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平安基金遭“股债双杀”:固收规模连续走低、权益过度依赖李化松

    平安基金遭“股债双杀”:固收规模连续走低、权益过度依赖李化松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2020年的二季度和三季度,平安基金旗下基金规模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累计下滑约647.05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安基金旗下基金规模3713.92亿元,虽然环比上涨7.3%,但仍不及2020年一度末数据。公募牛年规模不升反降的背后,是平安基金内部固收类基金“一家独大”的窘境。2021年,在新发募集失利、权益类基金大幅回撤围攻之下,平安基金的发展备受挑战。1债券不行,权益难凑根据同花顺iFinD,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安基金旗下基金总资产净值约3713.93亿元,其中货币型基金2157.09亿元,债券型基金1106.56亿元,如此计算,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约12%。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2020年,受债市调整、信用债违约等影响,债券基金整体回报率不佳,市场相对低迷。据同花顺iFinD显示,2020年超1/3公募基金旗下债券产品当年投资收益为负,平安基金以12.32亿元的债券投资亏损居首。 虽然,债券投资收益为负并不代表该债券型基金全年收益率为负,该收益仅指买卖债券的差价收益,债券基金的收益还包含持有债券的利息收入等因素。但由于平安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较大,因而市场低迷对其业绩、收益率等造成了较大影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同花顺统计全市场124只债券型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年内收益率告负,债券型基金平均年内收益率仅3.25%。而平安基金旗下74只债券基金中,仅16只产品去年收益超3.25%的市场平均线,近一半基金同类排名居后1/2,债基规模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下滑,截至2021年一季报,其规模1074.71亿元,同比下降34%。 有观点认为,债券基金整体收益不佳或与平安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一拖多”有关。如2020年11月12日,平安新发混合型基金“平安瑞尚六个月持有混合”,基金经理韩克,韩克目前在管基金11只,其中4只今年以来收益率为负。 情况相似的还有基金经理张文平,2021年目前新发基金3只,在管基金9只。旗下债券型基金表现最好的是平安双债添益债券A/C,2020年单位复权净值收益率超9%,其他几只债券型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不足4%,排名中等靠后。 业绩不佳同样影响到新基金募集。4月15日,平安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FOF发布公告称将延长募集期,该基金由高莺、李正一共同管理。李正一为首次管理基金,高莺在管基金4只,除了2只不足一年的产品,截至4月20日,由其管理的平安养老2035近3月、近6月、近1年收益同类排名皆居中游,平安养老2025一年持有混合任期回报为-1.43%。2李化松独木难支“一拖多”不仅存在于债基,权益基金也是。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0年末,平安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408.74亿元,李化松在管基金9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皆为混合型基金,其中3只是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6只为李化松单人管理,而这9只基金规模合计达300.64亿元,占平安基金混合型产品总规模的73.55%。 从收益率看,李化松在管基金近6月收益率皆为正,同类排名普遍居市场前1/2,表现尚可;但截至4月18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却全部呈负,同类排名普遍居市场倒数,波动较大。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1年4月20日) 根据黄维、李化松共同管理的平安匠心优选一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1季度末,平安匠心优选A 的规模10.66亿元,相较2020年末的21.32亿元已经腰斩;平安匠心优选C 的规模2.16亿元,较2020年末略降。李化松在管基金规模由300.64亿元降至291.63亿元。(图片来源:平安匠心优选一季报) 继2020年债市遇冷后,2021年权益市场大跌,在下行市场中过多依靠基金经理“一拖多”的弊端逐渐显现,由于储备不足,结构较偏,平安基金面临“股债双杀”的被动局面。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22 2021
  • 2020年公募基金盘点:12家净利超10亿,“一拖多”和“迷你基”共存

    2020年公募基金盘点:12家净利超10亿,“一拖多”和“迷你基”共存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2020年无疑是公募基金大年,并是产品业绩与公司营收双飞的一年。 据同花顺iFinD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累计盈利逾2万亿元,同比增长70.26%,其中混合型基金盈利最高,达1.17万亿元。强悍的盈利能力助推公募基金规模首超20万亿元,全年新基金发行规模破3万亿元,创历史记录。 资产配置上,受2020年权益市场火爆等影响,公募基金股票持有市值5.2万亿元,占总值比24.4%,较中报上升5.6个百分点;债券持有市值9.5万亿元,占总值比44.5%,较中报下降4.6个百分点。制造业与金融业为配置最多的两个行业,分别占股票投资市值比59%和8.9%。(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好卖又好做”的市场使公募基金行业自身营收、净利大幅增加。据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微信发布的《深圳基金公司2020年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深圳地区基金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95.05亿元,全国占比27.47%,净利润80.54亿元,全国占比21.53%。以此推算全国公募基金行业2020年营业收入超千亿,达1074.08亿元,净利润达374亿元。112家公募基金净利超10亿(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据同花顺iFinD,《今日财富》发现,截至4月19日,在可查的44家公募基金2020年业绩中,39家净利润为正,3家净利润为负,44家公募基金累计净利润达277.69亿元。 易方达、汇添富、工银瑞信、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兴全基金、南方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建信基金、中银基金12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均超10亿元。其中,易方达以27.5亿元的净利位居第一,同比上涨59.27%,成为2020年最赚钱的公募基金。 易方达基金向《今日财富》表示,良好业绩主要得益于整个基金行业大发展,以及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对未来证券市场的信心。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资产管理业务,各条线的投资理念清晰,投资风格稳定,投资流程不断优化,为客户创造了较好的回报。 与此同时,汇添富、富国基金、兴全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皆超100%,分别为105.53%、108.75%、121.5%、113.92%,增速同样引人注目。 富国基金表示,公司的权益投资以“自下而上”的成长投资风格为主,力争在长期取得优异的回报。现已在重点行业研究实现全覆盖,并形成了传统宽基、主动增强、行业主题、稳健回报四条产品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与此同时,两极分化加剧。南华基金、中海基金、浙商基金2020年净利润为负,分别为-1168.56万元、-364.93万元、-86.16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南华基金已是连续第5年亏损。数据显示,自2016年11月南华基金成立以来,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3.05万元、-2409.06万元、-2224.71万元和-437.83万元。 面对亏损,南华基金、浙商基金均未回复。另据《今日财富》了解,中海基金由于合并基金子公司中海恒信的财务报表导致净利润整体呈负数,中海恒信目前未开展业务,其运作成本由中海基金承担。2头部“一拖多”,中小“迷你基”在公募基金一片欣欣向荣,快速发展之际,部分情况仍值得警惕,其中,“一拖多”与“迷你基”在头部和中小基金公司中均有所体现。 伴随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越来越严重。通常而言,指数基金以复制标的指数为主,其运作相对系统化、流程化、团队化和标准化,对基金管理人整体运营能力和金融科技依赖较高,对基金经理个人依赖度相对较低。但权益类基金却不同。 3月26日,交银施罗德发布公告称,旗下交银丰华债券A/C因募集期限届满,却未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因此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而此次新基金任职基金经理黄莹洁,在管基金已有9只,且多只基金近一年排名收益率位于同类后1/2。 头部公司里不乏“一拖多”。汇添富基金李云鑫,目前在管混合型基金7只,相关产品成立时间均未超过一年,除汇添富盈泰混合外,其余6只近一年业绩皆处同类的后1/2。汇添富胡奕在管基金9只,皆为混合型基金,成立期均不足一年,其中8只收益低于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 相反地,富国名将朱少醒,迄今为止仅管理两只产品,旗下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基金成立已超15年,截至4月20日,该基金的任职回报为2079%;兴全基金董承非目前在管产品两只,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兴全新视野定开混合分别自2013年、2015年起管理至今;而睿远基金自成立以来,公募产品仅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和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目前均已停售。 从营销层面,新发基金或对市场更有吸引力,不断扩大旗下产品规模也是各基金公司的营收之本。但权益类基金产品数量、管理规模的增加意味着对基金经理、投研团队的更大挑战,通过基金经理“一拖多”来扩大规模难免有“竭泽而渔”之嫌。 除“一拖多”外,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则在中小基金公司中较为普遍。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已有28只公募基金完成清盘,而根据公告,未来还有60多只基金在清盘的路上,包括凯石基金、新华基金、安信基金、景顺长城等公司。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导致基金清盘的原因通常有三:一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三是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清盘条件。 据业内人士向《今日财富》表示,迷你基金目前业内较为普遍,基金公司会尽可能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由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这也可能是未来基金公司成长的必然经历。 而今年有清盘的某公募基金相关负责人向《今日财富》表示,清盘基金在成立初期由多家机构客户共同持有,但持有情况较为分散,由于客户赎回节奏不同,最终体现出单一客户占比较高的现象。目前产品清盘现已成为基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常规行为,并非都是由于“帮忙”资金撤出导致。 无论是“一拖多”还是“迷你基”,其发生都源自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而2020年往后,市场对公募基金投研能力、产品开发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陆美辰对本文亦有贡献)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21 2021
  • 互助平台野蛮生长后接连关停,头部仅剩相互宝,监管缺失下迎重大洗牌

    互助平台野蛮生长后接连关停,头部仅剩相互宝,监管缺失下迎重大洗牌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恩浩编 | 全   卓继去年8月百度旗下灯火互助宣布关停后,今年1月美团互助关停,3月底被称作“三大头部互助平台”之二的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先后发布关停公告,当前仅剩相互宝仍在运营。曾经红火一时的网络互助历经野蛮生长,也迎来了洗牌。 回首互助平台发展十年,不乏巨头入局。但伴随高风险和监管缺失,网络互助接连遭受质疑,银保监会也发文明确网络互助平台属非持牌经营,处在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市场对将其纳入监管、接受审查呼声不断。1互助平台迎关停潮,头部仅剩相互宝伴随行业壮大,互联网巨头不断入局。2018年蚂蚁金服推出“相互宝”,2019年,苏宁金融旗下的“宁互宝”、360旗下的“360互助”、美团旗下的“美团互助”和百度旗下的“灯火互助”相继上线。 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已达1.5亿人,预计2025年将达4.5亿人,覆盖中国14亿人口的32%左右。而今,网络互助平台却迎来关停潮。 3月24日,轻松互助宣布于当日18点正式关停。轻松互助表示关停是基于公司业务调整,后续轻松集团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而轻松互助退出后,会员服务权益不变,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免费问诊等服务,将以合规健康险产品加轻松健康的会员服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对于关停和自身风险,轻松互助向《今日财富》表示关停是平台自身行为,轻松互助是在特定时期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探索,如今由于业务调整和市场上普惠的健康保障产品的日益丰富,因此选择适时地关停。  (图片来源:轻松互助官方微博) 虽说是自身行为,但关停却不止一家。在轻松互助宣布关停后不久,曾以“一人生病,众人均摊”模式上线的水滴互助官方宣布将于3月31日18时正式终止并于4月1日之前发起退款。根据水滴互助最新公示信息,平台最新参与分摊的会员为1157万人。 至此,曾经的“三大头部互助平台”当前仅剩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宝仍在运营。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已有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关停。2020年8月12日,百度旗下灯火互助宣布终止,原因是互助计划参与成员人数少于50万。从上线到退出,灯火互助只走过300天,成为第一家关停的互联网大厂互助计划。今年1月15日,美团互助发布公告表示因业务调整,将于当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关停后将继续聚焦公司主业发展。2合规性、稳定性、持续性受质疑关停潮的背后,《今日财富》发现,网络互助平台本身存在多重风险。 据了解,网络互助计划是在满足健康告知等前提下,个人可以通过预付费或免费形式加入互助计划成为会员,并获得一定的大病、意外风险等保障,若出现互助计划规定内的大病、意外事故即可申领一笔补助金,互助金来自所有会员分摊的金额。会员数量越多,分摊金额越低。 网络互助计划具有一定保险性质,但非保险产品。究其本质,网络互助平台不是持牌保险机构,处于无人监管真空状态,其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稳定性不强是互助行业饱受诟病的风险。去年12月,相互宝曾发出一则《保障及规则优化》公告,宣布删除对轻症甲状腺癌以及轻症前列腺癌的保障。此前根据相互宝“公议家园”介绍,规则更改需经过成员建议、评估方案、意见征求、正式公告和规则生效五个步骤。而规则更改后却有不少会员抗议并没有收到意见征求通知。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表示,网络互助平台和其他平台略有区别,伴随网络互助行业的稳步发展和加速布局,因平台要求用户持续付费,用户留存率即网络互助平台有效活跃用户规模的维持将会是当前网络互助行业的一大挑战。 就相互宝而言,分摊金额不断上涨近来不断引发市场争议。数据显示,在2019年7月第1期时相互宝的大病互助计划人均分摊费用约1元,而截至2020年12月,每期分摊金额为4-5元,涨幅超300%。而相互宝的另一个老年防癌计划,2020年1月第一期人群分摊费用为9.78元,2020年底每期分摊金额达20.5元,涨幅109.6%。分摊金额及其它问题导致不断有健康会员退出互助计划,而随着分摊人数的下降,分摊费用也将上涨。 此外,保险监管部门也曾多次公开强调,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并指互助计划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 3监管点名,行业迎重大洗牌2020年 9月 9日,银保监会在《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一文中表示,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此外,银保监会指出网络互助平台监管缺乏制度依据,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 文中指出,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对于美团互助的关停,时任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曾公开表示,美团互助偏离美团主业和逆选择风险不断增加,是其关闭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将对网络公司做互助业务进一步关注。 互助平台先后关停,是否已传递出了行业信号,关停后的互助平台如何善后和转型目前尚未可知。但显而易见的是,平台风险的确需要规避和解决。而即使关停,平台也需要完善的风控和退出机制来保障用户利益。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19 2021
  • 低不良高成长 共筑宁波银行最深护城河

    低不良高成长 共筑宁波银行最深护城河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吕   畅编 | 全   卓发布年报的宁波银行再次彰显了城商行龙头风范。2020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11.11亿元,同比增长17.19%;归母净利润150.50亿元,同比增长9.73%;不良贷款率0.79%,拨备覆盖率505.59%,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行业较好水平。为回馈投资者,宁波银行拟向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面对内外部经营形势的变化,宁波银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之根本,坚持在服务实体中积累差异化优势,构筑较深的护城河,推动银行核心竞争能力持续提升。“用双脚丈量大地,用专业创造价值。”转型实干的宁波银行2020年个人业务营收占比首次超越公司业务条线,个人业务营收占比37.6%。财富管理保持高增,私人银行表现亮眼。财富管理、国际结算、小微企业等护城河业务并驾齐驱,综合实力凸显。1商业模式升级 综合护城河加深在行业分化加剧、强者愈强、赢者通吃的时代,宁波银行加快构筑护城河网络,2020年,借力金融科技,精准推进商业模式“换档升级”,迅速转换盈利增长动能。资料显示,目前宁波银行有12个利润中心、3家子公司,具备了较好的盈利结构和发展基础,齐头并进。得益于财富管理、国际结算、小微企业等业务护城河构筑起步,公司综合化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战略转型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2020年宁波银行营业收入411.11亿元,同比增长17.19%;归母公司净利润150.50亿元,同比增长9.73%。结构优化息差改善,全年实现非利息收入132.52亿元,同比增长3.18%,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2.2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3.42亿元,同比增长24.11%,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15.43%。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作为公司个人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宁波银行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和坚持专业经营理念,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初见成效。2020年末,公司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5340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014亿元,较年初增加422亿元,基金、保险等代销贡献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基金销售1007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旗下三家子公司永赢基金、永赢金融租赁、宁银理财形成稳健赋能。截至2020年末,报告期内,永赢基金个人有效客户51万户,多期产品收益排名市场前列,公募总规模1899亿元,净利润3.01亿元;永赢金融资产余额超500亿元,资产质量处行业最优水平,净利润7.16亿元;宁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为2882亿元,净利润2.97亿元。2民营小微专家 风控绩效优异坚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的发展信念,2020年宁波银行继续大力支持民营、小微和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新冠疫情中,面向3.9万户小微企业发放免息贷款110亿元;同时,加快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普惠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复工复产。在卓有成效的服务下,截至2020年末,宁波银行企业客户总数46万户,较年初新增7.7万户,其中,90%以上为小微和民营企业。资产总额1.6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45%;各项存款9251.74亿元,较年初增长19.92%;各项贷款6877.15亿元,较年初增长29.98%。2020年末,公司营业网点418家,基本实现了经营区域网点全覆盖,以长三角为主体、环渤海和珠三角为两翼的机构布局进一步完善,致力打造区域本土主流银行。截至2020年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4.56亿元,90天以上逾期贷款余额45.14亿元,不良贷款和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不存在剪刀差。不良贷款率0.79%,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关注类贷款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占比分别为0.50%和0.66%,比年初分别下降0.24和0.06个百分点。拨贷比4.01%,拨备覆盖率505.59%。良好的资产质量和坚实的风险抵御能力为公司轻装上阵服务实体经济、集中精力专注主业、构筑发展护城河提供了基础。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宁波银行轻型银行建设提质增效,资本充足、资本回报继续保持行业较好水平。完善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不断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功效;通过数据标准化、标签化、颗粒化以及大数据分析促进营销商机系统化,持续提升服务客户效能;建设数据中台,构建平台化数据能力,协助经营决策,优化资本、费用等资源配置,推动公司各领域加快转型。截至2020年末,宁波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90%;资本充足率为14.8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2%。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16 2021
  • 三七互娱:今年以来定增跌幅最大,睿远、交银施罗德被拖入“深水区”

    三七互娱:今年以来定增跌幅最大,睿远、交银施罗德被拖入“深水区”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据同花顺iFinD,《今日财富》研究,截至4月14日,2021年A股市场已实施增发配股的上市公司共105家,累计募集资金1749.2亿元,由于春节后A股市场持续震荡,股票价格泥沙俱下,截至目前,已有11家上市公司跌破定增发行价。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4月14日,三七互娱(002555)报收21.82元/股,较27.77元/股的发行价下跌(后复权)约21.43%,是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跌破定增发行价幅度最大的公司。按定增募集资金29.33亿元计算,目前参与此次定增的投资机构合计亏损约6.29亿元。1睿远、交银施罗德合计亏损逾2.72亿元根据三七互娱3月8日公告显示,此次参与定增的对象共14个,包括正心谷(檀真)私募基金3只,上市公司1家,泰康人寿保险资管产品3只,自然人1位,睿远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和中欧基金5家公募基金。 在14个定增对象中,睿远基金与交银施罗德基金认购金额居第一和第二,分别认购7.02亿元、5.70亿元,目前两家公募基金合计浮亏逾2.72亿元。 对此,睿远方面向《今日财富》表示,睿远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更关注该公司长期的投资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不过,三七互娱并非睿远今年唯一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4月1日,防水材料龙头东方雨虹披露A股非公开发行报告书,发行价格45.5元/股,发行股数1.76亿股,募集资金80亿元,其中,睿远成长价值混合认购659.34万股,总成本近3亿元,账面价值3.23亿元。截至4月14日,东方雨虹报收51.28元/股,较定增价格涨(后复权)约12.70%。 资料显示,目前睿远旗下仅有两只基金: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和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且均已停止申购。公司回复称,主要考虑投资人的长期利益。 与之相对的,A股市场近两年依旧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机遇与风险并行,即便是睿远基金,同样踩雷凯利泰、“割肉”南极电商。而交银施罗德在多次沟通后,最终选择了沉默。211亿定增造楼,一季度净利大降八成深究三七互娱大跌背后,业内认为,主要与2021年一季度收益不及预期有关。在今年初“抱团股”集体下跌的行情中,三七互娱股价虽出现大幅波动,但仍处于35~29元/股的区间中,高于定增发行价。 根据业绩预告,三七互娱2021年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到1.2亿元,同比下滑逾80%,远超市场预期。此后三个交易日,三七互娱股价分别下跌3.82%、9.99%、7.79%。(图片来源:同花顺) 3月16日,三七互娱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前五均为机构专用席位,抛售意图明显,而此次参与定增的机构由于有6个月的锁定期,只能“望洋兴叹”。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三七互娱公告,《今日财富》整理) 今年一季报预告中,三七互娱“巧妙”地运用“环比”数据来表现营业收入增长,其在公告称:“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一如既往地推进战略目标的实施,公司预计营业收入环比增幅为15%到20%。”以此计算,三七互娱一季度营收应在35.78亿元至37.33亿元,同比下降约14.04%至17.61%。三七互娱称,此次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由游戏先投入后营收,游戏业务外流水扩大和研发费用上升造成。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已高达66.8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5%,同时研发、宣发成本持续上涨,逐步压缩公司利润。 据悉,三七互娱本次募集的29.33亿元中预计将有11亿元会投入总部办公楼的建设中,引起市场对其“醉心置业”而不务正业的争议。 在一片质疑声中,三七互娱近两周股价都维持在23~21元/股的区间中,牢牢将14家定增对象拖入了“深水区”。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16 2021
  • AI独角兽困境:科技未来的现实难题

    AI独角兽困境:科技未来的现实难题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王恩浩编 | 全   卓央视3.15曝光科勒、宝马等企业在顾客不知情情况下使用悠络客、万店掌等AI设备抓取客户人脸信息。随后星巴克、名创优品、喜茶、好利来等也被曝系悠络客客户,因此陷入信息安全质疑。尽管被曝光公司纷纷宣布整改,但在人脸识别广泛应用的今日,其安全性仍引发市场的普遍担忧。 《今日财富》研究发现,在隐私危机讨论背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头部研发供应商却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有上市中止的情况。而大额亏损、技术安全等都成为了AI行业生态共建的难点。1非法抓取信息存隐患科勒卫浴和宝马4S店等商家因违规使用了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设备来抓取人脸数据引发热议。据央视报道,该技术不仅可以识别出客户的年龄、性别、脸部特征以及心情状态,并可实现所有门店的共享。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1035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同意。而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人脸识别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尽管市场已有相关规范条例,但据报道,上述门店并没有安装任何相关提示与标识。 面对舆论,科勒表示相关门店已经拆除所有店内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采集数据仅做门店客流量统计。悠络客对《今日财富》表示,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就此事展开了自查,目前处于自查阶段。而万店掌截至发稿并未回复。 与此同时,喜茶、星巴克、良品铺子、好利来、黄记煌等品牌被爆出与出事供应商存在合作关系。 星巴克向《今日财富》表示:“星巴克一直以来尊重并致力于保护顾客个人信息,从未使用任何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产品”。好利来称店内监控系统主要是落实政府的“明厨亮灶工程”及应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安装,目前有且仅重庆市39家门店购买了悠络客的监控硬件设备,并没有购买被曝光的人脸信息采集+分析的软件功能,所以完全合法合规,目的是为保护顾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店面的防火防盗。而其他城市的监控设备供应商均属当地政府指定,未涉及任何人脸信息采集分析功能。喜茶公告表示所购万店掌产品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而黄记煌和良品铺子截至发稿并未回复。 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人脸识别发展之初是为了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之上提供便利性,然而,当前面部信息不经同意被采集及泄露问题却屡次发生。 好利来向《今日财富》表示:“这种不尊重客户隐私的行为是应该被处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应该恪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并做到尊重顾客。我们认为收集客户人脸信息的技术应当仅限于取得客户事先同意的情形,并且对于收集的客户信息应当慎重保管,严防泄露、滥用及恶意使用。” 尽管如此,仍有品牌“铤而走险”。3月19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发现辖区内名创优品门店安装有“3·15”晚会曝光的非法采集顾客人脸信息的“万店掌”监控并用胶带对设备Logo进行遮盖。执法人员发现,店长手机APP中人脸识别功能仍正常使用。名创优品回应,目前少量门店与万店掌的合作仅在测试阶段,将第一时间启动整改下架。 根据媒体报道,万店掌和悠络客此前官网皆显示相关客户页面,但《今日财富》发现,被点名后,两家官网相关页面均被撤下。 2人工智能公司普遍亏损非法抓取人脸识别事件的发生,不仅将被曝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陷入了质疑。走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问题频发,但作为技术的提供者,很难掌握应用端的相关使用。《今日财富》发现,目前AI公司不仅要面临技术应用端的风波,还需解决自身发展盈利的问题。 据Gen Market Insights《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人脸识别设备最大的消费区域,预计2023年占全球比例达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今日财富》发现,截至4月13日,在企查查搜索人脸识别,相关公司数量已达8364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官网) 在众多开展人脸识别业务的公司中,商汤科技、旷世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因主营业务相近被称为“AI四小龙”。根据2021年3月1日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商汤科技估值达500亿元,位列“AI四小龙”榜首,其次旷视科技估值300亿元,云从科技估值200亿元,依图科技估值140亿元。2020年以来,旷视、依图、云从先后在科创板提交招股书,商汤科技也不断传出上市计划,但四家企业的上市之路目前还没有结果。 2019年8月,旷世科技曾赴港上市,但在次年2月显示港股IPO为“失效”状态,直到2020年9月,旷视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冲刺科创板,并于2021年4月12日获得问询。2020年11月,依图科技启动上市,随后在2021年3月11日中止上市,中止的原因是“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核”。2020年12月,云从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于同月获得问询。商汤多次被传有上市计划,但当前仍无公开进展。对于上市传闻,商汤回复《今日财富》称不予置评。 (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据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之路坎坷的同时,大规模亏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和-12.99亿元,截至 2020 年 6 月末,累计未弥补亏损为72.20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云从科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81亿万元、-1.71亿元和-2.86亿元。而“AI四小龙”中最早成立的旷世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分别是7.75亿元、28.0亿元、66.39亿元和28.46亿元,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达130.6亿元。 面对亏损,三家公司均表示主要原因是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算导致的账面亏损,以及公司正处于发展期,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创新及市场开拓。3投入大、盈利难《今日财富》发现,上述披露数据的三家拟上市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逐年升高,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比重最近一期均攀升到了100%及以上,竞争十分激烈。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9月30日,旷视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2亿元、6.06亿元、10.35亿元和7.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50%、70.94%,82.15%和104.16%。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0.59亿元、1.48亿元、4.54亿元和2.47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2%、31%、56%和112%。而同期依图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元、2.91亿元,6.57亿元和3.81亿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46.94%、95.77%,91.69%及100.10%。 《今日财富》发现,即使公司面临大额亏损,技术投入难以回本,三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一致表示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在扩张过程中,技术上会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也预计将会给公司资金上的压力,面临持续亏损的状况。 IDC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等4家公司合计占据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超过60%的市场份额。尽管如此,商业落地成难题,技术研发无法变现依旧是整个行业的挑战。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曾在2020年无锡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状态。 (数据来源:IDC 《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 4行业生态亟待多方共建不过,即便是作为技术的供应端,检测追踪技术应用端的使用也并非易事。商汤科技向《今日财富》表示商汤已成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通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伦理标准,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尊重及保护个人隐私,让人工智能技术能获得正确的应用。据了解,旷视也于2020年初成立“旷视AI治理研究院”,探讨AI产品研发方向和应用场景落地中的伦理问题。通过在企业、政府、社会多方语境下的AI伦理与治理方案的联合研究,驱动企业AI治理,同时加强各界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关注与研究,通过建设性的讨论助力打造合理有效的AI规范机制。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商汤科技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虽能为社会和人类发展带来正面影响,但其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快速变革的行业技术,无论是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都还未形成,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违法使用AI技术的问题,需要政产学研多方共同努力,确保技术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作为一个几乎全新的技术,几乎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技术如何能够快速在行业落地,需要更多的融合创新能力;外界环境风云变化,置身当下快速变革的世界,黑天鹅事件频发给技术的发展与落地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行业景气度高,市场规模庞大,技术长线加码,但投入变现困难。与此同时,3月23日,百度回港二次上市,成为真正意义上港股市场的“AI第一股”,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将自身定义为“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AI公司”。 百度带头增长引擎寄希望于AI业务,这也意味着专注发展人工智能的公司,已经面临着来自拥有更强大资金支持的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在内外交困中如何技术变现、商业化落地成为关键。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15 2021
  • 互联网小贷“大学生停贷”,“借呗”“花呗”将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

    互联网小贷“大学生停贷”,“借呗”“花呗”将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陆美辰编 | 全   卓日前,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通知》发布后,“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贷”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运营主体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花呗”、“借呗”等产品究竟是否在向大学生放贷?不断加强的监管会对互联网小贷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今日财富》同步进行了调研。1小贷真的远离校园了吗?《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放贷主体、营销活动、资质审核、贷后管理、信息保护等方面对向大学生放贷的合规机构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监管。 引发讨论最多的是,《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花呗、借呗、还呗、京东白条、唯品花背后的运营主体均为小贷公司,《通知》的发布究竟是否影响到了这些互联网借贷平台的相关业务?《今日财富》致电了几家平台的客服和相关部门,询问向大学生提供消费贷款的情况。 花呗、借呗的客服表示,能否使用花呗、借呗以系统综合评估为准,与用户的活跃度、信用、消费情况、还款能力等相关。 京东白条的客服表示,白条针对已满18岁并通过了学生认证的学生群体和年纪较小(年龄小于23岁)的群体进行了额度降低或者暂时冻结的调整,至于能否开通白条以及额度的大小以系统综合评估为准。 唯品花的客服表示,超过18岁即可申请使用唯品花,并未对用户的身份是否为大学生做出限制,具体申请结果由系统综合评估决定。 还呗表示,公司没有向在校学生开放服务,判断在校学生的身份主要通过是否有稳定的收入、是否就业、征信情况、学信网信息等,也会参考其他信息,例如申请时候的所在地,注册时候的承诺信息等。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大智发文写到:花呗、借呗作为影响最为广泛的互联网贷款产品之一,其运营主体正是小贷公司,与银行等持牌机构联合放款,此前媒体报道,其中小贷资金占比在1%-2%。按照《通知》规定,若确认借贷用户为大学生,则不能以小贷公司为主体为其提供信贷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则可基于审慎评估继续服务,这样大学生花呗、借呗中的小贷资金需要抽离。 另有观点认为,如果花呗、借呗单纯的作为助贷方,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助贷、导流服务,由合作的持牌机构作为用户的授信主体,也仍然可以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服务。 唯品花相关负责人向《今日财富》表示,唯品金融业务所合作的金融机构均为银保监会颁发执业牌照的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其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的反馈,所发放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均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 据《今日财富》了解,花呗和借呗从2020年底开始陆续收缩互联网信贷产品策略,调整年轻人的额度,不断倡导理性消费。 2被盯上的大学生信贷市场为什么大学生如此受到贷款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今日财富》发现,对于贷款平台,年轻人是不可忽视的市场。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访问的3036名各线级城市的18-29岁消费者显示,86.6%的年轻人在使用信贷产品,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比例达61%。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消费贷产品通过各支付软件和购物APP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生由于还未进入社会、缺乏金融知识、自制力不强等因素,更容易陷入贷款过度的危机。 分期付款的累积和利息带来的还款压力使一些学生不堪重负,甚至有学生在多个平台借贷,还不上则借钱还贷,最终背负上了巨额贷款。 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就上述《通知》答记者问中解释了《通知》制定的背景: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为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消费贷款,让大学生远离“债务危机”,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需要做出改变。3消费金融持牌化成趋势从去年开始,关于互联网小贷公司的管理就在逐渐加强,《今日财富》发现,本次对大学校园消费贷业务的监管,是之前管理框架下的延续:2020年7月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11月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对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联合贷款的出资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随着P2P整顿清零、网络小贷管理加强,消费金融持牌化成为趋势。业内认为,未来会有更多规范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可靠的消费信贷服务。 根据央行发布2020年四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截至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经达到30家。其中2020年9月获批筹建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和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尚在筹建。 对于可向大学生提供贷款的持牌金融机构,《通知》也作出了相关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加强产品营销管理,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核,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 而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对相关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大学生身份的识别,如何开发适合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纸面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大学生信息保护等等。 4月13日,根据《蚂蚁集团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蚂蚁集团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借呗”和“花呗”也将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开展金融业务。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12 2021
  • 家居地产两头堵,负债创新高的红星美凯龙疑似“断尾求生”

    家居地产两头堵,负债创新高的红星美凯龙疑似“断尾求生”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黄晓峰编 | 全   卓2021年3月31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美凯龙”)披露了2020年年度报告。据年报显示,2020年红星美凯龙实现营业收入约142.36亿元,同比下降13.56%;归母净利润17.31亿元,同比下降61.37%;扣非净利润11.62亿元,同比下降55.35%。 此前,关于红星美凯龙欲作价200亿将旗下红星地产全盘出售给远洋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资本”)的传言,也获得了远洋资本的官方回复。 3月29日,远洋资本对外披露称,公司与红星美凯龙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对重庆红星美凯龙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企发”)及其下属的红星地产板块展开战略合作。本次远洋资本战略入股获红星企发18%的股权,股权转让对价为人民币10.3亿元,入股后双方将展开进一步战略合作。 据悉,18%的股权只是前期,后续远洋资本是否会持续增持至控股红星企发目前尚未可知。但探寻合作背后,红星美凯龙的资金问题显而易见。 年报显示,2020年红星美凯龙负债合计约804.50亿元,流动负债达316.39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118.97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末余额仅59.01亿元。 《今日财富》就相关问题向红星美凯龙发函求证,但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1地产规模A股第二,去存陷入困境据观点指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销售top100榜单显示,红星地产2017年至2020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60.3亿元、520亿元、660.8亿元、602.3亿元,2020年销售额不及预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中国房地产销售top100榜单”,整理:《今日财富》)但这并未影响红星地产“激进”拿地。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红星美凯龙投资性房地产规模余额约931.50亿元,较2020年初余额扩大约80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为70.8%,仅次于A股第一“大地主”招商蛇口的973.31亿元。 截至2021年3月31日已发布年报的A股十强房企中,万科期末投资性房产规模余额约799.54亿元、新城控股期末投资性房产规模余额约882.92亿元、金科股份期末投资性房产规模余额约135.66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整理:《今日财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红星美凯龙对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计算非成本价,导致旗下地产升值占公司总利润的比例较大,2020年红星美凯龙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97亿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8.01%。红星美凯龙在风险提示中指出,若之后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相关公允价值产生损失,将对公司财务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而如今在调控政策趋严,市场遇冷的环境下,红星地产已面临去存化困难、红星美凯龙负债高企的问题。2债务高企,地产板块倾吞利润在931.50亿元的投资性房产中,红星美凯龙已合计抵押约789.65亿元的资产以获得贷款,占比为84%。基于投资性房产占红星美凯龙总资产的70.8%,计算目前红星美凯龙已抵押约60%总资产。 负债方面,据年报数据,红星美凯龙2020年负债合计约804.50亿元,流动负债达316.39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118.97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末余额约59.01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2021年4月,红星美凯龙共有四笔公司债券到期,共需偿还约33亿元,4月到期的“16红星02”需要偿还10亿;同时,据联合资信相关评级报告数据,红星美凯龙集团1年以内(含1年)的有息债务规模达353.04亿,而现金短期债务比只有0.55倍,现金类资产对短期有息债务的负债程度较弱。 负债高企源于红星美凯龙对红星地产的持续输血。2020年,各大房企在“降负”背景下,红星地产为冲击千亿目标仍逆势加杠杆,耗资近200亿元拿地,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兴还以私人公司,47亿元接盘融创出售的金科地产,股份随后被质押用于融资。 应收账款方面,红星美凯龙合计应收账款约19.35亿元,其中应收账款排名前五家的公司中有4家为地产开发公司,分别为常州市武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宣威市新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林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计应收账款约1.19亿元。 (数据来源:红星美凯龙年报,整理:《今日财富》)并且,红星美凯龙为上述公司都计提了高额的坏账准备,除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计提比例为88%外,其余公司的坏账比例都达到了100%。某种程度意味着红星美凯龙对相关应收账款预期大概率无法收回,不难看出其地产业务正在逐渐蚕食企业整体利润。 据悉,红星地产十年来已在全国布局超过50个城市、100多个项目,多位于二线以下城市,布局分散,平均每个城市仅两个项目,不利于管理,且去存困难。在大规模拿地以及回款周期长的情况下,无疑加重了资金成本,也增加了财务负担。3主业乏力,O2O业务难出成绩值得注意的是,红星美凯龙的主营家居业务也不乐观。 2017年至2020年,红星美凯龙营收依次为109.60亿元、142.40亿元、164.69亿元和142.36亿元,同比增长约16.14%、29.93%、15.66%和-13.56%;扣非归母净利依次为23.05亿元、25.66亿元、26.14亿元和11.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23%、11.31%、1.85%和-55.53%;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1.1%、66.2%、65.2%和61.51%,近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红星美凯龙年报,整理:《今日财富》)数据显示,红星美凯龙的业绩增速在逐年放缓,2020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而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偏好线上消费,红星美凯龙选择轻资产路线,此次欲剥离地产板块就是表现之一。 2016年,红星美凯龙开启O2O战略,由原苏宁负责电商业务的高管李斌主导执行“互联网+”发展规划。2019年,在30周年庆上,红星美凯龙正式推出“1001战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企业智能化,在实体商场拓展到1000家的基础上,打造1个互联网平台,倚靠线上线下一体化赋能的互联网+2.0模式,计划联合泛家居行业共同打造1个商业生命共同体。 O2O业务耗资巨大,红星美凯龙为此花费近3000万元,但引流效果不佳。2020年前三季度红星美凯龙的家居营收分别为25.6亿元、60.2亿元、95.3亿元,同比上一年下滑27.5%、22.4%、19.2%;净利润则连续三个季度降幅超50%,降幅分别为70%、59.4%、54.2%。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09 2021
  • 互联网招聘风波追踪:隐私泄露陷信任危机 盈利瓶颈待创新突破

    互联网招聘风波追踪:隐私泄露陷信任危机 盈利瓶颈待创新突破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恩浩编 | 全   卓2021年的3·15晚会上,前程无忧、猎聘和智联招聘三家互联网招聘平台被点名涉嫌简历泄露,信息显示,在三家互联网招聘网站上,求职者的简历付费即可购买。 被点名当日,前程无忧的股价下跌2.32%,被各大应用市场紧急下架App,而智联招聘和猎聘也被市人社局迅速约谈并暂停线上简历下载服务。1风波不断 隐私泄露待解根据报道,上述三家平台的用户简历流出并被低价售卖,相关兜售简历人员称只要注册企业账号,上传营业执照模板即可无限制下载求职者个人信息,而下载简历无需告知求聘者,这将三家头部平台推向了风口浪尖,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了行业痼疾。 (图片来源:2021年3·15晚会) 被点名后,前程无忧表示将成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严格企业黑名单制度,升级相关监测与干预机制。同时强化个人用户授权流程,升级并加大明示一系列求职者知悉、选择和授权的程序。智联招聘称将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增强系统审核机制、利用机器学习能力识别潜在风险、后台自动报警功能等。 猎聘向《今日财富》表示,公司对部分简历遭不法分子售卖牟利的行为进行了彻查,并启动三项措施,对求职者信息保护进行紧急整改升级。措施中包括推出“虚拟号码”,坚持“人工+技术”双链路审核体系对企业端账号资质审核确保严格执行,以及加强站外监管,和行业其他平台相互分享失信企业名单等。 (图片来源:猎聘App) 事实上,互联网求职平台用户简历泄露已非新事。2018年6月,前程无忧就曾被曝195万用户求职简历信息遭泄露。2020年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均被曝出含有公司LOGO的信息泄露。前程无忧曾对媒体表示这是他人售卖,而智联招聘彼时称将进行内部调查。 但简历信息再三泄露,内部调查无疾而终,平台监管的疏漏令市场失望。 “猎聘在发现部分简历遭非法获取后,分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向多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亦以侵权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于此类犯罪取证相对困难,再加上时至今日,国内招聘行业尚未有因平台简历信息被非法获取后直接以招聘平台为受害方定案的明确判例,故相关案件的推进需要一定的研究时间。”猎聘向《今日财富》表示。 2021年3月1日,《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根据《规定》,招聘平台不得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公民身份号码、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此外,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在被点名两天后,3月17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迅速约谈了智联招聘和猎聘网并要求涉事企业立即彻查整改。同时,市人社局暂停了两家企业为新企业用户提供的线上购买简历服务。《今日财富》致电两家企业,截至4月6日智联招聘表示相关服务仍处于暂停状态,而猎聘对此未正面答复。 《今日财富》发现,仅据企查查显示,截至4月7日,前程无忧涉及司法案件964件,案由围绕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猎聘相关司法案件31件,案由为不正当竞争纠纷最多;智联招聘涉及司法案件26件,案由围绕著作权、商标权纠纷等。虽后两者涉及司法案件数量不多但作为被告占比分别高达88.89%和91.3%,且三家案由各有不同,涉及问题广泛。2瓶颈初现 头部平台核心业务下滑  3月19日,在3·15晚会被曝光的4天后,前程无忧发布了2020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前程无忧第四季度总营收为11.631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37%。但公司第四季度网络招聘服务营收比上年同期下降10.1%至5.51亿元,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17.1%。 2020年前程无忧全年净收入36.89亿元,同比下降7.8%,其中,网络招聘服务营收同比下降13.1%,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同比增长0.8%。 面对核心业务网络招聘服务营收的下降,前程无忧表示主要是由于COVID-19大流行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业务运营的影响,破坏了总体招聘市场活动,并对2020年客户在在线招聘平台上的支出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就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的增长,其称主要是季节性校园招聘项目和服务的强劲需求,以及公司培训业务的强劲反弹,2020年第四季度也举办了更多的活动。 在总营收增长率堪忧时,平台独立雇主数量也在逐年下滑。数据显示,2018-2020年,前程无忧总营收分别为37.82亿元、40亿元和36.89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1.3%、5.7%和-7.8%。与此同时,2017-2020年前程无忧企业雇主数量分别为51.93万、48.5万、42.24万和36.08万,逐年递减;公司毛利润为20.85亿元、27.01亿元、27.78亿元和24.27亿元,出现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根据港股上市公司猎聘的财报显示,其2020年全年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23.5%;毛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24.8%;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增长34%。截至4月7日发稿,猎聘最新股价23.85港元,较3月15日当日收盘价19.4港元增长22.93%,最新总市值为124.56亿港元。不过,尽管发展势头稳健,猎聘市场份额占比却不及前程无忧的二分之一。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报告》,2020年市场规模达108亿,其中,前程无忧营收占比34.2%,猎聘占比16.39%。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在线求职行业洞察》报告,作为“BHC(企业+猎头+个人)模式”的猎聘优势在于实现了三方高效互动,但招聘成本高,且平台主要面向中高端求职者,有一定局限。3竞争激烈 巨量需求待激活《今日财富》发现,在遭遇增长困境后,互联网招聘平台加大了对同业的并购投资。智联招聘先后并购中国人才网和JobsDb中国,投资职问、铂略、猿圈、脉脉、51社保、微测网等;前程无忧并购脉可寻和应届生求职网,并投资拉勾网、CDP集团;猎聘网也投资了仟寻招聘、问卷星、CGL、职忧你。相关头部平台的上市之旅也并不顺利。智联招聘曾于2014年赴美上市,但在2017年完成私有化。而去年,前程无忧将退市提上日程,关闭了石家庄、乌鲁木齐、厦门、兰州等11个城市的办事处并解除127名员工劳工关系。并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下属的特别委员会已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帮助评估公司私有化要约。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在线求职行业洞察》报告,2020年行业月活已突破7000万。对比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前者月活平均为900万左右,后者月活规模平均维持在1200万以上。而对比同为垂直招聘平台的猎聘和Boss直聘,后者月活规模遥遥领先。 (数据来源:Mob研究院《2020在线求职行业洞察》报告)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受惠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持续的人才升级及经济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分析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应用,加上中高端求职人才库不断壮大,中高端人才获取服务市场规模预期仍将从2020年的1670亿元持续扩大至2022年的24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6%,招聘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 但如何在防御风险的基础上,冲破既有束缚,把握新机遇,打造健康生态,无论是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前浪”平台,还是对猎聘、Boss直聘等新兴平台,都是持续的课题。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08 2021
  • 频收大额罚单的厦门国际银行:业务踩雷引争议,上市未捷,股权似不那么香了

    频收大额罚单的厦门国际银行:业务踩雷引争议,上市未捷,股权似不那么香了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陆美辰编 | 全   卓3月12日,厦门国际银行因违规开展同业业务,被厦门银保监局处以罚款780万元,成为公司2021年以来所收罚单中数额最大的一笔。频接大额罚单、多次踩雷违规上市公司,业务有些“剑走偏锋”,厦门国际银行的内控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今日财富》发现,因贷款问题不断受罚的厦门国际银行近年来资产扩张迅速,但资本充足率面临较大压力,常年低于商业银行水平。如何建立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成了厦门国际银行的当务之急,然十余年IPO之路未果,其股权似乎也没有那么“香”了。1内部管理疏漏,大额罚单不断2021年3月12日,由于违规开展同业业务,厦门国际银行被处以罚款780万元。同时,两名相关责任人章德春、沈小胜受到警告处分并分别被罚20万元、10万元。 (信息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今日财富》统计,在过去近一年里,厦门国际银行收到数张超百万级罚单,而大小罚款合计近2000万元,受到警告和罚款的人员近30余人。 2021年1月19日,厦门国际银行因部分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不合规,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发放不审慎;信贷业务审查不审慎,滚动发放无有效需求的存单质押款,虚增存贷款;资金需求测算不审慎,存在超需求授信问题收到厦门银保监会的两张罚单,合计罚款160万元。 2020年12月31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因授信业务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询证函回函;函证回函工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违法违规行为,遭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3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北京银保监局对4名相关责任人罚款并予以警告,其中3人分别被罚50万元,1名被罚30万元。 2020年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披露罚单显示,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由于未经授权查询征信信息等违法行为数罪并罚,处以警告和罚款347.5万元。此外,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行长助理、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支行行长等15人,被处以0.7万至18万不等的罚款。 厦门国际银行近一年收到的大额罚单(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资料整理) 《今日财富》发现,厦门国际银行的违规行为主要和信贷业务有关,体现在风险控制、内部管理和规范经营等方面。但受罚后如何整改,厦门国际银行却未正面回应《今日财富》。2贷款质量下降,业务踩雷频频厦门国际银行的贷款规模持续扩张,2018年到2020年三季度末,贷款规模分别为3598.59亿元、4668.14亿元、5169.62亿元,增长速度为26.27%、29.72%、10.74%。 贷款质量方面,2017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厦门国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6%、0.73%、0.71%及0.84%。根据评级机构联合资信2021年3月2日发布的评级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部分企业延迟复购复产导致经营压力加大,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所上升,资产质量整体略有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多家暴雷上市公司,如*ST华仪、ST摩登、康尼机电、*ST康德、富贵鸟等业务中,也均有厦门国际银行的身影。 以康得新造假案为例,2016年1月22日、11月14日及2017年1月17日,康得新子公司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了3份《存单质押合同》,存单质押合同均约定以光电材料大额专户资金存单为康得集团提供担保。 2019年年报显示,康得新及其子公司作为担保方对外担保共8起,担保金额合计45.65亿元,其中5起涉及违规担保,作为被担保方的大股东康得集团占据其中3起,担保金额分别为15亿元、5亿元和3.5亿元,合计23.5亿元。 (数据来源:康得新2019年年报) 其中,涉及大股东康得集团以康得新15亿募集资金存款向厦门国际银行作违规担保一事被证监会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提及。由于康得集团未对贷款进行偿还,康得新15亿募集资金存款被厦门国际银行冻结。 2020年8月20日,厦门银保监局称,厦门国际银行投资设立该单一资金信托过程中,未对担保程序及合规性进行必要的审核把控,未能有效履行合规审查职责及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违反了《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除了财务造假,还有自查发现存在违规担保的华仪电气。2019年11月25日,华仪电气披露《关于公司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事项的公告》,公司董事会自查发现,公司存在违规担保金额为9.26亿元,其中以结构性存款为浙江伊赛科技有限公司向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申请的4.324亿元的贷款(共9笔)提供质押担保。 2019年12月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华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厦门国际银行的《贷款提前到期通知函》,通知函中提到:因借款人、担保人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债务人借款合同项下的全部债务立即提前到期。华仪科技4.375亿元的存款已于2019年11月29日被厦门国际银行强制划转,强行划转日比华仪电气收到通知函的日期早了四天。 在上述事件中,厦门国际银行多为涉及违规担保的上市公司的高风险贷款需求提供贷款,而一旦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银行就提前将用作抵押担保的存款冻结或强制划走。而频繁出现违规担保,也让市场质疑银行的真实业务能力。3IPO长跑未果,资本亟待补充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厦门国际银行,同样面临着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压力。 根据年报及财务报表显示,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厦门国际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7124.63亿元、8061.05亿元、9155.25亿元及9381.57亿元。与2015年的资产总额4592.05亿元相比实现了翻倍增长。 但资本充足率却在逐年下降,2017年至2020年6月末,厦门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9%、12.77%、12.26%及12.01%,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65%、14.20%、14.64%及14.21%,资本充足面临较大压力。 评级机构联合资信2021年3月2日出具的评级报告指出,厦门国际银行业务较快发展对资本消耗明显,核心一级资本面临补充压力。据悉,目前银行正积极研究推进增资扩股等事宜。 厦门银保监局2020年9月7日披露,该局已批复同意厦门国际银行2020年度增资扩股方案。此次拟公开募集不超过10亿股的股份。募集股份应由符合股东资格的原股东认购,认购不足部分再由有认购意向的新投资者认购。 而厦门国际银行总裁章德春曾坦言,如果不走上市的道路,完全靠增资扩股是有限的,只有靠上市才能够支撑源源不断的资本补充。 事实上,厦门国际银行提出上市计划至今已有十余年,途中历经坎坷,至今尚无明显进展,其股权在一级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 2007年,厦门国际银行提出了上市计划,并邀请高盛高华、中国国金以及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对其进行上市辅导,计划募集资金40亿至50亿元。2013年,厦门国际银行完成改制,脱去了合资银行的身份,获得城商行牌照。2016年,原本想通过增资扩股并力争两年实现IPO的厦门国际银行增发价格涨至4.8元/股,原本决定斥资认购股份的老股东福建发展高速突然放弃本轮增发。同时,根据阿里拍卖平台上数据统计:2018-2019年期间,厦门国际银行约有48笔股权拍卖,其中约有22笔拍卖流拍。 随着新一轮的增资扩股和新董事长王晓健的上任,厦门国际银行的IPO的步伐能否加快,资本补充和内控问题如何得到解决,仍有待观察。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4-07 2021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