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布局民营医院
2014-11-21
FsGsOp0WwBqCQtj9NndgleuYAT3Z.png

投行人士指出,医疗服务领域改革已上升为医改的首要任务,医保覆盖面急需扩大的情况下,医疗健康行业正成为继互联网行业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李雪 戴佳俊

 

  109日,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弘毅投资宣布,通过旗下弘和医疗服务集团,并购上海**民营医院杨思医院。就在弘毅并购消息发布的前几天,黑石旗下基金数亿美元投资苏州欣荣博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同日,上市公司上海莱士公告,拟出资47.58亿元收购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89.77%股权;更早前,天津九安医疗公告,小米将出资2500万美元收购其20%的股份。医疗投资领域资金进驻的步伐如此密集,与国内医疗产业的改革政策风向推动大有关联。

 

  弘毅投资杨思 意在规模效应

  管理资金总规模超过460亿元的弘毅投资,此前已投资了石药集团、先声药业、滇虹药业等多家医药企业。而位于上海浦东的杨思医院,原隶属上海维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的民营综合医院,目前开放床位420张,开设22个一级科室和72个二级专业科室,现有员工670余名,其中85%为专业技术人员。

  但弘毅看重的远不止一个医院那么简单。“中国医疗产业方兴未艾,需要优秀的医护人员,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对于这次投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表示,希望通过弘和,汇聚国内既懂医疗又懂管理的人才,不断收购良好资质和基础的医院,打造一个能够提供连续、系统、高品质健康关爱的医疗服务管理平台。

  正如赵令欢所说,中国医疗行业,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千金难觅”。弘和医疗服务集团由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晓鹏出任执行董事兼CEO。张晓鹏表示,与杨思的合作,只是弘和的第一步,接下来公司还将继续系统地并购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和一定辐射带动效应的医疗服务机构,持续提高品牌影响力,创造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价值放大。

 

  政策暖风吹起民营医院投资潮

  弘毅投资并购杨思医院的消息,令波涛汹涌的医疗投资领域再添新浪潮。从去年底开始的这一轮投资热潮,与医疗产业的改革政策风向密不可分。

  2013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40号文,明确提出“非禁即入”,成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的纲领性文件。相关部门随后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相关政策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扶持社会资本办医。

  “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应达到总量的20%左右”,如此大力的改革吸引了很多希望在中国医疗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国内及国外投资者。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不过,按照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会长、温州民营医疗协会会长管伟立的说法,民营医院的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但它比照其它行业来说也的确风险较低,不会大起大落。管伟立介绍,台湾**的长庚医院在投资8年后才开始盈利,而他旗下的温州康宁医院,1998年开业,当时投资2800万,直到2005年才开始盈利。“民营医院5-8年的成长期是比较漫长的,而一旦进入发展期之后,其回报是非常稳定的”,管伟立说。

  而现在,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政策暖风吹起,以及第一轮民营医院走向收获期,嗅觉敏锐的投资者们迅速进入卡位。复星集团、九鼎投资、红杉资本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已经在纷纷并购或参股国内医疗服务机构。有投行人士指出,医疗服务领域改革已上升为医改的首要任务,医保覆盖面急需扩大的情况下,医疗健康行业正成为继互联网行业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投资大潮正当其时,1026日,2014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在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型、定位与发展”,而民营医疗产业投融资、民营医疗集团式发展成为年会的重要议题。1000多位全国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投资者展开新一轮交流对话,有多少新的投资合作意向在年会上有望达成?

 

  谁对民营医院最有兴趣?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显示,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医药企业、专业投资机构三类企业对医疗投资最感兴趣。

  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1514家,数量已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然而,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在每年超过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的整体医疗收入占比仍不足7%

  蓝皮书调查显示,目前对投资医疗产业感兴趣的有三类企业:一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这类企业实力雄厚,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整合产业链资源,产生规模效益,因而医院本身是否盈利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同时由于其国有背景和良好的政府关系,更容易拿下优质的公立医院资源;二是医药企业。这类企业投资医院更多出于产业链整合的战略目的,就其投资的医院而言,盈利不是第一目的;三是专业投资机构。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这类资本都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因而更关注回报率更高的民营专科医院以及高端医疗机构,这类资本的主业集中,盈利模式清晰且容易复制。

  蓝皮书同时指出,从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来看,多数公司为医药企业,其投资医院主要是为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以弥补其药品盈利能力下降的目的。当前的国内药品销售市场,医院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医院对药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新医改政策对药品价格管理日趋严格,药品的利润空间被一再挤压,这使得许多药企开始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医院成为其积极拓展产业布局的关键。

 

  外资逐步进入 力量不容小觑

  自从中国政府宣布允许外资独资在七省市开设医院以来,有关外资医院是否会大规模进入中国以及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争论就不绝于耳。

  722日,德国阿特蒙集团、银山资本与上海外高桥下属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和外高桥医保中心,就设立上海自贸区阿特蒙医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在签约仪式上称,已有多家外资医疗机构正在接触,签约阿特蒙只是一个开始。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的口径开放后,自去年至今,外资医疗机构在上海自贸区内已经两次松绑。2013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今年71日,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31条”措施中,又取消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的**限制。不过,尽管如此,目前外资独立医疗机构在自贸区仍有三大瓶颈,分别是外籍医师注册、高端设备引进、国际商业保险的对接。

  此外,中国医疗市场的复杂性、医生资源的匮乏和就医习惯等仍对外资构成挑战。

  面对上述的问题,外资医院入华的步骤相对缓慢,更多的是寻找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来开拓市场,而不是单枪匹马的独自运作。不过,不管怎么说,外资已兵临城下,先进的技术、远程医疗和赴海外就医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足以对民营医院在高端人群健康服务的市场上构成威胁。

 

  突破人才瓶颈仍待藩篱破除

  “在中国试图向负担过重的公共医疗体系引入民营资本之际,民营医院正面临医生短缺的问题。”咨询机构贝恩公司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市场的规模将在十年内达到6000亿美元,不过,在进入医疗市场之际,人才的瓶颈是投资者们必须去攻克的难题。

  这种瓶颈是公立医院和医生们抵制的结果,医生要想同时在民营医院中工作,需要获得所在公立医院的批准。而公立医院显然不想让好的医生离开,更不要说如何去考虑向在民营和公立医院之间分配时间的医生支付薪酬了。

  如此一来,民营竞争者需要靠重金引进**医生、从海外吸引医生或选择寻求事业发展的年轻医生。尽管中国有民营医院成功的例子,但是吸引病人的关键——名气和声望,需要很多年来建立。这对新成立的医院不利——至少在初期是如此。投资者通常看得到医院的机会,却看不到经营好一家医院有多大挑战。

  所以你看,正如一位投行人士所说,这样的一场民营医疗的投资盛宴,既有公立医院的藩篱,又有外资在侧虎视眈眈,你不能不去争夺,因为等待会错失机会,但你又得小心翼翼,因为其实这个市场在火热的同时,可能已经危机四伏。



加载中

今日财富

  • 联系电话:021-50388577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2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东楼901B
以“创造财富新思维”为理念,致力打造连接中国创富者和财富管理者的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