东山再起,仍需考证。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20 2021
  • 良品铺子遭高瓴大幅减持:网红零食遇新老交替 业绩乏力同质化严重

    良品铺子遭高瓴大幅减持:网红零食遇新老交替 业绩乏力同质化严重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朱玥明编 | 鹿   田日前,良品铺子发布公告,公司股东珠海高瓴天达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HH LPPZ(HK)Holdings Limited、宁波高瓴智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 2406万股,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据悉,上述3家公司均系高瓴资本旗下公司,且为一致行动人,减持的是在公司IPO上市前所持有的股份。良品铺子向《今日财富》表示,拟减持股东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原因自主决定本次减持计划,不代表其对公司发展前景和长期投资价值的判断。而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今日财富》发现,近年来,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零食巨头均出现业绩增长疲软的现象。层出不穷的网红零食不断蚕食市场,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相似,为“贴牌+销售”模式,自营比例很小,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不得不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故而利润减少。1高瓴减持,业绩乏力资料显示,2017年入股良品铺子的高瓴资本,分别以珠海高瓴、香港高瓴、宁波高瓴智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1.89亿元、3.16亿元、1.8亿元入股,三者合计出资6.85亿元获得46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67%。 良品铺子在引入高瓴资本后,双方在数字化赋能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发力高端零食市场。 良品铺子向《今日财富》表示,公司借助高瓴资本的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优势,建立了一套门店选址系统,实现了智能选址,减少供应链物流能耗,降低环境影响。按照消费者生活路径布局,打造了多功能门店,多个角度构建全方面、沉浸式消费体验。高瓴还为公司持续筛选输送高端人才,引入精益管理团队。公司与高瓴投资的百丽、孩子王等其他企业搭建深度交流平台,在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互相借鉴学习,加快创新迭代的步伐。 在高瓴资本战略、商业模式、运营管理等支持和赋能下,良品铺子进入高增长时期:2016-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42.89亿元、54.24亿元、63.78亿元、77.15亿元,同比增长36.2%、26.45%、17.58%和20.97%。同期,良品铺子分别实现净利润1.05亿元、4300万元、2.48亿元、3.49亿元,其中,2016年和2017年扣除2230万元和1.31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2016年和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和1.74亿元。 2020年2月,良品铺子成功登陆上交所。上市不到半年,股价冲破87元,相比发行价11.90元/股上涨633%。 可惜好景不长,2020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营收55.30亿元,同比微增1.29%;归母净利2.64亿元,同比减少16.15%;扣非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滑19.46%。营收几乎停滞,净利润由增变减。 在上市一周年后,首次公开发行的部分限售股将上市流通,高瓴资本的一纸减持公告将良品铺子推到了风口浪尖。 减持公告一出,良品铺子股价几近跌停。作为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明星投资企业,高瓴资本常把投资标的视为潜力股而长期持有,不会轻易减持。此次刚解禁就要减持过半,不禁令市场质疑高瓴对公司股价和未来的信心。 面对业绩不佳和高瓴减持,良品铺子向《今日财富》表示,2020年公司的确经历了疫情、平台流量下滑、直播电商冲击等多重考验,也及时启动了“门店无接触互联网+业务运营”模式、有序推进门店拓展计划和聚焦高端零食等应对策略。同时,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2月26日减持消息一出,良品铺子的股价从65.05元/股连续下跌最低至47.85元/股,直到近期才开始走稳,在50元附近运行。 2同质严重,僵局难破《今日财富》发现,近5年来,多家零食企业证券化速度加快。2016年来伊份上市,成为“零食第一股”,同年百草味被收购后登陆A股;2017年盐津铺子上市;2019年三只松鼠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良品铺子上市。 在赛道迅猛发展的五年中,几大登陆A股市场的巨头盈利能力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17年、2018年,来伊份净利连续两年负增长,2019年仅实现2.59%的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9.99亿元,远远落后于三只松鼠的72.31亿元和良品铺子的55.3亿元。 无独有偶,2017到2019年间,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一直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78亿元、2.56亿元、2.05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 在“老牌”业绩疲软的同时,越来越多新网红零食涌入市场。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入局品牌超过2万个。 面对近几年食品行业品牌化、规范化、连锁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良品铺子向《今日财富》表示,休闲零食市场的确存在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但是,中国休闲零食行业依旧存在巨大潜力,市场集中度仍在不断提升当中,头部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并将进一步引领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趋势。 良品铺子在2019年提出走“高端化”破局之路,至今实施已有两年,但成效却不显著。高端零食战略是否能打破僵局,仍然是个未知数。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3-19 2021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