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522个结果
  • 世茂2021半年报:基本面构筑稳健基石 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

    世茂2021半年报:基本面构筑稳健基石 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坚定创造长期价值。2021年8月30日,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0813.HK,下称“世茂”)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世茂合约销售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38%,销售均价17746元/平米,高于TOP10房企1.34万元/平米。面对重重挑战与不确定性,世茂恪守战略,兑现连续第五年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非房开收入66亿元,大幅增长128%,充分体现世茂坚守多元战略体系的前瞻力,也强化了世茂穿越行业周期的竞争力。业绩发布会上,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表示,凭借一贯的稳健经营定力和精准预判,世茂继续巩固经营安全性、持续发展力和多元竞争力三大维度的优势。下半年,世茂将进一步提升财务、投资、组织、品牌等维度的核心竞争力,跨越转轨周期,淬炼永续经营能力,做行业竞争新格局的优胜者、赛道布局的领跑者和长期价值的兑现者。 1稳健经营 夯实安全性满怀敬畏之心,以持续增长积淀长期价值。2021上半年,世茂实现股东应占核心利润62亿元,较去年同期55.6亿(不含处置物业股权收益)增长11.5%;核心利润93.8亿元,同比上升13.6%;毛利率28.6%,具备优势。每股盈利1.78元,同比增长16.7%,盈利能力持续可期。2021年世茂中期派息每股0.7港元,同比增长16.7%,这已是世茂第16年连续派息。此外,1月至7月,大股东累计增持世茂集团686.25万股股份,涉资1.42亿港元;7月份世茂集团累计回购400万股,涉资约6300万港元,彰显了对世茂未来长期业绩和深度投资价值坚定的信心。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经营安全仍然出色。以稳健审慎底色著称的世茂,将安全性与确定性作为长线发展的稳定剂。回款额、账面现金大幅提升。报告期内,世茂回款额达1161亿元,同比增长30.4%;现金及银行存款823.8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20.3%;充裕且流动性高的资储优势,持续增厚世茂经营底盘。 融资稳健,资本结构合理。报告期内,世茂未动用授信额度约800亿,并在期内成功发行10年期8.7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3.45%,境内外债券期限长、利率低。一年内到期负债占比27%,短债占比低且合理。财务管理严格自律,抗风险能力强。通过持续推进大型金融机构总对总合作,世茂保障充足高质的融资资源;通过提升回款考核加强回款,保持资金集中管控;严守投资纪律,动态调整投资节奏,多方举措凸显抗风险能力。“三道红线”零踩线。期内,世茂资产负债率(扣预收款)68%、净负债率50.9%,现金短债比(不扣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1.9。“三条绿线”不仅满足监管要求,也让投资者对公司主体信用及偿债能力充满信心:除惠誉、穆迪分别维持世茂「BBB-」稳定、「Ba1」正面评级,标普更于上半年将世茂调升至「BBB-」稳定的投资级。2前瞻布局 构筑发展力 精准的投资布局、进阶的产品服务,透视出世茂高效的运营能力及充沛的发展潜力。多元获取土地确保利润增长。世茂恪守投资逻辑与纪律,坚定看好城市群协同发展前景,围绕核心城市群范围内的一二线及热点城市进行布局。在22城集中供地背景下,世茂坚持精准投资、发挥多元优势获取优质土地,为利润实现预留充足空间。2021年上半年,世茂获取土地19块,土地总价超200亿;其中新获取土地资源中,一、二线货值占比达62%, 如包含强三、四线城市,占比约95%。丰富土储满足未来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权益前土地储备约7283万平方米,货值约11800亿。下半年,世茂可售货值3600亿,在核心城市群的货值超过2700亿,占比约75%。随着第二轮集中供地限制起拍价及溢价率、限制房企买地金额等相关政策回调,世茂将继续坚持审慎的拿地策略,发挥多元化的拿地优势,在保障3300亿年度目标实现的同时,为未来集团利润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产品为核赢得广阔市场。秉持“以产品为核”的理念,世茂持续精研创新,从产品端夯实市场竞争力,以多个现象级作品领跑市场:城市更新标杆之作北京世茂IN三里,颠覆大平层居住理念;创新星曜天幕立面的世茂北京天誉,凭借艺术与科技兼具的未来想象,实现热销55亿……结合产品创新及服务增值,世茂实现业绩口碑双赢。(世茂北京天誉效果图)深耕用户作好长情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用户”的关注,世茂以全新发布的用户品牌——“业主陪伴计划”,重塑城市、空间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基于价值观认同,世茂与业主共创、共建、共成长的双向奔赴新陪伴模式。3多元协同 做强竞争力 行业加速分化,市场需要更多的想象和期待。世茂以“大飞机战略”格局,提升周期轮动灵活性;以“城市赋能”发展指针,率先分享城市发展增量红利,显现出强大的协同优势。“大飞机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上半年,世茂非房开收入大幅增长128%至66亿元,占比达9%。通过稳健航行的多元“大飞机”,世茂做深上下游产业链延展,做强存量市场深耕,致力于在国家战略核心区,实现“城市赋能”的战略目标,用品质改变城市面貌、用产业注入发展活力、用资源引领生活方式,成就未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世茂服务全面提速提质,上半年营业收入42.34亿元,归母净利润5.78亿元,分别实现171%和136%的同比增长;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服务合约面积达2.3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1%;并开拓高校园区服务领域、探索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等新赛道。世茂股份精细化运营增效,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33%。全新产品线“世茂国际中心”的首个作品——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正式发布;成都世茂广场、厦门集美世茂广场等多个地标商业继续绽放;深圳前海世茂大厦等办公楼亦实现靓丽租赁表现。(成都世茂广场) 酒店板块强化“轻重并举”优势,上半年营业收入大涨141%至11.9亿元,城市地标级酒店——长沙世茂希尔顿酒店等如期开业。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已拥有27家(含筹建)国际品牌酒店和136家(含筹建及输出管理)自主品牌酒店,客房总数量突破32000间,年接待客流超660万。(长沙世茂希尔顿酒店)赋能城市,多维参与空间发展。以超级综合体打造城市群新引擎,超百万方的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成为湾区名片、世茂港珠澳口岸城成为大湾区三地链接器、世茂三亚国际金融中心以产业优势助推三亚中央商务区的战略目标。TOD模式加速城市进化,在重庆渝中、南京河西、宁波潘火、杭州笕桥等核心区域,世茂正谱写出城市未来新巨变。此外,在城市更新等领域,世茂也通过深度实践,不断升级自身角色定位,成为城市发展的服务者、参与者与共生者。多元优势聚集成为核心竞争力,为世茂长远发展扩充增量空间,也将进一步重塑自身业务模块与城市赋能的深度联结。业绩会上,许世坛表示,世茂全年非房开收入目标超150亿,增长约74%;非房开收入的目标占比也将持续提升,三年目标20%以上。迈入连续第五个高质量增长年,世茂亦持续践行作为头部房企的责任担当。7月,河南多地发生特大水灾,世茂捐赠2000万港币,为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贡献力量。截至2021年7月,世茂集团累计对外捐赠逾17.5亿元,公益项目覆盖人口超过2200万,在医疗扶贫、教育交流、文化传承、扶贫济困、赈灾济难、香港社会发展等公益领域,为社会奉献责任与关爱。同时,世茂继续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身体力行助推碳中和,赋能城市绿色发展。截至6月30日,世茂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7313万平方米,较2020年末增长13.14%;拥有LEED金级建筑6座,LEED银级建筑2座,为企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赋予源源动能。在政策、市场和行业格局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下,企业健康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面对行业崭新的发展阶段,世茂坚持走稳健发展、品质致胜之路,积极拥抱变化,恪守战略定力,厚土植根,繁茂生长。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31 2021
  • 业绩“暴雷”、股价腰斩,三七互娱的买量策略不灵了?

    业绩“暴雷”、股价腰斩,三七互娱的买量策略不灵了?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慧雪编 | 全   卓巅峰时期市值超千亿的A股游戏龙头三七互娱,如今也跌下了“神坛”。近一年来,三七互娱股价持续走低,截至2021年8月26日收盘,三七互娱收跌2.58%,报收17.39元/股,相较于去年7月最高点的51.08元/股,已跌去近三分之二。 昔日的A股游戏龙头、大白马三七互娱到底发生了什么?1业绩不佳、股价大跌,拖累数家机构三七互娱今年3月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主要国内游戏《荣耀大天使》《绝世仙王》《斗罗大陆:武魂觉醒》《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等的上线集中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预估会带来收入的增长。 但事实未能如愿。《今日财富》注意到,三七互娱今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为7.8亿-8.5亿元,同比下降49.99%-54.11%。其中,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大降83.98%,若对比以往,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创下自2016年起的最差表现。 对于业绩下滑,三七互娱解释称是因为游戏业务外流水扩大和研发费用上升造成,属于业务发展中阶段性投入引起的业绩波动。其表示,一季度投入的销售费用预计将于本年度的第二至第四季度逐步回收,并为公司业务的全年稳健发展带来积极促进。 但对比三七互娱2020年财务数据不难发现,后两季度的业绩相较上半年并未有突飞猛进的实质改善,甚至还略有下滑。 数据显示,三七互娱去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43亿元,同比增长33.76%;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60.40%;二季度营业收入36.46亿元,同比增长29.09%;归母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67.78%;三季度营业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润5.60亿元,同比增长7.2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今日财富》整理)在主要国内游戏集中上线的第一、二季度都没有交出漂亮“答卷”,投资者对三七互娱下半年的业绩表现不免感到担忧。 业绩体现在股价上,三七互娱近一年来股价持续走低,截至2021年8月26日收盘,报收17.39元/股,跌2.58%,相较于去年7月最高点的51.08元/股,已跌去近三分之二。 面对股价的持续下跌,三七互娱也用近3亿元来回购约1071万股股票稳定股价,但收效甚微。股价的持续下跌不仅让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更是拖累了今年刚刚完成定增的公募、私募、险资等机构。 今年3月,三七互娱公告完成29.33亿元的定增募资,获包括公募、险资、产业资本,甚至还有同业前实控人等多家机构和个人的参与,最终确认获配对象14个。 公募方面,睿远基金、交银施罗德、华夏基金、银华基金、中欧基金分别认购7.02亿元、5.70亿元、2.02亿元、1.69亿元、1.66亿元。险资方面,泰康人寿通过旗下几只产品共计认购4.03亿元。私募方面,百亿规模私募正心谷也通过旗下产品累积认购5亿元。此外,中国电信旗下上市公司号百控股也参与认购三七互娱定增份额;完美世界前身金磊股份实控人陈根财认购金额8000万元。 相比27.77元的定增价,目前参与此次定增的投资者们合计亏损超三分之一,蒸发了近10亿元。不仅如此,《今日财富》注意到,此次参与定增的机构有6个月的锁定期,这意味着在半年以后的9月份,三七互娱还将面临定增对象大额抛售的可能,股价仍有持续下跌风险。 据悉,三七互娱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建设项目、5G云游戏平台建设项目和广州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三七互娱本次募集的29.33亿元中预计将有11亿元会投入总部办公楼的建设,引起市场对其“醉心置业”而不务正业的争议。2重销售、轻研发,买量策略遭质疑三七互娱前身为“三七游戏”,2011年成立时主业只是平台运营,主要是页游。随后在2013年,三七互娱成立极光网络,开始布局研发。次年,三七互娱推出首款自研产品《大天使之剑》,60天实现总流水3.2亿。 随着页游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努力,三七互娱在2014年市场份额达12.3%,在中国仅次于腾讯。作为页游龙头,三七互娱在手游市场大爆发后也开始进军手游市场。2018年至2019年,三七互娱在手机游戏市场的占有率从6.48%提升到了10.44%,营收也因此暴增。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页游时代还是手游时代,三七互娱都十分重视买量。据了解,买量是移动游戏分发模式之一,另一种是联运。联运是指游戏厂商以合作分成的方式将产品嫁接到合作平台上运营,主要成本是平台方的分成。而买量则是通过在媒体广告投放直接获取用户导入游戏,成本是广告费用。 但随着买量成本的不断攀升,三七互娱的投入回报率也逐渐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高达82.1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57.03%;而该项费用在2018年、2019年分别为33.47亿元、77.37亿元。 其中,互联网流量费用是重头,而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远远不及买量成本增速。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随着用户规模增长放缓、红利逐渐消失,新获客难度增大。同时腾讯、网易两家大厂入局买量市场,使得买量市场成本上升。 与天量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不足道”的研发投入。2018-2020年,三七互娱研发费用分别是5.38亿元、8.20亿元、11.13亿元,最高也不及销售费用的17%。近年来,三七互娱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最高仅7%。 对销售和研发的“厚此薄彼”,或是三七互娱近几年没有爆款游戏推出的原因所在。 以目前移动手游市场第一梯队公司阵营来看,无论是排名靠前的腾讯、网易、米哈游、莉莉丝,还是较为靠后的4399、英雄互娱,在游戏市场上都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游戏作品。相较之下,三七互娱的《大天使之剑H5》《永恒纪元》等游戏,无论是口碑还是影响力,都不及上述公司。 7月22日,三七互娱上线了其新款游戏《斗罗大陆:魂师对决》,尽管这款游戏买量力度很大,但留存效果却不理想,产品上线一个多月以来用户评分持续下降。 有投资人在互动平台上表示,觉得该款游戏“玩家之间互动很弱,加好友,聊天和一对一宗门对战等生硬的互动都无法调动玩家内心真正的战斗乐趣。”3政策收紧,出海成重要方向《今日财富》研究发现,三七互娱主要以传奇类游戏为主。这类游戏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上手容易,但核心是付费,若不做人民币玩家,则升级十分困难,一旦投入便被深度锁定。换句话说,简单游戏操作,付费才能变强,花钱买优越感,这是传奇类游戏的逻辑。 但是这种氪金类游戏却极易触碰监管“雷区”。早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便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氪金”问题,做出数项规范要求。通知要求严格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对此,三七互娱向投资人称,公司游戏产品的目标定位及用户群体均针对成年用户,来自未成年人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极低。其表示,公司在游戏产品中严格执行注册实名制,对于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纳入防沉迷管理体系,通过限制游戏时长、宵禁控制、充值限制等措施严格管理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并提供完善的家长监护服务通道,家长可方便地对其未成年子女账户进行账户锁定、时间限制等操作。 事实上,不仅是三七互娱,网易游戏、腾讯、游族网络等多家游戏公司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相关举措。 与此同时,根据Newzoo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移动游戏竞争力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预计将超130亿美元,增幅将超过48%。在英美德日韩等传统游戏发达地区,中国游戏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就三七互娱而言,今年一季度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幅超130%,环比增幅超50%,多地区游戏流水均有增长,海外整体月流水超过5亿元。 但《今日财富》发现,三七互娱出海产品以SLG以及模拟经营品类等产品为主,具有运营生命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特点。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目前三七互娱海外处于爬坡亏损期,前期投入预计将于Q2-Q4逐步回收。 对于三七互娱未来的海外战略,其产品副总裁殷天明此前在演讲中表示,将在日韩、欧美等全球前三的区域持续输出。 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30 2021
  • 巨人网络“大厦”:投资失利,回归主营,寄望棋牌

    巨人网络“大厦”:投资失利,回归主营,寄望棋牌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郁淳言编 | 全   卓2006年,游戏《征途》正式公测,成为第一个占据中国市场最高点的本土原创作品,多次刷新自己保持的国内同类网游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纪录。而《征途》背后的出品公司巨人网络,作为游戏行业曾称霸一时的“巨人”,市值一度达1577亿元。 如今,这个数值在210亿元左右,相比巅峰下跌近九成。2019、2020年,巨人网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71亿元、22.17亿元,同比下滑31.96%、13.77%。近年来,巨人在游戏领域之外的投资纷纷宣告失败,公司不得不狠心割舍,并将主营业务全部聚焦在了互联网游戏的研发与运营上。 然而,除“征途”系列、《球球大作战》外,巨人网络目前仍无新晋爆款。被指“啃老本”的同时,公司在研发、宣发、并购等方面也都曾遭到质疑。而游戏市场监管趋严更是让巨人的前路难卜。1投资频繁踩雷,爆款游戏寥寥 依靠游戏起家的巨人网络,在2016年8月,宣布将布局互联网金融与医疗。翻看巨人网络2020年报,可见其仍将自身定位为一家以互联网文化娱乐为主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2020年,巨人实现归母净利润10.29亿元,同比上升25.48%,财报中称,主要系公司投资收益在报告期内取得了良好增长,带动净利润提升。  但巨人过往的对外投资并不总是顺利。2017年,巨人以8.2亿元收购旺金金融40%股权,后者的主营业务为投哪网,一个互联网汽车金融P2P平台。随后次年,P2P平台纷纷暴雷,巨人网络无奈暂别互金,间接处置旺金金融部分股权,使其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剥离4.83亿商誉。 同样在2017年,巨人投资全资控股公司宁夏公济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互联网医疗业务。但在巨人近三年的报表中,均未将互联网医疗业务的相关经营情况列表。 在2020年报中,公司称已出售部分与重点游戏赛道关联性较低的业务,以聚焦核心业务。该举被认为或与近年来投资频繁踩雷有关。为了及时止损,巨人不得不狠心割舍,并将主营业务全部聚焦在了互联网游戏的研发与运营上。2020年,巨人网络游戏相关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99.37%。 目前,巨人最主要的两条产品线为“征途”系列和“球球大作战”。征途IP无疑是顶梁柱,发行至今,《征途》系列已推出《征途1》、《征途2》、《绿色征途》等多个版本。而《球球大作战》自2015年发行后,也一度成为公认的“国民手游”,上线以来累计设备安装量达6亿。 为加强原创IP的维护及运营,2015年,公司成立巨人影业,意在开发包括《征途》、《球球大作战》、《仙侠世界》等在内热门游戏的影视剧、文学和动漫作品。然而,除去年7月于爱奇艺上线的《征途》电影外,其他作品尚无建树。公开信息显示,《征途》电影投资近3亿元,爱奇艺会员点播费为12元,上线六天,票房破亿。 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巨人网络近三年收入主要来源皆为《球球大作战》和“征途”系列手游、端游。但《今日财富》发现,具体到活跃用户数、用户平均在线时长、月均充值玩家数量、充值流水等相关运营数据,公司方却未能在年报中有所披露。相比之下,行业竞争者如昆仑万维、顺网科技等,均在年报中罗列出了主要游戏的运营数据。 研究巨人2020年财报,《今日财富》还发现,截止报告期内,公司处于研发过程但未正式上线的六个重点游戏项目中,有三个基于征途IP和球球IP。由此可见,尽管被指“啃老本”,巨人仍不愿放手征途与球球两大产品线。其背后原因,或与新品研发能力直接挂钩。2营收下滑,研发缩减2018至2020年,巨人网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8亿元、25.71亿元、22.17亿元,同比增长30.03%、-31.96%、-13.77%。对此,巨人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因未能适时推出新的爆款作品,导致业务在2019年至2020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2020年报中,公司还指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多款新游戏产品处于研发过程中,尚未能为公司贡献收入。但摆在公众面前的,却是巨人研发投入缩减的事实。 财报显示,2018至2020年,巨人网络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635、1537、1191人。其中,仅2019年至2020年,巨人网络的研发人员总数就下降了22.51%。缩减研发团队规模的同时,2020年,巨人网络的研发费用也同比下降11.05%,为7.21亿元。 研发端的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游戏公司是否有持续的精品游戏或爆款游戏出现。主流游戏公司往往都会在研发端加足马力。因而研发投入方面的热情冷却,或是造成巨人网络与三七互娱等游戏公司在手游布局上产生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据音数协游戏工委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达2786.9亿元,其中,移动端游戏收入2096.8亿元,占整体收入比例达75.2%,同比增长32.6%。在电脑端游戏不断萎缩、移动端游戏蓬勃发展的潮流下,巨人网络的移动端游戏收入却大幅下滑。2020年,巨人网络移动端游戏收入11.48亿元,同比下降逾20%。3间接控股公司或成新突破 今年6月14日,巨人网络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巨人投资拟向巨人网络无偿赠与其持有的巨堃网络1.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巨人网络及巨道网络合计持有巨堃网络50.1%股权,巨堃网络将从公司的参股子公司变为控股子公司。 巨堃网络拥有重庆赐比100%的权益,重庆赐比持有Alpha 42.04%的股份,而Alpha是为收购Playtika而成立的持股平台,后者是成立于2010年的棋牌游戏公司,总部设在以色列,主要运营休闲社交棋牌类游戏,并正转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 仅1.1%股权的转让,却意味着巨人网络如今已间接拥有了Playtika的部分股份。 如此重视Playtika的原因,在于其优异的业绩表现。2018至2020年,Playtika营收分别为14.9亿美元、18.88亿美元、23.72亿美元,同比上涨率皆将近30%。这与巨人网络近年来陷入的增长瓶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巨人需要借Playtika,来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并减少股东减持等事件的发生。 巨人投资不附加任何条件和义务的股权捐赠引发深交所的注意。6月16日,深交所向巨人网络发出关注函,请巨人补充说明多项内容,其中就包括巨人投资在多次大额增资后,本次不附加任何条件和义务向公司捐赠巨堃网络1.1%股份并丧失控制权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符合商业逻辑。 对此,巨人网络在6月22日晚间回复关注函称,巨人投资此次赠与可协助上市公司获得海外发展的支撑点,消除潜在的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全体股东的权益,具备合理性,符合商业逻辑。 6月16日,安信证券在巨人网络发布公告后紧接着发布研报称,Playtika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及发行能力,在休闲棋牌赛道已建立较深护城河。本次受赠控股 Playtika 后有利于公司迅速积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构建全球发行网络,从而全方位提升公司从研发、发行到运营的游戏全产业链能力。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30 2021
  • 从“汽配大佬”到A股游戏龙头 世纪华通的资本运作之路

    从“汽配大佬”到A股游戏龙头 世纪华通的资本运作之路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张月橼编 | 全   卓游戏行业监管趋严,引发港股、A股市场游戏股集体动荡,行业恐慌加剧。以世纪华通(002602.SZ)为例,即使有腾讯加持,股价依然一路震荡下行,半年内股价从7.99元的高点下跌至最低的5.07元,相比重组盛大游戏时的募资发行价11.47元已经腰斩。与股价低迷对应的是世纪华通的业绩增速下滑明显,财报显示,世纪华通2020年营收149.83亿元,同比增加2%,增速远低于2018年和2019年。与此同时,频繁并购下世纪华通后遗症凸显,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商誉超过220亿元,在全部A股公司中位列第六。从去年下半年起,创始人和大股东纷纷减持套现。当前由于各方持股比例接近,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状态。股价腰斩、股权巨变、商誉压顶,在无实控人的状态下,世纪华通的未来发展迷雾重重。对此,《今日财富》联系世纪华通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便回应。1业绩增长放缓 股价坐“过山车” 资料显示,世纪华通前身是浙江世纪华通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011年7月登陆深交所。上市之初,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用塑料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一系列并购之后成为国内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游戏公司之一,旗下游戏产业包括盛趣游戏、点点互动、天游、七酷等。 根据世纪华通2020年财报,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8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28.92%。连续6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步增长。互联网游戏业务已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公司80%以上的收入来自网络游戏。 但是,《今日财富》查询过往财报发现,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146.90亿元,同比增长17.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5亿元,同比增长69.77%。2018年实现营收81.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22.94%。增速有较明显的下滑趋势。 2021年第一季度,世纪华通实现营收39.97亿元,同比增长5.06%;归母净利润约5.85亿元,同比下降27.24%。不难看出,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也出现了波动,一反常态开始下滑。 世纪华通并未在一季报中就利润下滑给出解释,不过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当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有所增长,分别同比增长50.75%、32.79%、51.58%。 财报罗盘分析称,世纪华通经营业务出现下滑,核心利润率为16.68%。较2020年⼀季度恶化,核心利润率的降低主要源于销售费⽤率的提高。从合并报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结构来看,集团的资本引入以股东入资为主,辅之利润积累。 在业绩波动的背景下,过去一年多,世纪华通的股价如坐上了过山车,去年7月9日其股价达到最高点15元,此后一路下滑,截至2021年8月26日收盘,股价虽有小幅回升,但仍在6元以下。 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有投资者向世纪华通CEO王佶提问:公司股价连续三年大跌是什么原因?投资者因为看好公司业绩而买入,结果却深套其中这是否正常?王佶回应称,股价波动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玩家打造更多元、更创新的游戏内容与服务,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同时也希望二级市场股价稳定。2220亿商誉压顶 大股东集体出逃梳理世纪华通的“成长史”发现,公司通过频繁的并购,市值从不足百亿不断扩大,公司账面商誉金额的不断攀升。 2014年,世纪华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成功收购邵恒创立的七酷网络和王佶创立的天游软件两家公司100%股权,由此切入游戏领域。通过两家子公司的并表,世纪华通的经营指标大幅提升,201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50%和157.72%。 尝到甜头后,世纪华通不断扩大其游戏版图。2017年6月,公司控股股东华通控股和第二大股东邵恒及第三大股东王佶,间接收购盛趣游戏(原盛大游戏)47.92%的股权;2018年2月,世纪华通以69亿元全资收购的点点互动完成交割,同时盛趣游戏获得腾讯30亿元战略投资;同年6月,世纪华通公告表示拟收购盛趣游戏的主体盛跃网络100%股权。 然而,频繁并购带来一大隐患,世纪华通的商誉大幅增加。截至2019年中报,世纪华通的商誉已高达153.21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盛跃网络,商誉为72.28亿元。 即使如此,并购仍在继续,2020年,世纪华通围绕“数字新基建”国家战略正式布局数据中心产业模块,通过并购并增资上海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建IDC业务板块,这造成公司商誉进一步增加。截至今年一季度,世纪华通的资产总计442.43亿元,负债总计135.93亿元,商誉超过22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商誉减值促进了股价崩盘风险,当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当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时,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越明显。 财报罗盘亦认为,公司商誉水平过高,一方面高额商誉会导致资产质量较虚,另⼀方面存在商誉减值对利润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今日财富》注意到,在巨大商誉减值压力的背景下,世纪华通股东开始陆续抽身。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世纪华通原实控人王苗通多次减持公司股票。有统计显示,王苗通及其控制的华通控股、鼎通投资在一年内累计套现74.28亿元。 世纪华通原副总裁邵恒在今年6月离职之前,也曾多次减持套现。2020年之后,邵恒多达17次的减持操作,让他成功套现超过15亿元。另一大股东王佶及其一致行动人,在2020年2月至7月,也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21亿股,套现约15亿元。 3进入无实控人状态 重组高管团队当前对于世纪华通,最耐人寻味的是其与腾讯之间的关系。 早在2019年,随着盛趣游戏并入上市公司,腾讯也成为世纪华通的股东,林芝腾讯持有世纪华通4.76%股份。因为腾讯在2018年曾以30亿元入股盛大游戏,彼时,林芝腾讯持有盛趣游戏主体盛跃网络11.83%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去年7月27日,林芝腾讯再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受让世纪华通1791.53万股A股股票,持股比例提升至5%。 今年3月14日,世纪华通披露股东权益变动,华通控股和鼎通投资拟分别将持有的2.55%、2.45%股份转让给林芝腾讯。同时,华通控股及上市公司实控人王苗通亦拟将持有的5%股份转让给王佶。 在本次转让前,华通控股直接持有世纪华通11.73%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王苗通直接持股0.96%,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佶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世纪华通7.39亿股A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9.92%。 转让完成后,王佶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华通世纪14.92%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林芝腾讯持有世纪华通10%股份,为第二大股东;王苗通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8.63%股份,为第三大股东。由于各方持股比例较为接近,上市公司进入到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王佶增持世纪华通的钱来自于腾讯方的借款。据世纪华通披露,今年4月19日,王佶与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借款协议》。腾讯大地向王佶提供贷款27.95亿元,贷款的利息为年化8%复利,还款期限为贷款发放完毕之日起满3年之日。 因此,不少媒体质疑,腾讯是借王佶“垂帘听政”。有投资者直接向王佶提问:三年的腾讯借款利息不算低,如果三年后不能偿还,是否还会考虑处置股份?对此,王佶表示,其将依据契约精神按时偿还本金与利息,处置股份可作为还款来源之一。不过,腾讯和王佶曾宣称,增持世纪华通是对公司发展有信心,不以谋求世纪华通控制权为目的,双方未达成任何在世纪华通公司治理事项保持一致行动的约定、计划或安排。 不论腾讯究竟所图为何,加速推进世纪华通的游戏业务增长是共同目标。在腾讯完成增持的2个月后,世纪华通董事会迎来了换届。 根据8月5日的公告,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王佶、王一锋、赵骐、张云锋、刘铭、李纳川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在六位非独立董事当中,五位都是拥有游戏从业经验的高管。 “公司自2014开始着手进入互联网游戏主业距今已深耕了7年,股东及管理层始终看好线上游戏作为盈利模式清晰的互联网行业并对其进行持续投入,未来研发精品类游戏,全球化布局是互联网游戏板块战略的核心。”世纪华通方面表示。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7 2021
  • 监管趋严、内生不足,游戏“自救”当先自律自强

    监管趋严、内生不足,游戏“自救”当先自律自强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王慧雪编 | 全   卓由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引发市场对游戏行业的热议。是“精神鸦片”,还是千亿产业?较为明确是,游戏产业的发展将日趋规范。 8月14日,央广网发表文章《肆意篡改历史的网络游戏当治理》指出,网络游戏具有公共文化产品的属性,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参与者的思想和判断,从而被动接受人为“加工”的历史。 受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影响,大多数游戏个股在此之前,已低迷了较长时间。事实上,近一年来游戏个股市场表现普遍不佳,截至2021年8月26日,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掌趣科技、电魂网络、姚记科技、顺网科技、巨人网络这几家公司过去一年里股价均跌超50%,其余游戏个股也均有不同程度跌幅。(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一方面是官方频频发声,另一方面是“跌跌不休”的市场表现,如何找到长期发展路径、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关系,成为整个游戏行业亟待思考的问题。1游戏监管日趋严格 近几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日趋低龄化,其中6-14岁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时期。 在未成年游戏用户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国家出台相应政策的脚步也没停歇。《今日财富》发现,对监管机制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6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明令禁止国内不得生产、销售游戏设备,同时限制进口,国家规范游戏行业的实例屡见不鲜。 媒体关于游戏防沉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8月初,《经济参考报》关于网络游戏对未成年负面影响的时评发布引发市场热议。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均宣布推出相关措施,降低未成年游戏沉迷。此外,游族网络、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等公司也均表示,严格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 一位头部游戏公司人士认为,过去几年,游戏行业为了防沉迷做了不少工作,希望游戏不要被当成洪水猛兽,“感觉现在一下子被打回去了。” 事实上,未成年人在中国游戏产业中只是一个细分受众。此次监管信号针对的是未成年游戏玩家,某腾讯游戏业务人士对媒体分析称,未成年玩家并不是游戏公司的主要目标,因为这部分玩家的付费能力有限。 也有观点认为,对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的担忧性舆论,不可避免会对股价和舆论造成影响,对游戏产业的实际影响,最终还要看落地的政策措施。2业绩承压 股价多低迷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伴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游戏公司数量也随之几何级的增长,但在这其中,也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过程。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至2020年,共2194家游戏公司相继倒闭,并且倒闭数量逐年增多。2016年至2020年分别有95家、182家、282家、742家、761家游戏公司倒闭。 《今日财富》注意到,在2020年中倒闭的761家游戏公司中,曾获得过投资的公司仅有14家,占比2.23%。其中9家获得天使轮投资,3家获得A轮投资,2家获得B轮投资。这也意味着,未获得融资的小微游戏公司占据了“死亡名单”的绝大多数席位。 但也有一些游戏公司脱颖而出,在A股、港股、美股等地成功上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日益激烈、外部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多家公司的发展也出现“瓶颈期”。 《今日财富》梳理发现,以游族网络、完美世界、三七互娱为代表的A股游戏公司,相关披露的业绩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日财富》整理)完美世界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07亿元,同比下降18.22%;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79.72%。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季度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减少24.43%。这意味着公司二季度净利润亏损2.07亿元,同比跌131.48%,环比大跌144.61%。 三七互娱2021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降83.98%。游族网络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减少48.37%;营业收入9.44亿元,同比减少22.05%。尤为注意的是,公司去年净亏损1.88亿元。 对于业绩下降原因,三七互娱回应称一季度投入的销售费用会在第二到第四季度逐步回收,不过《今日财富》留意到,公司往年第二到第四季度业绩相较一季度并没有明显增幅。 完美世界则表示,是因为公司调整海外游戏布局,关停部分表现不达预期的海外游戏项目,并优化相关项目人员,相关项目前期研发支出、关停过程中的充值返还、人员优化支出、与相关合作方的协议安排等事项于报告期内产生一次性亏损约2.7亿元。 与不尽如人意的业绩表现相对应的是游戏公司股价的一路走低。(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今日财富》整理) 据《今日财富》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8月以来,股价腰斩的公司有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掌趣科技、电魂网络、姚记科技、顺网科技、巨人网络。此外,世纪华通、宝通科技、凯撒文化、游族网络、盛天网络、吉比特等公司股价也均跌超30% 对于股价的不断下跌,不少公司采取了股票回购等措施来稳定股价。三七互娱以3亿元回购公司股份1630.1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74%。截至2021年7月31日,完美世界以3.48亿元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683.1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7%。 对于是否还有其他措施来增加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否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今日财富》就相关问题向上述公司求证,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3自主文化创作、游戏出海或成新方向 游戏行业终究是内容产业,做出精品游戏,给新技术落地提供土壤,加大研发投入,带动文化输出才是其最后发展方向。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游戏产业不能做沉迷性游戏的研发,预计未来将更多往3A级和类单机游戏发展,主打优质内容、先进技术、更多反映优秀中华文化和艺术性的内容向产品,而非通过刷副本、开黑等成瘾性机制不断延长玩家游戏时长。其称,坚持内容向游戏战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鼓励出海将成为游戏行业未来长期发展路径。 事实上,中国游戏公司出海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日报道称,2021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84.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8%。从2014年不足50亿元增长至2020年154亿元左右,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出海实际销售收入持续提升,且近三年来游戏出海收入增速皆高于国内市场。 财信证券认为,针对青少年游戏防沉迷及游戏内容品质的监管日益趋严,预计游戏相关产业短期承压,但就近几年游戏销售收入规模增速来看,游戏出海在长期内或为新发展方向。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7 2021
  • 产品名称苏宁环球:深陷主营下滑困境,2020年医美业务占比不足1%

    产品名称苏宁环球:深陷主营下滑困境,2020年医美业务占比不足1%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谷可可编 | 全   卓2020年医美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股价却因蹭上医美概念几次异动。今年7月21日,苏宁环球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拟收购医美产业基金和环球股权投资持有的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各100%股权。根据公告,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各100%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1.3亿元、0.94亿、1.13亿元,合计3.37亿元。 此公告发布后,7月22日,公司股价从7.55元/股升至7.63元/股,微涨1.06%;7月23日,收盘价为7.18元/股,跌幅达5.9%。资本市场反响平淡,却引来了深交所一纸关注函。随后,股价于7月26至27日连续两日跌停。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药企、地产、母婴和平台在内的20余家上市公司纷纷宣布跨界进军医美产业,刮起“跨界医美风”。苏宁环球便是房企转型医美公司的典型案例。1陷入主业下滑困境苏宁环球于2005年借壳上市,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公司。2005-2015年公司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务,通过招拍挂和收购陆续拿下南京,宜兴、无锡,以及上海、吉林、芜湖等城市的多宗地块,开发了“瑰字”系列住宅项目、威尼斯水城、天润城多个地产项目。 在此推动下,公司房地产销售金额由 2006 年的13亿元扩大至2015年的72亿元,CAGR 达到 21%,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峰值。 根据公司年报,2016-2020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分别为77.91亿元、52.55亿元、28.81亿元、35.18亿元、40.41亿元。过去4年,公司的房地产主业下降48.13%。 与此同时,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15.66%至10.38亿元,主要原因是苏宁环球于2021年2月份退还了安徽芜湖一宗未开发的商办地块,产生的损失金额约为2.68亿元。 另外,《今日财富》发现,苏宁环球从2010 年后再无获取新的房地产项目,仅在2020年底通过并购的方式择机收购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地块。(数据来源:华泰证券研报)据悉,此次收购是苏宁环球董事长张桂平为缓解苏宁3000亿债务危机对弟弟张近平的支援。截至2020年,苏宁环球货币资金从2019年的18.55亿元降至9.63亿元。对于该部分变动的原因,苏宁环球称,“用于利润分配及支付西安地产项目土地款。” 2020年,在“三条红线”政策缩紧情势下,苏宁环球的地产业务愈发艰难。医美产业成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点转型方向。2布局医美5年,未见成效实际上,近期收购3家医院不是苏宁环球第一次布局医美产业。 早在2016年,苏宁环球持股45%与集团合资成立50亿元规模的医美产业基金,开始向医美转型;同年,医美产业基金收购了4家美联臣医院。2017 年,公司完成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90%股权的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医美产业在公司总营业收入占比极小。营收结构上,2020年公司地产开发占比达94.2%,建筑业、酒店业、文化创意及其他占比分别为 1.5%、2.3%和2.0%;医美业务的营收为4184.45万元,在苏宁环球整体收入中占比为0.98%,不到1%。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仅有上海天大医院并表,且收购4年,从可查数据看仍呈现亏损的局面。根据1月7日苏宁环球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该医院分别实现营收6014.79、3655.49、1806.64和1219.61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净利润分别为-494.65、-1591.09、-1631.95和-637.09。 苏宁环球向《今日财富》回复,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医美医疗机构超千家,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较高是天大医院亏损的主要原因。在已经公布的信息显示,上海天大在2020年度亏损,但目前半年度的经营情况没有披露,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至今处于亏损状态”。 需要提示的是,关于上述上海天大医院的数据,公司是在公告中说明,并未在年报中明确。 此前,苏宁环球董事长张桂平在某次调研活动中声称,“公司将专注做医美,5年内实现医美第一主业,5年后医美将成为苏宁环球的唯一主业,成为亚洲医美领军企业。”目前来看,公司距离这里目标相差甚远。 今年受医美赛道持续火热消息影响,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苏宁环球股价飙升至11.09元/股,单日涨幅4.72%。相较于3月份的3.98元/股,股价翻了近两倍。近日,在医美政策打击下,股价跌至5.58元/股,相较于今年最高点,跌幅达49.68%。 对于市场上炒作医美概念的质疑,苏宁环球相关负责人向《今日财富》表示,医美产业转型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战略发展目标,不存在炒作医美概念的说法。3股权转让疑点重重根据公告显示,本次交易评估以收益法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采用收益法评估后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分别为13,000万元、9,400 万、11,300 万元,增值率分别为 2021.18%、3841.30%、5097.07%。 关于此次并购是否为溢价收购,苏宁环球回复《今日财富》认为,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收购,公司采用市场风险溢价评估,利用市场的历史风险溢价数据进行测算。因受医美机构“先付款后消费模式”业务模式影响,根据未来预计收益进行折现得出的评估价值较账面净资产增值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溢价收购,市场质疑本次收购或存在关联交易。苏宁环球通过苏宁环球健康持有医美产业基金45%的股份,而医美产业基金又持有这三家医院99%的股权。在收购前,苏宁环球就已经间接持有这3家医院44.55%的股权。也就是说上述3家医院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张桂平。有业内人士指出,张桂平将在这次交易中将套现1.86亿。 另外,截至2020年底,3家医院净资产均为负数,其中无锡医院净资产-2337万元,石家庄医院净资产-1431万元,唐山医院净资产-45.49万元,合计-9739万元。2021年上半年末,交易标的净资产标的资产刚从负资产变为正资产。 国信证券指出,以地产切入医美和以纺服切入医美,前期均以资本驱动,后期均考验投后管理能力。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单体盈利能力比拼获客能力和运营效率,运营效率比拼资金储备和行业资源、投后管理能力。 从目前来看,并购的3家标的公司体量很小,增长空间有限。加之并购标的依赖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如医生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理想或非预期后果,包括并发症、损伤等,存在因不良反应而投诉、索赔或提起法律诉讼的风险。因此,并购标的能否有长期稳定的持续流量转化和盈利能力并不确定,仍有待观察。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4 2021
  • A股医美概念股鉴定:底层逻辑与护城河几何

    A股医美概念股鉴定:底层逻辑与护城河几何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谷可可编 | 宋   鸿火热了一阵的医美行业成为了近年资本关注的风口之一。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医美相关概念股自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4.49%,总市值接近万亿元。医疗美容行业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随着轻医美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医美的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70亿元,预计中国医美市场在2020-2023年仍将保持16.37%的增速,于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120亿元,中国有望成为医美第一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需求爆发带动医美相关上市公司估值提升,吸引众多企业向医美转型。但新入局企业仍然面临主营业务不佳,医美业务占比较小的转型困境。而随着监管加强,分化加剧,行业也进入“动荡期”。 今年以来,医美行业的监管逐步加强。从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到8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医疗美容行业的部分问题,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 医美公司真假几何?为了厘清医美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日前,《今日财富》从产业链出发,对A股上市医美公司进行全面复盘,剔除无医美基因的错配公司,对市场相关样本进行了模式和盈利的鉴定。1上游毛利率高,中游净利润低根据《今日财富》研究,按照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划分,行业上游是以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为代表的医美原料、药品及医美器械供应商;医美行业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朗姿股份、奥园美谷和苏宁环球等;下游是获客平台或渠道,主要有新氧、更美和悦美等APP。 医美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但产业链上下游净利率之间差别明显。《今日财富》发现,医美上游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普遍在85%-95%之间,净利率在30%-60%之间;中游医美机构的销售毛利率在50%-60%之间,净利率介于亏损~10%之间。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日财富》研究发现,在可统计的62只医疗美容概念股票,仅5家上市公司的医美业务可以拆分,而未入选的公司的或是公司医美业务收入占比较小,不足以独立运转,又或是公司医美业务未产生收益等因素。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日财富》整理)公司利润率间接地反映出护城河高低。医美上游生产商拥有交联等核心技术,所生产的多个产品拥有Ⅲ类医疗器械证,且能够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因此毛利率较高。 据《今日财富》了解,医美医疗器械及药品从研发到获证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整个流程涵盖产品设计开发、创新产品申报、注册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生产许可申请、产品上市等步骤。截至目前,上游厂家爱美客共有7张Ⅲ类医疗器械证,华熙生物拥有6张,昊海生科拥有3张,华东医药拥有1张。 产品获批的高壁垒反映在产品的盈利能力上。以爱美客为例,2018-2020年,爱美客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9.34%、92.63%和92.17%。2019年公司所有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毛利率最高的产品是宝尼达,其次是逸美一加一、逸美,毛利率分别为98.73%、96.37%和96.07%。 然而,与上游量价齐升的现状不同,医美中游机构普遍存在毛利率高、净利润低的问题。由于较难标准化,医美中游机构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无法联合起来与产品或器械生产商议价,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以国内最早的医美美容机构、正在冲刺港股IPO的伊美尔为例,2018-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53.7%、51.6%和53.6%。然而2018、2019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1亿元扩大到1.18亿元,2020年才扭亏转盈,实现了829万元的净利润。 即便如此,对于医美未来整体市场规模的看好仍然吸引大批资本涌入,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跨界进入医美行业。2疯狂并购,部分水土不服《今日财富》整理发现,目前通过跨界并购进入医美行业的公司有:朗姿股份、奥园美谷、苏宁环球、特一药业、麦迪科技、金发拉比等。(数据来源:《今日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1年以来,跨界并购事件层出不穷。 4月2日,金发拉比发布公告,为打造“母婴产品+医疗、医美服务”的新业务模式,金发拉比以2.37亿元受让了怀化问美企业所持有的医疗美容企业广东韩妃医院投资有限公司36%的股权。4月2日,金发拉比一字涨停,4月2日至4月16日收盘价累计涨幅为149.92%。 5月6日,麦迪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美贝尔集团签订股权收购意向书,拟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美贝尔集团持有的苏州美贝尔美容医院与常熟瑞丽美贝尔医院各不少于80%的股权,当日股价涨停。5月18日,特一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亿元设立广东特美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截至5月20日,特一药业已接连收获两连板。 对于跨界并购的原因,各公司给出的说法各不相同。特一药业称,要以公司的中药产品为契机,大力开发及引进医美上游品种,寻找新的经营渠道。麦迪科技则表示,“打造‘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的消费医疗服务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公司业务升级,形成新增盈利增长点。”而金发拉比和麦迪科技的说辞非常相似,称“打造‘母婴产品+医疗、医美服务’的新业务模式,有利于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均遭遇主营业务增速缓慢的瓶颈期。以金发拉比为例,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份金发拉比主营业务分别为家居棉品、外出服饰和母婴用品,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9.62%、28.29%和20.01%。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4、4.38、3.13亿元,同比增速-3.41%和-28.55%,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与此同时,《今日财富》发现,上述公司均提到依托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打造新业务模式。这些公司的原主营业务大多有消费属性,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及区域影响力,有的甚至直接与具备女性消费资源相关,如母婴或辅助生殖。如此一来,便可通过流量变现,降低医美服务机构获客成本。 当然,跨界并购在医美界也有水土不服。以2020年转型医美的奥园美谷为例,2020年度奥园美谷房地产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70.58%,化纤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20.05%,医美业务未产生收入。 朗姿股份同样面临转型困境。2017年以来,朗姿股份医美业务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2.82%、35.94%、37.54%、39.01%,获客成本逐年攀升,且毛利率从2018年的59.9%降至2020年的54.24%,近3年来毛利率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此外,朗姿股份虽2016年布局医美板块,但主营业务仍为女装,2020年女装收入占比超过50%。 “可复制+消费属性”让医美机构成为2021年资本眼里最火热的投资标的。仅在2021年前4个月,资本投入医美的融资金额就已经突破了5亿元,超过了2020年的总和。然而,市场在疯狂炒作医美概念的同时,行业监管也在加强。3监管趋严 行业向理性回归最近,消息面对医美概念股形成一定利空。继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后,8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上交所、深交所近期已要求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中,禁止新增“医美消费金融”相关资产入池,已发行的ABS产品不受影响。 8月13日,沪深两市59只“医美概念股”中有38只下跌,其中,贝泰妮下跌5.35%、奥园美谷跌2.30%、华东医药跌1.68%、朗姿股份跌1.54%、昊海生科跌1.52%、华熙生物跌0.62%、爱美客跌0.02%。 东兴证券研报表示,目前已实施的监管政策影响主要集中于下游的终端消费,短期或将对行业供需两侧产生一定影响。需求端将受到广告、医美贷相关整治冲击,供给端非正规机构将成为整治重点,行业整体规模可能出现一定萎缩。但长期看,随着非正规机构和产品出清,行业供给端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利好头部机构。 针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表示,实业的发展是慢慢向上的,而资本市场的热度是陡然上升的,最后资本的热度会回到与实业相同的增速。“今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非常热门,明天可能就很艰难了,但在艰难之后会留下来一批很好的企业”。 随着政策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医美产业势必迎来行业洗牌,没有业绩支撑和确切销量预测的概念股将会被淘汰。兴业证券认为,跨界企业想要在医美行业活下去,需摆脱传统业绩对赌的观念,转而针对其他基础细节深入了解。否则,“全国知名连锁”永远只会是一个远大的愿景。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4 2021
  • “失速”的捷信:高层变动,业绩大幅下滑,被列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失速”的捷信:高层变动,业绩大幅下滑,被列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陈   莹编 | 全   卓根据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2020年年报,该公司当年末总资产652.07亿元,同比下降37.62%,其中,营业收入112.32亿元,同比下滑54.22%;净利润1.36亿元,同比降88.07%。 从2019年唯一一家破千亿的消金公司至2020年大落榜、失守第一,核心高管纷纷离职,业绩大降,更是被联合资信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失速”的捷信消金未来成谜。1净利润大幅下滑 痛失行业首位从2020年的各项指标来看,捷信消金都已失去行业第一的位置。 根据捷信消金2020年年报,该公司当年末总资产652.07亿元,同比下降37.62%,其中,发放贷款576.32亿元,同比降37.26%。同时,2020年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8.07%。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金”)2020年末总资产1083.11亿元,同比增长16.84%,一举超越捷信消金,成为持牌消金行业新龙头。 2020年末,捷信消金逾期贷款占比高达21.87%,创下新高。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逾期贷款占比分别约16%、21%、16%,一直居高不下,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和拨备计提压力有所加大。 基于此,联合资信发布公告称,将捷信消金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联合资信认为,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经营业绩表现暴露出其业务处在转型期,业务规模收缩趋势较明显、高管稳定性呈现一定波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盈利水平承压、未来经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与融资环境等产生影响。 不难看出,2020年对于捷信消金来说,异常艰难。2重资产模式“失速” 线下业务受冲击较大过去数年间,捷信消金曾长期占据行业的头把交椅,这与其以人海战术长期重资产铺设线下展业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2018年,捷信集团覆盖国家人口规模共计34亿,消费金融加权平均渗透率不足10%。主要通过网上及实体分销网络向客户提供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及循环贷款产品。截至2019年6月30日,捷信集团通过全球大约453,593个贷款服务点、贷款处、银行、邮局、汽车经销商和自动取款机网点组成的庞大销售网络,为超过1.237亿客户提供贷款服务。 线下网点推广、驻店推广的地推模式,为捷信消金赢得了行业第一的地位,同时也带来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线下虚假宣传,丧失线上红利等问题。所以,当疫情突然爆发,捷信消金受到的冲击较大。 与此同时,关于捷信消金“强制”裁员、“变相”裁员的消息并不少见。 2017年开始,捷信消费金融便开始在长沙、深圳、天津等地进行人员优化,相关媒体报道显示,2019年3月-9月期间,捷信消费金融在中国的员工减少了1.5万人,2019年年底员工已经减少至4万名。 自2020年年中以来,捷信消金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核心高管纷纷离职,迄今为止大多数职位仍未宣布接替人选,且在今年3月份,其实际控制人因为发生意外而去世。对于这一系列的人员变动、后续影响和业务情况,《今日财富》向捷信消金发函求证,遗憾的是,截止发稿,并未收到其关于此的正面回复。 不过,捷信回复了其他信息表示,2021年1-5月,捷信消金业绩情况良好,盈利已超去年全年。同时公司自2020年开始着手数字化转型,“2023战略”已初见成效,已有超过4,400万用户注册了捷信金融APP。2021年,捷信加强战略布局,紧锣密鼓的筹划新项目,针对捷信“2023战略”的实施、国内外消费金融市场的对比、捷信的品牌策略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等问题。3消金行业大变局 浪潮之下承压转型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也提到,2020是中国消费金融的转折之年,市场参与者们在未来面临着息差收窄、监管趋严和年化利率(APR)收紧以及不资产持续增长三大挑战。但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价值链条,将成为下一个五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还将处于调整期,而捷信消金的转型之路也在进行。公司总经理翁德雷·弗里德里奇曾披露,与一年前相比,公司内部运营降本增效极为显著,现在每产生一笔新贷款,捷信所承担的成本降低了31%。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总体成本大幅削减,成本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可变成本从31%上升到41%——这是一个重大进步,表明捷信如今可以以更灵活、更弹性的方式管理成本,使之更好地与实际业务量相匹配;服务成本降低了23%,这意味着捷信如今可以以更低的花费,为顾客提供同样水平的服务。 但是,在拼资本、拼流量、拼技术、拼速度的“红海”时代,留给捷信消金的转型时间显然不多。监管的态度也更加明晰,对消费金融整个产业链的整肃依然在持续。无论是互联网贷款和助贷的模式,还是征信数据的使用与隐私保护,又或者是潜在的利率下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捷信消金能否快速实现商业和业务的可持续以及风险可控之间的平衡,仍待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捷信消金已经已经认识到中国市场所独有的机遇与挑战。 捷信消金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巴斯克·兰加查理(Basker Rangachari)认为,就中国来讲,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独特之处和挑战在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必须与拥有世界领先技术、财力雄厚、拥有庞大规模和客户群的互联网巨头展开竞争。 “但中国市场的机遇也很有吸引力,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成功不在于一味的大量放贷,更在于是否有成熟的风控催收系统和资产组合促成有效回款。这正是捷信比较擅长的地方,因为捷信在其他国家有银行业务,我们的风控水平在质量和深度上都更接近银行。随着监管的积极调控,捷信作为持牌机构将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其表示。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3 2021
  • 招联消金之谜:盈利和发债规模同居首,资产承压,踩雷华尔街英语等场景或生变

    招联消金之谜:盈利和发债规模同居首,资产承压,踩雷华尔街英语等场景或生变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陈   莹编 | 全   卓在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当中,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招联消金”)凭借2020年度一份惊艳的“成绩单”荣登行业龙头地位,去年资产、净利、营收等各项数据均位居行业第一,今年上半年同样业绩亮眼,净利润15.42亿元,同比增长166.7%。 可以说,招联消金正以高速发展势头一路凯歌,大有冲击消金第一股的气势。今年3月19日,招商银行(600036.SH)曾发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招联IPO及收购招商永隆所持招联股权的议案》,决定启动招联消费金融的上市研究工作。 在《今日财富》调研中,行业普遍认为招联消金亮眼的业绩和其全面线上展业的模式有关。2020年招联消金曾因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等问题遭银保监会通报批评,而从今年半年报显示的其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张而暴露的手续费“倒挂”现象,以及近来被爆踩雷华尔街英语,种种迹象难免让市场担心其线上业务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伴随外部经营环境等变化带来的各项成本的增加,客群覆盖面越广,风险成本也越大,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招联消金能否走出一骑绝尘的IPO坦途,尚是未知。1股权变更、启动IPO 凭靓丽盈利高歌猛进8月4日,招联消金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招联消金营收73.90亿元,同比增长22.7%;净利润15.42亿元,同比增长166.7%。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招联消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0亿元和128.16亿元,净利润12.53亿元、14.66亿元及16.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38%。 业绩高速增长的招联消金已经坐上行业龙头的交椅,并且凭亮眼的经营情况,一改过去低调的作风,牟足劲开启冲击IPO之路。 3月19日,招商银行公告披露,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招联IPO及收购招商永隆所持招联股权的议案》,在该议案中,招商银行宣布启动招联消费金融上市研究工作。 7月30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监管同意招商银行受让招商永隆银行持有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5.85%股份。股权变更后,招联消费金融的股权结构为:中国联通持股50%,招商银行持股50%。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相关股权变更可能是为了满足国内有关信息保护或者上市要求而做的准备工作。 在此之前,捷信、马上两家消费金融巨头已经启动了上市步伐,但迄今为止尚无进展。2业绩之王背后现隐忧 140亿发债规模高居首位《今日财富》在仔细研究招联消金的财报发现,其业绩近期也曾出现波动。2020年上半年,其实现净利润5.7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1亿元减少18.56%。这也是招联消金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业绩下滑。 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利润表显示,招联消金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181.61万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这一项目均为正值,不仅手续费产生了“倒挂”,2018-2020年,招联消金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29%、11.85%及11.82%,也出现了持续下滑。 据资深财务人士测算,2021年半年报招联消金的净息差为11.7%,负债成本仅在3.5%,属于典型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金融模式。 中诚信报告显示,由于逾期贷款在经济走弱时较易转化为不良资产,评级报告认为,可能会对招联消金的资产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保持关注”。同样据评级报告的披露,随着招联消金近年来信贷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不良贷款余额已逐年上升、核销金额大增。 虽然,总体来看,去年招联消金在资产、净利、营收等各项数据均位居行业第一,但是,对于业务迅速扩张对资产质量和合规风控方面的压力,以及逐年上升的不良率给公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等问题,截至发稿,《今日财富》并未收到招联消金方面的回复。 作为头部的消金公司之一,平台的资金是否充足就显得至关重要。 资金方面,2021年以来,招联消金已经发行了4次金融债。8月6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显示,“21招联消费金融债04”的起息日是8月6日,到期日为2024年8月6日,计划及实际发行总额为16亿元,发行价格为100元/百元面值,票面利率为3.14%。(图片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8日,招联消金已发行了18亿元的“21招联消费金融债01”;5月18日,该公司发行了18亿元的“21招联消费金融债02”;6月16日,该公司又发行了18亿元的“21招联消费金融债03”。 《今日财富》查询发现,更早之前,在2020年1月、3月、4月,招联消金分别发行3期规模共70亿元的金融债。通过计算得出,招联消金这7次发债总规模达140亿元,发债规模位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首位。 尽管相比同业借款发行债券显然成本更低,但也侧面反映出了招联消金资本充足率勉强维持的隐忧。 按理来说,招联消金拥有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两大背景雄厚的股东,资金成本低,自带银行的风控基因,是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的,但频频补血、资本充足率走低,或与全面线上展业的模式有关。3线上展业过程藏争议 场景争议踩雷华尔街英语招联消金旗下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以线上模式为主、兼具O2O模式,涵盖购物、旅游、装修、医疗美容等各类消费场景。 然而,随着医美、教育场景被监管套上紧箍咒,近日传出华尔街英语将宣布破产的消息后,紧接着就爆出多名学员前期申请培训贷或各类分期贷款缴足了学费,招联金融、北银消金等持牌消金均曾涉及其中。 追溯到2019年,曾有媒体报道,在教育机构樱花国际日语、海风教育、VIPkid等试听或报名时,在其销售人员介绍下向招联金融申请贷款分期支付学费后,退款遇到阻碍。 根据深圳银保监局通报的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2021上半年,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在深中资银行总部机构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412件,其中招联消金投诉量为1101件,个人贷款投诉为1092件,占招联投诉总量的99.18%。(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同时,《今日财富》查询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发现,今年以来,多位用户曾匿名投诉招联消金与兴业银行签订了代收款协议,根据指定的用途、周期或条件、期限、金额进行自动扣款。疑似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这样看来,去年10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之后,招联消金的业务整改或许还未完全到位。 消费金融的监管日益趋严,未来可能出台更多严格政策。如果投诉、利率、催收、用户隐私保护等各种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或将对招联消金后续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0 2021
  • 不良出清、利率大考,理清思路再上路,新五家消金巨头将如何展业?

    不良出清、利率大考,理清思路再上路,新五家消金巨头将如何展业?

    今日财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陈   莹编 | 全   卓在疫情退却后,消费金融成为拉动消费的引擎,作为经济“压舱石”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这一年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设进程有所加快,监管部门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重庆小米消金、北京阳光消金、重庆蚂蚁消金、苏银凯基消金、唯品富邦消金。至此,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30家。 伴随政策回暖和更多机构的加入,消费金融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更激烈的竞争。新的监管措施几乎重塑了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消金公司如何度过新的变局之年?在国内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次级用户的风险系数也在不断上升,新入局者还有哪些业务发展空间?类似种种,都将成为这5家刚刚开业不久的消金“新兵”,今年首先要面临的“考题”。1关键词一:股东消费金融是个赚钱的生意,从不缺少参与者。 2020年1月10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筹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消金”)的批复。其中,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持股比例为60%;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比例为20%;王道商业银行出资2亿元,持股20%。 同月,银保监会网站于1月17日发布关于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小米消金”)的批复。其中小米通讯技术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0%;国内最大的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持股30%,为第二大股东。此外,金山控股、大顺电器、金冠捷莱五金机电市场三家重庆当地企业分别持股10%、9.8%和0.2%。 2020年9月14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蚂蚁消金”)获得重庆银保监局批准筹建,注册资本80亿元,与捷信消金并列第一。其股东也较豪华,既有蚂蚁科技集团这样的大靠山,也有外资背景南洋商业银行和国泰世华银行以及AMC中国华融作为资金方,还有新能源汽车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以及医疗器械企业鱼跃医疗和上市公司千方科技。 2020年9月30日,又两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分别为四川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唯品富邦消金”)和江苏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苏银凯基消金”)。这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均是“两岸”合作基础上设立的,同时也标志着继金美信消费金融和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后,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4家。 《今日财富》了解到,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由唯品会和富邦华一银行(持股25%)联合发起,而苏银凯基消费金融由江苏银行(50.1%)和凯基银行(持股33.4%)。公开资料显示,富邦华一银行为海峡两岸共同出资组建的商业银行,但富邦金控(台湾企业)持股80%,而凯基银行为台湾本土商业银行。 股东原生生态是传统消金流量源泉,如:海尔消费金融背后的海尔,招联金融背后的联通,苏宁消费金融背后的苏宁易购,马上消费金融背后的重庆百货、物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尚诚消费金融背后的携程旅游,哈银消费金融背后的度小满和同程。 但总体来看,2020年新入局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背景皆为不俗,无论是拥有强大银行系股东背景的阳光消金、苏银凯基消金,还是互联网资源雄厚的小米消金、蚂蚁消金、唯品富邦消金,相较于过往的“老牌”消金公司来说,也毫不逊色。 《今日财富》发现,早期成立的消金公司更多是资金方+产业系的组合,这几年,互联网巨头纷纷控股/参股消金公司,消金公司股东结构更多以资金方+电商系为组合。 2关键词二:场景过往,由于早期消费金融公司股东以银行居多,其产品类型及展业方式多与银行类似,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捷信消金则以驻店模式为主,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消费金融公司逐步向线上渠道转化,场景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 在未来的时间里,谁将成为消费金融场景之王,或许谁就有突围而出、独占鳌头的可能性。 首当其冲的是依托于阿里巴巴的生态体系的蚂蚁消金,不仅限于自由电商领域,股东涉及涵盖银行、支付、医疗、新能源、资产管理等多个行业,场景多元。 而拥有“互联网+新零售”场景的小米消金,在“5G+AIoT”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时代里,也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潜力。小米消金董事长洪锋曾表示,将着眼长远、审慎经营,依托技术优势深耕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和新零售等消费信贷场景,不断挖掘金融科技潜能。 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浪潮迅速增长之下,曾被视为继阿里、京东之后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的唯品会,苦等两年,将消金牌照收入囊中之后,会展开哪些动作,同样是市场焦点之一。 随着几个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消费金融场景生态会发生哪些变化?此外,作为银行基因更加凸显的阳光消金和苏银凯基消金,是否会延续银行系的展业方式,又能否在这场场景之战中发挥禀赋?目前尚无法定论。3关键词三:利率入局者众,但格局仍未定。跟以往相比,这一批新入局者在资金实力、业务能力、存量客户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 但是,长远来看,消费金融的业务核心还是取决于风险与利润。在国内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风险不断上升。面对同样危机并存的市场环境,谁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资金成本、获客成本与风险成本,也就意味着谁的利润空间将更具有商业想象力。 从去年仅披露部分财报数据的小米消金和阳光消金来看,小米消金2020年实现盈利109万元,阳光消费金融则亏损9600万元。 不过,目前来看一切还尚未可知。根据易观研报显示,消费金融用户近年来呈现扩张态势,从用户年龄来看,80、90平均约占全年龄层的69%,其中90后出于最主力人群。同时,从地域来看,往三四线城市下沉趋势明显,从占比29%增长至42%。 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市场的角逐无外乎两点:一是横向扩张,谁能降低综合成本,以更低的利率同银行信用卡主体争夺这群90后客群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纵深发展,谁能具备更完善的风险把控能力,支撑消费金融业务范围深入三四线甚至更下沉市场空间。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未来消费金融市场将会有怎样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今日财富》将会持续关注。如需转载请与《今日财富》杂志社联系版权及商务合作电话:021-50388577投稿及新闻线索邮箱:021-50388572非工作日联系电话:18017346861未经《今日财富》杂志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08-20 2021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